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中国佛教史的研究出现了区域史研究的趋势。王先生所著《福建佛教史》就在区域佛教史领域作了有益的探讨。全书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条理清晰,内涵丰富。

  • 标签: 王荣国 《福建佛教史》 史料 佛学思想 文化交流
  • 简介:“具体的形上学”是杨先生对自己三部著作及其思想的概括,据撰写的先后顺序依次为:《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存在之维——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形上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9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时作者改为《道论》);《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 标签: 当代中国哲学 形上学 杨国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 简介:俄罗斯油画对于中国油画发展初期的影响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尤其是50年代以"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为代表的前苏联油画训练班在中国的举办,不仅引进了较为系统的绘画教学体系,更奠定了当下中国油画发展的基础。但"梅尔尼科夫短期油画训练班"也产生过重要影响。在六十多年新中国油画史的发展过程中,对他们的不同贡献曾经出现过"马高梅低"和"梅升马弱"的不同评价,这既反映新中国油画史始终没有脱离为政治意识形态所导向的事实,也表明艺术史总是力图返回到它自身的规律,并借助政治意识形态的推动,而实现其自身的追求。

  • 标签: 马克西莫夫 梅尔尼科夫 前苏联油画训练班 中国油画教育
  • 简介:2002年初,《中国小幅油画展》在湖北美术学院展览馆展出。研讨会上,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主任詹建俊先生在分析了中国的国情之后,对中国油画创作前景作了十分乐观的预言,他说:"虽然讨论架上艺术危机与困境的言论在西方雀起,但油画这一艺术形式在中国仍然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他的这一番话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 标签: 油画创作 图像符号 艺术家 架上艺术 大众文化 波普艺术
  • 简介:本文讨论杨教授所著之《伦理与存在》、《道论》到《成己与成物》三书②,主要分两部分,其一为对三书“写作特质”的外部观察与定位,其二为对其中核心术语“本体论”一词的使用意义之考察。

  • 标签: “本体论” 写作特质 杨国荣 概念使用 教授 伦理
  • 简介:<正>收到《管子学刊》1989年第4期,拜读了胡家聪同志的《〈蓄〉篇的“平籴”思想发微——兼论〈蓄〉作于田齐时代》,有些想法,即草成此文,以就正于胡家聪同志。胡家聪同志对《管子·轻重》的著作年代素持战国说,有多篇论文发表。上文第一部分继续就《蓄》作战国提出了六条“内证”。这六条是:(1)“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2)“王霸之君,去其所以强求,废其所虑而请”。(3)“是故万乘之国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4)“天子籍币,诸侯籍食。”(5)“前有万乘之国而后

  • 标签: 著作年代 方法论问题 战国 西汉说 管子 内证
  • 简介:1996年3月的一个礼拜天,福建政和教会信徒何汉民弟兄在路上拾到一个大信封,里面装有现金2700多元。何弟兄决心把钱还给失主,就在原地等待。不久,失主惊慌失措来寻找,何弟兄如数交还给了他。失主拿出钱感谢他,何弟兄

  • 标签: 福建政和 万分感谢 焦急万分 姊妹 集市 大仁
  • 简介:女性形象是社会文明图像中无法割裂的客观存在,一直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来源和表现客体。处于不同时代以及不同地域的人都有自己对于女性形象特有的审美标准。作为人类审视对象的一半形象,女性形象以其纯粹而又复杂的形态存在于社会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之中,光从浩如烟海的美术作品而论,女性形象在其中就占有很大的比重。

  • 标签: 女性形象 油画作品 社会文明 创作灵感 审美标准 艺术作品
  • 简介:俄罗斯在中国现史上扮演过亦师亦友的角色。如今中俄两国政治关系稳定,社会气候开放,艺术市场逐渐成熟,中俄油画都正处在与全球化语境融合和传统文化回归的双向互动中,其良性发展均不能脱离"本土性"问题,西方国家的文化引入不该是纯粹复制,而应建立在对本国民族文化特色充分尊重的基础之上。随着中俄各自的油画艺术不断发展,两油画的"本土性"也逐渐形成与完善。

  • 标签: 俄罗斯 中国 油画 当代 本土性
  • 简介:  认识油画,就像认识一个民族一样,它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特征.作为西方绘画传统的经典艺术样式,从古典时期的油画到后现代时期的油画,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面貌.文化和民族的差异决定了我们的审美观和思想认识的不同.……

  • 标签: 发展审美 审美导向 油画艺术
  • 简介:几年前,一位大城市教会退的70多岁独身女牧师猝死在自家阳台,直至遗体腐烂渗水至楼下邻居处,众人闻到异味报警后才被发觉……消息传到教会,大家唏嘘不已。有的同工懊恼自责,为啥没有常去探望;有的教友想起多年前女牧师对自己的灵性关顾,深感不舍,更为其这样的离世而心疼。

  • 标签: 唏嘘不已 大城市 掐指一算 恩佑 耶稣基督 头脑清醒
  • 简介:泉州素称海滨邹鲁,人文蔚起,民风淳朴,与佛缘尤深,历代精蓝林立,高僧辈出,享有“泉南佛国”的美誉。今年38岁的泉州亚伦集团董事长陈向因与佛缘深,在几年前投资创办了泉南佛国塑造有限公司,专门承办国内外名山胜迹佛教寺庙的佛像雕塑、制作、安装工程,几年来,由该公司塑造的数十万尊大小佛像已源源不绝地运往祖国大江南北及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的诸著名佛刹安座,为各地佛刹殿堂增添了庄严气氛。

  • 标签: 有限公司 佛像雕塑 佛教寺庙 安装工程 董事长 国内外
  • 简介:在中国哲学领域,杨已然确立自己作为卓越学者的地位。另一方面,他对西方哲学的熟稔与把握常令我们这些以西方哲学研究为主业者汗颜。在中西哲学两种传统方面所拥有的坚实功底为其从事哲学比较提供了独特视角。他最近的著作《存在之维: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形上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即是一本比较哲学的杰作。

  • 标签: 形上学 形而上 杨国荣 学时 西方哲学研究 人民出版社
  • 简介:一、从“述而不作”说起一般人对于古代中国学术的印象,往往是“述而不作”,这显然和强大的经典解释传统有关。注、疏、传、说、记、笺等虽各各不同,但它们从事的都是以经典为中心的述的工作。“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源出于《论语》,是夫子自道之辞。述是传述,作是造作,前者是述旧,后者是作新。孔子自称只是述旧而非作新,当然有谦虚的意味,却也不妨看作是一句大实话。他的确只是在述旧,述《诗》《书》,述《礼》《乐》,自己并没有造作出新的文献。

  • 标签: “述而不作” 中国学术 经典解释 《论语》 《书》 《诗》
  • 简介:人生一世.追屋逐堡。或是安于花棚石凳,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人世间的种种,不过是各人选择罢了。生命一场,或喜或悲,都是一次洗礼,一次岁月的历练;或浓或淡,都是一抹绽放。一抹美丽的风景。春风得意时,不必张扬骄横,淡定从容一些,没有人能永远在高处。一切得与失、隐与显,无非风景与风情。

  • 标签: 得与失 风景 自为 洗礼
  • 简介:<正>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和《孔子研究》编辑部联合召开“小小学术座谈会”。座谈的题目定为:“心性之学”,并且在通知单上写明:“这是一个古老的题目,但望能探得一点‘源头活水’出来”。我觉得会议召开得好,题目出得好,“探得一点源头活水来”的立意更好。“心性之学”,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对我们民族的凝聚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正面作用固然很重大,负面作用也很不小。告子提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孟夫子批评说,这是不分人和禽兽:难道人和牛和犬是一样的吗?(见《孟子·告子上》)看来,告子讲的是人性的最低层次,孟子强调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性的第二层次;还有在人中再分出圣人和凡人的区别,这是人性的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了。儒家特别强调“修身”、“养心”、“养性”。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树

  • 标签: 重要内容 人性 负面作用 孟子 正面作用 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