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惟因和尚是当代禅门高僧,他青年出家,曾随侍虚云老和尚多年,得到虚云老和尚的精心指导。他一生倾心护持南华禅寺,不遗余力地培养年轻僧才,在空闲时间他还笔耕不辍,写下了大量化导群迷的作品。在住持南华禅寺期间,他为南华古刹的繁荣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现就惟因和尚的生平业绩作一简略记述,以寄托对惟因和尚的怀念。

  • 标签: 惟因和尚 南华禅寺 佛教 中国
  • 简介:1月8日,越南主教团信仰与教义委员会主席、美寿教区裴文督主教在胡志明市天主教中心举行的典礼上,宣布负责编纂越南文教会词汇的小组正式成立。胡志明市总教区范明敏枢机与80名专门研究圣经、神学以及教会历史、文化、语言学、哲学的神父、修会人士及教友出席典礼。

  • 标签: 天主教 委员会 越南 教会 词汇 编纂
  • 简介:一、越南概况越南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和柬埔寨交界,东临南中国海。古时交趾的地域范围为今越南北部,秦汉时属中国版图,作为中国郡县达千年以上。与此同时,今越南中部为占婆王国,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即今越南南部,属扶南和真腊王国(今柬埔寨)。

  • 标签: 伊斯兰教 越南 婆尼教 宗教传播
  • 简介:东南亚诸国受到西方殖民影响,有宗教信仰自由的环境。华人的宗教信仰虽然多元化,却因为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仪规,在信奉阿伯拉罕宗教时,在信仰方面会出现柢牾,特别是“神”观的南辕北辙。我们视祖先为神,把祭祖看作是孝的一个重要环节,阿伯拉罕宗教则为了求得神一统,必得污蔑圣贤、前人、祖宗,不准供神像牌位,而只对“一神”负责。今时,随着华人教育的提升,追求精神文明的欲望越是迫切,但若信奉阿伯拉罕宗教,则要有很大勇气,因为其要无视百善孝为先的事实,敢于断绝孝的循环,让“家”不再是“神”所归之处,所以许多他教徒,都处在灰色信仰之中。

  • 标签: 华人教育 文化自信 宗教信仰自由 南洋 传统习俗 精神文明
  • 简介:《楞严经》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大乘佛教经典。它在中国唐代译出后,虽然至今此经在译者、真伪等方面存在着争议,但这些并不影响它在越南佛教中的地位和价值。本文首先阐明《楞严经》出现在越南的大致时间和译成越语的情况,进而论述了越南佛教对《楞严经》给予的评价,最后说明《楞严经》在越南佛教中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 标签: 《楞严经》 越南 佛教 传承关系 佛经 翻译
  • 简介:慧忠上士是越南陈朝时期著名的禅学大师、诗人,于佛禅之理颇有独到的心得体会。其禅学思想,有二个特点;即心即佛说和以欲制欲论。慧忠全盘接受了马祖道一的思想,主张“佛是觉,心是知。”“知不离觉,觉不离知”强调此心即是佛,“欲求心,休外觅,本体如然自空寂。”突出了心的独立性、排他性。慧忠反对形式上的持戒与苦行的,认为修行和对事物的认识,讲究自然和随心所欲,不求一定之规。修道不必与坐禅、持戒和忍辱、念佛相联系,只求发现成佛之性,达到开悟的境界。慧忠上士的禅宗哲学思想在越南民族思想史上有着耀眼的光芒和崇高的地位,尤其是他对“本体”观念的完整阐述,对禅宗思想在越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标签: 越南禅宗 慧忠 即心即佛 以欲制欲
  • 简介:12月20—22日在广西大学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研究所主办,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民教授,广西大学党委书记、中国-东盟研究院院长梁颖教授,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阮才东教授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崔唯航出席会议,广西大学政治学院院长雷德鹏教授主持开幕式。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学术研讨会 核心价值观 越南 广西大学 中国-东盟
  • 简介:尊敬的阮明哲主席尊敬的越南卫塞节大会主席黎孟达教授各位高僧大德、各位朋友:梵音阵阵,莲花流香.联合国卫塞节在越南首都、历史文化名城--河内隆重举办,可喜可贺!此次佛教大会规模大,层次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无论在越南佛教历史上,还是世界佛教史上都很有意义.

  • 标签: 卫塞节大会 国际卫塞节 大会致词
  • 简介:面对环境问题,宗教领袖选择对宗教经典进行重新诠释,认为宗教在处理这些议题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则越过宗教教义,直接考察华人社会宗教团体的环保参与,并得出一些初步的认识:第一、宗教与环保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宗教可以成为环保运动的同路人,并对处理环境危机做出贡献。许多宗教参与环保并非源自其教义,而是因为世俗的环保运动如火如荼。第二,有组织的宗教(如台湾的佛教)比那些没有组织的宗教(如儒教)在进行资源动员保护环境方面更有效率。第三,强调自利与个人主义的民间宗教更多地推动地方上的环境保护,而强调利他和集体主义取向的宗教团体则更具心系苍生、环保天下的气质。

  • 标签: 宗教团体 环保 华人社会
  • 简介:越南共产党是当今世界上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革新开放中,越南共产党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探索符合越南国情的政治建设举措,对党的性质和领导方式、执政方式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并促成二者的互动。越共的政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仍面临不少来自党内外、国内外的挑战。

  • 标签: 越南共产党 革新开放 政治建设
  • 简介:在历史上,中越两国佛教界友好交流,为增进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多元宗教融合共生的宗教生态及相近似的宗教事务管理模式,都是两国宗教领域交流的有利因素,继续推动两国佛教界在内的备宗教的交流合作,可以增进两国民众友好感情,巩固双边关系民意基础。

  • 标签: 宗教事务 交流合作 中越两国 代表团 纪实 访华
  • 简介:华人教会近年来在美国的发展迅速,且颇具特色。1999~2000学年笔者有幸获得哈佛燕京学社的奖助在哈佛大学访学一年,有机会对美国波士顿地区华人教会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一些实地考察,希望能以管窥豹,从而为对美国华人教会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提供线索。

  • 标签: 美国华人 教会 基督教 信仰 民族文化
  • 简介:西方基督教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后,吸收了一批当地华人信徒作布道员。华人布道员在基督教传播以及民教关系中占有特殊地位。他们的所作所为及境遇,集中折射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复杂状况,至今仍有一定的启发性。遗憾的是,有关这一独特群体的研究还不够。本文拟以美国公理会鲁西北教区前期的华人布道者为案例,进行分析,以充实华北近代社会史、基督教在华传播史以及近代教案史的有关内容,并供宗教界及相关人士参考。鲁西北是民教矛盾的焦点区域和义和团运动的重要发源地。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美国公理会牧师山嘉立从天津来德州第七屯传教,为公理会入鲁之开端。光绪四年(1878年),鲁西北因连年大旱发生大饥荒。

  • 标签: 基督教信仰 鲁西北 基督教传教士 义和团运动 中国内地 公理
  • 简介:前言一九七八年在笔者第一次参加在泰国举行的东南亚华人圣乐促进会联区会议后,思绪围绕着"华人圣乐"四个字,就这样展开了一连串对音乐在华人教会中角色的追寻。由于音乐与崇拜的范围非常广泛,分析与研究的角度甚多,例如单就崇拜就可从神学、宗派、比较

  • 标签: 音乐人 崇拜 音乐教育 信徒 礼仪 东南亚华人
  • 简介:一、写作缘起及宗旨不少人(包括笔者)翘首以待的林荣洪博士新著《曲高和寡:赵紫宸的生平及神学》终于出版了。今年年初,笔者关于赵先生救赎论思想的一篇文字完稿后不久,即获悉林博士的这本评传年内问世的消息。书一出,承周永健院长两番惠赠,我得以再三拜读。现愿将本人一些读后感想写在下面,同

  • 标签: 大音希声 神学思想 人神 学史 四十年 基督教教义
  • 简介:本刊讯9月5日至11日,由慧传法师率领的台湾"中华人间佛教联合总会"代表团一行180人在大陆参访。9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北京会见代表团一行。张志军对台湾"中华人间佛教联合总会"积极参与两岸交流、促进两岸民众融合给予肯定。张志军指出,在两岸关系和两岸交流中,要讲"缘"、"福"、"愿"三个字。"缘"是两岸同胞同根同源之缘,两岸宗教和民间信仰法乳一脉之缘。"福"是要珍惜过去八年来之不易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

  • 标签: 人间佛教 两岸关系 中共中央台办 中国佛学院 张志军 中国佛教协会
  • 简介:关公文化在中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明清时期,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向海外移民,关公文化随着华人的脚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关公文化在海外华侨华人中传播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伦理道德层面的"忠义仁勇"精神,信仰层面的平安神、财神等神格信仰,情感层面的国家情、故乡情、同乡情等。这三个层面的核心内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关公文化在海外华人华侨中传播的始终。

  • 标签: 关公文化 华人华侨 忠义仁勇 信仰 情感
  • 简介:谁是海外华人?海外华人是谁?海外华人如何自我理解?我们如何理解海外华人?本文旨在运用社会心理分析对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要素构成、表现方式及生成机制进行一个架构式的检讨。文章首先指出,文化认同主要由文化范畴认知、文化自我确认、文化价值承诺和文化价值卷入四个互为关联且相对独立的要素构成;进而文章提出海外华人文化认同在社会行为上主要表现为:乐意公开声称自己的华人身份,偏好中华文化的部分相关范畴,积极参与华人社会的公共事务,以文化价值为导向的为人处世,以及关注祖籍地及当代中国的发展;最后文章对影响海外华人文化认同建构的若干社会情境因素进行了检讨。

  • 标签: 海外华人 文化认同 社会心理 生活方式 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