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叙述了白头翁作为药用植物在基本特征和临床应用方面的一些情况,以及白头翁主要成分的提取方法,同时对白头翁作为药物植物的开发利用做了一些研究,为这一药用植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一定参考.

  • 标签: 药用植物 白头翁 皂苷 综述
  • 简介:在目前的疫苗研究中,对新疫苗免疫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减毒或无毒的病毒疫苗载体能够激发高效持久的系统和黏膜免疫,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为研究新疫苗提供了一条途径。RNA病毒作为疫苗载体,在可操作性和免疫效果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近年来已成为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综述了几种RNA病毒载体目前的研究状况及其在疫苗载体方面的应用。

  • 标签: RNA病毒 载体 疫苗
  • 简介:【背景】螺旋粉虱是新入侵海南省的严重为害经济作物及园林苗木的害虫。目前,植物源杀虫因具有高效和环境友好等特性而被广泛用于害虫防治中。【方法】采用喷雾法和药膜接触法分别测定了9种植物性杀虫对螺旋粉虱的毒力。【结果】在供试的9种植物性杀虫中,除虫菊素和鱼藤酮对螺旋粉虱成虫的毒力最强,24h的LC50分别为2.56和34.15mg·L-1;印楝素和苦瓜叶提取物的毒力次之,LC50分别为158.36和311.02mg·L-1。除虫菊素对螺旋粉虱若虫和卵也有一定的触杀作用,LC50分别为61.42和77.39mg·L-1。将印楝素和鱼藤酮分别与除虫菊素以1:1的比例混合,对螺旋粉虱成虫的毒力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93.11和224.35。【结论与意义】除虫菊素、鱼藤酮、印楝素和苦瓜叶提取物对螺旋粉虱均具有较强的毒性;印楝素或鱼藤酮与除虫菊素(1:1)的混合物不仅能增强触杀效果,而且能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 标签: 除虫菊素 印楝素 鱼藤酮 螺旋粉虱 杀虫活性
  • 简介:细胞因子是机体细胞(主要指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异质性肽类调节因子,在体内能激活免疫活性细胞,对免疫应答的产生和调节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可作为DNA疫苗佐剂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简要综述了细胞因子作为DNA疫苗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细胞因子 疫苗佐剂 DNA疫苗
  • 简介:定量PCR是在PCR定性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定量检测时常用编码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β-肌动蛋白、28S和18SrRNA等的持家基因作为内部参照,这些基因被认为在某些类型细胞中的表达是恒定的.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发现上述持家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不稳定,利用它们作为内标来定量并不准确.因此,在进行定量实验时应选择适当的2种或2种以上的内参基因,以减少检测标本间的差异.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 持家基因 定量检测
  • 简介:荧光定量PCR(qRT-PCR)是研究分子生物学中基因表达的一种新型核酸定量技术,具备快速高效、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因而根据相应的实验材料选择适宜的内参基因对于提高qRT-PCR分析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Actin基因表达范围广且表达稳定,常常作为内参基因应用于qRT-PCR表达分析中。前期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获得了西葫芦低温弱光转录组数据库,本研究从中筛选到1条长达2543bp的cDNA,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包含1个开放读码框(ORF),大小为2064bp,预测编码氨基酸数为682个,理论分子大小约为79.67kD,蛋白质等电点为6.28。WolfPsort分析发现,CpActin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MotifScan分析显示,CpActin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207~406位和558~682位分别为Actin的中端和C端保守区域。同源性分析表明,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同为南瓜属的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同源蛋白的相似性达到99%,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基于所获得的基因全长cDNA序列,设计了基因ORF全长引物对CpActin-F、CpActin-R,经PCR扩增得到一条特异、明亮的条带,经测序验证,序列与RNAseq数据库的cDNA序列一致,基因命名为CpActin,GenBank登录号为MH211008。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对荧光定量PCR引物CpActin-Fq、CpActin-Rq,分析显示,该引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扩增效率,且在西葫芦不同组织(根、茎、花和果)和不同胁迫处理[正常(25℃,300μmol/m^2·s)、低温处理(4℃,300μmol/m^2·s)、弱光处理(25℃,80μmol/m^2·s)、低温弱光处理(4℃,80μmol/m^2·s)、强光处理(25℃,2000μmol/m^2·s)和高温处理(38℃,300μmol/m^2·s)]叶片中均能稳定表达,适合在西葫芦基因qRT-PCR表达分析的研究中作为候选内参基因。

  • 标签: 西葫芦 内参基因 CpActin 表达分析
  • 简介:本文简要叙述了食品机械专用润滑的性能特点、原料组成、应用场合、安全要求等方面内容,针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内外技术标准,分析了食品机械专用润滑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食品级润滑可以有效控制食品加工过程存在隐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因此,食品级润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食品机械 专用润滑剂 应用
  • 简介:目的对东莨菪碱慢性给药大鼠能否作为老龄相关记忆损害模型进行探索.方法14只1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东莨菪碱模型组.东莨菪碱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东莨菪碱2mg/kg,2次/日,正常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21d.然后利用Morris水迷宫(MWM)参照记忆试验进行行为学测试;神经元的特殊染色及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数、超微结构的改变以及突触可塑性变化.结果东莨菪碱组大鼠隐匿平台搜索实验成绩有-定损害;两组大鼠空间探索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大鼠锥体细胞胞体超微结构无差异,但两组大鼠CA1区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有轻微变化.结论东莨菪碱慢性给药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损害,但对长时记忆无明显影响;对海马神经元结构无明显损害,对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有轻微影响.此种动物模型可能不是理想的老年性痴呆或老年相关记忆损害模型.

  • 标签: 东莨菪碱 损害 相关 给药 慢性 老龄
  • 简介:免疫调节是能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在临床上能够有效的治疗与免疫有关的疾病。免疫调节的作用是增强或抑制免疫功能,可以根据来源不同进行分类。免疫调节的作用主要是影响免疫系统中任一环节的反应和作用,如刺激免疫细胞的功能或是拮抗免疫分子发挥作用。免疫调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肿瘤、器官移植、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治疗都依赖于免疫调节荆的作用。因此,研究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开发有效的免疫调节具有重要的意义。免疫调节的发展将为人类健康带来新的希望。

  • 标签: 免疫调节剂 免疫增强剂 免疫抑制剂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城市小区中生物气溶胶的扩散模拟和污染区域的划分,为反生物恐怖危害评估及应急响应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典型生物炭疽为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离散相模型对小区环境中生物气溶胶的扩散规律进行研究;对扩散后生物气溶胶的数目分布进行量化分析,结合吸入式炭疽的剂量-反应模型进行污染区域的划分。结果: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了生物气溶胶在小区环境中的扩散规律及数目分布,并依据人员感染炭疽概率的不同划分出小区内的污染区域。结论:利用离散相模型和剂量-反应模型,可以对城市小区中生物气溶胶的扩散规律进行模拟并划分污染区域,为反生物恐怖危害评估及应急响应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生物恐怖 小区环境 气溶胶 扩散模拟 离散相模型 剂量-反应模型
  • 简介:【背景】薇甘菊是一种外来入侵的恶性杂草,对当地农、林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方法】研究了草甘膦、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噻吩磺隆、苯磺隆、百草枯、五氟磺草胺、单嘧磺隆和单嘧磺脂9种除草对薇甘菊的化学防治,调查各药剂对薇甘菊的植株鲜重抑制率、叶片覆盖度和抑花率。【结果】氨氯吡啶酸25~100gai·hm-2、草甘膦1538—2306gai·hm-2、甲嘧磺隆100—400gai·hm-2、百草枯750、1125gai.hm~、五氟磺草胺125gai·hm-2、噻吩磺隆11.25~33.75gai·hm-2和单嘧磺脂15~60gai·hm-2对薇甘菊营养生长控制效果较好。其中,百草枯短时间有效,草甘膦、五氟磺草胺、单嘧磺脂、单嘧磺隆、氨氯吡啶酸和甲嘧磺隆对薇甘菊的抑花率较高,苯磺隆和单嘧磺隆基本无效,且9种药剂对橡胶树均未表现出药害。【结论与意义】适当降低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草甘膦、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的浓度可以保持薇甘菊营养生长而扼制种子蔓延。本研究首次发现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对薇甘菊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 标签: 薇甘菊 除草剂 鲜重抑制率 抑花率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复方山豆根颗粒的生产与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复方山豆根颗粒中的山豆根、黄芪、鱼腥草.结果生产工艺具有可行性,质量可以控制且有保证.结论实验研制出的复方山豆根颗粒生产工艺与检验方法,可靠性高,可控制产品生产与质量.

  • 标签: 复方山豆根颗粒剂 制备与质量 控制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酮康唑涂膜治疗手、足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手、足癣患者165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89例外用酮康唑涂膜,B组76例外用克霉唑软膏,两组均分别将药物外涂于局部皮损处,2次/d,连用4周,同时监测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按照判断标准,采用单盲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A组总有效率为79.8%,B组总有效率为56.2%,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结论酮康唑涂膜治疗手足癣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酮康唑涂膜剂 手足癣 疗效观察
  • 简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经肝素处理后与未经处理的rtPA比较,结果显示,rtPA在体外的溶纤活性提高50%~90%,在兔体内的半衰期延长1min,同时也提高了rtPA对热的稳定性

  • 标签: 肝素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半衰期
  • 简介:目的探讨人地中海贫血β654基因为外源基因用于转基因小鼠制作时,外源基因的制备方法,为进一步制作转基因小鼠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反向点杂交法确诊人地中海贫血β654纯合子DNA,以PCR法扩增获得人地中海贫血β654基因,分离纯化后,通过连接酶反应将其克隆入含βLCR调控序列的基础载体pBGT51质粒中,经PCR扩增、酶切、反向点杂交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用EcoRV酶切获得转基因所用的外源基因.结果将人地中海贫血β654基因作为外源基因克隆入基础载体pBGT51质粒中构建了重组质粒βBGT51,用EcoRV酶切获得含人β654基因及βLCR调控序列的6.5kb的DNA片段,制备了可用于显微注射转基因的外源基因.结论采用该方法构建的含人地中海贫血β654基因的重组质粒,可获得用于显微注射转基因的外源基因.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外源基因 制备方法 转基因小鼠 重组质粒 调控序列
  • 简介:目的观察MMTV-Wnt-1转基因小鼠的乳腺癌发病情况及病理学变化规律。方法观察MMTV-Wnt-1转基因小鼠肿瘤发生情况,并采用原位移植将瘤组织置于裸鼠皮下,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为观察MMTV-Wnt-1阳性转基因小鼠和移植鼠的病理学变化。结果MMTV-Wnt-1转基因小鼠最早从7周龄开始出现乳腺癌,发瘤鼠剖检可见脾、肝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其他器官无明显病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瘤鼠各脏器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但未出现肿瘤转移。将瘤组织移植裸鼠后,肿瘤可在裸鼠皮下生长,移植肿瘤病理学形态与原发瘤一致,未出现转移。结论实验结果验证MMTV-Wnt-1转基因小鼠可稳定自发乳腺肿瘤,可作为研究乳腺癌的良好的动物模型。

  • 标签: MMTV-Wnt-1转基因小鼠 乳腺癌 动物模型
  • 简介:颗粒的灌装是制药生产中关键的一环内容,设计和采取科学合理的灌装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制药生产水平和效率.本文就对于制药生产中颗粒灌装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 标签: 制药生产 颗粒剂 灌装方式
  • 简介:在室内采用水葫芦象甲与除草控制水葫芦的试验中发现象甲2头/株+200mg·L^-1草甘膦对水葫芦的控制效果较显著,药后15d死亡率达到100%;而象甲4头/株+46mg·L^-12,4-D二甲胺盐对水葫芦的防治效果显著,药后10d死亡率达到90%以上,对照无死亡且有开花现象。

  • 标签: 水葫芦 水葫芦象甲 草甘膦 2 4-D二甲胺盐
  • 简介:[背景]烟蚜茧蜂是控制烟蚜田间种群的重要寄生蜂.施用化学杀虫防治烟蚜及其他害虫时,也会对烟蚜茧蜂产生毒性,影响对烟蚜种群的自然控制效果.了解杀虫对烟蚜茧蜂不同发育阶段的毒性,可为田间选择合理施药时间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用试管药膜法和饲喂法测定了5%阿维菌素、5%啶虫脒、10%顺式氯氰菊酯和10%吡虫啉对烟蚜茧蜂成蜂的毒性,并在烟蚜茧蜂各虫期使用亚致死浓度药剂处理,研究这些杀虫对其羽化的影响.[结果]阿维菌素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最强,烟蚜茧蜂24h死亡率分别为87.78%和94.44%;吡虫啉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最弱,烟蚜茧蜂24h死亡率分别为41.11%和61.11%;啶虫脒(烟蚜茧蜂24h死亡率分别为81.11%和86.66%)、顺式氯氰菊酯(烟蚜茧蜂24h死亡率分别为64.44%和67.78%)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居中.在寄生蜂卵期用药,阿维菌素和啶虫脒可显著降低当代成蜂羽化率;在幼虫期用药,4种杀虫均显著降低了成蜂的羽化率;在蛹期用药,4种杀虫对成蜂的羽化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在寄生蜂幼虫期使用阿维菌素会使雌蜂比例显著高于对照,其余3种杀虫对雌蜂比例均无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在烟蚜茧蜂成虫期使用这些杀虫,死亡率均较高,因此在成蜂较多时应禁止使用杀虫.

  • 标签: 杀虫剂 烟蚜茧蜂 虫期 毒性
  • 简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t-PA)是人体内重要的丝氨酸蛋白酶,它能特异地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使之成为具有溶解纤维蛋白能力的纤溶酶,临床上将提纯的t-PA作为心血管栓塞性疾病急救和康复治疗的首选药物。由于t-PA在天然材料中含量甚微,难以大量制备,基因工程产品产量有限,临床应用货源紧缺且价格昂贵。为探索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和预

  • 标签: 酶原激活剂 组织型 心血管疾病 基因治疗 小鼠 启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