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临床整体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3例,给予患者整体护理,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结果:33例冠心病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9%;实施整体护理后,33例冠心病患者中,依从性良好28例,依从性差5例;患者总满意30例,满意率为90.9%.结论:整体护理有利于提升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 标签: 冠心病 整体护理 治疗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IgE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5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和非冠心病组(non-CHD),冠心病组根据临床症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和急性心肌梗死纽(AMI),动脉堵塞程度用Gensini评分量化,采用SIMENSBNII全自动免疫散射比浊仪测定总IgE水平。比较CHD和non—CHD组患者及SAP、UAP和AMI组患者血清IgE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血清IgE等级与冠心病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non—CHD患者血清kE水平(32.3(13.5,61)KU/L)明显低于CHD患者(69(26.4,169)KU/L)(P=0.001),UAP和AMI患者血清IgE水平(78.6(37.0,191.0)KU/L、118.5(75.3,148.1)KU/L)均显著高于SAP组(36.7(20.7,96.7)KU/L)(P=0.034和P=0.001),且多支血病变组患者血清IgE水平(67.2(30.9,249.0)Ku/L)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34.6(18.1,59.0)KU/L)(P=0.039)。IgE水平根据四分位间距分为四个等级,随着IgE分级水平增加冠心病Gensini积分增加。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IgE水平升高,且与冠心病类型和血管堵塞程度都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辅助冠心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

  • 标签: IGE 冠心病 GENSINI积分 肥大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覆盆子提取物联合唑类药物的体外抗真菌作用。方法采用CLSI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液基稀释法和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定覆盆子提取物单用及联合唑类药物对不同念珠菌的MIC值和FICI指数。结果覆盆子不同溶液提取物与氟康唑均表现出协同关系,以覆盆子醇提物为例,单用对念珠菌的MIC80测定值范围主要集中在0.16~1.25mg/mL,与氟康唑合用后表现出协同关系(FICI≤0.5),且MIC80测定值范围降至0.01~0.04mg/mL;合用后的氟康唑抗真菌活性也明显增强。另外,覆盆子醇提物与不同唑类药物合用后均有协同关系,其MIC80测定值由单用时大于10mg/mL降至0.04mg/mL。结论覆盆子醇提物和唑类药物单用时对耐药念珠菌的抑菌作用较弱,但二者合用后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关系,对耐药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增强。

  • 标签: 覆盆子 醇提物 体外抗真菌活性 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
  • 简介:目的:分析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和尿酸检测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利用先进的生化分析仪将50例原发性高血压,60例冠心病和原发性高高血压并存病患和110例健康组的血清中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尿酸项目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除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之外,冠心病以及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的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标准。结论:高血脂症,高血糖症,高尿酸症和原发性高血压与心脏病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共同令心脑血管疾病恶化。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病发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CX3CL1的表达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依据临床症状收集经冠脉造影显示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50例,其中临床症状诊断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其中包含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50例)。同期收集对照组200例,对照组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正常。ELISA方法检测上述不同人群血清中趋化因子CX3CL1表达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不同人群血清中CD4^+CD28~-CX3CR1+T细胞表达含量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组血清趋化因子CX3CL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稳定型冠心病组患者相比较,不稳定型冠心病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CX3CL1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组(P〈0.05);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X3CL1表达水平高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即刻抽取患者的静脉血,血清中CX3CL1表达含量明显高于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血清中的表达含量。冠心病患者CD4^+CD28~-CX3CR1+T细胞受体的表达含量明显增高,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最高(P〈0.05)。结论:趋化因子CX3CL1可能参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并且可能成为外周血中预测不稳定型斑块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 标签: 冠心病 CX3CL1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中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发病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CHD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同期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CHD合并OSAS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胆固醇、三酰甘油及空腹血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其SP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率较高,临床接诊冠心病患者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SPO2、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等临床指标,出现异常时,应尽早干预,降低OSAS的发生率.

  • 标签: 中老年冠心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发病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调查我院儿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方法:对2013年度儿科收治住院患儿782例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抗生素698例,占89.26%,其中送检75例,占10.74%,送检中检出17例,占22.67%;联合用药632例,占90.54%,均为两联用药;头孢甲肟DUI=1.02;应用频率,头孢地嗪占48.38%,头孢甲肟占19.76%,阿奇霉素占15.0%,头孢米诺占11.75%用药更换73例,占10.46%,无效更换70例、药物过敏3例。结论:本院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应用率较高,多为预防性用药,检出率低,用药集中在四种药品之上,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预防性用药预见性、用药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hs-CRP、IL-18及和肽素(copeptin)与冠心病类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36例对照组,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4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均符合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肽素;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IL-18水平。结果:UA组与AMI组WBC、NEU、hs-CRP、IL-18、和肽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UA组比较,AMI组的hs-CRP、IL-18水平显著升高;IL-18与TG、LDL-c、hs-CRP及和肽素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浆和肽素与IL-18水平随着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其水平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临床危险分层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和肽素 IL-18 炎症介质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217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程度、药物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217种,抗微生物类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为151例(占69.59%);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变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严重,皮肤反应的ADR为总报告例数的67.74%。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报告 监测 分析
  • 简介:荧光光谱法是目前我国药物分析的主要方法,在我国各科研机构的应用广泛,具有一定的优势.荧光光谱法能够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分析药物的分子的相互作用,在药物分析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荧光光谱法的主要原理,是根据不同物质在光照下的不同反射颜色和强度为主,根据反射光分析物质的原理.本文主要对荧光光谱的传统分析方法、新型分析方法以及与其他方法之间的联用三个部分进行分析,总结荧光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并做发展展望.

  • 标签: 荧光光谱法 技术分析 未来展望
  • 简介:目的:卡培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对180名患者进行病理上的确诊和分析,确定病人为乳腺癌晚期.对病人用药时采取每天2500mg/m2的方式,即每日早餐与晚餐之后半个小时进行服用,连续应用两周之后休息一周.若病人的癌细胞扩散现象未得到有效控制,呈现继续蔓延的情况,立刻停止对该药物的使用.患者使用卡培滨片之后的效果分为效果显著、有效以及无效.结果:临床表现为疗效显著的患者有46例,病情得到了完全程度上的缓解;临床表现为有效的患者83例,病情得到了控制,部分病情得到缓解;5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无效.腹泻患者4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2.8%;色素沉淀患者49例,手足综合征63例,其余类不良反应27例.结论:卡培滨在对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上表现显著,而其产生的不良反应患者大多能够忍受,适合于在临床实践当中应用.

  • 标签: 卡培他滨 晚期乳腺癌 不良反应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临床使用大量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感染、肿瘤及自身免疫病,人体菌群失调和真菌感染发生率持续升高.同时,抗真菌药物的频繁应用亦造成真菌耐药性日益增多,真菌感染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真菌感染中以白念珠菌(Candidaalbicans)比例最高,本文对本院2012年1~12月送检的临床标本常规培养分离,共分离的白念珠菌294株,其药物敏感试验及耐药性分析如下.

  • 标签: 白念珠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敏感性
  • 简介:短链干涉RNA,即我们熟知的siRNA或RNAi,曾经为基础研究和目标验证带来了意外的收获。现在,它是否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

  • 标签: RNAI 药物 市场 SIRNA 基础研究 临床实践
  • 简介:目前真菌感染,特别是免疫缺陷患者中侵入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增加,但现有抗真菌药物可选择范围小、毒副作用大而且耐药情况日渐严重。联合用药这一概念的提出,给耐药株及严重性真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并且已在临床中广泛运用。该文对不同种类抗真菌药物联用的研究成果及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联合用药 协同作用
  • 简介:研究发现抗真菌药物本身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刺激作用,如何有效利用抗真菌药物的免疫治疗作用是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两性霉素B、棘白菌素、唑类抗真菌药物对机体天然免疫受体Toll样受体的影响。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固有免疫 TOLL样受体
  • 简介: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以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多烯类以及棘白菌素类等。药物治疗作为应对IFI的主要策略,现有的药物种类明显不足,并且受到真菌耐药性和药物毒副作用等越来越多的制约,使得对抗真菌新药的需求愈加迫切。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策略主要包括改造现有临床常用药物和发现新靶点药物两个方面。近年值得关注的研发中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药物VT-1161和VT-1129、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CD101和SCY-078、GPI锚合成抑制剂E1210、嘧啶合成抑制剂F901318、抗真菌中药和增效剂,以及其他抗真菌新药如T-2307、尼可霉素Z和VL-2397等。该文主要综述了上述新药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体内外活性以及临床试验等。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氮唑类 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 靶点 中药 临床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UCP2-866G/A和ADIPOQ+45T/G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128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率溶解曲线(PCR-HRM)方法检测UCP2-866G/A和ADIPOQ+45T/G的基因多态性,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两基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在两组间分别进行UCP2-866G/A和ADIPOQ+45T/G基因多态性的单独关联分析,两变异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及遗传模型关联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变异位点联合分析发现,UCP2-866G/A的GG、GA分别和ADIPOQ+45T/G的TG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存在正向交互作用(P=0.000,ORI=OR(AB)/(ORA×ORB)=30.533/(0.549×0.116)〉1;P=0.007,ORI=OR(AB)/(ORA×ORB)=13.914/(0.525×0.116)〉1。结论:该研究显示:UCP2-866G/A和ADIPOQ+45T/G单一基因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病风险无关,而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 标签: UCP2 ADIPOQ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 简介:康唑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广谱抗微生物作用及抗炎活性。该文就近年来有关舍康唑抗炎活性的体内外试验和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舍他康唑 抗真菌 抗炎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