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制作兔VX2肝癌模型的新技术、新方法。方法将新西兰兔30只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为嵌插组、改良嵌插组和经皮穿剌组。分别按不同方法建立肝癌模型,于建模后第1、2、3周分别进行CT扫描,评估肿瘤大小。3周后处死动物进行解剖,观察肝脏成瘤及转移情况,比较各组转移率,并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30只动物建模成功28只,成功率93%,经皮穿剌组有2只肝脏未见种植灶,嵌插组和改良嵌插组全部种植成功。改良嵌插组腹壁转移率显著低于嵌插组和经皮接种组。结论改良嵌插法3周内不会形成接种部位腹壁以及远处的转移,是一种理想的移植性肝癌模型建模方法。

  • 标签: 兔VX2肿瘤 模型 嵌插改良技术
  • 简介:目的根据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原理建立新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同时经右颈外动脉持续抽吸颈总动脉内血液,造成大鼠全脑缺血,抽出的血液从左股静脉回输;停止抽吸血液,去除微动脉夹,开始再灌注。应用脑电图、光镜和电镜等评定脑缺血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大鼠脑电图、光镜和电镜检查均显示明显的缺血改变。结论本模型具有全脑缺血效果可靠、再灌注充分、制备简便、成功率高并可经颈动脉注入药物等优点,适用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干预措施的实验研究。

  • 标签: 全脑缺血 大鼠 再灌注模型 颈动脉 血液 颈总动脉
  • 简介:在室内采用水葫芦象甲与除草剂控制水葫芦的试验中发现象甲2头/株+200mg·L^-1草甘膦对水葫芦的控制效果较显著,药后15d死亡率达到100%;而象甲4头/株+46mg·L^-12,4-D二甲胺盐对水葫芦的防治效果显著,药后10d死亡率达到90%以上,对照无死亡且有开花现象。

  • 标签: 水葫芦 水葫芦象甲 草甘膦 2 4-D二甲胺盐
  • 简介:目的比较大鼠肾大部切除与肾结扎两种方法制备的5/6肾切除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的异同。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行左肾2/3切除加右肾切除,B组行结扎左肾动脉2/3分支加右肾切除,C组为假手术组。分别于第二次手术后5周、9周及13周测血压,处死大鼠,留取24h尿及肾组织。检测尿蛋白,肾组织切片染色。用半定量法评价肾小球硬化指数。结果第5周时,B组大鼠的收缩压显著升高,而A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第9周和13周A组和B组与C组大鼠相比,收缩压均显著升高。肾部分切除术后,尿蛋白随时间进行性增加。B组与A组相比,尿蛋白增加更为显著。A组和B组在各观察点均有不同程度肾小球硬化,B组较A组肾小球硬化程度重。结论肾大部切除和肾结扎两种方法制备的大鼠5/6肾切除模型表现有所不同。

  • 标签: 慢性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 模型 动物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大幅度的提升,消费者对于白酒的口感和其他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各类香型的制酒工艺进行了不断改进.本文从概述我国各类香型的白酒出发,重点探讨了馥郁香型白酒的几种主要制造工艺,包括立体制曲工艺、五粮糖化工艺、大曲续糟泥池发酵工艺、清蒸清烧工艺和双轮底发酵工艺,以期为馥郁香型白酒的制取工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馥郁香型白酒 工艺 论述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汉麻、亚麻和苎麻对须癣毛癣菌生长的影响,探讨麻类织物对浅部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采用振荡法。将3种麻类织物分别与须癣毛癣菌混合培养,对照组为棉布组,3d后分别取培养液稀释5倍后涂布培养皿,计算各自的菌落数和抑菌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类织物组菌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棉布组(P〈0.01),3种麻类织物对须癣毛癣菌的抑菌率均高于60%,但3种麻类织物的抑菌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3种麻类织物均可显著抑制须癣毛癣菌的生长,麻类织物有可能用来预防由须癣毛癣菌引起的足癣、股癣等浅部真菌病。

  • 标签: 汉麻 亚麻 苎麻 须癣毛癣菌 振荡法
  • 简介:目的:以不同浓度的黄芪种衣剂和ND牌种衣剂测定其对尖孢镰刀菌(F.oxySpomm)的抑制效果。方法:以5mL灭菌水代替种衣剂作为对照,把从菌落边缘打出的菌丝块移到带药的PSA培养基中,观察菌落直径。结果:同等有效浓度下,黄芪种衣剂的抑制率高,与ND大豆种衣剂相比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结论:黄芪种衣剂对黄芪根腐病菌-尖孢镰刀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抑菌效果好于ND大豆种衣剂。

  • 标签: 黄芪种衣剂 根腐病菌 抑菌作用
  • 简介: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BS-2菌株对杨树水泡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发现BS-2菌株能够抑制病菌菌丝的生长,并导致菌丝形态畸变,表现为菌丝伸长生长受抑制、扭曲、原生质浓缩、局部膨大成球形或椭圆形以及菌丝断裂和菌丝细胞变成空泡等。BS-2发酵液对病菌菌丝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培养时间越长,其培养液的抑菌作用越强;在不同培养基中获得的发酵液对病菌的抑制效果不同。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 杨树水泡溃疡病 菌丝生长 菌丝形态 抑制作用
  • 简介:目的以斑马鱼为模型,重点研究水仙鳞茎的醇提物对斑马鱼黑色素合成的抑制效应。方法将斑马鱼胚胎暴露在0、50、100、200、500μg/mL不同浓度的水仙花醇提物中,观察其黑色素生成情况,并进一步测定体内黑色素合成通路关键蛋白酪氨酸酶的酶活性变化和其他标记基因的时空表达,同时以200μg/mL的熊果苷(arbutin,Ar)处理组为阳性对照。结果定性观察表明,随着水仙提取物处理浓度的增加,对斑马鱼黑色素合成的抑制明显增强;进一步检测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时空表达,证明了水仙醇提物通过抑制酪氨酸酶(TYR)、银色毛发(SILV)和Mitfa等基因的mRNA表达而抑制黑色素合成;最后,通过检测酪氨酸酶的酶活性,发现随着醇提物浓度的增加导致酶活性逐渐降低。结论水仙醇提物能有效地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的生成,同时该研究也为斑马鱼模型在天然美白化合物筛选和产品开发的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思路。

  • 标签: 斑马鱼 水仙醇提物 基因表达 酪氨酸酶
  • 简介:【背景】豚草已成功入侵广西来宾,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均为豚草的重要专一性天敌,在湖南等地已有效抑制了豚草的扩散蔓延。【方法】为考查2种天敌在广西对豚草的联合控制作用,于2009年5月24日在广西来宾豚草入侵地区同时释放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2种天敌释放密度均为1170头.hm-2)。【结果】至2009年8月29日释放区内豚草植株死亡率达98%以上,且天敌迅速向邻近豚草发生区扩散,2种天敌对扩散区豚草的控制率可达50%~60%。【结论与意义】2种天敌对豚草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建议在广西大面积推广应用。

  • 标签: 广聚萤叶甲 豚草卷蛾 豚草 联合控制 生物防治
  • 简介:【背景】豚草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草,在江西南昌地区普遍发生。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是很有利用前景的豚草天敌,而有关这2种天敌在江西南昌地区田间对豚草的联合控制效果尚不明确。【方法】2009年6月25日分别按广聚萤叶甲0.7头.株-1和豚草卷蛾0.4头.株-1的密度在江西南昌豚草入侵地同时释放2种天敌,并于8月4日~9月13日,每隔10d调查广聚萤叶甲各虫态的数量、豚草卷蛾虫瘿数、豚草的株高和死亡株数。【结果】释放前期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但释放70d后,豚草植株死亡率达90.14%,天敌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释放80d后,豚草植株死亡率达到100%。此外,在整个调查期间,天敌释放区豚草株高增长缓慢,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区。【结论与意义】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在江西南昌地区田间对豚草的联合控制效果显著,宜在江西大规模推广应用。

  • 标签: 广聚萤叶甲 豚草卷蛾 豚草 生物防治
  • 简介:目的观察蒺藜甾体皂苷类化合物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光镜观察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生长形态的影响;MTT法观察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观察不同浓度TTS-12对新生隐球菌细胞生物膜关键基因PMT4表达的影响。结果经TTS-12处理的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结构更疏松,TTS-12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生长动力学指标及PMT4基因表达水平(P〈0.01)。结论TTS-12可抑制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的形成。通过降低新生隐球菌PMT4基因表达可能是其抑制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的形成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蒺藜 新生隐球菌 生物膜 TTS-12 PMT4
  • 简介:目的:研究多肽JFT的合成工艺。方法:本实验采用固相合成法(spps),以Fmoc-氨基酸为原料,TBTU/HoBt/DIEA混合试剂缩合。用三氟乙酸\苯甲硫醚\巯基乙醇\苯酚\水脱保护,将多肽从MBHA树脂上切割下来。结果:粗肽的收率为62%,经RP-HPLC纯化,即可获得纯度在98%以上的目标肽。经MALDI—MS质谱分析其分子量与理论值一致。结论:此工艺操作简单,便于推广,适合大规模生产。

  • 标签: 固相合成多肽 Fmoc-氨基酸 Rink—Amide—MBHA树脂 分离纯化
  • 简介:目的:建立北京株水痘疫苗生产工艺,采用此生产工艺生产水痘减毒活疫苗。方法:采用细胞工厂培养2BS细胞,感染北京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工作种子批,同时感染Oka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工作种子批作对照,经洗涤、离心、收获、原液合并、冻干制备水痘减毒活疫苗,并进行各项检定。结果:对照两种不同毒株生产的水痘减毒活疫苗无明显差异,且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根据结果显示,可使用此毒株生产工艺大规模生产北京株水痘疫苗,与Oka株生产水痘疫苗无差异。如果用此毒株生产水痘疫苗供应市场,将会打破Oka株水痘疫苗国内市场的垄断。

  • 标签: 水痘减毒活疫苗 细胞工厂 2BS细胞 北京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工作种子批
  • 简介:采用细胞外微电扳技术,记录离体灌流的蟾蜍椎旁交感神经节细胞膜电位.观察川芎嗪对嘌呤受体介导反应的调制作用。三磷酸腺苷(300μmol/L)可引起神经节细胞膜去极化(n=62)、超极化反应(n=27)以及去极化之后伴随超极化过程的双相反应(n=9)。P2受体拮抗剂台盼蓝(500μmol/L)可抑制三磷酸腺苷的去极化反应(n=8);P1受体拮抗剂氨茶碱(200μmol/L)可抑制三磷酸腺苷的超极化反应(n=7)。滴加川芎嗪(1~5mmol/L),神经节细胞膜未出现明显的电位变化。外源性环一磷酸腺苷(250μmol/L)可模拟三磷酸腺苷的超极化反应(n=9)。川芎嗪(3mmol/L)可抑制三磷酸腺苷的去极化反应,使其幅值减少53.9±9.5%(n=14,P<0.01).并能加强三磷酸腺苷所致超极化反应,使其幅值增大105.4±24.5%(n=12,P<0.01)。在同一标本上,川芎嗪使环一磷酸腺苷的超极化反应加强(n=4)。此外,川芎嗪可抑制三磷酸腺苷引起的双相反应中的去扳相,面增大其后的超极相(n=3)。

  • 标签: 川芎嗪 三磷酸腺苷 反应 超极化 交感神经节 受体拮抗剂
  • 简介: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ERS)及相关炎症反应在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中的作用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糖尿病组(DM组)、缬沙坦组(DM+V组)。缬沙坦组每日灌胃给予缬沙坦(10mg/kg)共6周。应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ERS相关蛋白P-IRE1α、P-JNK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及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IRE1α、JNK及MCP-1mRNA的表达变化,同时观察各组大鼠尿蛋白、BUN、Sc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肾脏病理炎细胞浸润加重,P-IRE1α、IRE1α、P-JNK、MCP-1蛋白表达上调,IRE1αmRNA、MCP-1mRNA表达水平上调;与DM组相比,DM+V组肾脏病理炎症细胞浸润减轻,P-IRE1α、IRE1α、P-JNK、MCP-1蛋白表达下调,IRE1αmRNA、MCP-1mRNA表达水平下调。3组间JNK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中存在内质网应激和炎症反应的激活,缬沙坦可能部分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中的IRE1/JNK/MCP-1通路,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 标签: 内质网应激 炎症反应 糖尿病肾病 缬沙坦
  • 简介:通过大量筛选从银杏茎中分离到一株内生真菌(编号为No.1028),其代谢产物对重要作物真菌病害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内生真菌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菜豆炭疽病菌、葡萄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立枯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上述不同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6.7%、48.3%、64.6%、36.5%、57.1%和23%。同时也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离子对内生真菌N0.1028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玉米粉、黄豆饼粉比较适合其生长和抑菌代谢产物的合成,Na^+对抑菌代谢产物的合成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内生真菌 培养条件 真菌病害 抑制作用
  • 简介: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关注。为了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要求生产工艺要具有一定的去除/灭活部分病毒能力,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我们对几种适用于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方法及病毒去除工艺进行综述,以期对生产及科研提供参考。

  • 标签: 病毒灭活 病毒去除 血液制品
  • 简介:为探讨大球盖菇的交配型,以鲜大球盖菇为材料,经担孢子弹射,稀释分离法获得22个单孢菌株。经单孢出菇验证其性遗传模式为异宗结合。再经单孢配对试验,得到4种不同交配型的单孢菌株,单孢的极性比为4:4:11:3。经异核体菌株出菇试验,证实大球盖菇的性遗传模式为四极性异宗结合。

  • 标签: 大球盖菇 极性 性遗传模式
  • 简介:随着对厌氧消化技术不断深入的研究,厌氧消化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如处理效率低、运行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文综述了厌氧消化工艺中主要的抑制因素及其抑制机理,为厌氧消化工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厌氧消化 抑制因素 抑制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