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二、漫画精析漫画1:漫画选自1989年出版的《李大钊》画册。这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幅宣传漫画,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中国任由帝国主义国家宰割的状况。漫画中的人物代表中国,漫画上方的说明文字是:

  • 标签: 五四运动时期 漫画 历史 帝国主义国家 《李大钊》 说明文字
  • 简介:永清县实施青年党员“五四工程”,有效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搭建载体。以建立规范青年党小组为抓手,在农村青年党员中开展亮明身份、确立岗位、明确责任、公开承诺、服务群众“五项动作”,引领青年党员在比、学、赶、超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 标签: 青年党员 党员管理 工程 五四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先锋模范作用
  • 简介:五四”文学语言变革倡导白话代替文言,“活”语代替“死”语,而当时国语尚处于建设过程中,白话的成分相当复杂的。除了胡适所说应该多读“模范的白话文学”如《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对来自不同区域的作家来说,“活”语与其各自秉持的方言因子难分难解。

  • 标签: “五四”时期 文体建构 方言 新诗 “五四”文学 《儒林外史》
  • 简介:包惠僧是否参加过五四运动,过去仅有他自己的一说:"五四运动起,余以新闻记者及学生身份参加武汉及北京学生运动",缺乏具体史料的支撑。笔者近几年挖掘出的包惠僧为《汉口新闻报》、《大汉报》撰写的报道中,有大量报道武汉五四运动的消息,证实包惠僧不但以记者身份对武汉五四学生运动的各方面情况作了大量有倾向性的详细报道和评论,而且很可能参与到武汉学生联合会的计划中,有意识地运用媒体的平台和力量,对学生运动的进展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助推和引导,其拳拳爱国之情,在报道中亦充分流露。

  • 标签: 包惠僧 武汉五四运动 《汉口新闻报》 《大汉报》
  • 简介:五四后,在婚姻自由思潮的影响下,不少接受过新思潮的新女性开始勇敢追求恋爱自由。但不少新女性在自由恋爱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错误的做法。这一方面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女性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只有将外在的社会环境和女性自身的精神世界的进步结合起来,女性才能真正通过婚恋自由获得幸福。

  • 标签: 五四 新女性 自由恋爱
  • 简介:五四"新文学在书写个性解放、恋爱自由的同时,全景式地反映出新旧时代交替之际家族生活的种种场景:既有家族内部的礼教吃人,宗族之间为了利益的争夺,亦有受家族伦理影响至深的小家庭的生活悲哀。新文学作品正是在这三个维度上展示了家族生活与人的存在的种种冲突,揭示了家族解体的历史必然性。

  • 标签: “五四”新文学 家族 叙事
  • 简介:最高国务会议是"五四宪法"中专属于国家主席的一种会议机制,最高国务会议表面上议而不决,但由于特殊的人员构成以及毛泽东在当时巨大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权威,最高国务会议反而成为超越常规国家机构、党的机构以及政治协商组织的超级国家权力机关,是一种统合一切的事实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五四宪法"中国家主席制度的枢机所在。毛泽东作为国家主席,内在于"五四宪法"体制之中,并与全国人大、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组成常规政体结构。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即卡里斯玛担当者,又超乎在宪法之外,通过最高国务会议超越常规国家权力机关,由此形成"五四宪法"独特的二元政体结构。"五四宪法"是韦伯意义上的法理型统治和卡里斯玛统治的结合,内在地包含着毁灭自身的因素,为日后因接班人问题导致的宪法危机埋下了伏笔。

  • 标签: “五四宪法” 毛泽东 最高国务会议 卡里斯玛 二元政体结构
  • 简介:最高国务会议是“五四宪法”中专属于国家主席的一种会议机制。就文本而言,它“议而不决”,并非权力机关;但在实践中,它能够将不同的权力系统统合到一起。尽管不能在具体事项上作出决议,但它在指导思想方面实质性地指引着其他机构作出决定。

  • 标签: 五四宪法 政体结构 二元 国家主席 权力机关 权力系统
  • 简介:启蒙思想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早期的严复到后来的五四运动直至今日的新儒家,关于启蒙的话题一直在继续。从"物竞天择"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到日后的"超越启蒙心态",中国知识分子一直致力探索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契合点。

  • 标签: 启蒙思想 新儒家 严复
  • 简介:关于"五四",王奇生教授曾有一篇名文:《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该文所关注的"运动",乃指"‘新文化’由涓涓细流汇成洪波巨浪"的过程中,"‘运动家’的文化传播策略与社会环境"之间所发生的互相激荡。本文题目为"‘社会’如何‘运动’",这一标题并非有意为之的"戏仿"。与王文类似,本文也试图追究"思想演变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如果说王奇生教授所试图追究勾勒的“运动”,指的是作为舆论事件的“新文化”如何在具体的物质和历史关系中衍为巨观,那么本文所希图探讨的“运动”,则仍旧根植于某些“陈旧”的历史解释方式。

  • 标签: 文化政治 互动关系 传播策略 思想演变 社会环境 戏仿
  • 简介: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学派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广泛传播,伴随着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和各种方案的实施,全部改造或根本改造中国社会也成为民主革命派人士的共识。加之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革命派人士对马克思阶级观点进行了解读,以探寻中国社会改造的途径——阶级斗争,并在与质疑者的论辩中,阐释了中国进行阶级斗争的必要性及阶级斗争的实践形式。但囿于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他们着重从“单纯经济的理论”上解读马克思阶级观点,忽略了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中所包含的“政治的理论”的逻辑即无产阶级专政。

  • 标签: 五四时期 民主革命派 马克思主义 阶级
  • 简介:独幕剧的兴起是五四戏剧运动衍生出来的重要历史现象。它的出现既是五四戏剧改革先驱对于现代戏剧文体自觉追求的产物,也是中国小现代剧场运动初兴推动的结果。五四独幕剧形态既有明显的历史局限,也表现出新的艺术品质。独幕剧的兴起折射出中国戏剧现代性生成的复杂轨迹。

  • 标签: 独幕剧 话剧形态 现代转型
  • 简介: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极重要的文化运动。作为当时重要文化机关之一的商务印书馆,不可避免地置身其中。在此过程中,商务印书馆从初始的消极被动,到顺应参与,反差甚大。这既是历史潮流大势所趋,也与张元济等商务领导人及其人脉圈对时局的判断有关,更与商务本身的经济状况紧密相连。前期选择与张元济及其他领导人自身与逊清态度以及日本政商渊源密不可分;后来参与则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及商务印书馆的商业利益考量的结果。商务印书馆通过这一碰撞调整,既获得了商业利益上的巨大成功,也在学术界乃至政界赢得了很高声誉,开辟了企业梦寐以求的义利双赢的局面,在自身乃至近代文化出版史上,达到了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

  • 标签: 五四运动 张元济 商务印书馆
  • 简介:5月4日上午,宜昌市纪念五四运动96周年大会在桃花岭饭店隆重召开。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刘学甫为市白蚁所熊强同志颁发“宜昌青年五四奖章”金奖。

  • 标签: 白蚁防治 宜昌市 研究所 饭店
  • 简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传播,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也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门课题。通过对“五四”前后两个阶段传播的主体、受众、目的、内容、媒介方式及效果的对比分析,提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现实启示: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注重培养新一代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积极创新传播媒介载体;敢于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论战,引领高校社会思潮。

  • 标签: 零星传播 广泛传播 比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现实启示
  • 简介: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反传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为什么今天还要提出来并加以讨论呢?因为自晚清以来,到"五四"《新青年》直至1980年代,都曾有过"传统与反传统"的讨论,并成为了一种话语方式。在《新青年》创办100周年之际,重提这个问题,应以历史态度和辩证眼光,厘清"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反传统问题。1990年代以来,当代社会、政治和学术领域出现了呼唤传统文明的文化潮流,"重建传统"、"新国学"、"新儒学"成为显学,重释先秦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代心学和乾嘉小学的价值意义,意在从传统伦理,从风、雅、颂、赋、比、兴的诗性智慧里,重新发现传统的价值,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在回归传统时,却将古代传统的失传栽赃到“五四”头上,否定“五四”传统的革命性意义,将新文化虚无化和妖魔化。

  • 标签: 传统教育 文化特性 话语方式 新国学 西方思想文化 刘半农
  • 简介:屠格涅夫作为经典小说家的地位得到世所公认,但其小说在中国的经典化过程却是较为复杂的,是一种合力影响的结果。大致说来,屠格涅夫小说在中国的经典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入中国,刮目相看"、"译研相促,传播迅广"、"青睐有加,经典确立"。至新中国成立之时,屠格涅夫的小说已广为中国读者所熟知、喜爱,并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经典作家的地位在中国已初步确立起来。

  • 标签: 屠格涅夫小说 经典化 传播研究 中国
  • 简介:五四时期是近代中国思想史“转型时代”的高潮。然而,因道德权威性的丧失而带来的道德分歧,也导致了对共和理念的侵蚀。民国初年政治乱局的缘由,就在于政治制度背后共和精神的缺位。共同体如何形成基于“伦理公共善”之上的集体认同,因此成为五四知识分子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章士钊、李大钊等致力于民初宪政实践的知识分子,虽然将宪政秩序视为塑造共同体公共认同的重心,但在他们看来,国家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共同体”,而是一个内含公共伦理的“道德共同体”。这种公共伦理或是来源于对国家公共利益的尊重,或是来自个人良知的汇合。如果说,新教改革以来的西方社会,试图通过分离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以应对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挑战。那么,五四知识分子则更注重个人德性与伦理规范的互动。在对中国思想史脉络自我理解的过程中,五四知识分子的公共伦理形成了独特的现代性。

  • 标签: 世俗化 公共伦理 宪政秩序 国民公德
  • 简介: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文学的方法被学术界称之为社会学批评。五四时期西方社会学批评理论在中国迅速传播,对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促成中国文艺批评领域中社会学批评流派的确立,推动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方法的转型,弥补了审美批评忽视社会现实的不足。其中,茅盾受泰纳的"三要素"说的影响,确立了中国社会学批评的基本模式;胡适成功地将杜威的实用主义方法与传统治学方法融会贯通;成仿吾借鉴居友与格罗塞的社会学说,形成"社会—审美"的批评风格。

  • 标签: 五四 社会学 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