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代“左翼文学”作为一种与政治密切联系的文学类型,其文学上的历史评价并没有因为在时间长轴上拉开距离而愈见清晰,而是困于它与建国以来的当代文学交错混沌的空间形态呈现出种种非历史化的定性。“左翼文学”欲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反映到“现代文学”书写的整体理念上,正是一条不断“逼进客观”的行走趋势。

  • 标签: 左翼文学 现代文学史 叙述变迁 逼进客观
  • 简介:1980年代开始的生态写作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此前的几次大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如“五四”时期的“入”性写作,1930—1940年代的阶级性写作,1950—1960年代的政党性写作和“文革”时期的领袖——集团性写作,其思维模式和表现视阈都没有跳出“人与社会”的樊篱;此后以“人与自然”为反思和表现对象的生态写作,与前几次大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比较,是一次最富有新质、最没有重复性和最具有开拓性的转向。

  • 标签: 生态写作 非生态写作 文学史意义
  • 简介:文学”与“历史”的问题,历来是文学家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新历史主义批评家看来,历史是由一系列文字话语构成的,是“非本质”的,历史是被叙述的,“文学”是文学家关于历史的叙述。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主张“返回”“历史情境”,以“一体化”的叙方式展现当代文学”的风貌,完成当代人对“历史”的想象。以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为例,从洪子诚的历史观出发,反观他的文学写作,探讨历史视域下新历史主义理论与他的文学实践的契合之处以及考察“历史”在洪子诚的著中是如何被展开叙述的,从而促进我们对90年代这种新的文学书写范式的认识。

  • 标签: 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史》 文学史叙述
  • 简介:文学的“文学”与“历史”这两端中,曹聚仁以史家的身份强调“”的客观真实;而夏志清自居“文学批评家”宣布文学批评标准的公正无偏。但仔细阅读两部文学著将会发现,个人经验在两部文学写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客观公正与主观偏见在文学写作中向来相互依存,难以分割。本文由此提出另一种文学书写的可能——亲历文学

  • 标签: 《中国现代小说史》 《文坛五十年》 夏志清 曹聚仁 亲历文学史
  • 简介: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一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收录了古代先贤种种可供学习与传承的民族文化、思想观念、精神事迹等,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优良传统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培育国民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全球一体化、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背景下,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面临诸多困境,诸如教学课时有限、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学生缺乏对古代文学的足够认同等,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一书在为我们梳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突破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国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教学 高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华民族文化 爱国主义精神
  • 简介:以四种版本的中国文学著作为标本,以两位古代文学家为个案,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儒道释在中国文学著作中的现状,以论证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文学著作中的呈现经历了曲折,重写中国文学应该不断注入文化的血液,还原古典诗人、作家及其作品的本来面目,真正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无限风光、无穷魅力。

  • 标签: 儒道释 中国文学史 体现
  • 简介:如何扩展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寻找当代文学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为目前许多研究者所关注,为此,本刊编发一组文章,拟从大学中文学科的设置与当代文学发展资源的关系的角度入手,对此话题的探讨作出一个新的尝试.所选三篇文章都各从自己的角度谈出了颇有见地的看法,我们相信对这个话题还可以做许多更有益的讨论,希望能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人文精神承传 文学史 写作 高等教育 中文学科 当代文学专业
  • 简介:说到《小鲍庄》与“文学寻根”的关系,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毫无疑问地认为《小鲍庄》该归属于这一“思潮”,这是今天的文学给我们的结论。事实上,当我们重新翻阅80年代有关这部作品的文学批评时,会发现这个结论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理所当然,而是经历一个被反复推翻又重新建立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解读会为我们展现一个真正的有关文学的历史,告诉我们结论从何而来。

  • 标签: 《小鲍庄》 文学批评 寻根文学
  • 简介:文章从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的战略高度出发,认为中国古代文学教改的重中之重在于文学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在妥善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材关系的前提下,要以“求新”为目标,以“求实”作保证,稳中求变,变中出新。一方面追踪学术前沿,把握学术脉搏,及时吸纳学界积极稳妥的新成果,融入教学之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学术创造性,以科研促教学,提升文学教学的学术品位,进而深化文学教学内容。

  • 标签: 求新 文学史 教学内容改革
  • 简介:自1991年《心灵》出版以来,关于它的各类讨论似乎从未平息过。在这本书中,张承志打破了旧的小说套路,熔历史、文学、宗教于一炉,书写着哲合忍耶的故事与自己的文学理想。关于它的文体问题各类评论家众说纷纭,小说、史书、宗教书籍等文体均有人提及。从文本本身出发通过重读《心灵》《热什哈尔》《钦定兰州纪略》等书,能够提出一些关于《心灵》文体问题的新思考。

  • 标签: 宗教 文体 历史 小说
  • 简介:自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这二十年对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界可谓意义非凡。在这段时间里,各个学科都经历了由草创、重建到发展的深刻变化。而创办于1985年的《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其成长恰好与此同步,可以说见证了近二十年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北大素以开风气和思想活跃著称。《学志》依托于北大研究生这一优秀群体,作为展示北大研究生学术成果的平台,在学术积累和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二十年间,从《学志》的作者和编者群体中成长出来的众多学人很多都是当前学界的骨干和新锐。从某种程度上说,《学志》自身的学术历程也正是中国近二十年学术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因此,对《学志》二十年来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学术角度进行梳理和总结,其意义就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学志》的成长历程及其成果,对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也可以以小见大,借以管窥这二十年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各个学科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和转向,以此对当代的学术思想路向有更深的把握和思考。此次学术小的回顾对象主要包括《学志》上刊载文章比例较大的七个学科,即文学、史学、哲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的相关成果,分别由各个学科的编辑进行梳理和撰稿。二十年的艰辛历程,显然非几篇小所能概括。限于学识和精力,亦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失和割爱之恨。疏漏之处,敬请读者见谅,并提出宝贵意见和批评。

  • 标签: 学志 小史 十年 学术历程 大学研究生 学术积累
  • 简介:1920年3月梁启超欧游归国后,工作重心由政治更偏学术,意在全力从事教育事业。是年12月至来年3月,梁启超便在清华学校讲授"国学小"(初名"中国学术小")课程。此期间的学术述作与授课,是梁启超由政治家向学者转型的重要契机与标志,然而,"国学小"课程授课文字除讲墨子部分曾刊出外,全貌一度缺失,殊为遗憾。近年,夏晓虹先生通过稽核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四册"国学小"讲义稿本,并补之梁启

  • 标签: 小史 国家图书馆 中国学术 清华学校 月梁 教育事业
  • 简介:文学话语不同于科学话语和日常生活话语,是具有文学性的文学话语。文学性即是指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文学性体现在文学话语的联系与构造之中。文章通过内指性体现出的文学话语的诗意逻辑、曲指性体现出文学话语的表现功能以及阻拒性体现出文学话语的陌生形态,分析论述了文学化语的文学特征。

  • 标签: 文学话语 内指性 曲指性 阻拒性
  • 简介:对新闻的研究要以认识和掌握历史学科为突破口。具体而言,历史学科能为新闻史研究提供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指导。《英国新闻》的写作策略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范例。其翔实史料、跨学科视野、多元历史哲学观、复合叙事视角以及自由主义精神的内在线索,可以为中国新闻史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路径。

  • 标签: 历史学 新闻史 《英国新闻史》 多元历史哲学观
  • 简介:文学边缘化”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物质与消费主义的盛行以及图像媒介的过分侵蚀成为文学被边缘化的主要诱因,文学之于时代的无力感使得文学教育愈加知识化与功利化而渐渐远离真正的文学本身,文学如何面对尴尬的窘境,重振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应该是新世纪文学教育的重点所在。

  • 标签: 文学边缘化 知识化 功利化 文学教育
  • 简介:修武县马坊村的海蟾宫,供奉的是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的刘海蟾。对于历史上是否确有刘海蟾其人,历来多有歧见。笔者通过对有关史料的参研梳理,从典籍有记述、修道有师承、传授有门徒、交游有踪迹、遗存有文物、民间有传说、高寿有先例、警示有根据等方面进行探讨,确认刘海蟾有其人。同时,也指出了一些史料载录中存在的讹误。

  • 标签: 道教 刘海蟾 史有其人
  • 简介:高句丽的归属问题,史学界见仁见智,意见不一。从历史事实看来,应“一两用”,即:高句丽首先属于中国史,但它又属于朝鲜历史的一部分。

  • 标签: 高句丽史 归属 一支两用
  • 简介:五代时期,梅州以敬州、齐昌府和边防重镇梅口成为南汉国东部重地,程乡县令曾芳、敬王刘崇兴和齐王刘弘弼以及女英雄武婆等活跃在粤东大地上,千佛塔、汉帝宫、小石屏台、齐昌塔成为梅州历史上独有的文化标志,南汉的梅州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开创性时代。

  • 标签: 五代 南汉 敬州 齐昌 兴宁 开创时代
  • 简介:客家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历史的风云际会使它与中国革命走到了一起,为中央苏区文学的孕育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客家文学从内在精神、创作队伍到艺术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为中央苏区文学提供了借鉴或支持,是中央苏区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为中央苏区文学的孕育、发展与繁荣作出了贡献。

  • 标签: 客家文学 中央苏区文学 源流
  • 简介:随着社会变革周期的缩短与作家创作视野的拓展,报告文学的精髓也由以政治学为核心的微观社会学向以文化学为主体的宏观人文学拓展。

  • 标签: 人文学 报告文学 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