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膝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策略,包括术后早期肢体被动活动或主动功能锻炼、合理控制疼痛和应激反应、药物预防措施等。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膝髋关节置换 术后 深静脉血栓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案进行研究,比较具体效果。方法:通过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其中患者数量为64例,通过将患者分为普通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比较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出现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深静脉血栓下肢骨折患者进行血栓发生情况比较,其中普通组患者术中、术后出现血栓的出现率分别为6.25%、9.37%,整体出现率为15.62%。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血栓出现率情况为 6.24%,经比较,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效果较优(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深静脉血栓的不良情况,效果较优。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发现不及时,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还可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掌握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通过术前健康教育、预防性用药,术后活动指导等,实施全过程防治,加强出院后的持续指导。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下肢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对应措施,切实做好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控制,最大限度避免其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部位注射对比剂在上静脉CTA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接受静脉CTA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注射部位的不同分为直接组(给予左上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和间接组(给予双下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穿刺部位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直接组穿刺部位图像质量优于间接组(P<0.001)。结论:相比双下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应用左上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于静脉CTA中效果理想,提供高质量、直观的影像图像,利于诊治及预后。

  • 标签: 双下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 左上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 上腔静脉CTA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4例下静脉内平滑肌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9年1月我院血管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34例下静脉内平滑肌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下静脉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护理重点和护理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伤口愈合良好,术后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16例、肺部感染1例,均经药物治疗好转,所有患者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34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3~98个月,5例术后出现肿瘤复发,1例50个月后在当地医院死于循环衰竭,其他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34例下静脉内平滑肌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重点在于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出院时强调长期随诊的重要性,预防复发,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下腔静脉内平滑肌瘤 围手术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下肢功能的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功能恢复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需要实施康复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深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更快恢复膝关节功能。

  • 标签: 康复护理 膝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预防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择取60例接受TKR治疗的骨科患者为对象,均来自我院骨科2022.1至2023.12期间入院病例。以双盲法分为A1、A2两组,30例/组。住院期间A1组实行常规骨科护理,A2组实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术后24h两组患者下肢血流指标,统计住院期间两组DVT发生率。结果:术后24h监测下肢血流情况,A2组患者情况均优于A1组,p<0.05。A1、A2组患者住院期间DVT发生率分别为6.67%、0.00%,A2组明显少于A1组,p<0.05。结论:针对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病人,开展康复护理干预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改善预后。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下肢血流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下肢浅静脉曲张内射频消融术(RAF)中应用局部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麻醉科(2022年期间)下肢浅静脉曲张RAF患者220例进行研究。根据给予麻醉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110例,给予椎管麻醉;观察组,110例,给予局部麻醉。比较:(1)手术相关指标。(2)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手术指标较对照组更优(P<0.05)。(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下肢浅静脉曲张RAF患者中,应用局部麻醉效果显著,手术所需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同时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安全性更高。

  • 标签: 下肢浅静脉曲张 腔内射频消融术 局部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65例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80)和研究组(n=8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VAS评分较低,AKSS评分较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膝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一种重建髋关节功能的修复性手术,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患者踝关节发育不良、老年患者髋骨骨折、髋关节炎以及股骨头坏死等疾病,有助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这一修复性手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特别是一些高龄病人在术后非常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局部伤口感染等危险并发症。为确保患者手术效果与健康安全,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预防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本文探究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文中会分为三部分进行叙述。第一部分介绍高龄病人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第二部分介绍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第三部分是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期望本文能为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提供可行性参考,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高龄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术中护理措施对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00例患者,通过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标准的围手术期护理,而实验组则在接受标准护理的基础,增加了针对性的术中护理干预措施。通对两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以及其他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术后DVT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护理干预显著降低了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DVT的风险,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术中护理 髋关节置换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手术期间的常规护理和治疗,而观察组则接受全程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以及术后7天下肢血流速度、harris分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血流速度、harris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早期预防及护理有利于预防和改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水平。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老年患者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早期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髋关节活动受限,长期卧床等因素,术后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DVT),而 DVT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疼痛、延长住院时间,还增加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PTE)的风险。因此,临床上需对 DVT的预防措施进行改进。目前,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e)作为一种以循证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可通过查阅、分析、筛选临床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已被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护理。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循证护理干预与传统护理干预对患者 DVT发生率的影响,探讨循证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

  • 标签: 循证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便,部分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出血原因主要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于急性,ANVUGIB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内镜下激光止血以及手术等。护理在,ANVUGIB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就,ANVUGIB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护理干预措施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 标签: 急性期 非静脉曲张性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对策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10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发生深静脉血栓分为观察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共计35例)与对照组(术后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共计6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并通过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年龄、术中出血量、BMI指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D-二聚体等方面相比,差异有意义(P<0.05);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60岁、术中出血量>600mL、BMI指数>28kg/m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周、D-二聚体>5mg/L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术中出血量>600mL、BMI指数>28kg/m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周、D-二聚体>5mg/L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年龄、术中出血量、BMI指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D-二聚体来预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 标签: 髋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测量下静脉管径及塌陷指数在产后出血评估及容量复苏中的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4月到2022年3月期间产后出血量≥1000ml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利用分娩前后HB、HCT变化,估算产后出血量。对照组结合称重法、休克指数估算产后出血量,研究组同时采用超声测量下静脉管径及塌陷指数估算产后出血量。分析Dmax、Dmin、IVCCI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相关性;比较两组补液复苏后GEDV、ITBV、CI、SVV、输血量、输液量、产前产后HB、HCT。结果:产后出血量与补液前Dmax、Dmin呈负相关,与IVCCI呈正相关(P<0.05)。两组补液后GEDV、ITBV、CI、SVV、产前、产后1h HB、HCT组间对比均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输液量、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测量IVCCI可用于产后出血输血补液量指导,但与常规称重法、休克指数相比,该技术无显著应用优势。

  • 标签: 研究超声测量 腔静脉管径及塌陷指数 产后出血 评估及容量复苏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后中医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患者56例,分对照组与观察组,行常规护理与中医护理,比较效果。结果: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43%和3.57%,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更高,同时术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也均更高(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可在此基础促使患者髋关节恢复效果大幅度提升,以及各方面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生活质量 髋关节功能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