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纤维性丘疹(Fibrouspapule)是好发于成人鼻部及临近皮肤的良性错构瘤,由毳毛毛囊及其周围血管纤维性基质构成.毛囊周围纤维瘤(Perifollicularfibroma)为该病同义词.临床表现为鼻下部好发的圆顶坚实丘疹[1-2]。

  • 标签: 毛囊性肿瘤 错构瘤 纤维性丘疹
  • 简介:1临床资料患儿男,12岁。主因双耳廓丘疹2年余,于2011年7月8日就诊。2年前,患儿双耳廓无明显诱因出现数个粟粒大白色丘疹,偶有轻度瘙痒感。此后皮损逐渐增多融合成斑块状。追询病史,患儿无冻疮史及外伤史,无局部用药史,无家族史,但有经常性自行揪扯双耳的嗜好,发病后未诊治。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耳廓内侧及外侧皮肤均可见浸润性淡红色斑块,其上散在分布

  • 标签: 粟丘疹 斑块状 耳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邹琦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成都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39-01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荨麻疹性苔藓、婴儿苔藓,以婴幼儿及儿童多见,以春夏两季为主要发病季节的瘙痒性皮肤病。丘疹性荨麻疹主要由蚊虫叮咬引起,破损发生在四肢、躯体等部位,主要表现为风团样损害,包括风团小疱、风团丘疹,颜色为红色,大小与绿豆、花生米相近,形状似纺锤形。下面对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进行阐述。1导致丘疹性荨麻疹发生的原因及症状有哪些?丘疹性荨麻疹发病原因较为简单,节肢动物叮咬为导致丘疹性荨麻疹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包括蚊子、螨、臭虫、虱子等,虫类可以通过口器刺入皮吮血,此过程中期唾液、部分口器如果残留在皮内,则会诱发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生。除了虫类叮咬外、各种消化功能障碍和某些食物如蛋、虾、蟹、奶、鱼等可能与某些患儿发病有关。对于丘疹性荨麻疹,临床的症状表现如下:一般幼儿及儿童较多,成人较少,皮损为躯干四肢伸侧的群集性或散在性、绿豆大小至花生米大小的略呈纺锤形或椭圆形的红色风团样丘疹或丘疱疹,有的皮损可有顶端小水疱,有的发生后便成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疱液清凉、周围无红晕、疱壁薄,淡红色,新旧皮损常间隔存在,红肿明显,常因剧烈瘙痒而影响睡眠,挠抓后可以引起激发感染,皮损一到两周消退,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2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一旦发生丘疹性荨麻疹,积极寻找其原因,并开展针对性的治疗,下面对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分析如下:★抗组胺类药物临床对于丘疹性荨麻疹一般选用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如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或扑尔敏等药物,疗效较好。★糖皮质激素或其他药物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类乳膏外用,具有抗炎的功效,炉甘石洗剂也常用于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中,具有清凉止痒的功效,若皮疹出现糜烂可用1.5%-3%的硼酸溶液或0.9%生理盐水湿敷。★维生素类维生素C、抗组胺类药物联合应用在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中也取得一定的成效。★抗生素丘疹性荨麻疹如果发生感染,则可以加用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乳膏等外用,从而减轻感染症状。3丘疹性荨麻疹该如何预防呢?丘疹性荨麻疹对婴幼儿及儿童的生活影响较大,因此,除了积极的治疗外,更要做好该疾病的预防工作,那么,丘疹性荨麻疹有哪些预防措施呢?下面对其介绍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papulosis,BP)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此病较少见,在组织病理学上类似原位癌或鲍温病的组织学改变,往往造成误诊,给患者带来痛苦。目的讨论鲍温样丘疹病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在治疗上,由于本病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病灶可以自行消退,且很少复发,所以可以保守治疗。但因极少数病例可以发展成为浸润癌,所以应该定期随访,对于无条件随访者,应手术治疗。

  • 标签: 鲍温样丘疹病 治疗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躯干、四肢起红色丘疹伴痒4个月,于2009年6月来科就诊。患者诉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起红色丘疹,伴轻度瘙痒,后皮疹逐渐增多,扩展到躯干和四肢。

  • 标签: 梅毒疹 丘疹性 临床表现 皮肤组织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儿童型胶样粟丘疹(juvenilecolloidmilium,JCM)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其特征是儿童日光暴露部位皮肤丘疹样损害,该病病因不明,但一些学者推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及日光诱导导致角质形成细胞损害所致,我们报道一例家族性胶样粟丘疹

  • 标签: 胶样粟丘疹 家族性 角质形成细胞 遗传易感性 病因不明 儿童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白色纤维性丘疹病病例。患者女,49岁,面部、颈部、手背部多发无症状黄白色丘疹6年。丘疹组织学表现为表皮过度角化,真皮上、中部胶原纤维增生,伴胶原化变性,弹力纤维染色显示真皮上层小部分区域弹性纤维减少且有断裂。

  • 标签: 纤维性 丘疹 白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丘疹性荨麻疹,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每年的春季开始,夏秋季节,有的一年四季不断,尤其夏秋季节为重,在小儿身上不断出现不规则的成群分布的梭形红色丘疱疹或风团,伴有剧烈的瘙痒,有的经搔抓继发皮肤感染形成脓胞疮。现简要介绍一下对丘疹性荨麻疹认识与防治。

  • 标签: 丘疹性荨麻疹 婴幼儿 儿童 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过敏性疾病
  • 简介:20岁男性患者,表现为双侧耳郭出现群集的小丘疹2年,部分融合成斑块。皮损在冬季反复出现,夏季部分自行消退。文中对斑块型粟丘疹进行了文献复习,发现冻伤可能是青少年发病的主要原因,由温暖地区进入寒区作业应做好暴露部位防护。

  • 标签: 粟丘疹 斑块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丘疹性荨麻疹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抽取在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丘疹性荨麻疹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60例患者中痊愈的有38例,显效的有11例,有效的有8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60例患者中痊愈的有21例,显效的有6例,有效的有19例,总有效率为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年后的随访,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丘疹性荨麻疹的相关病因,要采取适宜的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临床疗效以及降低复发率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丘疹型 荨麻疹 护理干预
  • 简介:报道1例恶性萎缩性丘疹病。患者男,58岁。因全身皮损5年余,急腹症剖腹探查术后11d入院。躯干、四肢散在分布圆形、椭圆形淡红色丘疹,黄豆大小,周边呈环状隆起,境界清楚,中央破溃、萎缩。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深部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小血管管腔闭塞。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符合恶性萎缩性丘疹病。该病临床罕见,累及系统,死亡率高。

  • 标签: 萎缩性丘疹病 恶性 血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丘疹性弹性纤维离解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2006年9月至2018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确诊的22例丘疹性弹性纤维离解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表现及随访情况。结果22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7岁(1~10岁),男女比例4.5∶1,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1.5年,无明确病因。患者皮损均无痒痛等症状,均表现为白色丘疹,直径1 ~ 10 mm,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轻度隆起,质软,境界清晰,推挤丘疹两侧正常皮肤后丘疹表面可出现皱纹。16例(73%)皮损散在分布,13例(59%)皮损数< 5个;21例(95%)皮损位于躯干部位。8例皮损组织病理表现:真皮浅中层胶原纤维无明显增加,排列正常,但间隙轻度增宽;弹性纤维染色显示真皮浅中层局限性弹性纤维消失及离解。确诊后,22例均未使用任何药物治疗,其中18例自起病后皮损未继续扩大,也未出现新发皮损;4例皮损轻度扩大,但后期停止进展;16例患者出现部分缓解。结论丘疹性弹性纤维离解是一种好发于儿童青少年的罕见弹性纤维性皮肤病,诊断需临床结合病理,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弹性组织 皮肤表现 丘疹性弹性纤维离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丘疹型荨麻疹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以来收治的120例丘疹型荨麻疹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痊愈38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51.67%,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适、全面的护理方式不仅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和感染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丘疹型 荨麻疹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