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中国基督教来说,人才培养是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针对目前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与人才培养存在的教会对神学教育重视度不够、神学教育事工体量小、神学教育基金不足、部分基层教会对神学教育与人才培养中国认识模糊等主要问题,结合自身多年从事教会牧养工作的经验,探索性地提出了加强政策指导、采取分层培养、保障教育基金,以及加强神学教育与人才培养中国实践等思考与建议。

  • 标签: 神学教育 基督教中国化 人才培养
  • 简介:汪维藩是当代最重要的中国神学家之一,本文尝试从汪维藩对'中国神学'的理解、汪维藩神学思考的资源、以及汪维藩中国神学的智慧等三个方面,对其神学中国的努力作一浅探。笔者认为,在其神学思考中,汪维藩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角度出发,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相连接,但同时又不失以圣经启示和基督教传统作为其中国神学思考的规范。中国神学要成为一门中国学问,就应是'践履之学',是'效法基督'、以基督为中心的神学。首先,他认为,以圣经为权威、为规范,应该是在中国神学的不拔根基。其次,他珍视两千年来的基督教传统,将基督教传统看为中国神学思考的源头之一,任何割断教会传统的中国神学,不会有生命力。再次,对他来说,中国神学家还有自己的思想之井,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能让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传统相激相荡,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去阐释基督教信仰。复次,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来自中国基督徒信仰群体和个体的信仰经验。汪维藩神学中国的智慧可以从他的道成肉身的神学中反映出来。道成肉身是他整个神学的起点,而三一信仰则是他整个神学的基石。他以基督为中心的道成肉身的神学是以上帝和人为两个焦点。在中国神学的戏剧中,既不是上帝的独角戏,也不是人的独角戏,而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互动。因此,他的神学或许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以基督为中心的神人共在的神学'。他的神学思考在严肃地对待圣经和传统的同时,又严肃地面对一个不断变迁的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这或许也是今后的中国教会神学工作者在神学中国的思考中,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 标签: 神学 中国化神学 基督为中心的神学 道成肉身
  • 简介:该文主要采用历史批判和诠释学的方法对贾玉铭的神学思想进行概括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其神学思想进行本色、处境中国的辨析。为真实、全面地看待贾玉铭对于中国基督教的贡献提供参考,同时对于本色、处境中国的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辨析和全面的理解,为基督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提供借鉴。

  • 标签: 贾玉铭 神学思想 本色化 处境化 中国化 辨析
  • 简介:本课题旨在探讨中庸与基督教的关联,尤其是通过它们的对话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合乎理性和德性的思想与基督教圣经观点的交融,并阐明基督教神学中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中庸的源流和合理思想为了廓清几种容易混淆的概念,必须事先说明在此所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

  • 标签: 中国化 中国基督教 中庸之道 基督教神学 中国文化 天人合一
  • 简介:英国撒切尔夫人最近说,中国不会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播撒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她从西方中心主义立场看中国,认为中国的知识体系不能参与世界知识体系的建构,不能成为知识生产的大国。换言之,即使中国在巨大的经济崛起中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个物质生产大国,在精神文化生产和创新乃至输出上仍然是个无需重视的小国。这就告诉我们,西方人不太看重一味地提升物质财富和金钱暴发,而更看重一个大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文化输出的力度。一文何处去:从去中国到再中国在我看来,一个能够广泛地影响世界的大国,一定是一个思想家辈出,在参与世界知识体系建构的知识生产中,不断推出新的整体性思想体系的国度。更直接地说,就是不再拼凑他国的思想文化的百衲衣,而是以中国经验中国元素建构的社会生活理念和生命价值观,成就自己文化形象的整体高度和阔度———必须在人类文化价值观上,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前进的文化力量。可以从三个方面透视。其一,要破除对西方的仰视心理,对西方目前存在的诸多“现代性弊端”加以质疑,对那类缺乏反思地不断追随西方现代性,将中国作为论证西方理论...

  • 标签: 中国化 再中国 化再
  • 简介: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与非系统性。滞后性与非系统性的结果最终只能指向“中国”向度。在这一制度中国的过程中,东晋的道安、庐山慧远及南山律宗创始人道宣、禅宗的百丈怀海、天台宗知礼和遵式等等,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在佛教仍然能够保持其主流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之时,佛教制度的中国革新仍然能够遵循在“契理契机”前提下的“与时俱进”。而在元代之后,随着中国佛教逐渐“边缘”与“民间”,中国佛教制度便同时背离了“契理契机”与“与时俱进”的原则,佛教无论在教义方面,还是在各种制度方面,都停滞不前了。

  • 标签: 中国化 佛教制度 佛学思想 宗教信仰
  • 简介: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漫长的依附、冲突、适应和融合后,到隋唐形成了中国的佛教,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从佛教的中国中国的佛教这一过程,既可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异质文化的开放和包容,也可看作是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弥补和完善。佛教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仰从模糊走向确立,理想世界由彼岸走向此在,社会人格由外在压抑走向内在自由。

  • 标签: 佛教 道教 儒家 中国化
  • 简介: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神学上对中国神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反省与应对,探求中国神学教育的处境、规范和现代,以推动当代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教会健全成长,提高教牧人员的素质,办好教会。

  • 标签: 中国神学教育 处境化 规范化 现状 反省与应对
  • 简介:戏剧作为一种借助演员表演搬演故事的舞台演出形式,是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历史悠久、广受各地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类型。从广义上讲,戏剧可以指称通行于世界戏剧舞台上的任何戏剧类型,不管是发端于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的西方戏剧,还是流行于东方戏剧舞台上的中国戏曲、日本歌舞伎、印度梵剧以及朝鲜唱剧等等,都可以笼统地冠其名为戏剧。但是,由于东西方的戏剧形式、观念和名称都是有很大不同的。为了标示东西戏剧的差异,狭义的戏剧是专指西方戏剧,

  • 标签: 民族化 中国化 戏剧类型 话剧 舞台演出形式 世界范围
  • 简介:<正>辞书中国问题,有着丰富的内容。本文试就辞书中国与向国外借鉴、中国与国际的关系问题,提出一些看法。要编好中国的辞书,当然要继承我国辞书编纂的优良传统,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借鉴外国的辞书编纂。编写中国的辞书要借鉴外国辞书,乍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解放前我国出版的一些辞书受外国的影响很大,给人们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因而要求中国。现在提出借鉴外国辞书,这不能

  • 标签: 中国化 国际化 汉语辞书 辞书编纂 外国 语文词典
  • 简介:西方文论的中国是文论"他国"规律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文化严重西化甚至"失语"的危机时刻,如何利用"他国"的规律,实现西方文论中国中国当代文化、当代文论的重要任务。借鉴王国维、钱钟书等前辈以中融西、激发文论新质的宝贵经验,当下西方文论中国的基本路径可以概括为:清晰地认识中西文论的异质性;根据需要将西方文论与中国当下的文学实践相结合;文化过滤和创造性误读;以我为主对西方文论加以创造性地吸收。

  • 标签: 西方文论 中国化 路径选择
  • 简介:企业文化作为一门成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存在着一个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问题,客观地看,中国传统的本土文化与企业文化还是存在许多结合点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将其进行整合。

  • 标签: 企业文化 中国化 整合
  • 简介:批判美学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从1980年代至今,也已经有了30多个年头。我们自然指望,在人文学科领域里面我们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师夷长技以制夷”,借助于他山之石,我们可以开采出自己的宝玉,我们的美学理论虽然从他们那里而来,

  • 标签: 批判美学 中国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 80年代 人文学科 美学理论
  • 简介:在美国宪政语境下,能动主义的司法哲学要求法官超越法律的文本含义解释法律,以满足公民不断产生的权利诉求和适应社会转型的现实,但是,美国宪政结构中的固有悖论使美国司法哲学处于民主与法治二律背反的宪政困境中,很难简单评判司法能动和司法克制孰优孰劣。在中国语境下,传统的法律文化为实行司法能动提供充分的文化土壤,中国现有的法律解释体制具备实行司法能动主义的制度条件。目前,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国情也必然要求地方法院积极进行司法创新,探索能动主义的地方司法模式。因此,选择何种司法方式应从具体的实践逻辑出发探讨其功能正当性,而非从某个概念或理论出发探讨其逻辑应然性。

  • 标签: 司法能动 司法克制 法律解释 社会转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