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谈话时间:2006年11月17日14:00谈话地点:北京中国文联大楼旁某餐馆张庆国(以下简称张):我们随便谈,你在批评方面很有思考,眼光毒,对作品的研究和评判非常敏锐,我们杂志的这个"谈话"栏目,在提问的设计上是没有准备的,也不希望做准备,就随意谈,最直接地表达。我想知道的是,你最近在想什么,文学方面,比如小说,你觉得现在中国小说怎么样?有什么情况?

  • 标签: 小说写作 小说艺术 先锋小说 国王的人马 大叙事 中国文联
  • 简介:专家们一直认为,中国是个充满前途的国家。它人口众多,极权统治与急速发展的自由经济奇妙地统一,投资和技术移民从马来西亚到美国遍及世界各地显示了掌控全球的态势。可是,中国大陆的文学,对于西方读者来说还是默默无闻,远不可及。惟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果不考虑赛珍珠)是漂流海外并人籍法国的高行健。据《时代周刊》报道,大陆书店里熙熙攘攘,可将近半数的人购买的是教材,有一半的翻译作品是美国图书。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当代小说的翻译却好像只是葛浩文(HowardGoldblatt)教授一人的孤独的事业。

  • 标签: 中国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 《时代周刊》 中国当代小说 人口众多 自由经济
  • 简介:中国史略》的生成与流变杨燕丽鲁迅作为学者同样是不朽的。代表他最高学术成就的《中国史略》,不仅结束了“中国小说自来无史”的时代,也创造了文学史著作的典型范例,“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①。《中国史略》成书前的准备,和成书后的演变,经历了一个...

  • 标签: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古小说 周作人 中国古典小说 人情小说
  • 简介:谭正璧作为中国文学史论研究家,与鲁迅及《中国史略》一书的关系起缘甚早,还是在1925年7月间,于近代吴梅著的《顾曲麈谈》一书中,他发现了有关《水浒传》作者的一则资料,据此写信告诉了刚出版《中国史略(下卷)》不久的鲁迅。鲁迅收到谭正璧来信几天后的7月13日,给他写过回信。

  • 标签: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文学史 《水浒传》 作者 史论
  • 简介:<正>由美国著名"新批评"派代表人物布鲁克斯和华伦选编的《小说鉴赏》,作为美国大学的文科参考书,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影响极为深远。其中译本自1986年与中国读者见面后大受欢迎,而其以"细读"为特征的精湛的"文本分析"技法,更影响了大批的中国作家与批评家。然而,以中国本土小说为"细读"对象的中国版《小说鉴赏》,却长期以来迟迟不能问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而由"中国学会"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2006年度中国

  • 标签: 中国小说学会 小说鉴赏 中国作家 天津人民出版社 小说选 精神分析学
  • 简介:政府门前。女人正在长椅上与男人A亲吻。男人A:女人:男人A:女人:男人A:女人:男人A:(推开女人)好了吗,亲爱的。好啦?嗯。你是说我们俩好啦?好啦。我还是有点觉得不太好。我觉得你已经变得很好。

  • 标签: 外国小说 男人 女人
  • 简介:<正>如果我们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看待,那么唐宋之间小说语体的转换显然就不是偶然的因变。在文学的社会属性范畴内,这种转换代表了市民阶层兴起之后新的需求关系的制约;而就小说自身的发展动因而言,则反映了它冲破文人创作的束缚而寻求新的发展领域的扩张要求。在艺术形态演进的意义

  • 标签: 中国小说 历史演义 明代小说 文学传统 市民阶层 艺术形态
  • 简介:中国古典小说与史官文化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从历史与小说的互文中,可以发现中国文言小说文体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从史官文化中逐渐分离并走向独立的离心过程;与此相对应,中国白话小说文体观念的形成,则经历了由民间文化的独立形态向史官文化靠拢的向心过程。史官文化作用于中国文体,不仅塑造了中国特殊的“真实”观念,其驳杂的文体形式亦是史官文化在小说中的间接反映。

  • 标签: 历史 中国小说 互文 文体观念
  • 简介:鲁迅《中国史略》从油印讲义稿到铅印本进行修订时,有关《镜花缘》的论断主要借鉴于胡适《镜花缘引论》,对《红楼梦》论断的修订主要借鉴于俞平伯《红楼梦辨》,这种修订的意念发端早在其于1923年所编的《明以来小说年表》中,就已初见端倪。《年表》是油印讲义稿到铅印本修订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它有助于探明鲁迅修订《史略》相关部分的前后变化过程与论断下定缘由,这种修订深受时贤同好相关研究成果的影响。

  • 标签: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明以来小说年表》 修订 意念发端 过程环节
  • 简介:本文限于篇幅,不能细及中国传统小说各种类型,因此将集中讨论长篇小说。我在《中国古典小说》一书中,曾分别分析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和《红楼梦》这六大小说。此文的范围和所引的资料,将延及晚清,覆盖面也因此比我前书广阔些。

  • 标签: 中国小说 讽刺小说 评论家 结构 美国 联想
  • 简介: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叙事文学研究先是一边倒地宗奉“典型”论,后是一阵风地应用“叙事学”,存在着生搬硬套、生吞活剥西方文论的现象。为此,我呼吁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要追求融通古今中外文论的“化境”。根据几年前构建“中国化”写人理论体系的设想,李桂奎的《中国写人学》不仅在接受西方文论启发时实证实悟到了不少新鲜的东西,而且注意了理论构建的“中国化”,为步入“化境”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我们要继续不断地努力,使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既做到食古而化,又达到食西而化。

  • 标签: 化境 中国化 写人学 小说研究
  • 简介: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它不仅把古代文言小说的审美品格推向了最高峰,而且以特殊的创作实践证明了小说艺术的一般审美属性.同时,也为小说艺术的审美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 标签: 聊斋志异 小说美学 意义
  • 简介:中国学会主办的中国排行榜,已经举行了两年,起先不是没有怀疑、误解和非议,后来情况发生变化,尤其到今年,它在公众和文坛的口碑,似乎偏向于肯定的居多。窃以为这是很不容易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的建立,既需要实践的检验,也需要时间的累积。当虚假,矫情,哗众取宠和耸人听闻之风甚烈,当商业利益的驱动无处不在之时,要让人们相信一点什么,确实不容易。然而,中

  • 标签: 中国小说 文坛 肯定 虚假 时间 累积
  • 简介:无论从语言风格和技巧形式来看,还是从审美意识和文化旨趣来看,中国都存在着越来越缺乏"中国性"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什么是"中国",什么是"好的中国"。著名作家老村身处体制之外,心系"中国",坚持探索"中国"写作的可能性,写出了以《骚土》为代表的一大批风格独特的小说作品。然而,他的经验被严重地忽略了。本文试图通过对老村小说写作经验的考察,来表达对"中国"的理解和呼唤。

  • 标签: 老村小说 中国小说 风格 语言
  • 简介:基督教文化是中国叙事符号层现代转型的重要推动因素:基督教的传教活动使白话《圣经》广为流传,给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成功提供了必要的群众基础,为中国现代白话文培养了必要的读者群,加速了中国叙事符号层的现代转型。白话《圣经》为中国现代语体文提供了典范,并为其发展提供了借鉴;《圣经》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直接利用的话语符号资源。

  • 标签: 中国小说 基督教文化 叙事符号层 文言 白话 现代转型
  • 简介:中国在20世纪所经历的民族和政治风雨以及不同阶段的个性解放思潮,使其小说创作呈现出历史感与个人欲望话语相绞缠的文本特征,两种主题表达的融会和疏离既取决于作家的创作个性,也与作家对时代主流话语的认同心理有关,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历史性梳理和辨析,可以觇见历史感在20世纪末写作中的滑落以及由此产生的创作和批评的尴尬与危机.

  • 标签: 20世纪末 中国小说 历史感 书写 情欲 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