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电影史学派'应当成为建构'中国电影学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体可从'建构中国电影史料数据库''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电影史理论''在全球视野中重审中国民族电影''展开跨学科的交流与互动'等方面着手,其最终目的,是要努力发展出一个以中文语境为基准的论述模式,积极参与到全球电影史研究体系的构建当中,显现出中国电影史学的光彩和魅力。

  • 标签: 中国电影史学派 电影史料数据库 电影史理论 全球视野 跨学科交流
  • 简介:2018年12月13-14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影视艺术创新峰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产业推介会'在杭州西湖区西溪宾馆隆重举行。本届峰会以'守正创新·自信前行'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影视领域知名学者、专家以及影视制作、播出、新媒体机构等相关行业代表齐聚一堂,着力精品内容,聚力筑就高峰,共同探索中国影视健康繁荣的新局面.

  • 标签: 影视产业 影视艺术 推介会
  • 简介:本文试从冷战背景下在华美国电影的民间记忆入手,分别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革'十年、新时期三个时段展开讨论,并尝试从档案资料中找出历史的另一条音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电影并非如中国官媒呈现的那样,是在万千民众同仇敌忾的喊打声中'夹着尾巴逃跑'的,有档案显示,它遭到了来自民间力量的一次'胁迫性挽留';长达30年的美国电影禁令从未擦除普通观众对好莱坞的记忆,甚至在'文革'十年中,对其或真心或矫情的缅怀也从未停止;新时期,中国政府遣使入美采购电视电影节目,然而,外交关系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冷战思维的终结,中国方面除了在价格方面不妥协,执迷的冷战思维也造成了国内观众对选购影片的大失所望。

  • 标签: 冷战 在华美国电影 民间记忆
  • 简介:老庄哲学奉'拙'为最高智慧,中国传统艺术视'枯槁''荒寒'为至高追求。古代诗画中,以枯树为代表的'枯槁'形象备受青睐,形成'未许木叶胜枯槎'的美学认知。'枯槁'之美亦时常显影于中国电影,营造出冷寂苍古的东方意境。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四个代表性电影文本进行细读,分析战争遗迹、老木枯槎、拆迁废墟、寒山荒丘等枯槁形象在中国电影中的呈现方式,目的不在于揭示某种目的论式的线性发展脉络,而在于厘清枯槁形象在中国'荒寒'意境和西方'废墟'想象的双向维度上所生发出的诗性影像表达,及其背后的古典美学立场与社会批判价值。

  • 标签: 枯树 废墟 古典美学 中国电影诗性
  • 简介:中国谍战剧中价值体系的建构,是谍战剧精神导向的集中体现。在这个价值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善良与邪恶、进步与倒退、光明与黑暗、正义与反动这些不同的价值体现元素相互交织、相互冲突、相互转化,进而形成了一部电视剧中整个价值体系的历史性构成。对于谍战剧这种特殊的电视剧类型而言,除了体现出一种善良永远惩治邪恶、进步始终阻止倒退、光明必定驱赶黑暗、正义终将战胜反动、正确不断纠正错误的历史规律之外,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不能为正义而放弃人性,用一种反人性的方式去实现我们的胜利;也不能因为革命而放弃道义,用一种非道义的方式去达成我们的目的。

  • 标签: 谍战剧 价值体系 建构
  • 简介: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国民党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影响下,以《电影月刊》为代表的一些亲国民政府的电影文人曾发起了一场关于建设民族主义电影理论的探讨。该理论延续了国民党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思想精神,一方面将理论重心置于对低俗投机的商业娱乐电影的批评上,另一方面由于仰赖对“他者/西方”电影的镜式想鑽来建构本土电影的民族性,忽视了本土的文艺形式与美学传统,使该理论丧失了广泛接受的现实土壤。其鼓吹大而化之的民族主义认同来掩饰激烈的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政治倾向也受到了左翼电彫理论工作者的激烈批评。

  • 标签: 中国早期电影 民族主义 民族性《电影月刊》
  • 简介:陈哓卿沉寂四年之后推出的第一部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10月28日在网络首播。第一集《山海之间》上线后,点击量2亿,豆瓣评分9.4分,证明了陈晓卿之前跟观众保证的“不难看,真的”是真的。他又一次守住了自己在美食纪录片界的好名声。

  • 标签: 陈晓 中国人 真相 食物 迷恋 纪录片
  • 简介:早期电影观众的观影需求是早期中国电影发展流变的内在线索之一。早期电影观众群体的变迁、演进、分化与观影空间的变化,以及早期中国电影类型的演变在某种程度上相互映照。因此,从空间、身份与欲望的角度对早期电影观众进行重构、历史描述,为早期中国电影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维度。

  • 标签: 场景演变 情感投射 类型发展
  • 简介:2018年纪录片研究中媒体融合、产业发展、改革开放40年等是高频关键词。本体研究侧重于纪录片概念、素材和伦理等问题的讨论。类型/题材纪录片中,文献纪录片、政论片等研究热度不减,新类型的纪录片研究出现。传播研究方面,融媒体时代下纪录片的发展创新受到高度关注。整体而言,技术及传播语境的变化在要求纪录片研究更为全面、深入的同时,也需要强调研究方法的拓展与阐释框架的更新。

  • 标签: 纪录片理论 纪录片本体 纪录片产业 改革开放40年
  • 简介:早期中国电影史家有着不同于同时期其他门类艺术史研究者,以及其后各阶段电影史研究者的身份特征,因而形成了特殊的创作轨迹。早期中国电影独特的发展境遇及当时的思想、学术环境,使早期电影史家成为了历史发展的“见证人”,并在电影史书写中显现出了丰富的个性色彩。他们的成果充满自由的气息,没有传统的束缚,是民国艺术史研究中稚嫩却充满活力的一支。

  • 标签: 电影史家 多元文化 艺术史
  • 简介:纪实(纪录)栏目是中国纪录片重要的常态化生存方式。2018年中国纪实(纪录)栏目在文化表征上,坚持主流文化导向,用鲜活的人物面孔构筑国家形象,让传统文化回归普通人的生活,并有着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在美学表现上,类型化特征依旧明显,风格及定位相对稳定,视听语言不断创新,继续开拓适合栏目播出的新模式。

  • 标签: 纪实(纪录)栏目 国家形象 国际视野 纪实美学
  • 简介:对于话剧和电影这些在现代化进程中传入中国的新艺术形式与媒介,不能以模仿的'像'的程度为评价的标准。而应与在本土市场和观众中传播的实际效果相联系。'文明戏'和初期电影作为流行文化,在适合观众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学习国外现代戏剧电影经验和改造中国传统戏剧结合探索了外来艺术媒介本土化和民族艺术现代化的道路。这份遗产不仅有历史价值,也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标签: 中国话剧起源 文明戏 流行文化 本土化 现代性
  • 简介:2018年,各类题材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尤其是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依旧呈勃兴态势,展现民族与国家伟大历程的改革开放主题纪录片位居年度视觉景观的核心位置。在媒介变革与资本市场的双重影响下,2018年纪录片创作的媒介生态已然发生巨变,这对未来电视纪录片创作与传播将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2018年电视纪录片 改革开放 媒介生态
  • 简介:电视剧《黄土高天》以一种改革创新的历史情怀和艺术视野,全景式、多层次、有深度地呈现了中国农村四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历程。该剧视听语言饱蘸深情,画面风格沉稳平实,秉承了陕派电视剧一贯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在陕派电视剧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 标签: 《黄土高天》 中国农村 改革发展
  • 简介:2018年12月13日至16日,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市场2019新片推介会在海南省三亚市隆重举行。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以搭建电影制片、发行、放映面对面沟通交流平台举办新片推介会,目的是更好的服务于电影行业,把更多的优质影片推向市场,助力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让优秀的中国电影影响世界。

  • 标签: 中国电影市场 国际电影节 海南岛 推介 新片 电影发行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