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中央美术学院从1918年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窄小的老楼,发展成了今天多学科的现代化校园,中国的艺术史、美术教育史伴随着美院的发展,走了近一个世纪。时间的刻度被美院人的生命岁月所漫过,1950年建国初期的北京中央美院究竟是什么样?我们不妨跟随和那个年代一起成长的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庞涛先生,去触摸60年前封存在她记忆中的那段美好往事……

  • 标签: 中央美院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美术学校 五十年代 西安美术学院 丁井文
  • 简介:一个普通的小村子,2009年的夏天,来自成均馆、建国、翔明等5所大学美术学院的128名学生对这里进行了妆扮。他们将想象、热情、希望以壁画的形式,挥洒在蚂蚁村庄的每一个角落。2012年,我第一次来到这里。这充满艺术气息的小村子,令人心醉。

  • 标签: 壁画 村庄 蚂蚁 2009年 美术学院
  • 简介:敦煌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广阔的艺术天堂,其中的莫高窟壁画作为艺术瑰宝令后人望尘莫及。本文在了解并研究了关于莫高窟壁画艺术特点的同时,力求继续挖掘敦煌这座辉煌的艺术宝库,发现其更多更美的艺术瑰宝。

  • 标签: 敦煌 艺术 壁画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敦煌壁画临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敦煌壁画临摹使用的材料、临摹的基本方法,并提出以敦煌壁画临摹作为美术学习和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手段,介绍了我们在学习临摹敦煌壁画时的一些感受和认识。敦煌壁画临摹,不是单纯地照猫画虎,不是工匠的运作,而是艺术的临幕。

  • 标签: 敦煌壁画临摹感悟
  • 简介:"岩彩这一古老而质朴的材质,作为绘画素材源自于原始人类的随意涂抹。在我国岩彩画的出现可追溯至半坡原始古朴的彩陶,马王堆赋彩浓郁的帛画和漆画,鼎盛于唐代的工笔重彩。但是被元以后兴起的文人画、水墨画冲击成为民族的边缘画种。"这种所谓的边缘画种曾经一度塑造了灿烂辉煌的洞窟文明主体,这些描绘在泥皮和沙岩上的佛本生故事,通过岩彩、金箔、银箔的装饰熠熠生辉,从现有的资料可以想见,当年印有岩彩画的众多洞窟地区信徒僧众比肩的繁荣景象,甚至可以听见在遥远的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的富商巨贾的驼队铃声。时过境迁,古老的岩彩壁画如丝绸之路一样无声的蒙上了那层神秘的面纱。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研究所致力于复兴这门传统艺术,并在复兴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尝试,通过多年来的田野调查,岩彩画在热爱这门艺术的画家心中盛开出灿烂优雅的姿态。本期教学栏目邀请王雄飞教授讲授古代岩彩画的临摹方法,追摹古人的临摹方法,从而为今后的写生创作积累经验。希望通过文中临摹的具体实例,为读者提供一种可借鉴的、直观的创作方法。

  • 标签: 临摹教学 岩彩画 壁画 古代 中国美术学院 丝绸之路
  • 简介:莲花纹在高句丽古坟壁画中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态各异。在对其整理的基础上,可以得知这些莲花纹样之间存在一定的演变关系,也受到同时期整个东亚范围内莲花纹样风格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可认为莲花纹样与早期的柿蒂纹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历史渊源。

  • 标签: 莲花纹 高句丽 壁画
  • 简介:绍兴地区太平天国壁画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问题,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这一地区两处重要的遗址李家台门和探花台门壁画脱落严重,同时从未曾发表过的几壁壁画中得到一些新的实证,对学界关于该地区壁画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尝试对争议的问题作出辨析。

  • 标签: 绍兴太平天国壁画 李家台门 探花台门 三山大海
  • 简介:公主寺大雄宝殿的明代壁画是五台山地区现存壁画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明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殿内除北壁少有损毁外,其他三壁均保存完整。壁画作者巧妙地将儒释道三教人物合为一体,画面庞大、内容丰富;构图以佛祖为焦点,采用了上下排列的方式展开画面,形成了排山倒海式的空间结构;人物造型严谨、生动,均准确反映出各行业人物的性格特征;色调以朱、黄、绿为主,整体偏暖。画面整体格调热烈而祥和,充分彰显了明代壁画的审美特质。

  • 标签: 公主寺壁画 内容 构图 造型设色
  • 简介:壁画是最古老的画种之一,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史前的洞窟壁画和摩崖岩画。以后随着建筑的出现,壁画与"壁"结下不解之缘,遂成为建筑的组成部分。遥想在那资讯传播极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壁画曾以其尺幅巨大的容量、长于叙事的功能和民主开放的姿态,成为传播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因其易读性和自明性等特征,成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一部壁画史,记录人间万象,图说百代兴亡,既是一部现实生活的壮阔画卷,也是一阕人类追求信仰和理想的恢弘乐章。

  • 标签: 壁画艺术 画像石 墓室壁画 创作队伍 竹林七贤图 绣锦衙
  • 简介:抹额是明清以前不论男女皆可戴的饰物,这种抹额习俗早在商代已经出现,一直发展演变流行到明清时期。抹额在历史的车轮里所留的印迹不多,在没有考古发掘的雕像、陶俑等,我们只能从文献当中略窥一二。但是,唐墓壁画提供了形象真实的生活场景,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抹额在唐代的概况及发展演变。

  • 标签: 唐代 抹额 侍女 壁画
  • 简介:本文从多角度反思《大荒经》从图文到书籍的转变过程,认为其内容看似荒诞,实为对于一种立体结构的描述。其中的海是指象征性的圜水,海内、海外和四海均据此而来。作者推测《大荒经》所描绘的立体结构为复式几何形、门在北,是象征天圆地方的原始宇宙观的建筑,经文是对该建筑结构和壁画内容的系统描述。作者进而通过对宗庙建筑史的考察,并根据历史通则比对其他文明体系,得出结论认为该建筑实为性质类似西方万神殿的百神庙——商代大社。本文首次对素来被视为荒诞无稽的《大荒经》做出了相当完满的解释。

  • 标签: 大荒经 天圆地方 冢土 东夷文化 万神殿 左祖右社
  • 简介:我在河北省高邑高铁站贵宾厅绘制壁画《汉光武帝刘秀礼赞图》的构思时,遇到诸如构图的历史时空非“同一性”,刘秀的“美须眉”、戎服、补色的“对比”效应、留白的妙用等一些历史文化和艺术文化方面的问题。现将我的思考和实践写出来,以就教于领导,专家和读者朋友。

  • 标签: 壁画 历史文化 艺术文化
  • 简介:摘要:现存的馆藏壁画和部分原址壁画中,为了加固、保护壁画颜料层,在20世纪70—90年代,曾经大量使用加固剂和封护剂对壁画颜料层进行保护修复。受当时修复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局限,经过仅40余年的变化,一些早期的保护修复有机材料老化,导致许多壁画出现了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眩光、变色、龟裂、起翘等病害,严重影响壁画的长期保存和展陈。文章列举了国内外早期修复材料因老化失效而损害壁画的几桩案例,讨论了现代有机材料的老化对壁画保存的不利影响,并对修复材料的“失效”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可以认为,修复材料老化导致壁画外观的变化及保护材料未失效但造成壁画性质改变引发潜在病害的两种情况中任意一种,均可视为修复材料“失效”,为了长久保护壁画必须予以清除。最后探讨了清除失效修复材料时使用凝胶清洗和微乳液清洗等方法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 标签: 失效 保护材料 清洗
  • 简介:去年11月我和王雄飞老师带领10多位国画系研究生,来到新疆位于拜城的克孜尔千佛洞考察石窟壁画,并进行临摹教学研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个白天在石窟中临摹,晚上师生交流心得,评点作品。集中一段时间与古代画师做着最直接的交流,内心的冲击和感悟不同寻常,也对今后在国画系教学中如何结合和扩展克孜尔壁画内容的教学产生了一些思考。一、克孜尔壁画对于人物画教学的意义新疆在汉唐时期是古代中西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重地,吐鲁番即古代的高昌国,库车、拜城是龟兹国,在当时都是佛教的中心,也是印度佛教最早传入内地的桥梁,也成就了新疆地区佛教美术的独特风格。位于拜城的克孜尔千佛

  • 标签: 克孜尔 壁画艺术 国画系 佛教壁画 古代壁画 云冈
  • 简介:主持语:赵健尊重传统艺术,在他的教学培养计划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中国学院派"基本功训练的重视。他认为艺术比现实更纯粹,更抽象,情感能为绘画注入生命力的同时,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沉淀了的生活。赵健从基础造型训练中发现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生活,权衡取舍,发现真实的自己,找寻属于个人的绘画方向,他与学生间亦师亦友的相处时光里充满了彼此的爱戴与呵护。

  • 标签: 西安美院 赵健 基本功训练 造型训练 感受生活 权衡取舍
  • 简介:怀着对壁画的这种仰慕之情,我们来到了克孜尔千佛洞考察并临摹壁画。此次,我们一行12人在新疆龟兹研究院美术研究室郭峰、李佛、张婷老师的陪同下,参观了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山后区的洞窟壁画,整体的看下来以后,在我的脑海里产生了一些疑问和联想,也引起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一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与内地其它洞窟相比,风格迥异,魅力独特,在

  • 标签: 克孜尔千佛洞 曹仲达 绘画技法 曹衣出水描 屈铁盘丝 十八描
  • 简介:文章主要运用分光光度法和目视比色法,对比研究了黄色氧化铅、甲基橙、二甲基黄、栀子黄色素三大类无机、有机、天然黄色颜料,在不同温度、光照、pH、氧化还原剂、金属离子等影响因素下的稳定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及光照条件下,各种黄色颜料的稳定性顺序为:甲基橙>二甲基黄>栀子黄色素;在不同pH条件下的稳定性顺序为:甲基橙>栀子黄色素>二甲基黄;在还原剂环境中为:二甲基黄>甲基橙>栀子黄色素;在氧化剂环境中为:甲基橙>二甲基黄>栀子黄色素;有金属离子存在时,除黄色氧化铅外,其它三种黄色颜料的稳定性无显著差异。就单种黄色颜料而言,有机黄色颜料甲基橙和二甲基黄在各种条件下的耐受性均较好;天然栀子黄色素有较好的耐热性、抗金属离子干扰性能力;氧化铅的耐热性、耐日光性较好。

  • 标签: 壁画 黄色颜料 甲基橙 二甲基黄 生栀子 稳定性
  • 简介:山西汾阳圣母庙的存在是因为满足了民众对子嗣的需要,虽然这能够保证其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但并未打开通向国家祀典的大门。壁画是宣扬神祇功能的绝好载体,但画工在汾阳圣母庙壁画的处理上,过分地突出了送子的功能。可以说汾阳圣母庙的壁画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圣母信仰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山西 汾阳 圣母庙 壁画 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