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公元前1世纪的一天,罗马恺撒大帝去看戏。在包厢出现时。百官们都惊呆了。大帝穿的长袍灿若朝霞,美如鲜花,长长地拖曳在地毯上,如同一团轻烟。大家再也无心看戏。都把目光投向皇服,议论纷纷。后来才知道大帝穿的“天衣”是中国丝绸缝制的。当时。欧洲人穿厚重的亚麻服。做梦也没有想到世界上竞有如此轻盈绚丽的衣料。因此,西方人用最美的语言来赞誉中国丝绸,或称“小公主”,或称“天下第一织物”。一位罗马皇帝说丝绸“真像一个美丽的梦”。埃及诗人科斯麻士用诗的语言赞叹:“天堂是理想中的世界,可是人间却真有像天堂似的美妙的东西,这就是来自天之边缘赛里斯的丝绸。”

  • 标签: 趣话 西传 蚕种 中国丝绸 公元前 欧洲人
  • 简介: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些关于儒学西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历史上儒学不仅仅作为东方智慧曾对东亚文明发生过重要的作用,儒学还传人欧洲,与欧洲文明产生了思想互动。研究儒学西是儒学研究扩展的一个新领域,可以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空间理解儒学.使儒学的价值和意义具有普世性的特征。中国学术界对儒学西这一新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世纪,尤其是理雅各对儒学经典的翻译,而对儒学西的源头时期即16至18世纪的儒学西,研究相对较少。

  • 标签: 儒学研究 欧洲研究 西传 开拓性 16至18世纪 导论
  • 简介:【摘要】明清之际来华的耶稣会士在向中国译介西方科技的同时,也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包括农耕文明介绍到了欧洲,加深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既对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思想产生了影响,同时还促成了法国重农思想的兴起。本文依据大量史料,对耶稣会士向欧洲所作的中国农业社会状况及农业生产介绍活动进行了简要论述。

  • 标签: 中国农业 中学西传 农业中学
  • 简介:我国在公元7世纪就已经发明了印刷术,而欧洲正式开始采用是在14世纪末,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印刷术不像造纸术、养蚕那样通过“丝绸之路”迅速传到西方呢?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谜,流行着不同说法。一、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史》一书中认为,“印刷术西之举,可能是由维吾尔人在蒙古时期完成的……如果印刷术由东方传到西方的过程中有过那么一个中间环节的

  • 标签: 印刷术 维吾尔人 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科学史 李约瑟 丝绸之路
  • 简介:“儒教”(Confucianism)一词在西方的发明,不仅受到17、18世纪耶稣会士所造词类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发明者自身宗教经历的影响。19世纪的传教士身处中国更广阔的宗教、社会语境中,能看到一个更完整的宗教活动的多棱面,故多将儒教视为一种宗教文化,并将之建构为一个宗教范畴。20世纪,中国原有的宗教语境被破坏殆尽,在中国国内,科举的废除使祭孔的意义流失大半,到“五四”时期,儒教被视作导致中国积贫积弱的罪魁祸首;在欧洲,中国研究的新主流方法是经籍研究影响下的文献学研究方法,将儒教作为宗教文化的看法在这一环境中难以生存。这些因素导致了建构儒教的方式在整个20世纪的根本变化,即将儒教视作一种哲学而建构。但是,这些新的叙事却远离了历史的实际,与中国思想的发展史相去甚远,与历史上儒家宗教文化存在的实际情形也大相径庭。

  • 标签: 儒教 宗教 哲学 田野调查 宗教语境
  • 简介:近20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从不同视角做了不少关于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厦其创始人马启西先生的研究。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有关西道堂和马启西先生的研究始于1936年范长江先生的《中国的西北角》。笔者经过调查考证,发现早在范长江之前.清末岷州进士尹世彩在其作品《马启西先生》中就详细叙述了马启西先生的生平,并记录了关于西道堂教派的创建情况。岷州进士尹世彩应为目前所知对马启西先生和伊斯兰教西道堂进行研究的第一位汉族知识分子。

  • 标签: 尹世彩 《马启西先生传》 伊斯兰教 宗教信仰 历史文化
  • 简介:《蒙古回部王公表》是研究清代蒙古史的重要史料,但由于各种原因,书中存在一些舛误错谬。考据纠正这些错谬,无论对文献整理还是对史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满文档案,纠正了《蒙古回部王公表·西第什哩列传》中的若干错误,澄清了丹津多尔济诸子及其生平、桑斋多尔济的童年及他开始驻库伦办事的时间等问题。西第什哩贝勒家族是清代喀尔喀蒙古重要的统治家族,其成员丹津多尔济、多尔济色布腾、桑斋多尔济和云端多尔济等人都是重要的历史人物,所以,纠正有关该家族的史文舛误,对准确了解相关史实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西第什哩列传》 丹津多尔济 党苏龙多尔济 桑斋多尔济
  • 简介:赫德是近代中西关系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关于他的研究文字不计其数,但提及他与音乐关系的文字却寥寥无几。世人大多知道赫德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核心人物,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曾为中国音乐的西做出过贡献。无疑,对这一课题的探讨,有助于拓展中外音乐交流史的研究视野。

  • 标签: 赫德/中国音乐/西方/传播
  • 简介:人地学泰斗、当代地理学大师、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吴钧院士2009年3月13目仙逝,享年91岁,中国地学界失去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让人深深地怀念,诉不完道不尽先生的高尚品德、丰功伟业、巨大贡献和对晚辈的恩泽!

  • 标签: 地学 院士 怀念 中国地理学会 远游 中国科学院
  • 简介:上海师范大学宋丽娟博士的题名《“中学西”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翻译(1735-1911)--以英语世界为中心》(简称“宋著”),作为“中西文学文化关系研究丛书”的第四部专著于2017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付梓问世.宋著以1735-1911年这一特定历史语境下中国古典小说的西文译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宏观照察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明清期间“中国古典小说的西”;通过中文文本和西文译本的对比研读,进行微观层面的个案分析:梳理考证译成西文的中国古典小说篇目,分析求证西人翻译中国古典小说的动机和策略,考察承担中国古典小说西译的译者身份,描述中国古典小说在翻译中产生的异变并分析变异现象的文化缘由,探究中国古典小说西文译本的多种载体形式或文本形态.

  • 标签: 上海师范大学 宋丽娟
  • 简介:扬州市竹西中学兴建于1994年,它毗邻风景如画的蜀岗瘦西湖风景区。东揽邗沟碧波,南接梅岭花畔,西望平山灵塔。北通笔架山麓。学校占地面积60616平方米,现有教学班级40个。是一所教学设施一流,教学成果显著的现代化初级中学。办学十多年来,学校在“绿色教育、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努力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和强健体魄,致力于师生的共同发展。学校先后获得“扬州市文明单位”、“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 标签: 初级中学 杨州市 学生个性发展 西湖风景区 简介 创新能力培养
  • 简介:作者研究了我国自五代以来,中经宋、元、明、清各朝,直至新中国成立这段漫长历史中的汉籍东西归问题;揭示了通过朝野渠道,我国古代典籍东传对于日本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而汉籍西归又对于中国文化发展所产生的良好影响的历史事实;论述了汉籍的东西归,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中的地位及其深远意义。

  • 标签: 汉籍 孤本 丛书 儒典 佛籍
  • 简介:晚清时期西方人掀起了汉语学习的第二次高潮,在这100多年的时间中,他们编写了卷帙浩繁的汉语教材,这些教材类型丰富,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翻译型教材和自编型教材、口语教材和书面语教材、综合类教材和单项知识技能类教材、官话教材和方言教材等等。类型众多的汉语教材反映了不同阶段、不同形势、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它们不仅是汉语教育史上的巨大财富,也为我们当今的汉语教学和汉语教材编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 标签: 汉语西传 晚清时期 汉语教材
  • 简介:西马来西地区华文教育于20世纪初期始逐渐发展.然而1957年马来亚独立后的初期,西马地区华文独立中学教育的发展却面临"惨淡经营"的困境,甚至有些学校还遭到被迫关闭的命运.在华人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支持下,自1973年以来,华文独立中学开展了复兴运动,从而摆脱了困境,不但能够生存下来,而且进入稳定的全面性成长阶段.

  • 标签: 西马地区 华文教育 独立中学
  • 简介:晚清东学西背景下,南曲之首《琵琶记》被匿名译者、来华传教士、汉学家等不同身份的译者分别以诗、小说和戏曲三种形态向西方世界进行了译介,这些不同形态的译本各具特色,是译者不同的社会身份和译介目的使然,为西方读者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之窗,是他们共同译介的目的,这些译本为20世纪《琵琶记》在西方的传播与研究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 标签: 晚清 《琵琶记》 译介 多形态
  • 简介:中国的扇文化虽然历史悠久,但折叠扇的流行却相对较晚、根据文献记载可以推定.“折叠纸西川扇子”的流行当不会在明初的永乐(1403—1424)之前,而《水浒》中的林冲却拿了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以此为出发点并结合其他证据,笔者推断《水浒》的成书不可能在元未,其成书上限当不早于明朝初期的永乐年间,即不会在1403年之前。

  • 标签: 折叠纸川扇 《水浒传》 成书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