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重写文学史'是1980年代一股重要的文学思潮,最重要的代表是1985年陈平原、钱理群、黄子平提出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和陈思和、王晓明1988年在《上海文论》杂志上主持的专栏,他们提出以崭新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已有定评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作出质疑的探寻和多元的阐释。这股思潮与1980年代诸多社会文化思潮拥有共同的价值指向,通过现代化立场重写文学史,以应对时代变革带来的文化更新任务。

  • 标签: 文学史观 “重写文学史” 关系主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海外华人学者 中国现代文学史
  • 简介:河北画院现任院长张国君说:河北,“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东方文明从这里走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可以说河北画院是一个有历史积淀的画院,是一个有创作实力的画院,是一个有活力的画院,更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画院。”

  • 标签: 主持人 东方文明 发展潜力 画院 河北 新中国
  • 简介: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中国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指明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人类努力建立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没有现成路可走,是一个需要人们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而前沿的理论课题、现实课题。青少年代表着未来,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因此,青少年不仅是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力量,也是影响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毋庸置疑,生态文明的希望在青少年!然而,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身上有哪些积极的因素,有助于各类生态安全问题的破解?又存在着哪些消极的因素,阻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辨析当今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促进青少年成为新的生态理念和生态道德的积极宣传者和传播者,成为生态科技、生态经济重要的创造者和绿色低碳生活的引领者,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担起大任。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主持人 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建设 “五位一体” 主体力量
  • 简介:中国的考试始终都是与竞争紧密联系,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非常突出的考试竞争文化。可以说,高考制度刚恢复不久,曾被长期压抑的全民族的教育热情就迅速转化为考试主义、学历主义的强大动力,持续这许多年后,那种曾有的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改造和警惕荡然无存,科举的“幽灵”似乎又回到我们身边,我们重又被纳入到以升学为目的、为考试而教育的炽烈的竞争之中。

  • 标签: 主持人 竞争文化 传统教育 学历主义 高考制度 考试
  • 简介:李静的戏剧评论深沉饱满,以出色的艺术感知力阐释了李六乙版《万尼亚舅舅》。契诃夫创造了俄罗斯"知识分子戏剧",以知识分子超越性的反思方式,呈现出诗意与无力、激情与奴性并存的俄罗斯灵魂的迷人与病态。他的每部剧作都兼具现实主义的饱满血肉和象征主义的恒久隐喻,不同时代不同国族的导演演绎出不同样式的契诃夫,表达了该导演对人性、社会、历史和本民族

  • 标签: 戏剧评论 万尼亚舅舅 感知力 国族 象征主义 知识女性
  • 简介:巴山亦称大巴山,绵延重庆、四川、陕西、甘肃与湖北诸省,全长1000千米,山峰大部分海拔在2000米以上。山高谷深,气势雄伟。从孕育古老的巴文化到红色根据地的创立,从勇锐的"巴渝

  • 标签: 大巴山 中国文学批评 主持人 前文学 巴文化 巴渝舞
  • 简介:德性论的复兴无疑是当代西方伦理学的重大进展之一,其复兴有着特定的当代伦理理论背景。从大的方面说,它受到了当代西方占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伦理学的激发,经受了元伦理学的质疑与检验,从而发展出不同于传统德性论的新思路。由此发展出来的当代西方德性论虽然不像传统那样具有整全统一的体系,但更具开放性,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理论形态。

  • 标签: 主持人 西方伦理学 当代西方 德性论 理论背景 理性主义
  • 简介:底层文学是新世纪以来最为引入瞩目的文学现象之一。底层写作是当代中国剧烈转型、高速发展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现象之一,但底层又绝不是等待着语言之镜完美再现的静止经验。底层进入文学,便从一个社会问题转变为审美形式问题和精神伦理问题。庶民能够说话吗?这是斯皮瓦克的追问。

  • 标签: 主持人 文学现象 底层文学 当代中国 底层写作 伦理问题
  • 简介:大概十多年前。在《芳草》做主编的刘醒龙很兴奋地对我说。他们发现了一位藏族作家,写得太有特点了。《芳草》将要连续几期拿出版面推他的作品。刘醒龙说的这位藏族作家就是龙仁青。那时候我正好读了好几本书写西藏的小说。因此对藏族文化充满了兴趣。

  • 标签: 主持人 《芳草》 藏族作家 藏族文化 刘醒龙 小说
  • 简介:本期"学者专栏"以测验的新应用与新发展为主题,共包括三篇研究论文。第一篇是日本名古屋大学石井秀宗老师的《试后试题全公开背景下分数分布的跨年度比较——日本全国性测验与地方性测验的链接》,第二篇为华南师范大学张一平老师的《确信度作答方式适用于多项选择题的实证研究》,第三篇是谭艳姬与曹亦薇合作的《词汇测验中猜测行为的探查——贝叶斯猜测系列模型的应用与思考》。

  • 标签: 主持人 华南师范大学 名古屋大学 多项选择题 研究论文 分数分布
  • 简介:自武陵山片区纳入国家扶贫攻坚先行区以来,对武陵山片区的研究可谓如火如荼,各个学科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每年形成的成果数以百计。其中,对文化、资源、生态的研究又是热点。本期2篇文稿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探索武陵地区文化保护和文化建设,虽然视角相异,但目标却是一致的。

  • 标签: 主持人 调查研究工作 文化建设 扶贫攻坚 文化保护 武陵地区
  • 简介:钱明教授对"阳明学"概念在东亚的形成、特点及影响展开了探讨,指出作为"术语"的"阳明学"源于中国和朝鲜,而作为"概念"的"阳明学"则源于近代日本,并对"阳明学"的贬义使用、中性使用等情形进行了分析。崔海东教授认为阳明南赣乡治实际上是一场顽民归化运动,其综合运用了儒家征伐、政刑、礼乐三大治道,但此次运动显示,阳明全无政权、

  • 标签: 阳明学 近代日本 崔海 政刑 钱明 治道
  • 简介:对于中国70后文学创作而言,我个人认为,历史和现实已经为70后一代人提供了无比丰厚的精神滋养、无比宽阔的现实土壤和艺术想象力的庞大空间。在这前无古人的历史大裂变中,70后作家有幸亲眼见证了乡土中国现代化社会转型,亲身经历了这种愈来愈快的加速度城市化进程,亲身体验到这种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相分离割裂的痛楚、悲哀、挣扎。因而,70后作家

  • 标签: 主持人语
  • 简介:黄柏权(1962-),男,土家族,湖北咸丰人。三峡大学民族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湖北省宣传文化战线“五个一批”人才、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日本山口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教授,

  • 标签: 主持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高层次人才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三峡大学 湖北省
  • 简介:梁思成曾在书中感概“艺术之始,雕塑为先——此最古最重要之艺术。向为国人所忽略”。西方的雕塑之所以与绘画等艺术具有相提并论的地位,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将塑造对象定位于人。其发展路线与其他艺术一致:形式——内容——变形——观念。从米隆的《掷铁饼者》亚力山德罗斯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到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昼》,从罗丹的《青铜时代》《思想者》到亨利·摩尔的《斜倚像》《王与后》,从贾科梅蒂的《斜倚的妇女》《一个广场的设计》到尚在世的托尼·克拉格的系列作品,就说明了这一过程。

  • 标签: 主持人 《米洛斯的维纳斯》 《掷铁饼者》 《青铜时代》 米开朗基罗 《思想者》
  • 简介:古老的伦理道德规范面对日益变化的现实社会所带来的各种价值冲突时,如何作出适宜的价值判断,这是现实道德价值问题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价值冲突的根本在于利益与道德冲突,在于物质欲望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冲突,当然还牵涉到诸如是否应当敬畏生命与自然等问题。

  • 标签: 主持人 伦理道德规范 价值冲突 价值判断 价值问题 道德冲突
  • 简介:本期编发的三篇论文分别涉及康有为的王学观、欧阳德的独知说、学界对王学的批评及其检讨。康有为是晚清著名学者,是儒教的主要倡导者,关于其孔教思想的研究成果时有面世,但关于其阳明心学思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魏义霞教授独辟蹊径,对康有为的阳明心学思想展开了较深入的讨论,她

  • 标签: 阳明心学 欧阳德 魏义 研究成果 闻见之知 认知误区
  • 简介:最近,雕塑家王小慧致信中国雕塑学会,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就河北省石家庄市“民心河”城市雕塑招标中,其雕塑方案被盗用,本人被欺骗一事,请求组织帮助;应邀参与“民心河”城雕招标的一些雕塑家,亦投书本刊反映有关问题,引起我们的关注。城市雕塑概念的提出至今不到二十年,雕塑事业获得了迅猛发展。

  • 标签: 主持人语
  • 简介:“康德的政治伦理学”这一栏目包括三篇文章: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刘静的《康德的法权(Recht)是否从道德推出——对康德法权哲学与道德哲学关系的探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钟英法的《康德政治哲学的道德奠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杨永利的《理解康德的“焦虑”——基于(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 标签: 道德形而上学 主持人 东北师范大学 哲学关系 马克思主义 政治伦理学
  • 简介:近年来,中国民族学研究有一个悄然的转变,即从过去较为关注“中国的民族”向“民族在中国”的某一个区域转变,从过多关注当下断面的研究向历史的纵向上延展。这种转变,把区域研究与民族研究、现实关照与历史考察有机结合起来,注重从历史的纵向上去观照区域内族群的互动过程,可以说是既见地又见人的一个值得推崇的研究取向。

  • 标签: 主持人 中国民族学 民族研究 区域研究 互动过程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