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治疗。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重组人类α干扰素每次300万U/m2,肌内注射,每周3次,4个月后改为每周2次,总疗程6个月至1年。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肾炎 治疗
  • 简介:目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BV—GN)尚无特效治疗。尽管该病有一定的自发缓解倾向,但仍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持续存在,在成人中可达40%~70%,部分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以缓解蛋白尿、阻止肾功能恶化至关重要。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治疗 自发缓解 终末期肾病 肾功能恶化 症状持续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乙肝相关肾炎的诊治方法。方法 搜集前人研究结果 ,分析总结。结果 乙肝相关肾炎需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 ,并给予抗病毒、激素、保护肾功能及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结论 乙肝相关肾炎临床特点以肾组织中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 ,采用抗病毒联合保护肾功能治疗乙肝相关肾炎的疗效较好。

  • 标签: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简称乙肝肾炎)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相关性。方法对103例乙肝肾炎的临床表现、病理、治疗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乙肝肾炎患者男性多于女性;②明确提供乙肝病史的25例(24.27%),知晓率低,查HBV-DNA96例,阳性64例(66.67%);③尿蛋白量与病毒是否复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肾组织病毒沉积与尿蛋白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⑥病毒是否复制与肾组织中病毒沉积无相关性,P>0.05。结论①临床表现主要为肾病综合征;②乙肝病毒感染知晓率低;③尿蛋白量与病毒是否复制、肾组织中病毒沉积类型无关,肾组织中病毒沉积类型与血中病毒是否复制无关;④肾脏损害程度与病毒是否复制无关;⑤肝功正常患者,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同时辅以ACEI和/或ARB、中药,绝大部分治疗有效。

  • 标签: 乙肝病毒 乙肝肾炎 尿蛋白 肾活检
  • 简介:1971年combers等首次报道了1例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发生肾病的患者,此后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认为HBV感染与多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肾炎有关。1989年我国在北京召开了有关该病的专题研讨会,对该病有了一个比较清楚和一致的认识,并将此病统一命名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即指血清HBV标记物阳性,患。肾小球肾炎并除外狼疮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且在肾组织中找到HBV抗原的这样一类肾小球肾炎。HBV-GN是肝肾2个系统的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应用抗病毒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中西医结合、对症支持等。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治疗方法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HBV 肾小球肾炎 肾上腺皮质激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引起多种多样的肝外病变,肾小球肾炎是常发生在HBV感染后的一种疾病。自1971年Combes等首次报道1例HBV感染导致的膜性肾病后,HBV与肾小球肾炎之间因果关系的存在已被近年来的流行病学、临床及免疫学资料所证实。据报道,全世界约有3.5亿人口感染HBV,大部分为慢性病毒携带者。HBV感染的流行率在世界各地分布不一,欧洲、北美HBV携带率较低为0.1%-1.0%,而亚洲、非洲各国可高达10%-20%。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肾炎)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临床表现及肾活检光镜、免疫荧光特点。结果34例HBV相关肾炎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64.7%);其次是慢性肾炎,为35.3%。病理类型多样化,其中主要为膜性肾病和膜增殖性肾炎,分别为70.6%、23.5%。结论肾小球膜性病变、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HBV相关肾炎的典型病理表现。HBV相关肾炎的病理特点支持本病为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的本质。鉴于HBV相关肾炎的一些病理特点与狼疮性肾炎相似,有必要结合临床对二者进行鉴别。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肾活检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感染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BV-GN)患者肾脏病变的关系及HBV-GN患者肾脏病变与肝脏病变的关系,总结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1995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住院诊断的血清乙肝病毒抗原阳性的肾小球肾炎病例97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HBV-GN病例32例。对32例HBV-GN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学检查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1、一般资料32例HBV-GN患者,男性22例(68.7%),显著高于女性(31.3%),平均年龄为26.3±13.2岁。2、97例乙肝抗原阳性的肾炎患者,确诊HBV-GN32例,血清HBeAg阳性或HBV-DNA定量>105copies/mlHBV-GN的发病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或HBV-DNA定量<105copies/ml组。3、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尿蛋白、BUN、肝功能、肾脏病理学积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血清HBV-DNA定量对它们亦无影响。4、肝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相比,尿蛋白、BUN无显著差异。结论1、HBV感染及其复制状态与HBV-GN的发病密切相关,HBV相关性免疫复合物在肾组织的沉积可能是HBV-GN的主要发病机制。2、HBV的复制状态并不影响HBV-GN患者的肾脏病变程度。3、HBV-GN患者肝脏病变程度与肾脏病变程度无关。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肾小球肾炎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低病毒载量组对比,高病毒载量组尿蛋白定量/24h和胆固醇明显更低,P<0.05;同时血清清蛋白、血清、IgA、IgG明显更高,P<0.05。Ig沉淀物主要分布在血管,也有的分布在系膜区;MsPGN分布的区域主要在系膜区;MPGN分布在系膜区和血管;HBsAg和HBcAg分布的位置和Ig的分布位置相同。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属于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发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应当注重落实乙型肝炎免疫计划,从而从根本上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乙型肝炎病毒 肾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为日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8月我院所接收的经病理诊断的13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病患对其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患者中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NS)为主,占比为6(46.15%);病理类型主要为膜性肾病(MN),占比为7(53.84%);经电镜检查结果显示,电子致密物系膜沉积,免疫荧光检查呈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结论经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疾病在临床中的表现过于多样化,需要及时的采取肾活检的方式进行临床诊断,能够有效的避免以及减少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临床误诊及漏诊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 标签: 临床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病理特点
  • 简介:1971年Combes等报道首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该患者具有持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症,肾活检及免疫荧光检查,在肾小球内发现HBsAg补体3(C3)和免疫球蛋白G(IgG)存积,光镜下为膜型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病理改变,认为HBsAg可能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而引起肾小球肾炎,并称之为乙肝病毒免疫复合物性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免疫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HBV-GN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活动组12例,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均为男性,肾活检距肾脏损害时间为(5.1±4.3)个月,非活动组28例,14例为男性,肾活检距肾脏损害时间为(10.2±4.6)个月,以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两组血清IgG、C3检测结果及尿液检查异常患者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活动组均为100%,非活动组分别为89.5%、85.7%。活动组循环补体C4呈较低水平(P<0.05)。氮质血症的发生率比高于活动组。肾小球基底膜(CBM)增厚活动组多于非活动组,即活动组为100%,非活动组为50%,(P<0.05);本组40例患者,明显好转24例,占60%,发展至肾小球硬化者16例,占40%。结论目前尚未完全清楚HBV-GN的发病机制,干扰素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因HBV-GN疾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预后效果并不理想,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分析
  • 简介:病例例1:患者男性,17岁。因口渴、多饮、多尿、纳差、乏力10年余,双下肢畸形、无力5年,加重1周于2007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烦渴、多饮,每日饮水量约5000~7000ml,多尿,每日尿量约7000~8000ml,伴乏力、纳差,时有恶心、呕吐。曾到当地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未行治疗。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加重,跛行,逐渐出现双膝关节疼痛外翻畸形,到某医院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予补钙等对症治疗,上述症状不见好转且逐渐加重。3年前因双膝关节疼痛、畸形加重不能行走到当地某医院住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肾小管酸中毒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双膝关节疼痛 双下肢畸形 双下肢无力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以伴发肾小球疾病。文献中报道过HBV感染并发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包括了膜性肾病、膜增殖型肾炎、IgA肾病、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新月体肾炎等,但一般认为膜性肾病、膜增殖型肾炎这两种病理类型与HBV感染关系较为密切,然而目前仍无直接证据证实HBV可以导致肾小球疾病。因此,命名上目前仍采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肾病)(HepatitisBvirusassociatedglomerulonephritis,HBV-GN)的名称。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HBV)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 肾小球疾病 HB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BV-GN)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方法45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26)应用核苷类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ADV)治疗;对照组(n=19)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每组的近期(1年)疗效和长期(3年及以上)的持续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88.5%(23/26)和对照组的89.5%(17/19)相似(P>0.05)。长期的持续疗效对照组的持续有效率仅为58.8%(10/17),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1.3%(21/23)(P<0.05)。结论ADV治疗HBV-GN,可以获得比拉米夫定更高的持续有效率。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肝炎病毒 乙型 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 治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