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冬暮风霜尽,梅寒添一枝。晚箫声曳远,归雁影移迟。蓬竹擎幽雪,孤兰慰故知。又逢新岁至,月下动相思。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写远方游子怀念故乡的诗作,在我的记忆里,余光中的《乡愁》近乎绝唱;。从我的生活经历、从事的工作、面对的读者(少年儿童),当然不会像余先生那样命笔书写。外婆家的村口,有一棵千年樟树。看望外婆,必须要从树下进出村庄。每一次经过。都要仰望几亩地宽的树冠,或者靠一靠粗粝的树身。远离故乡,有时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条孤寂的鱼儿;继续联想:回归故乡的道路就是那根钓线;钓竿呢,显然非千年老樟树不可。

  • 标签: 乡情 《乡愁》 生活经历 少年儿童 故乡 余光中
  • 简介:服饰是乡村的表情,借助族群文化的代际输送和内化,有了民间节庆集会和婚嫁往来这些乡间礼俗的检阅,再落魄的乡村,一旦盛装而出,也就有了动人心怀的容颜。云想衣裳花想容。盛装的乡村,盛放的其实是心情。城镇化的触角伸向山村,给乡间宁静的生活带来了一种无法抵御的消解张力,乡村正陷落在传统日渐消弭的寂寞中,一场山里人守候经年的民间歌会悄悄来临,或者一场欢悦的嫁娶仪式热闹了整个山寨,人们仿若等待一场醒着的梦,来赶赴乡村年复一年的约定。

  • 标签: 乡情 族群文化 乡村 城镇化 民间 衣裳
  • 简介:盛夏三川临津渡口积石山,黄河北岸古三川。长野峡风漾碧翠,平畴岸柳舞晓烟。七月土乡果飘香,十里人家酒正酣。纳顿节庆村连村,升平歌舞颂丰年。端午怀乡时至端午风犹寒,信步城郊情缠绵。楼前不见田禾青,河岸尚闻犬吠远。

  • 标签: 禾青 升平歌舞 黄河北岸 纳顿节 连村 长野
  • 简介:“腊梅花,腊梅花,寒冬腊月才开花。不怕冷,不怕霜,顶风冒雪战严寒,冰心傲骨自高洁,但为春来绽红颜。”每当听到这亲切的旋律,我的思绪就一下子回到了32年前平山二龙山的那个雨夜。

  • 标签: 梅花 乡情 质朴 高洁
  • 简介:开国元帅叶剑英1897年4月出生于梅县雁洋堡虎形村.在虎形村度过了童年、少年时期。客家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勤劳善良的禀性。使叶剑英受到了良好的熏陶、教育。叶剑英戎马一生,离开家乡后,从参加民主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一直身担重任,日理万机,很少有机会回家乡探亲。但他不管身在何处,身居何位。热爱家乡和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怀始终如一。总把故乡百姓的冷暖牢记心头。故乡高高阴那山、悠悠梅江水成了叶剑英心中永远的眷恋,家乡的风土人情。一草一木,都让叶剑英情相倾、意相随……

  • 标签: 叶剑英 故乡情 新中国成立 少年时期 文化底蕴 民主革命
  • 简介:东北的小小说创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譬如曾写出《立正》的老作家许行,就是小小说的一面旗帜。还有白小易的《客厅里的爆炸》曾产生很大影响。九十年代以后,东北出现了于德北、袁炳发等中坚力量,《杭州路10号》《三笑》等被各种精华本选了又选,《一把炒米》《身后的人》等也多年为读者津津乐道。陈力娇的《不朽的情人》等也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田洪波的《小上海1972》,安石榴的《大鱼》都非常经典,奠定了在新一代小小说作家中的领先地位。

  • 标签: 还原 乡情 小说作家 小说创作 《立正》 九十年代
  • 简介:玲玲整理好自己的散文集,发过来征求我的意见。其时,正受人委托,为别人修订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作者已去世,亲人为其出遗著,委托者言之谆谆,不忍峻拒,便应承下来。以为紧张些,一两个星期就能交差。谁知一上手,便陷了进去,打印稿错白字迭出,标点混乱,再加语言冗长,修订成了删改,连明昼夜三个多月才完,怕玲玲着急,一放下那部长篇。当天便打开玲玲的散文集,一一读来.心情松爽了许多。

  • 标签: 故乡情 女儿 黄河 长篇小说 散文集 委托者
  • 简介:布宁是俄罗斯侨民文学的杰出代表,其流亡生活使他在思想和创作方面都饱含浓郁的怀乡情结。本文以布宁的怀乡情结为切入点,从“流浪者的怀乡情结”及“世界文化的怀乡病”两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形成布宁怀乡情结的原因,揭示其怀乡情结独特而深刻的内涵。

  • 标签: 布宁 怀乡病 怀乡情节
  • 简介:雪花飘,杀年猪,熏腊肉,是土家人庆贺当年丰收的喜事。土家山寨“年猪”叫,请客吃“刨汤肉”盼年的喜庆日子就到来了。瑞雪纷飞的日子,石柱土家山寨披上了银装,瑞雪兆丰年,农家人最盼望下大雪,下了大雪,土家人就要杀年猪了。石柱县在黄水、冷水镇乡村举办“吃生态年猪,游林海雪原”的旅游活动,把农家人盼年忙年推向了高潮,“腊八节”后,示猪匠从天亮忙到晚上,杀年猪还得预约黄道吉日。

  • 标签: 乡情 土家山寨 旅游活动 土家人 石柱县 腊八节
  • 简介:教师的中国梦,系着孩子,连着未来,也关乎民族与国家。在雪域高原西藏,则需要更多尽心尽责的园丁哺育孩子们茁壮成长。

  • 标签: 宋玉 情怀 汉族 雪域高原 中国梦 孩子
  • 简介:北京市通州区把全面推进乡情村史陈列室的建设工作作为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宣传阵地的重要手段,纳入首都文明乡镇、首都文明村评选推荐的重要条件,组织各乡镇统筹安排、合理选位,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认真做好规划实施,并随时跟踪建设进展情况。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以“德、法、札、孝、情”诠释“幸福仇庄”的于家务乡仇庄村史馆、以“难忘的记忆”为主题展示历史变迁的潞城镇胡各庄村史馆、以记录传统美德故事的马驹桥镇小杜社村史馆等10所乡情村史陈列室,使之成为传承乡村历史文化、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力抓手。

  • 标签: 陈列室 通州区 北京市 乡情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