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低温治疗常用于心肺复苏后病人、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手术后病人[2]、低温麻醉病人、高热惊厥或超高热病人、感染中毒性休克早期病人及颅内感染等病人。通过对18例低温治疗病人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低温治疗病人的护理要点为呼吸监护及护理、循环监护及护理、体温监护、体位护理、降温及复温护理等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1],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低温作为一种有效的脑保护方法已经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心脏手术及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治疗中。虽然国外已有低温脑保护的相关指南、草案或者建议,但国内相关内容尚不完善。为此,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心脏重症脑保护学组以及神经重症护理与康复学组,组织国内心脏内外科、神经内外科、重症监护科、体外循环科、麻醉科、急诊科等医学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低温技术的特点、应用领域、操作方法以及常见问题等方面制定了《低温脑保护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的康复,以期指导临床工作。

  • 标签: 亚低温 脑保护 颅脑损伤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治疗脑保护在颅脑重症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入住我科的100例颅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低温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组给于常规药物治疗;低温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于伤后24小时内接受低温治疗,根GCS评分、神经功能缺省程度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低温治疗颅脑重症患者能降低神经功能缺省程度评分(P<0.01)。结论低温具有减轻颅脑重症患者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提高颅脑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低温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对6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温治疗和护理。[结果]低温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低温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仅有寒战等不适表现,除2例肺部感染外,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低温治疗可以促进惠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低温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亚低温疗法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低温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对3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分成低温(32~34℃)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低温组生存率66.7%(10/15),对照组46.7%(7/15),随访良好率低温组亦高于对照组(70%>42.8%)。结论:早期低温治疗有明显效果,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并改善其神经功能,而且低温治疗是安全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 标签: 亚低温 脑干损伤 原发性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冬眠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本科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温治疗组32例和低温治疗组32例。分别给予常温治疗和低温治疗。结果:冬眠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17例(53.1%),死亡5例05.6%),常温组恢复良好12例(37.5%),死亡8例(2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冬眠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简便,安全有效,能显著降低死残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冬眠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机制和疗效分析。方法将61例诊断为重型颅脑创伤的患者以随机方式分成低温组(31例)及常温组(30例)。低温组在常温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均在入院后6小时内行冬眠低温治疗,两组同时在治疗后连续3天分别检测颈动脉及颈内静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查。计算脑氧摄取(CEO2)和脑动静脉氧压差(AVDO2)。3个月后根据GOS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对比常温组,低温组脑氧耗明显降低。死亡率降低,预后改善明显。结论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型颅脑创伤的脑保护作用明显。临床应用安全。

  • 标签: 重型颅脑创伤 亚低温 脑氧代谢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66-02
  • 简介:目的总结早期应用低温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的经验。方法将发病后12h内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低温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48例),前者采用低温治疗,后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患者随访3个月,按GOS标准评定,低温组死亡10例(20.00%),对照组死亡20例(41.67%),两组病死率的差别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存活患者,低温组恢复良好者25例(50.00%),对照组恢复良好者15例(31.25%),其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温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可以改善预后。

  • 标签: 亚低温 颅脑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术后患者应用低温治疗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急诊行心肺复苏术后应用低温治疗的患者27例,观察患者心肺脑复苏情况,分析总结相应护理对策。结果27例患者病情好转、神志转清20例,放弃治疗2例,并发心律失常2例,肢体抽搐2例,冻伤1例,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低温治疗是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脑复苏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肺复苏 亚低温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温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卒中的同加用低温治疗技术,并在治疗前几天,治疗后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温治疗技术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

  • 标签: 亚低温 脑卒中 脑保护
  • 简介:摘要低温治疗应用于临床已有200多年历史,目前公认低温(28℃-35℃)对心肺等重要脏器具有保护作用;60年前低温治疗首次成功应用于心肺脑复苏。但由于低温治疗会引起的并发症较多,故此后有很长时间内无人将低温治疗作为复苏的手段之一进行研究,随着科技发展,低温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对改善院前心肺复苏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亚低温 心肺复苏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事故、高血压等引起的颅脑损伤疾病也越来越多,低温治疗也成了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就低温治疗护理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 标签: 亚低温护理
  • 简介:摘要从低温治疗颅脑颅脑损伤起源、研究结果争议、降温监护、复温监护、并发症监护进行综述,总结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监护技术进展,对低温治疗及监护进行展望。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脏骤停复苏后低温林格液诱导低温治疗与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在恢复自主循环之后,马上静脉输注4℃的林格液诱导降温,让患者体温降到32-34℃之间;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体外降温法诱导降温;两组患者都用低温治疗仪维持24小时之后缓慢恢复体温;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达到人数较多,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实施低温林格液诱导低温治疗与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通过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的落实,可以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骤停 低温林格液 诱导降温 护理
  • 作者: 张俊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邻水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500)【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49-01在上个世纪50年代,国内外临床研究中将轻低温与中度低温应用到神经外科的重型颅脑伤治疗中,在该阶段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00多例重型颅脑伤患者接受了亚低温治疗,临床显示亚低温治疗确实产生了疗效,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引发凝血系统以及心脏出现并发症。但是上述的临床案例只能作为个案研究,并未展开科学的前瞻性对照研究,亚低温治疗对于脑损伤类疾病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直到80年代,通过科学的临床研究证实了亚低温治疗确实会起到治疗保护脑损伤患者的作用,该结果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展开了更深入的探究,发现在重型颅脑伤治疗中低温治疗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死残率。这些研究都肯定了亚低温的治疗效果,很多医院已经将亚低温治疗法作为一项常规方法,在重型颅脑伤患者治疗中进行了大范围应用。亚低温治疗主要分为四个标准,一是轻度,温度在33℃—35℃;二是中度,温度在28℃—32℃;三是深度,温度17℃—27℃;四是超深温,温度在16℃以下,其中临床应用中大多选择轻度与中度,其治疗效果最好且无明显副作用。国内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临床大规模展开亚低温治疗法应用,延续至今,仍采用32℃—35℃低温治疗法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但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很多医护从业者对于亚低温治疗法的疗效产生了怀疑,从而引起了临床医学对亚低温法展开更系统与更科学的探究,欧美、日本等医疗发达国家开始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将重型颅脑损伤并且伴有炉内高压患者集中在一起进行分组对照实验,其中一组选择亚低温治疗,而另一组以维持患者正常体温展开治疗,对照结果显示,采取亚低温治疗患者其受伤后颅内高压明显低于正常治疗患者;而且采取亚低温治疗手段治疗的患者生存率要明显高于正常治疗患者。此外,其它国家后续也展开了诸多此类的对照实验研究,都清晰的显示了亚低温治疗确实有积极作用,很多医院对于已经手术一年的患者进行回访,发现其恢复良好率要明显高于正常体温治疗患者。为了向亚低温对急性脑损伤有积极疗效这一结果提供理论与事实根据,国际医疗界对临床上脑损伤患者应用低温治疗法进行了多次对照实验。其中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敦医学中心选择了46名重型颅脑伤患者,选择亚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