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临时仲裁尚未得到我国仲裁立法的认可,这对于我国仲裁制度的发展以及商事主体在国际经贸领域中的权益维护都有着一定的消极作用。《海峡两岸仲裁中心仲裁规则》制定的宗旨在于高效、公正解决两岸企业之间的经贸纠纷,为了更好实现其目标,应引入临时仲裁制度,具体可以在借鉴《横琴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时仲裁规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内容设计。

  • 标签: 《海峡两岸仲裁中心仲裁规则》 临时仲裁 内容设计
  • 简介:我国《仲裁法》及其司法解释确定了我国的机构仲裁原则,对非机构仲裁或者临时仲裁没有任何规定,因此也就没有得到认可。作为国际通行的争议解决方式,临时仲裁可否在自贸区先行先试,成为仲裁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 标签: 《仲裁法》 机构 司法解释
  • 简介:先予仲裁是近两年湛江仲裁委推出的“创新产品”,其申请执行案件大量涌入法院,实践中司法适用尺度不一。通过与一般仲裁比较以对其进行界定,分析先予仲裁中当事人的程序保障情况,结合针对该问题的司法实践操作对新出台的最高法批复进行解读。先予仲裁于争议发生之前作出,其本质并非仲裁,其效力不应被认可。

  • 标签: 先予仲裁 仲裁 效力 程序保障
  • 简介:仲裁首先是作为一种无需政府强制的纠纷解决机制而起源和存续的,它主要由声誉机制予以实施。无需司法支持的仲裁也不需要司法审查,且提供了逃离无效率法律的途径。市场竞争和声誉机制会迫使仲裁趋向效率和公正,产出有效率的程序与实体规则。仲裁法并非仲裁所必需,无需法律的仲裁能够为社会提供一种自发的、非暴力的、能够同法律相竞争的合作实施机制。此类仲裁的有效运作需要信息的自由流动及破除垄断。现代信息与组织技术的发展,为此类仲裁的有效运作保留甚至开拓了空间。在我国,政府应保障信息自由,放手市场供给仲裁,而非干预规制。既存仲裁机构则应利用现代信息与组织技术创设或加强声誉实施机制,而非过度依赖司法支持。

  • 标签: 仲裁 声誉机制 法律 信息成本 市场竞争
  • 简介:仲裁的本质是一种解决争议的契约制度,国家法律认可仲裁权由当事人协商一致赋予仲裁庭。作为一项权利,就需要接受监督与制约。再者,仲裁属于民间自治性的纠纷解决机制,裁决的执行有赖于国内司法机关的支持,既不具有公权力特征,也缺乏强制性和对世性。因此仅凭仲裁制度本身,根本不足以解决仲裁所涉及的问题。此时代表国家行使职能的法院对仲裁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国际商事仲裁 司法审查 原则
  • 简介:仲裁制度的存在对解决民商事争议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司法诉讼活动的压力。国际上很多国家的仲裁协会发展已经相对成熟,而中国仲裁协会尚未落地,对其是否应该成立也一直在讨论中。本文将通过借鉴域外仲裁协会,结合我国仲裁机构的发展状况,对中国仲裁协会成立的必要性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为中国仲裁协会的成立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 标签: 中国仲裁委员会 运营理念 运营模式
  • 简介:劳动仲裁是当前社会在解决劳动纠纷时运用的重要前置程序,其在解决劳动争议、化解矛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近年来的具体案例分析来看,集体案件的多发、申请人诉求的多元以及涉案金额较大等问题的交替出现使得劳动仲裁机构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未来的劳动仲裁中,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要想发挥出突出的作用,成为人们解决劳动纠纷的可信赖力量,其必须通过自身的建设和完善实现自信的提升。文章就提高仲裁工作业务水平、提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自信进行系统性分析,旨在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完善提供研究策略,实现其现代化建设。

  • 标签: 仲裁工作 业务水平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
  • 简介: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修订的新版《仲裁规则》(以下简称“新《规则》”)将于201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新《规则》是中国海仲独立运营后进一步实现“大交通、大物流”业务发展理念,全面提升服务意识、整合现有服务资源、积极打造国际一流仲裁机构的重大举措.

  • 标签: 仲裁机构 中国海 海事 调解 服务意识 业务发展
  • 简介:我国立法未确立“明显不公”为仲裁裁决的审查标准,更未规定“明显不公”的判定规则和对作出明显不公仲裁员的追责制度。然而,通过查阅到的我国诸多法院对仲裁裁决作出的裁定书可以发现,“明显不公”这一词汇被司法实践广泛使用,但由于没有相关立法规定可供遵守和参照,我国审判人员在对仲裁裁决“明显不公”的判定过程中乱象丛生:或裁判结果相同,审查范围不同,或申请理由相同,裁判结果不同,或裁判结果相同,判定依据不同,亦或是审查重点相同,依据位阶不同。这极大阻挠了法院审理秩序,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力。为了破解困局,理顺“明显不公”的司法判定,笔者深入研习域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制度运行现状,拟在合理确定“明显不公”适用范围的前提下,将“理性人”规则、仲裁员强制性披露义务规则和仲裁员追责规则引入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以期构建完善的仲裁裁决“明显不公”判定体系。

  • 标签: 仲裁裁决 司法判定 立法规定 裁判结果 司法实践 审查范围
  • 简介: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国籍标志着其法律效力的来源。从理论界和各国实践来看,以地域标准作为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国籍已经成为主流。而我国长期的实践和理论中都以仲裁机构为标准来判断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国籍;但同时,我国是《纽约公约》的成员国,公约主要采取地域标准。因此,无论我国的学术界还是司法实践中,由于双重标准的存在都引起了很多问题和争论。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来试图解决国籍认定上的困境。

  • 标签: 国际商事仲裁 国籍 纽约公约 非内国裁决
  • 简介:医事仲裁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其程序便捷、灵活,有专家裁断的优点。我国医事仲裁制度地构建存在一些困境,如医患纠纷尚未纳入可仲裁的范围,医事仲裁尚未被普遍接受,医事仲裁与医疗损害鉴定的协调适用,仲裁模式和仲裁员地选用,医事仲裁经费等。为此借鉴国内外医事仲裁实践经验,用列举的方式界定医事仲裁的范围,从签订仲裁协议的方式、仲裁模式和仲裁员的选择、仲裁机构的设立、仲裁庭的组成、成立独立的医疗鉴定小组、仲裁裁决一裁终局、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完善医事仲裁制度的建构,以实现和现有医疗纠纷解决方式的互补和协调。

  • 标签: 医事仲裁 医患纠纷 多元化 纠纷解决方式
  • 简介: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裁决在法律解释与适用、事实认定、证据采信等方面存在诸多谬误。当前南海形势趋缓降温,但仲裁裁决的负面影响与溢出效应依然存在。仲裁裁决无法解决南海有关争端,影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公信力,损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整体性与权威性,干扰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南海仲裁案裁决之批判》从法理层面、学术视角对仲裁裁决进行了系统批判,这有助于国际社会了解南海仲裁案的历史经纬和法律缺陷,对于消抵仲裁裁决的负面影响、提升我国国际法话语权具有深远意义。

  • 标签: 南海仲裁案 仲裁裁决 负面影响 争端解决 国际法治
  • 简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实践中衍生出无涉外因素的国内争议提交域外仲裁这类新型案件。从学理上,判断涉外因素的主流标准“法律关系三要素说”存在简单僵化的弊端;从立法上,法律规定演变的过程中新增了“兜底条款”,这意味着我国从规范上预设到了非典型涉外因素案件的出现。具体到涉外因素在仲裁中的认定,我国现有的仲裁法体系没有明确禁止无涉外因素的仲裁案件提交域外仲裁,然而此前的司法实践和裁判思路却倾向于否定此类仲裁的有效性。我国司法实践对于无涉外因素争议提交域外仲裁的态度,以2015年为重要分水岭,前后显现出较大的转变,最终在2015年底的上海黄金置地案中打破了长期以来对涉外因素认定的禁锢,对非典型涉外因素的识别实现重大突破。从法律与经济发展互动的角度观察,“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的大经济环境需要中国仲裁制度的进一步开放,而其中涉外因素识别的突破对此意义重大。

  • 标签: 涉外因素 识别 域外仲裁
  • 简介:国际商事仲裁证据“软法”是指由国际组织仲裁行业组织仲裁机构等非国家主体制定的,旨在调整国际商事仲裁证据事宜,自身虽不具有外部强制力保障,但却具有某种规范性的文本。由于仲裁证据“软法”响应了实践需求并填补了制度空缺,协调了两大法系在仲裁证据领域的差异,并契合了仲裁的核心价值与特质,它们在国际仲裁界享有广泛的影响力。但将我国国际商事仲裁证据制度的症结全然归结于《仲裁法》的观点值得商榷。一方面,仲裁证据制度的升级并不以“硬法”的完善为必须。另一方面,目前已有域内外仲裁证据“软法”可供使用。我国当前仲裁证据制度的症结在于部分仲裁人士的理念和实践做法尚未与国际接轨,以及我国仲裁规则缺乏对仲裁庭证据裁量权的积极引导。本文呼吁切实提高仲裁主体运用国际商事仲裁证据“软法”的能力,并在仲裁规则中增设涉外仲裁证据规定。

  • 标签: 仲裁证据制度 软法 仲裁规则 症结
  • 简介:实践中,当事人在申请人撤销、不予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中会穷尽一切理由提出抗辩,公共政策条款便是当事人所援引的主要理由。就我国而言,仲裁裁决可以分为国内裁决、涉外裁决以及外国裁决。虽然上述仲裁裁决撤销与不予执行的相关规定中均有公共政策条款,但却鲜有援引公共政策成功的案例。本文案例主要涉及涉外仲裁裁决和外国仲裁裁决。

  • 标签: 仲裁裁决撤销 公共政策 司法审查 外国仲裁裁决 涉外仲裁裁决 不予执行
  • 简介:非对称仲裁条款的效力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基于该仲裁条款缺乏相互性、显失公平、违反公共秩序等理由,一些国家否认其效力。但也有一些国家肯定其效力。究竟非对称性仲裁条款效力如何,缺乏相对性、显失公平、违反公共秩序等理由是否站得住脚,司法实践和理论都没有充分论述。其实,非对称性仲裁条款有其合理性内核,不能一概否定其效力。若对该仲裁条款有条件的限制,可以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 标签: 非对称性 仲裁条款 相互性 公共秩序
  • 简介:法释[2018]10号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关于“先予仲裁”裁决应否立案执行的请示》(粤高法[2018]99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仲裁机构根据仲裁法作出的仲裁裁决或者调解书,人民法院经审查,符合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相关规定的,应当依法及时受理,立案执行。

  • 标签: 最高人民法院 仲裁机构 仲裁裁决 法律适用问题 调解书 立案
  • 简介:本文以中菲南海仲裁案中中国台湾地区"国际法学会"("CSIL")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仲裁庭提交法庭之友意见为切入点,分析了法庭之友的定义和法律性质。本文选取了国际法院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中出现的提交法庭之友意见的情形与案件,对相关的国际法庭规约和程序规则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在不同的争端解决机制中,国际法庭或仲裁庭对法庭之友意见的接受情况。随后,本文指出了中国台湾地区"CSIL"提交的法庭之友意见对于仲裁庭的意义,并总结到"CSIL"所提交的法庭之友意见有被仲裁庭注意到且部分采纳。

  • 标签: 法庭之友意见 国际法院 国际海洋法法庭 附件七仲裁庭
  • 简介: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也在面临着全新的形势。尤其是随着劳动者维权意识的不断上涨,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纠纷不断增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也呈上升之势。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良好手段,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各自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纠纷处理的四个阶段,即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其中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目的、原则做了明确的阐述。

  • 标签: 劳动仲裁调解 劳动争议 重要性
  • 简介:vanDijk(1993)指出,话语分析应该"更加关注话语分析的社会政治文化预设和含义","学者不应该对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漠不关心,他们应该把这种关心体现在其研究中"。本文拟从互文性和再语境化的角度分析南海仲裁案"裁决"书在援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中菲政府文件上的一些谬误。分析表明"裁决"书很难被视为一个法律文件,它更像一个政治裁决,充分反映了仲裁庭偏执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 标签: 南海仲裁案 裁决 社会政治文化预设和含义 互文性 再语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