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积极治疗产科出血休克的方法进行总结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7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产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出血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结果20例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后,休克均得到纠正。结论产科出血的原因包括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等。对于产科出血患者,早期发现、对病因进行明确及早期干预是保障治疗成功的基础,关系着产妇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出血性休克 监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出血休克产妇的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在2010年11月到2014年11月收治的58例出血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治疗情况。结果①在产科出血休克患者中,患者年龄越大,发生产科出血休克的风险也越大,且经产者患者发生产科出血休克的概率明显高于初产者(P<0.05);②经急救后,本组58例患者经急救后全部存活,抢救成功率为100.00%。结论年龄>35岁,属于经产妇的患者更易发生产科出血休克,应做好相应的急救措施,提升急救成功率。

  • 标签: 出血性休克 产科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出血休克的临床治疗措施与病因。方法以我院产后出血休克产妇3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失血休克的发生原因其中15例产妇发生胎盘滞留,7例发生宫缩乏力,3例发生子宫破裂或感染,3例发生软产道损伤,5例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在所有早期出血休克的产妇当中2例行子宫切除,在所有晚期出血休克的产妇当中4例行子宫切除,无死亡病例,总治疗率为100%。结论在临床产科当中,为了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出现出血休克的现象,确保患者与新生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医生必须要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另外,医生也需要使自身操作水平得到提高,有效避免或降低出现出血休克的现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的去找出患者出现出血休克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原因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与预防,使患者死亡率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降低。

  • 标签: 产科 出血性休克 治疗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临床上造成产科出血休克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4年-2015年6月期间,发生在产科出现出血休克的妇女1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原因进行探讨。结果在11例休克的妇女当中,2例患者由于异位妊娠破裂导致腹腔内大出血,1例患者是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大出血形成休克,2例产妇因为胎儿过大生殖道裂伤导致,2例患者因胎盘粘连1例患者由于胎盘植入导致,1例患者由于本身合并有血液疾病1例患者因为自身的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还有1例孕妇产后出现羊水栓塞导致DIC。讨论在产科当中,造成出血休克的原因有多种,为了更好的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必须对患者在产前进行严格的检查,对存在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好治疗计划,避免休克的出现。

  • 标签: 产科 出血性休克 原因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出血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82例产后出血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造成孕产妇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生殖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等;经抢救治疗后,本组患者治愈率为95.56%(80/82),2例因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产科出血休克的原因比较复杂,需根据其情况,快速有效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 标签: 出血性休克 原因 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60例出血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脑梗死多发生于起病4d到2周,与大面积梗死、合并冠心病、心房纤颤、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关。本组60例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经治疗后48例预后良好,10例预后较差,2例因同时并发心衰、肾衰等死亡。结论出血脑梗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严重并发症,应动态观察血压、血糖、CT/MRI,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预后
  • 简介:摘要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其中出血脑卒中的发病率虽然低于缺血性脑卒中,但是发病急、预后差、致死率高。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内科治疗主要采取及早行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静脉及时用药。因此早期治疗后还需要正确的护理,有效的护理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目的探讨对出血脑卒中患者的内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出血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针对我院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微创前后,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早期给予系统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结论出血脑卒中患者早期微创治疗联合系统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治疗原则 常规护理 专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出血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到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108例急性出血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参照组(72.22%)(P<0.05);②观察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0.74%)显著高于参照组(74.07%)(P<0.05)。结论在急性出血胃炎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急性出血性胃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出血脑梗塞的临床治疗观察。方法选择在2008年2月到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出血脑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血塞通配合常规中性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中性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的35例出血脑梗塞患者中,显效的为19例,有效的为1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57%,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出血脑梗塞患者而言,采用血塞通治疗出血脑梗塞安全可靠,具有相当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出血性脑梗塞 中性疗法 血塞通
  • 简介:摘要急性脑出血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降低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脑出血的治疗目标是积极采取措施,控制颅压,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挽救生命,实现早期康复锻炼尽快恢复神经功能缺损,防止再出血,降低复发率。

  • 标签: 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缺血性出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出血脑卒中患者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采用回顾分析法,对两类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相关检查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进行缺血性出血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出血脑卒中患者60岁以上比率约为57%,且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脏病、脑卒中病史比率分别为88%、16%、76%、4%;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岁以上比率约为71%,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脏病、脑卒中病史比率分别为64%、10%、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类患者的多项检查指标也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出血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与出血脑卒中相比,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年龄在60岁以上以及脑卒中、心血管病史等,临床中应注意结合病症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患者病症治疗与干预.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出血;危险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3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期间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服务的56例出血休克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取常规护理服务的45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开始抢救至纠正休克的时间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开始抢救至纠正休克的时间为(29.3±7.0)min,常规组患者开始抢救至纠正休克的时间为(35.4±8.2)min;同时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诊救治的出血休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获得较好的抢救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抢救 出血性休克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对出血脑卒中并发癫痫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接收的出血脑卒中并发癫痫患者48例,均给予癫痫发作护理、癫痫持续状态护理、癫痫间隙期护理等干预,之后观察其疗效和死亡率。结果48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呈显效的有34例,有效的有10例,无效的有4例,总有效率为91.7%;发生死亡的有3例,死亡率为6.3%。结论对出血脑卒中并发癫痫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发生癫痫的次数,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出血脑卒中;癫痫;护理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转化(H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1---2015.2我院收治的17例脑梗死后HT患者临床资料,包括HT部位与类型、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患者发生HT平均时间为(4.9±2.7)d,多为脑叶出血、非血肿型。HT的发生与心房纤颤、大面积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病、高龄(>70岁)有关。治疗后11例患者病情好转,4例患者病情无变化,2例患者病情加重。结论心房纤颤、大面积脑梗死、糖尿病、高龄是发生脑梗死后HT的影响因素,尽早进行颅脑CT复查是及时发现脑梗死后HT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治疗出血脑梗塞的方法和规律。方法选取我院80例诊断为出血脑梗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舒血宁配合常规中性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中性治疗,分别于治疗2周、1月、3月时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过三个月的治疗,40例治疗组患者,6例治愈,15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5%;40例对照组患者,3例治愈,7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总有效率70.0%。结论较之中性疗法,采用舒血宁配合治疗出血脑梗塞临床效果更好。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梗塞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