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失血性休克增加创伤患者的死亡率,随着临床科学的发展和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的深入学习和认识,严重创伤患者得到了救治和康复。笔者从休克的分级、创伤出血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创伤失血性休克主要的复苏目标和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四部分对创伤出血休克治疗进展进行阐述说明。

  • 标签: 创伤出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血管活性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产科出血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本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产科出血休克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2小时、4小时以后其患者的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运用手术治疗法治疗2小时、4小时以后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科出血休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手术治疗法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出血量,提高治愈效率。

  • 标签: 产科,出血性休克,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46例产后大出血所致出血休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有效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措施,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密切与医生配合、仔细的观察病情以及给予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46例患者经急救与有效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后其中抢救成功43例,成功率达到93.5%,救治无效临床死亡3例。结论对于产后大出血所致出血休克属于急危症,临床上必须给予全面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抢救和治疗的有效保障,可以明显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出血性休克 临床急救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积极治疗产科出血休克的方法进行总结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7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产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出血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结果20例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后,休克均得到纠正。结论产科出血的原因包括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等。对于产科出血患者,早期发现、对病因进行明确及早期干预是保障治疗成功的基础,关系着产妇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出血性休克 监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出血休克的临床抢救措施。方法对我院产科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46例产科出血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抢救方法,其中14例为初产者,32例为经产者。结果统计结果表明,产科有0.41%的出血休克发生率,在本研究中的46例产科出血休克患者中,产前出血患者有25例,产后出血患者有14例,流产的有6例,死亡的有1例;有41例患者保留了子宫,4例患者行经腹子宫切除,1例患者由于产后出血、继发性多功能脏器衰竭而死亡。结论及时的诊断和抢救是促进出血休克孕产妇死亡率有效降低的必要措施。医院医护人员应该对产妇的状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促进自身手术水平的显著提升,努力将产科出血休克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使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得到切实的保证。

  • 标签: 产科 出血性休克 临床抢救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产科出血休克的原因以及治疗对策。方法收集我院产科在2011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60例出血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采取有效和正确的治疗方法。结果产科出血休克的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生殖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其他因素,其中宫缩乏力占主要因素。结论患者出现出血休克,应根据原因和实际情况给予吸氧、进行止血、并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进行子宫切除术,提高患者的生存机率,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出血性休克 补充血容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科发生出血休克的临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积极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产科出血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出血休克的临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积极的治疗措施。结果21例宫缩乏力,9例胎盘植入,5例胎盘粘连,4例产妇凝血功能异常,3例软产道损伤;有效40例,有效率为95.2%;无效2例,无效率为4.8%;其中,38例患者保留子宫,占90.5%。结论宫缩乏力、例胎盘植入、胎盘粘连以及产妇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为导致发生出血休克的临床原因,根据出血休克原因应用补充血容量、止血、子宫切除术以及纠正酸中毒等方法,进而大大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产科 出血性休克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乳腺良性肿块患者行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内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86例,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行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乳腺区段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36.5±9.8)min;对照组为(28.3±10.2)min。研究组术中出血量(85.8±10.6)ml;对照组为(76.5±11.7)ml。研究组VAS分值为(7.62±1.03)分;对照组为(8.47±1.25)分。研究组出现并发症共1例;对照组共7例。结论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用于对乳腺良性肿块的治疗中更对患者有利,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乳腺良性肿块 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 常规乳腺区段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出血休克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2月收治的85例骨盆骨折合并出血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IS-ISS创伤评级标准评定伤情。结果本组患者ISS评分均大于16分,平均(33.3±15.5)分,成活60例,死亡25例,抢救成功率70.6%。结论骨盆骨折合并出血休克的死亡率较高,死亡患者大部分发生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早期应用合理的抢救措施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骨盆骨折 出血性休克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产科出血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我院产科所接收的出血休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者出血休克的临床原因进行查找与分析,并研究产科出血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法。70例产科出血休克患者接受相应的临床治疗以后都已经痊愈,无抢救无效死亡病例。70例患者中,58例患者没有接受切除手术,5例患者接受经腹子宫全切术痊愈,7例患者接受经腹子宫次全切术痊愈。结果:导致产科出血休克的临床原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无力、产道裂伤、机体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与子宫局部因素等,并且,伴随着出血量的持续增加,发生出血休克的概率也越大,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以后,能够有效控制出血休克症状。结论:由于产科出血休克的临床原因不同,因此,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有利于降低产科患者出血休克的发生率,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产科 出血性休克 临床原因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产科引起产妇出血休克的原因,以及治疗措施。方法  在产科2017.6-2020.6期间筛选38例出血休克产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统计产妇发生出血休克的原因,并总结治疗休克的措施。结果 在产科,让产妇出现出血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宫缩乏力等,且产妇出血量越多,越易出现休克症状,尤其是出血量处于3500ml-8000ml时,更易出现休克现象。结论  产妇出血量和休克有着重要关联,根据产妇出血量等因素给予适当的治疗,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保证产妇生命安全,值得应用。

  • 标签: 治疗措施 原因 产科 出血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出血休克产妇的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在2010年11月到2014年11月收治的58例出血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治疗情况。结果①在产科出血休克患者中,患者年龄越大,发生产科出血休克的风险也越大,且经产者患者发生产科出血休克的概率明显高于初产者(P<0.05);②经急救后,本组58例患者经急救后全部存活,抢救成功率为100.00%。结论年龄>35岁,属于经产妇的患者更易发生产科出血休克,应做好相应的急救措施,提升急救成功率。

  • 标签: 出血性休克 产科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产后出血休克的临床护理干预,以望得出较佳的护理方法以用于临床减少产妇病情加重的现象。方法选取2007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生产的产妇30例,其在生产后先后出现产后出血休克的现象,对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出现出血休克时需及时搭建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失血开始的1小时内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变化以备后续治疗。结果30例产后出血休克病患在经过抢救和护理后,有2例病患因多器官出现衰竭现象而死亡,其余病患均得到康复。结论宫缩乏力是造成产后大量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临床前需要注意产妇的饮食营养和心理疏导;分娩时需要时刻观察临产妇的生理指标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生产后需准确记录产妇的出血量,避免未能及时发现大出血的现象。

  • 标签: 产后出血性休克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普外科出血休克的抢救护理。方法分析55例普外科出血休克患者抢救护理和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55例普外科出血休克患者中的大多数患者被挽救回了生命,其中治愈39例,占总数的70.91%;好转8例,占总数的14.55%;未愈3例,占总数的5.45%;死亡5例,占总数的9.09%。结论合理的临床抢救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普外科出血休克治疗的效果。

  • 标签: 普外科 出血性休克 抢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