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CT设备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辐射剂量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低剂量扫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迅速展开并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回顾了CT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发展,着重介绍了低剂量扫描技术的新进展--迭代重建技术及其临床中的应用结果。

  • 标签: 扫描技术 低剂量 辐射剂量 滤波反投影法 迭代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对儿童胸部MSCT扫描图像噪声和质量的影响,评价其在儿童胸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将100例经我院胸部MSCT扫描患儿按照每组50人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月~6岁,中位年龄3.6岁;两组均采用GEHealthcareOptimaCT660扫描仪。其中,研究组扫描参数为100kVp、自动毫安(范围20-400MA),NI8,0.5s/r、床进速度为55mm,pitch1.3751、FOVsmallbody,层厚7.5-10.0mm,扫描图像进行薄层0.625mm,50%ASiR重建。从而得到MIP、MPR及3D图像。对照组采用常规参数扫描100kVp,自动毫安(范围20-400MA),NI值5,0.5s/r,Pitch1.3751,层厚7.5-10.0mm,薄层0.625mm重建,采用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进行图像重建;并分别用FBP及4个水平的(30%、50%、70%、90%)的ASiR重组图像,对图像噪声及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主观评分标准①图像噪声,采用5分法1分,噪声轻微;2分,噪声较轻;3分,中等噪声;4分,噪声较重,但尚可接受;5分,噪声过重,完全无法接受;②图像质量评估采用Likert5分制(5分最好,1分最差,≧3分被认为临床可以接受);同时,测量并客观比较两组患儿辐射剂量及图像噪声;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膈肌水平。所有图像传到GEAW4.5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组。结果4种水平ASiR评分,各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x2=4.019,p>0.05);但与FBP相比,各组间噪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97,p<0.01);图像质量评分,4种ASiR重建图像与FBP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能完全满足诊断要求在50%ASiR是评分最佳,其诊断满意度不随ASiR比例增加而提高,研究组较对照组辐射剂量明显减低,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TDI及DLP分别减少30%和50%;ED减少52%;图像噪声客观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保证同样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与噪声指数为5时的FBP重建算法比较,噪声指数为8时的50%ASiR重建技术可显著降低儿童胸部CT图像噪声,能够完全满足儿童胸部病变诊断要求,同时可以降低辐射剂量达52%,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CT检查作为重要的诊断方式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同时也对受检人群产生了辐射危害。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CT剂量、图像质量、影响剂量的因素等方面对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受检者体质量指数(BMI)并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降低冠状动脉CT成像(CTC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20例CTCA受检者,根据不同BMI将其分为4组,A组(BMI≤21kg/m^2)、B组(21kg/m^2〈BMI≤24kg/m^2)、C组(24kg/m^2〈BMI〈28kg/m2、D组(BMI≥28kg/m^2),每组各30例。预设A组、B组、C组、D组管电流分别为100、150、200、250mAs,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扫描,之后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对图像分别进行标准滤波反投影(FBP)、iDose^4-3、iDose^4-5重建。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4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估,测量图像的客观噪声。记录4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估算有效剂量(ED)。结果各组中3种重建图像的客观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FBP相比,iDose^4-3和iDose4-5的图像客观噪声分别平均降低23.11%和35.61%,且应用iDose^4-3和iDose^4-5重建算法获得的CTCA图像主观评分≥3分的比率高于FBP(P〈0.05),但iDos4-3和iDose4-55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受检者ED均值分别为(1.36±0.10)mSV、(1.98±0.10)mSV、(2.67±0.21)mSV和(3.33±0.24)mSV。结论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根据受检者BMI采用不同扫描参数,可有效减低CTCA辐射剂量

  • 标签: 冠状血管 心脏成像技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CT在扫描胸部上的价值,研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总结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这些年内收治的胸部病症患者8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对这80例患者采用低剂量螺旋CT和常规剂量螺旋CT依次进行胸部检查,比较两者检查结果,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对患者的病灶,病灶结构,以及病灶定性这几个方面的检查,这两种方法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通过高分辨的扫描,可以提高诊断率。结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不管是低剂量的螺旋CT还是常规剂量的螺旋CT二者都具有相同的诊断价值,不过低剂量的辐射比较少,更安全。

  • 标签: 胸部 低剂量 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肺部病变复查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8例常规剂量(130KV、90mAs)CT扫描有肺部病变的患者,治疗后需复查时使用低剂量(110KV、36mAs)CT扫描,前后对比肺部不吸收病变或未吸收病变的数目、形态、大小及边缘情况及肺部基本病变的显示。结果两种扫描方式对对病灶数目、形态、大小及边缘的显示无明显差异,对渗出、增殖、纤维化、钙化、肿块、空洞及空腔等肺部基本病变的显示也无明显差异,同时受检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肺部病变的显示很有价值,提倡在肺部病变的复查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低剂量CT 肺部病变 复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骨盆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骨盆低剂量螺旋CT扫描时合理剂量选择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20例需行骨盆CT检查患者,在常规剂量(200mA)螺旋CT扫描后,其它参数不变,仅改变管电流(100mA50mA和30mA)进行螺旋CT扫描,根据不同mA值共分成4组,分析比较常规剂量低剂量图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①低剂量(100mA50mA和30mA)的CTDIvol值为常规剂量(200mA)的50%、25%和15%。②图像质量评价结果100mA与50mA的可诊断图像进行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满足诊断要求;30mA可诊断图像t检验,P<0.01,提示图像质量差,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合理选择低剂量骨盆螺旋CT扫描技术,有利于降低患者所接受的射线剂量,也能取得与常规CT扫描相同的图像质量,同时减少性腺辐射剂量,延长昂贵球管寿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多排螺旋CT 低剂量 图像质量 骨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椎间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观察25例常规剂量(125mA)及25例低辐射剂量(45mA)CT扫描在椎间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观察两种扫描方法对显示椎间盘内臭氧分布情况及穿刺针在椎间盘位置的异同。结果两种剂量扫描均能清楚显示椎间盘内臭氧分布情况及穿刺针位置,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应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椎间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十分必要,将大幅度减少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及延长CT球馆使用寿命。

  • 标签: 低剂量CT扫描 椎间盘微创手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婴幼儿脑颅疾病中的诊断与防护价值。方法对高度怀疑颅脑内发生病变的婴幼儿64例,分别对他们进行常规(150mAs)剂量低剂量(50mAs)颅脑CT扫描,观察对比这两种处理对其病变的颅脑正常结构的显示差异、辐射剂量差异以及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数据显示我们看到,低剂量CT处理加权指数CTDLw吸收量与常规剂量有明显差异;低剂量处理扫描的图像质量较常规剂量处理略差,但是并没有出现不合格的图像;两种不同扫描条件下婴幼儿颅脑部诊断结果完全相同。结论低剂量CT扫描适用于婴幼儿颅脑疾病的检查,在保证扫描图像质量较好、保证诊断结果可靠的前提下,不仅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还能有效减少辐射,有利于患儿颅脑部的辐射防护。

  • 标签: 低剂量CT扫描 婴幼儿脑颅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鼻窦炎症检查中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将40名儿童鼻窦炎患者分成两组,并对其分别进行低剂量CT扫描和常规剂量CT扫描,并比较两组的CTDIw(CT剂量指数),并由三位主治医师对其CT图像进行盲法分析,并对图像进行分级。结果低剂量组的CT指数与常规剂量组的CT指数相比,前者明显比后者要低,剂量降低了59.97%,但是两者的图像质量差异不是特别明显。结论儿童鼻窦炎症检查中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能够使辐射剂量得到有效降低,而且也与图像诊断要求相符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鼻窦炎症 儿童 CT扫描 CTDIw 低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CT低剂量扫描参数的优化。方法对确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8例,第1次复查CT,管电流采用120mAs;第2次复查,管电流采用200mAs;其余参数不变。对扫描的图像质量、图像量子噪声值进行评价,并计算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结果其他扫描参数不变时,降低管电流,图像量子噪声增加信噪比降低,图像密度分辨力下降,空间分辨力也随之略有下降;但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低剂量CT扫描虽然图像噪声稍有增加但其所获的影像信息及图像质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敏感性与常规剂量扫描一致,同时明显降低了受检者的X线辐射量。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CT 低剂量 扫描参数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仿真内窥镜技术(Low-doseCTvirtualendoscop,LDCTVE)对支气管结核(endobronchialtuberculosis,EBTB)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临床诊断符合EBTB的患者43例,同时行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bronchoscope,FOB)及多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连续容积扫描,仿真内窥镜后处理,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LDCTVE对EBTB的检出率为86%,敏感度为92.1%(35/38),准确度为88.4%(38/43),特异度为60%(3/5)。LDCTVE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LDCTVE与FOB检查在EBTB的检出方面具有较高的相符性及互补性,可作为安全、简便、无创的诊断、评价治疗效果及随访EBTB的手段。

  • 标签: 支气管结核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 仿真内窥镜 纤维支气管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多层CT在低剂量时对膝关节扫描的可行性及低剂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位受检者行膝关节CT,依据检查时球管KV高低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95kV和B组75kV。测算膝关节髌上缘水平后肌肉软组织的CT值,以CT值的标准差(SD)作为图像噪声。通过CT后处理工作站得到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再计算出剂量长度乘积(DLP)。获得的图像质量通过双盲法进行质量评分,对两组CTDIvol值、DLP值、图像噪声、及图像质量评分均值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A组和B组的CTDIvol结果分别是(5.39±0.23)和(2.18±0.15)mGy,DLP结果分别是(62.42±12.62)和(26.23±4.82)mGy.cm,B组较A组下降约(61.43)%,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组噪声均值稍微高于A组,t=-7.512,p=0.000,但两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应用低球馆电压设置做膝关节扫描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且所得图像质量不影响阅片诊断。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 膝关节 体层摄影术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3例周围型小肺癌,常规剂量低剂量5mm重建图像发现病灶数量及表现无显著差异。28例病灶呈结节状,边界较清楚;3例病灶呈磨玻璃状,边界较清;2例病灶呈小片状,边界模糊。增强扫描于主动脉期结节病灶强化最明显,达到峰值,CT强化值达20~60HU,完全性强化24例,周围性强化4例;磨玻璃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延时5min后病灶CT值缓慢下降。本组10例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3例有同侧胸肋骨转移,3例同侧胸腔积液,4例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结论多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图象质量尽管噪声有所增加但是可以满足胸部普查需要,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多排螺旋CT 低剂量 周围型小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的放射剂量比,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这些年内收治的肺内结节患者60例,在采用常规剂量(200mAs)螺旋CT扫描的基础上,记录下不同层厚下低剂量(200mA、40mA、30mA、20mA和10mA)的加权指数。收集所有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剂量的加权指数和常规剂量的加权指数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常规剂量作为研究标准,低剂量组的加权指数均有所降低。结论低剂量螺旋CT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对患者而言较为安全、准确,除外低剂量中的20mA是最佳扫描剂量扫描的敏感度比较高。

  • 标签: 肺部 低剂量螺旋CT 放射剂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低剂量普查早期肺癌的扫描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对6000例无症状的受试者行肺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P、50-80mA,层厚5mm,螺距为1.5mm/转。在CT图像上,统计病变的检出例数,观察肺叶、段支气管显示情况。结果100%叶、段支气管可显示;显示2mm以上的肺结节1273例,纵隔淋巴结增大682例,冠状动脉钙化624例,胸膜增厚或积液568例。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连续扫描方法适合开展普查早期肺癌。低剂量多层螺旋CT可有效提高肺内非钙化小结节及支气管病变的检出率,结节周围模糊征是早期肺癌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征象,对肺癌的筛选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低剂量 多层螺旋CT 肺癌
  • 简介:目的与滤波反投影法(FBP)相比,观察正弦图确认的迭代重建算法(SAFIRE)可否改善肥胖患者冠状动脉CTA(CTCA)图像质量及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方法连续收集49例接受CTCA的肥胖患者,对其中39例使用常规序列扫描(120kV,A组),分别选用FBP(FBP亚组)和SAFIRE(SAFIRE亚组)重建;对另10例使用低剂量扫描序列(100kV,B组),SAFIRE重建。比较各组间主观(冠状动脉评分)和客观图像质量(图像噪声,SNR,CNR)的差异。结果SAFIRE亚组的图像噪声、SNR、CNR比均优于FBP亚组和B组(P〈0.05),但FBP亚组的图像主观评分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有效辐射剂量[(4.36±0.75)mSv]明显小于A组[(8.83±1.74)mSv](P〈0.01)。结论与FBP相比,SAFIRE可显著提高相同剂量水平的CTCA图像质量,并能在降低约50%辐射剂量的条件下保证图像质量。

  • 标签: 肥胖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后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