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问题性短视频媒体使用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文献检索、访谈法和问卷法基础上建立问卷项目;选取27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642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1个月后对112名大学生进行重测,搜集量表重测信度资料。采用SPSS 26.0和Mplus 8.3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信度和效度统计分析。结果(1)正式问卷包含3个维度,共13个项目,3个维度分别是知行变化维度、生理不适维度和社会粘度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94、0.820和0.716,项目负荷在0.577~0.805之间,方差贡献率为64.803%。(2)采用Mplus 8.3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χ2/df=2.390,SRMR=0.038,RMSEA=0.047,CFI=0.970,TLI=0.963)表明3因素结构符合心理学测量学要求。(3)问卷分半信度=0.885,Cronbach's α=0.882,1个月后重测信度=0.991。总问卷与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16~0.882之间。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问题性短视频媒体使用表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可以用于中国大学生群体中问题性短视频使用的研究。

  • 标签: 问题性短视频使用 问卷编制 信度 效度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短视频媒体使用倾向的潜在类别及人格特质对其潜在类别的影响。方法2022年3月,采用青少年人格五因素问卷和问题性短视频媒体使用表对1 36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整理与描述统计;采用Mplus 8.3进行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以探索青少年短视频媒体使用的潜在类别,并使用回归混合模型(R3STEP)探讨不同类别短视频媒体使用和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青少年的短视频媒体使用倾向可分为4个潜在类别(按占比由低到高):"问题倾向短视频使用型"(C4,11%)、"安全倾向短视频使用型"(C3,21%)、"社交倾向短视频使用型"(C1,29%)和"过渡倾向短视频使用型"(C2,39%)。不同人格特质在短视频媒体使用倾向的4个潜在类别上有不同的影响,以C3作为参考,发现开放性(OR=1.95)是C1的促发预测因子,神经质(OR=0.72)是C1的保护预测因子;谨慎性(OR=0.46)是C2的保护预测因子,神经质(OR=1.60)是C2的促发预测因子;谨慎性(OR=0.33)是C4的保护预测因子,神经质(OR=3.24)是C4的促发预测因子。结论中国青少年的短视频媒体使用倾向中存在4种不同潜在类别,分别是"安全型"、"社交型"、"过渡型"和"问题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人格特质对不同类别的青少年的短视频媒体使用倾向影响差异显著。本研究提示,应合理引导"过渡型",干预"问题型",重点帮助高神经质人格特质的青少年有效调节负面情绪,降低问题性短视频使用情况的产生。

  • 标签: 潜在剖面分析 人格特质 短视频媒体使用倾向 青少年 回归混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