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有钻孔引流、包膜切除,积液腔腹腔分流、颞肌贴附等,我科自2004年至2007年行裂开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侧裂开放术 硬膜下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口裂开的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对35例会阴切口裂开的产妇应用期待疗法、换药与TDP照射理疗相结合及清创缝合等护理。结果35例会阴切口裂开的愈合良好。结论不同原因的切口裂开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是保证会阴切口愈合的关键。

  • 标签: 会阴侧切口 裂开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会阴切切口裂开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通过本院32例会阴切口裂开回顾分析。就其中切口裂开的各种原因进行统计,从而找出会阴切口裂开的主要原因。结果缝合技术、裂伤程度,会阴及阴道炎症、产程的延长是使产后会阴裂开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重视对这方面的防治。

  • 标签: 产后会阴侧切口 裂开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传统开放减压与单开窗潜行减压用于治疗双腰椎管狭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月,纳入80名患者,患者表现为双腰椎管狭窄,按照治疗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单开窗潜行减压治疗,n=40),另一组为对照组(传统开放减压治疗,n=40),比较不同治疗式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在手术指标(手术用时、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上,指标值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双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单开窗潜行减压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传统开放减压术 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 双侧腰椎管狭窄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喉癌采用喉裂开声带切除进行治疗的临床功效。方法: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就诊喉癌患者共74例,随机数字表分配,对照组使用喉扩大垂直部分切除进行治疗,实验组实施喉裂开声带切除,疗效分析。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相比,手术指标以前者更为良好(P<0.05),手术并发症并发情况,两组相比以实验组较低(P<0.05),发音功能比较,实验组术后略见优势(P<0.05)。结论:喉癌治疗中,喉裂开声带切除的实施,可对该病产生明显治疗作用,可保障患者术后发音功能。

  • 标签: 喉裂开声带切除术 喉癌 疗效
  • 简介:病员男,19岁,农民。骑自行车时被后面而来的卡车撞倒在地,感双下肢多处剧痛,流血不止,不能活动。于伤后一小时入院。查体见右大腿上三分之一触痛,畸形,有假关节活动。左大腿下三分之一触痛,畸形,有假关节活动。右小腿胫前内侧有一6cm长之皮肤裂口,胫骨断端外露,活跃出血。左小腿胫前有一长约3cm皮肤裂口,胫骨断端外露,活跃出血,有假关节活动。

  • 标签: 开放性骨折 胫腓骨 股骨 螺丝钉内固定术 假关节 皮肤裂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我院外科2004年至2009年腹部手术,术后32例切口裂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腹部切口裂开与感染、术后腹内压升高、缝合不当及全身情况较差有关。治疗宜采取早期全层减张缝合。结论预防感染,重视围期处理,提高缝合技术,能有效预防腹部切口裂开

  • 标签: 切口裂开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镜下单甲状腺腺叶切除开放性手术在术后护理效果上的差异。方法将40例行腔镜下单甲状腺腺叶切除患者对照100例传统开放性单甲状腺腺叶切除患者,评价二者在术前等待时间、住院天数、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情况。结果腔镜实验组与传统对照组相比较,在术前等待时间、住院天数、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腔镜下甲状腺单叶切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可以更加规范医疗护理行为,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腔镜 单侧甲状腺切除术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凹撑开与凸切除治疗先天性颈胸段凸畸形的技术差异,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先天性颈胸段凸畸形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例,女3例;手术时年龄为(12.5±4.5)岁(范围6~20岁)。C7楔形椎1例,T1半椎体及不对称蝶形4例,T2半椎体2例,T1-2后方小关节融合、椎板楔形变1例,均有不同程节段融合。2015年前采用凸切除技术(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半椎体切除、环形截骨矫形)治疗4例;2015年后采用凹撑开技术(一期前后联合入路行松解、椎间隙和关节突间隙撑开、cage置入融合)治疗4例,其中2例患者行双节段凹撑开。记录围手术期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结构弯Cobb角、头尾代偿弯Cobb角、下颌倾斜角、颈部倾斜角、肩平衡角及头部偏移距离。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凸切除组单椎手术时间(201±100)min(范围113~300 min),单椎中出血量(294±153)ml(范围100~450 ml),住院时间(14±3)d(范围11~18 d),随访时间(51±11)个月(范围36~60个月)。凹撑开组单椎手术时间(117±14)min(范围101~129 min),单椎中出血量(119±36)ml(范围85~167 ml),住院时间(17±3)d(范围14~20 d),随访时间(28±21)个月(范围12~60个月)。凸切除组单椎手术时间及中出血量均较凹撑开组明显增加(t=1.66,P<0.001;t=2.22,P=0.041)。凸切除组结构弯Cobb角术前45.1°±21.0°,术后22.7°±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3,P=0.038),矫正率54.8%±30.9%;头代偿弯Cobb角术前22.1°±8.2°,术后8.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1,P=0.049),矫正率66.8%±15.1%;下颌倾斜角术前7.8°±3.1°,术后3.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2,P=0.018),矫正率51.0%±29.7%。凹撑开组结构弯Cobb角术前32.2°±27.2°,术后16.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3,P=0.024),矫正率59.0%±24.7%;尾代偿弯Cobb角术前18.9°(17.2°,32.1°),术后9.5°±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0,P=0.049),矫正率64.0%±24.1%;肩平衡角术前3.9°±2.3°,末次随访时0.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P=0.040),矫正率97.0%(48.5%,99.8%)。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矫正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头颈肩部外观较术前改善。凸切除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均为凸症状,1例表现为C5神经根麻痹导致三角肌力量减弱,1例表现为肱三头肌肌力减弱。凹撑开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凸神经根刺激症状,表现为C5神经根麻痹。均予脱水、激素、神经营养药等治疗,于出院前症状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复查时肌力均恢复正常。结论应用凸切除或凹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胸段凸畸形均安全、有效,凹撑开具有更加安全、手术时间较短、中出血量较少和手术难度较低的优势。

  • 标签: 颈椎 胸椎 先天畸形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多年以来,在我国口腔医学界一直都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不仅仅在我国国内,乃至国际范围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都是长期以来困扰着无数人民口腔健康的一个高发疾病。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中,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无疑是一个十分普遍且高发的疾病表现。对此,笔者将在本篇文章中,针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问题,进行细致的剖析与解读,从而归纳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改善意见和提高建议,推动我国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医疗水平的有效提升。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颞下颌关节锚固术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初产妇常规会阴与选择性会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常规会阴,观察组行选择性会阴。结果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软产道损伤及损伤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会阴可以显著减少产妇产后2h出血量及产妇恢复时间,对新生儿及软产道无损伤,临床上对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应根据产妇的个体情况,行选择性

  • 标签: 常规会阴侧切术 选择性会阴侧切术 阴道分娩 初产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内括约肌切断扩肛开放式)在陈旧性肛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9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45例采用内括约肌切断扩肛开放式)实施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肛裂后位扩肛治疗,回顾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应的效果。结果在创口愈合时间、中出血量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陈旧性肛裂采用内括约肌切断扩肛开放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内括约肌切断扩肛术 侧位开放式 陈旧性肛裂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镜下单甲状腺腺叶切除开放性手术在术后护理效果上的差异。方法将40例行腔镜下单甲状腺腺叶切除患者对照100例传统开放性单甲状腺腺叶切除患者,评价二者在术前等待时间、住院天数、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情况。结果腔镜实验组与传统对照组相比较,在术前等待时间、住院天数、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腔镜下甲状腺单叶切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可以更加规范医疗护理行为,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腔镜 单侧甲状腺切除术 护理
  • 简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如果再伴有一些发育上的异常.则治疗会更加复杂。本文是一例病例报道.上颌切牙畸形腭沟.伴根尖孔开放、窦道和严重的骨吸收。这些发育异常的牙齿以往多被拔除。但是随着新型材料的出现(如MTA和骨移植材料)及相关治疗技术的发展.这类牙齿现在都可以保留。对该病例.畸形腭沟可通过根面平整消除.用MTA在根尖形成根尖填塞封闭根尖孔。治疗后随访1年.患者无症状.X线片显示病变逐渐愈合。

  • 标签: 治疗后随访 临床病例报告 根尖孔 牙畸形 腭侧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