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的散文兼具徐志摩的“丽”与废名的“涩”,可以说是集骈文与诗的“双美”,而其内在的精魂则是一个“我”字.的散文时见破谜般的紧张,它非得提起你百分百的注意力不可,而在投入与挣扎的较量中方才窥些作者的心迹.的文章是以难懂出了名的,其实,难懂往往是自庇的说法.历史上的道家传统本就强大,加以“五四”时自我的强健和发达,相率促成意欲摆脱旧文化而又徘徊流连的对于旁观的态度的固执株守.

  • 标签: 自我 忆与梦 难懂
  • 简介:对于老问学做人、生平事迹的研究,王浞华先生可谓得天独厚,其父王祥与章元善、叶圣陶、顾颉刚、并称“姑苏五老”,王老居长。王浞华少年时起就游走于诸前辈中间,了解先贤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掌故故事,其中犹与老交游唱和最多,故王浞华撰写的忆文章亲切、具体、真实、感人。《红学才子》一书是先生继《的后半生》后的又一部倾情之作。

  • 标签: 俞平伯 才子 红学 生平事迹 王伯祥 叶圣陶
  • 简介:第一部分:1938年6月21日至9月8日一九三八年六月廿一日晴热廿二日夏至。下午,侍父至孙琢良处配眼镜,以前所御被窃去矣。

  • 标签: 俞平伯 日记 文学评论 现代文学
  • 简介:1993年9月,我到德清县城关中心学校分校——城东中学任教。这所学校与有很深的渊缘,一是中心学校的校牌是由先生题写的,二是城东中学就坐落在他的祖居地城关南埭圩。南埭圩的鹊喜楼是他曾祖父樾的诞生地,樾的自述诗曾写道:"乌巾山下旧居家,鹊喜楼头静不哗",乌巾山就是现在的乌牛山。教学之余,我常

  • 标签: 俞平伯 昆曲艺术 叶圣陶 牡丹亭 北京昆曲 知识分子
  • 简介:在苏州平江中学只念了不到一学年的书,就于是年,也就是1915年的秋天,他这个江南学子的名字,就出现在了北京大学中国文学门的录取名榜之上。这一年,他刚好16岁。父亲陛云先生大概是有感于庭中少了儿子的谑笑,而夫人许之仙的心中自然少不得要牵挂儿子,于是将那座已经显得有点颓败的曲园托付于人,合家束装入京,卜居于北京大学不远处的东华门箭杆胡同。人学不久,就得到了名师的指导,这位名师就是大名鼎鼎的黄侃黄季刚先生。黄侃在北京大学开的主要是《文心雕龙》等几门古典文学课,他到校给学生上课时,时常穿一袭蓝缎子团花长袍、黑缎马褂,头戴一顶黑色瓜皮帽,唯于腰间系一条白绸带,确实别有一番气度。要想听得懂这样

  • 标签: 俞平伯 《文心雕龙》 黄侃 新婚 北京大学 东华门
  • 简介:朱自清和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他们都既是著名散文家、诗人,又是杰出的诗论家。但是后人对他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了他们的散文创作上,而忽略了他们对新诗所作的贡献。本文力图通过比较他们的诗学观,试图从中找到他们和新诗运动初期的共同特质,还原他们在诗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 标签: 朱自清 俞平伯 诗论 比较
  • 简介:十多年前,新红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曾给嘉兴南湖烟雨楼中一景观题写了"来许亭"三字。说起来,这还是著名建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帮着求到的墨宝。记得是1983年初春,陈从周来到嘉兴。逗留期间,他以专家的身份应市政府邀请参加了有关本市深化和完善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座谈会,对当时新山台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不少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陈从周博学多才,长于诗和书法,他在饱览了嘉兴名胜古迹以后借景抒情,即兴为公为私写诗题字,其作品调子鲜亮,情趣盎然,得到者无不引以为乐。一日,有位文博单位的接待人员,请陈

  • 标签: 俞平伯 代表作家 嘉兴 城市总体规划 新红学 建筑学
  • 简介:1997年11月,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全集》,然而,所收作品并不全面,其中的一册《秋荔亭日记》就未收入《全集》中。

  • 标签: 俞平伯 日记 文艺出版社 解读 全集
  • 简介:1935年3月5日,致叶圣陶信中云:"弟本有编成‘三槐'之意,即《古槐梦遇》,《槐屋梦寻》,《槐痕》是也。但彼‘二槐'差得尚多,不知何时始可成书,是以拟先以《古槐》问世,俟‘二槐'成后,合出一书,日《三槐》,而分为三辑。"^11936年1月,《古槐梦遇》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

  • 标签: 俞平伯 古槐 二槐 废名 谈风 大公报·文艺
  • 简介:慰妻办曲社1955年9月30日,自感批判压力稍有减轻的,忽然从新出版的《文艺报》半月刊第18号上看到一篇题为《友谊的访问》的报道,里面提到:'今年六月以来,我国作家与前来我国访问的外国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进行了频繁的接触。''外国朋友最关心的问题,是关于《红楼梦》研究中的错误思想的批判及

  • 标签: 以后岁月 俞平伯以后
  • 简介:<正>先生已于今年10月15日享九十一高龄谢世。他是位著作等身的学者、诗人、“红学家”,成就是多方面的。身前已结集的各门类的集子有《论诗词曲杂著》(1983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论红楼梦》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8年3月联合出版)、《散文杂论编》(1990

  • 标签: 红楼梦研究 俞平伯 香港 出版社 文化大革命 古籍出版
  • 简介:荣辱逢同年1954年,是现代作家、诗人、学者、红学家91年生命中的重要年份。在这一年里,他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大起大落:同一年里遭逢了荣耀和屈辱。所谓荣耀,是他被8月13日至20日在杭州召开的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所谓屈辱,是10月16日,领袖毛泽东发出《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支持'两个‘小人物’'李希凡、蓝翎的两篇文

  • 标签: 以后岁月 俞平伯以后
  • 简介:是一个独特的个案,19世纪20年代初期他为文学革命摇旗呐喊,30年代却旁逸在文学主流之外,在此期间,他参与新潮诗社,编辑《文学旬刊》,并主编了《我们的六月》、《我们的七月》,为周作人的《骆驼草》写稿,与各种期刊发生的密切关系影响了他为文的风格及文艺观,始终坚持着对文学现代性的追求。

  • 标签: 俞平伯 期刊 风格 文艺观
  • 简介:本文认为在中国新诗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既是一位杰出的新诗理论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新诗诗人。文章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在新诗理论上的建树和创作上的贡献,指出很早就十分重视新诗的艺术问题,提出了白话诗的三大条件和自由真实的做诗信念以及平民化理想,创作出了大批的优秀新诗。他的理论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他的新诗作品至今仍是新诗宝库中的瑰宝。

  • 标签: 俞平伯 新诗 真实自由 平民化 贡献
  • 简介:避难进'红楼1954年,红楼梦研究批判事件发生时,支撑着的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当时,家一共6口人,除了55岁的他与59岁的夫人许宝驯外,还有母亲许之仙、长女成、外孙韦柰、外孙女韦梅。成是个热血青年,她与妹妹欣于1937年9月8日获山东齐鲁大学入学通知,却因两个月前全面抗

  • 标签: 以后岁月 俞平伯以后
  • 简介:乐天揽晚霞1977年5月,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升格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他为之感到欢欣。8月,作为著名学者,他被分配住进位于三里河南沙沟的全国社科院'高知楼'。已经十多年对红楼梦研究不著一字的,从1978年开始,重新开笔著述红学文章了,这就是以《乐知儿语说〈红楼〉》为总篇名的红学随笔系列。总篇名中,'乐知儿'是他的自称,

  • 标签: 以后岁月 俞平伯以后
  • 简介:每当抬头望见墙上挂着的先生手书《雷锋圯塔诗》及陈从周先生在此诗作旁的加题,与两位先生交往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那是1984年3月,与先生青梅竹马、生死相依的老伴因病去世了,先生茶饭不香、彻夜难眠,无以排解思念情

  • 标签: 俞平伯 陈先生 雷锋 书法 仕女 老人
  • 简介:1969年11月至1971年1月,著名红学家被下放到河南信阳“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期间,困顿辛劳中的老先生写下了38首古体诗。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见证文学”,这些诗歌是特定时空诗人心灵世界的诗意呈现,充分彰显了他“自爱、平和、前进、闲适”的生命哲学,也是“文革”时期豫南农村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的审美观照,于患难中更见人性的真醇与美好,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历史价值。

  • 标签: 俞平伯 干校诗歌 文化意蕴 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