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从历时的角度详细描述了"滚"的语义演变过程,并通过对这一语法化过程的分析,得出了修辞化是"滚"语法化的动因

  • 标签: “滚” 语法化 修辞化
  • 简介:现代汉语中使用越来越频繁的"一+量+形"结构虽采用"数+量+形"结构的形式而与一般的"数+量+形"结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一+量"并不是对"形"进行计量,而重在对"形"进行形象的描写和意象的勾勒,使其实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它的性质已跨出数量构式的范畴,"一+量+形"构式是在数量构式"数(任意)+量+形(可分析性)"的基础上,随着"量"被主体认知衡量时其主观性的增强,最终为了满足说话人特定的修辞意图——增强语言描绘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而定型化、构式化的。其得以构式化的关键前提——"一+量"从表客观分析计量到表主观整体限定最终虚化为"感知强化标记",从自由形式转变为黏着形式,从客观意义转变为主观意义,也是出于语言描绘形象和提高想象表象生动度的需要。可见,语言描绘形象的功能正是促成语言中某些语法结构、语法范畴得以形成的关键修辞动因。当然,这一修辞动因的实现也有着坚实的语义基础。

  • 标签: “一+量+形”构式 分析量 整体量 感知强化标记 生动度
  • 简介:"X比Y还W"格式是指表真实、实际比较的语法构式和表极性程度的修辞构式。修辞构式是一种具有修辞功能的虚比构式。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修辞构式的认知机制是隐喻和参照点模型。认知联想的触发、形式的模因移植、认知经验的突破和意象图式的动态化促成了"X比Y还W"格式从语法构式向修辞构式演变,使其具有了夸张的修辞语用功能。

  • 标签: X比Y还W 认知机制 演变动因
  • 简介:<正>文章由于内容和目的不同,表达方法自然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表达方法,一种是艺术的表达方法。前者是诉诸理智的逻辑思维的语言所用的表达方法,公文事务语体和知识性语体都使用科学的表达方法;后者是先诉诸感官而后作用于理智的形象思维的语言所用的表达方法,是文学作品都要运用的表达方法。相应的修辞方法也有两种:凡是使用科学表达方法的诉诸理智的逻辑思维的语言,必须使用科学修辞;凡是使用艺术表达方法的诉诸感官的形

  • 标签: 修辞艺术 科学修辞 艺术修辞
  • 简介:文章回顾了西方修辞学研究传统对中国修辞学的忽视。作者认为,以陈汝东教授为代表的修辞学思想破除了东方无修辞学的幻像,为比较修辞学研究奠定了基石。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建构全球修辞学的可能性。

  • 标签: 修辞学 问题修辞 修辞问题
  • 简介:摘要:文章将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这两方面展开研究,经研究拟探析出《百喻经》中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具体情况。

  • 标签: 修辞 消极修辞 积极修辞  
  • 简介:修辞需要修辞术。但把修辞学只看成是修辞术、修辞技艺:“研究语言襄达技巧”,则阻滞了修辞学科学化的进程。作为科学的修辞学,回答的是“人们事实上在怎样运用语言”以及“为什么要如此运用语言”;作为技艺的修辞学,回答的却是“人们应该怎样运用语言”。

  • 标签: 修辞术 修辞学 运用语言 研究语言 科学化 技艺
  • 简介:移就是英语中最为常见的修辞手段之一。它是把修饰语从合适的名词移置到实际上并不归属的另一个名词上面去的一种修辞格。移就修辞格在语言的运用上开拓了新的天地。这种看似悖逆逻辑、违背了常规模式给人以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诗意和美的心理感受。

  • 标签: 移就修辞 修辞效果 联想 语言美
  • 简介:国人好含蓄,官场讲用语,于是委婉修辞就派上了大用场。比如说“考虑考虑”,纬度就多得很,弹性就大得很,是明示,还是暗语?是真意,还是托词?是肯定,还是否定?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对象,就有不同的内容。再比如“研究研究”,有多大回旋余地?有

  • 标签: 汉语修辞 中国 领导干部 干部管理 工作作风
  • 简介:鸟兽鱼虫,皆有其名,食物亦不例外。只是,当这些鸟兽鱼虫们一旦变成了食物,也就是饭桌上的菜,想不易名改姓也难,不是像旧时女子出嫁后从了夫姓,就是跑了码头用了的艺名,闯荡江湖改了诨名,又或者,高了科技上了网,变成OICQ上那些匪夷所思的匿称。中式菜肴的命名,是一门极为高深的学问,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厨房版的《文心雕龙》。菜名的学说博大精深,简而言之,大致可分为以下两大流派:第一,现实主义——基本特征是:基本烹饪手段+食物原来的姓名,例如:烧鹅,烤鸭,炖鸡,酿茄子,红烧肉,

  • 标签: 现实主义 食物 修辞 中式菜肴 烹饪手段 文心雕龙
  • 简介:让诗歌散发出泥土和汗水的乳息;让艰难中挣扎的生命表现出庄严和高贵。

  • 标签: 修辞 乡村 生命表现
  • 简介:语音修辞依意谐音,美感动人。

  • 标签: 语音修辞
  • 简介:<正>一人的姓名主要起命名和称呼作用,用来作为个人的标志,以区别于其他人。部分姓名有时还可起修辞作用,具有修辞价值,在言语中使用会产生修辞效果。过去编纂的人名词典,都是从姓名的命名功能,解释它所指称的人物的生平、事迹。这种人名词典是知识词典的一种,它不

  • 标签: 女子 毛泽东 修辞价值 人名 名字 语义特征
  • 简介:有关审计动因的观点较多,本文试图在分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新制度经济学,运用层次论对审计动因作进一步探讨,以期对审计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有所帮助。

  • 标签: 审计动因 产权 契约 多层次
  • 简介: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一般称为逆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本文对我国学者关于逆向型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作了简要评价,并进一步探讨了逆向FDI动因.

  • 标签: 逆向型对外直接投资 理论综述 动因探讨
  • 简介:【课标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对修辞的学习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阅读要求。初中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二是写作要求。强调'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语法和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三是要求重点掌握八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强调修辞知识随文学习,注重运用。【考向分析】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

  • 标签:
  • 简介:修辞观不仅是语言观,也是一种文化观,它反映了人们如何构建一种科学理论的文化心理流动。客体论的修辞观所构建的是传统的修辞学,即以实用功利为框架;主体论的修辞现恰恰相反,它基于当代社会人们的心灵远游和自我意识的呼唤,把修辞这种语言活动当作人类自我观照、自我超越的一种手段。它所构建的是供人们遨游与托命的玲珑巧妙的心灵载体─—现代修辞学。

  • 标签: 修辞 文化 客体论 主体论 传统修辞学 现代修辞学
  • 简介:<正>什么是修辞?这是修辞学研究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此如何回答,直接关系到修辞学对象、范围、任务等的确定,甚至关乎整个修辞学体系的建构.较为科学而系统地阐述这一问题,应该说始于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以后的学者们经过孜孜不倦的探索,又不断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其中有不少闪耀着真理的光芒,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对修辞性质的认识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我们加以完善或修正.本文拟就在学术界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的结论.

  • 标签: 《修辞学发凡》 修辞观 兼评 修辞手段 修辞性质 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