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配戴RGP前后、角膜曲率半径、眼压、屈光度的改变及对延缓控制近视眼发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2009年来我院配戴RGP近视人群和随机挑选近视配戴框架镜者,在配戴前和配戴后一年角膜曲率半径、眼压、屈光度变化情况。结果戴框架眼镜组,角膜曲率半径无明显变化,配戴RGP组角膜曲率半径增大(0.120±.08))(P<0.05)。结论良好配适状态长期配戴RGP,角膜曲率半径增加,眼压无明显变化,屈光度变化小,因此RGP是一个比较安全,有效延缓近视发展的眼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近视眼中间视觉环境与明视觉环境下屈光度和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7年2月6—28日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拟行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71例71眼。采用OPD Scan-Ⅲ屈光力/角膜分析仪测定受检眼中间视觉环境和明视觉环境下的球镜度、柱镜度及全眼高阶像差,对中间视觉环境与明视觉环境下受检眼瞳孔直径、屈光度和高阶像差进行比较。结果与中间视觉环境比较,受检眼在明视觉环境下瞳孔直径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30,P<0.001)。明视觉环境与中间视觉环境环境下受检眼等效球镜度分别为(-6.50±2.38)D和(-6.85±2.75)D,柱镜度分别为(-0.84±0.76)D和(-1.27±0.9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种环境下测得的球镜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中间视觉环境下总高阶像差、总三叶草差及总球差等均方根(RMS)值均较明视觉环境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中间视觉环境下Zernike多项式各项系数RMS值均较明视觉环境下检测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近视和近视散光眼在中间视觉环境下的屈光度和高阶像差均高于明视觉环境下的测定值。

  • 标签: 中间视觉 明视觉 视觉质量 高阶像差 屈光度
  • 简介:富士公司于今年PMA展会上发布了多款新品.其中FinePixZ1与FinePixF10格外引人注目。Z1是富士的首款卡片式相机.厚19毫米.外观风格简洁.使用510万有效像素的SuperCCDHR图像传感器.3倍光学变焦镜头.配备了带有防反射涂层的25英寸液晶屏。F10则是首款最大感光度达到ISO1600的小型数字相机.通常只有单反数字相机才会支持如此高的感光度.这得益于F10采用的630万有效像素SuperCCDHR图像传感器。

  • 标签: 高感光度 SUPERCCD FINEPIX 3倍光学变焦镜头 图像传感器 单反数字相机
  • 简介:按吸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流动注射光度法以及计算光度法等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国内铝的光度分析现状作一介绍,分别叙述了有关测定铝光度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 标签: 铝测定 光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发于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术后屈光度误差及最佳预留屈光度。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6月至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内障手术者61例(81眼)的资料,根据眼轴长度分为4组:A组(25眼),眼轴22~24 mm;B组(23眼),25~26 mm;C组(15眼),27~28 mm;D组(18眼),29~35 mm。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比术前显著提高(P<0.05)。A、B、C及D组术后屈光度误差依次为(-0.27±0.66)D、(-0.13±0.78)D、(-0.38±0.54)D及(+0.41±0.87)D, D组与另3组相比有显著远视误差(PAD=0.002,PBD=0.024,PCD=0.003);误差程度与眼轴长度呈轻度正相关(r=0.270 P=0.01)。4组患者预测绝对误差依次为(0.57±0.41)D、(0.60±0.50)D、(0.50±0.42)D及(0.83±0.47)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比较近视力时根据术后等效球镜度另分为:Ⅰ组(28眼),0~-0.75 D;Ⅱ组(17眼),-1.00~-1.75 D;Ⅲ组(21眼),-2.00~-3.75 D;Ⅳ组(15眼),-4.00~-6.00 D。其中,Ⅲ组术后近视力显著好于Ⅰ、Ⅱ组(PⅠ-Ⅲ=0.001,PⅡ-Ⅲ=0.003);Ⅲ、Ⅳ组视近脱镜率可达100%;Ⅲ组术后满意度最高。结论伴发于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术后屈光度误差较正常白内障高,当眼轴长度>28 mm时偏向远视误差。预留屈光度在-2.0~-4.0 D范围可作为此类患者的最佳预留屈光度

  • 标签: 白内障 近视,高度 屈光度,预留 误差
  • 简介:研究了对溴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与镍(Ⅱ)的显色反应。在pHl0.0的氢氧化钠一硼砂缓冲溶液中,在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条件下,镍(Ⅱ)与对溴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在525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镍的含量在0-0.5μg/m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1.2×10^5L·mol^-1·cm^-1。该方法用于测定水样中的镍含量,回收率为96.4%~104.6%,相对标准偏差为1.5%~3.1%。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满意。

  • 标签: 对溴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 光度法 水样
  • 简介:以锆──二甲酚橙(XO)褪色法测氟为例,对褪色光度法用负吸光度法与正吸光度法测定进行了对比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探讨。证明在准确度、线性范围及方法简便等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其主要原因是前者能将检测下限的信噪比提高到后者的10至1000倍,能使用较大吸光度的参比液,以及省去了无色参比液。

  • 标签: 负吸光度法 褪色光度法 测定 比较 信噪比
  • 简介:目的研究距角膜缘不同距离切口对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50例(150只眼)白内障患者按切口距角膜缘距离分为A、B和C三组。在角膜上方部位行直线形切口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平均角膜散光度,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三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及细胞平均丢失率。结果A、B、C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在术后一周时分别是(2.29±0.84)、(1.90±0.77)、(1.79±0.85)D,其中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术后1月、术后3月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在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所处的位置距角膜屈光中心的距离越远,术后早期平均角膜散光度越小。白内障手术切口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直接关系。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最佳切口位置是角膜缘后2.0mm。

  • 标签: 白内障 角膜散光 切口 人工晶体 角膜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术后屈光度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眼科及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共计389例(400只眼),分为对照组189例(眼轴≤26mm),研究组(高度近视)200例(眼轴>26mm)。使用美国Sonomed公司高度近视程序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ODM-1000A眼科超声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计,超声乳化仪均为AMOSOVEREIGNPhavo4。评价患者手术前1天、手术后2周为测量时间点。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前、术后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结果(1)组内比较时,研究组术前、术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屈光力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屈光力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组间比较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前、术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屈光力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术前预留屈光度与术后屈光度的差值与眼轴呈负相关(P<0.05r=-0.89)。(3)对照组65%屈光度误差<0.5D,研究组72%屈光度误差>1.5D,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高度近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与正常眼轴患者相比,造成长眼轴患者术后眼轴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使眼轴变长或术后屈光度偏近视,巩膜后葡萄肿会影响测量结果。

  • 标签: 超声乳化 白内障 角膜屈光力 眼轴长度 术后屈光度
  • 简介:介绍了近10年来,金属及合金中铍的光度分析发展状况,讨论了测定体系及其条件,以及相应光度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干扰情况和测定范围。

  • 标签: 金属 合金 光度分析
  • 简介:本文对笔者曾经提出的旋光方向判定方法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扩大了该方法的应用范围,解决了该方法中的“盲点”问题。并提出了确定旋光度值和记数的简明方法。

  • 标签: 旋光度 旋光方向 测定 记数方法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动微量吸光光度分析方法,它利用流动注射仪器装置采集微量试样,并用显色剂推动试样进人带有电磁搅拌的微型反应池中进行反应。当加人所需量的显色剂后即进行吸光度测定。该法的特点是试样和试剂消耗少、测定速度快,且不易受气泡、试样粘度和泵流速度变化的影响。用于冶金实际样品中0.2~2g/l范围钻的测定,结果准确,测定速度为30样/h。

  • 标签: 微量分析 光度分析 流动分析 钴测定 自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