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探讨其特异性。方法用IL-2和美洲商陆(PWM)体外刺激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再与小鼠骨髓瘤细胞NS-1融合,获得3株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AF3,CB7,CH1,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及细胞免疫化学研究。结果3株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AF3,CB7,CH1,可以和肝癌组织发生强阳性反应,和胃癌有微弱阳性反应,和其他3种癌组织无反应,3株单抗均能和肝癌QGY-7703细胞呈强阳性反应,与胃癌细胞有微弱阳性反应,与其他3种癌细胞反应为阴性。结论通过人-鼠杂交瘤技术获得了3株能分泌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免疫组化与细胞免疫化学证实该单抗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 标签: 细胞免疫化学 肝癌 免疫组化 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缺硼导致樱桃萝卜细胞壁松弛的机理,为进一步丰富细胞壁的研究内容提供参考。方法:以樱桃萝卜为试验材料,利用硼含量46.3μmol/L的营养液培养方法,以不含硼的蒸馏水作对照,通过HPLC法测定樱桃萝卜肉质根中的细胞壁结合硼含量,

  • 标签: 樱桃萝卜 细胞壁 机理 松弛 缺硼 化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在无症状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癌伺机性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常规体检并行定量FIT结直肠癌伺机性筛查的53 319例体检者,其中定量FIT阳性并完成结肠镜检查者纳入定量FIT阳性组,定量FIT阴性并完成结肠镜检查者纳入定量FIT阴性组。分析定量FIT参与率、阳性率。以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包括无明显异常,非息肉性病变,息肉样病变[增生性和(或)炎症性息肉、非进展期腺瘤、进展期腺瘤],以及结直肠癌,分析定量FIT阳性与阴性组的各类病变检出率,受检者的定量FIT测定值,以及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筛查效能。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共完成定量FIT检测51 420例,总参与率为96.44%(51 420/53 319),定量FIT阳性2 483例(4.83%)。定量FIT阳性人群结肠镜参与率为26.22%(651/2 483),其中540例被纳入定量FIT阳性组;定量FIT阴性人群结肠镜参与率为1.18%(576/48 937),其中523例被纳入定量FIT阴性组。定量FIT阳性组的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均高于定量FIT阴性组[3.9%(21/540)比0(0/523)、16.1%(87/540)比3.3%(17/5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χ2=49.79,均P<0.001)。定量FIT测定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非息肉性病变、非进展期腺瘤、无明显异常、增生性和(或)炎症性息肉[分别为1 052.0 ng/mL(390.5 ng/mL,3 058.0 ng/mL)、294.5 ng/mL(116.8 ng/mL,951.8 ng/mL)、131.5 ng/mL(10.5 ng/mL,327.3 ng/mL)、97.0 ng/mL(11.0 ng/mL,238.0 ng/mL)、20.0 ng/mL(0.0 ng/mL,175.3 ng/mL)、14.0 ng/mL(0.0 ng/mL,171.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0.53,P<0.001)。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100.0%(80.8%~100.0%)和83.6%(74.8%~89.9%),阴性预测值(95%CI)分别为100.0%(99.1%~100.0%)和96.7%(94.7%~98.0%)。ROC分析显示,定量FIT筛查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AUC(95%CI)分别为0.874(0.820~0.928)和0.723(0.675~0.770)。结论本研究定量FIT参与率高,定量FIT阳性的高危人群中有更多的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患者,且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因此,对于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应提倡定量FIT阳性-结肠镜序贯筛查,该方法也可能适用于我国大规模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

  • 标签: 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 结直肠癌 无症状人群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敏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hs-q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诊断效能。方法连续性纳入2020年7至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且亚太结直肠癌筛查评分为中危或高危的50~75岁患者。所有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需完成2次hs-qFIT检测。评估hs-q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诊断效能,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最终纳入811例患者,其中结直肠癌20例(2.5%),进展期腺瘤47例(5.8%),非进展期腺瘤206例(25.4%),非腺瘤性息肉219例(27.0%),其他病变76例(9.4%),无异常243例(30.0%)。当粪便血红蛋白截断值为10、30、50、75和100 ng/mL时,hs-qFI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7.9%(145/811)、10.9%(88/811)、8.3%(67/811)、7.4%(60/811)和5.8%(47/811)。粪便血红蛋白截断值由100 ng/mL降低至10 ng/mL时,hs-qFIT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由90.0%上升至100.0%,特异度由96.3%下降至84.2%,诊断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由19.1%上升至66.0%,特异度由95.0%下降至85.1%。hs-qFIT诊断结直肠癌的AUC值为0.981(95%可信区间0.970~0.992),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1.2%;诊断进展期腺瘤的AUC值为0.846(95%可信区间0.807~0.886),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0%和85.3%。结论hs-qFIT有助于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早期筛查。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进展期腺瘤 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 诊断效能
  • 作者: 王红 刘成成 白方舟 朱娟 严鑫鑫 曹梦迪 杜灵彬 魏东华 王德斌 廖先珍 董栋 高屹 董佩 朱陈 马艳玲 柴静 肖海帆 孔蕴馨 张强 郑卫方 应荣彪 周海 任建松 李霓 陈宏达 石菊芳 代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北京 100021,中国科学院大学肿瘤与基础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防治科 浙江省肿瘤医院防治科,杭州 310022,安徽省肿瘤医院防癌科,合肥 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合肥 230032,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防治办公室,长沙410006,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肿瘤防治办公室 221000,云南省肿瘤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 650118,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公共卫生战略情报研究室,北京 100020,云南省肿瘤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与肿瘤筛查中心,昆明 650118,浙江省兰溪市红十字医院肛肠科 321100,浙江省台州市肿瘤医院肿瘤外科 317502,云南省肿瘤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癌症中心癌症中心办公室 650118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居民对新型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技术的整体主观接受情况及对筛查流程不同环节的评价情况。方法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以5个省份(浙江、安徽、江苏、湖南和云南)为研究现场,招募2 474名50~74岁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一般人口学特征、对FIT接受和评价情况及FIT筛查各环节遇到困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取样、结果读取和结果上传过程所遇困难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为(60.0±6.4)岁,女性、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及以上、无业人员/退休/其他、已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者分别占61.7%(1 526名)、29.0%(718名)、34.3%(849名)、92.7%(2 293名)、31.3%(775名)。居民对FIT技术总体主观接受度为94.8%;取样、结果读取和上传环节遇到困难者分别占33.1%(819名)、46.4%(1 147名)和62.9%(1 557名);主要困难在不确定取样操作是否标准(28.0%)、无法准确判断结果显示(32.5%)以及不使用智能手机而需帮忙(4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65~74岁、医保状况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者在取样过程遇到困难的可能性较高,无业人员/退休/其他和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数大于在3人及以上者在取样过程遇到困难的可能性较低;65~74岁、农民或农民工、医保状况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者在结果读取中遇到困难的可能性较高,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数在3人及以上者在结果读取中遇到困难的可能性较低;医保状况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者在结果上传过程遇到困难的可能性较高,教育水平为高中/中专及以上、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数为3人及以上者在结果上传过程遇到困难的可能性较低。结论居民对新型FIT技术主观接受度较高;年龄、教育水平、职业、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数和医保状况可能与取样、结果读取和结果上传过程所遇困难有关联。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评价研究 免疫化学 筛查
  • 简介:国际HLH-94方案使EB病毒感染相关的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的治疗趋于规范和系统,免疫化疗的疗效得到相应提高.强调依托泊甙(VP16)的早期(诊断后4周内)和足量(初4周内≥4个剂量)应用.环孢素对于控制细胞因子暴和减少VP16诱导相关的机会感染死亡有重要辅助治疗意义.静脉输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IVIG)对本病疗效有限,α-干扰素对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无效.难治性EBV-HLH或CAEBV需采用多药联合化疗,甚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对于没有HSCT的大多数EBV-HLH病例免疫化学疗法能有效缓解病情,使预后改观.

  • 标签: EB病毒 噬血细胞性 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免疫化学治疗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SEROZYME系统MAIA法检测血清TSH进行临床考核,结果表明,健康人(n=120)血清MAA-TSH水平略呈偏态分布,2.5%~97.5%的范围数值为0.26~5.6mIU/L;甲减组水平升高;第5百分位数为1.49mIU/L;初诊甲亢组水平降低,第95百分位数为0.5mIU/L;甲亢随诊组水平升高;甲亢治愈组、甲状腺瘤组、甲状腺肿组、心脑血管组其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与免疫放射法(IRMA)比较,两法结果符合率达92.72%,呈高度相关(r=0.974,P<0.0001)。方法的可靠性(CV)批内为0.5%~2.3%,批间为2.6%~3.7%。真实性及诊断价值对甲亢、甲减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7.3%,89.2%;特异性分别为97.5%,98.3%;假阳性分别为2.5%,1.7%;假阴性分别为12.7%,10.8%;有效率分别为93.4%,94.6%;阳性预示值分别为94.1%,94.3%;阴性预示值分别为94.4%,96.7%。结果提示其为一种灵敏、特异、有效,可与免疫放射法相匹敌的非放射标记的免疫化学检测技术。

  • 标签: 磁分离酶联免疫测定法(MAIA) 促甲状腺激素(TSH)
  • 作者: 朱柠 黄彦钦 宋永茂 张苏展 郑树 袁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研究所(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9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研究所(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大肠外科(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9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危因素量化问卷(HRFQ)与亚太结直肠癌筛查评分(APCS)及分别联合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在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筛查中的效果,为结直肠肿瘤早筛方法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总结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间在浙江嘉善县对40~74岁户籍人口进行结直肠肿瘤筛查的结果。排除合并严重疾患以致不适合行结肠镜检查者以及精神、行为异常不能配合筛查者。符合HRFQ问卷以下任何一项或以上者,列为HRFQ高危人群:(1)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2)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3)本人有肠道息肉史;(4)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慢性便秘(近两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慢性腹泻(近两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对调查对象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本研究中,将HRFQ评估为高危者记为“HRFQ(+)”,非高危者记为“HRFQ(-)”。APCS问卷根据年龄、性别、家族史和吸烟4项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分:(1)年龄:50~69岁为2分,70岁及以上为3分;(2)性别:男性为1分,女性为0分;(3)家族史: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2分;(4)吸烟:当前或过去吸烟1分,不吸烟0分。将人群分为低危(0~1分)、中危(2~3分)、高危(4~7分)。将APCS评估为高危者记为“APCS(+)”,中、低危者记为“APCS(-)”。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阳性的血红蛋白阈值设定为100 μg/L。将APCS评估为高危者且FIT阳性记为“APCS+FIT(+)”,将APCS评估为高危者且FIT阴性、APCS评估为中低危者且FIT为阳性和APCS评估为中低位者且FIT为阴性记为“APCS+FIT(-)”。观察指标包括:(1)队列人群筛查顺应率及进展期结直肠肿瘤检出情况;(2)HRFQ与APCS及其联合FIT筛检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度;(3)比较HRFQ与APCS问卷对不同结直肠病变检出率。采用SPSS 21.0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HRFQ与APCS及分别联合FIT筛查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的临床价值。结果浙江嘉善2017—2018年共筛查队列目标人群53 268人,实际完成问卷调查42 093人,顺应率为79.02%。接受肠镜检查者8 145人,HRFQ阳性人群(5 320例)中共3 607例接受了结肠镜检查,肠镜顺应率为67.80%;确诊结直肠癌8例,进展期结直肠腺瘤88例。APCS阳性人群(11 942例)中共2 977例接受了结肠镜检查,肠镜顺应率为24.93%;确诊结直肠癌17例、进展期结直肠腺瘤148例。HRFQ筛查的阳性率低于APCS[12.6%(5 320/42 093)比28.4%(11 942/42 093),χ2=3 195.547,P<0.001]。FIT阳性人群(6 223例)中共4 894例接受了结肠镜检查,肠镜顺应率为78.64%;确诊结直肠癌34例、进展期腺瘤224例。HRFQ与APCS及其联合FIT筛检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67%、5.54%、5.44%、8.5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9%、96.85%、96.11%和96.99%;灵敏度分别为29.27%、50.30%、12.20%和39.02%;特异度分别为55.09%、64.03%、91.11%和82.51%。将HRFQ、APCS、FIT、HRFQ+FIT及APCS+FIT构建ROC曲线,提示APCS+FIT筛检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的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0.608,95%CI:0.574~0.642)。HRFQ与APCS问卷对不同结直肠病变的检出率比较结果显示,两种问卷对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的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PCS问卷与HRFQ问卷比较,在非进展期腺瘤[26.10%(777/2 977)比19.43%(701/3 607),χ2=51.228,P<0.001]、进展期腺瘤[4.97%(148/2 977)比2.44%(88/3 607),χ2=30.249,P<0.001]及结直肠癌[0.57%(17/2 977)比0.22%(8/3 607),χ2=5.259,P=0.022]方面其检出率要高于HRFQ(均P<0.05)。结论APCS比HRFQ有更高的进展期结直肠肿瘤检出率,APCS联合FIT可以进一步提高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筛查的有效性。

  • 标签: 结直肠癌,进展期 结直肠腺瘤,进展期 筛查 高危因素量化问卷 亚太结直肠癌筛查评分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 检出率
  • 简介:摘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因其具有灵敏度好、分析速度快、所需的设备简单等一系列优点,在医药、食品、环境检测等领域均有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经典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大量复杂的样品测定所需时间长、成本高、样品用量大等不足,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而,建立快速、高灵敏度、高通量和低成本的检测方法成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鉴于此,本文主要对近几年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种类以及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 分析 方法 应用
  • 简介:摘要综合化学发光与免疫为一体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是新型的免疫分析技术,其免疫分析利用免疫反应和发光反应来检测目标物,以识别抗原与抗体。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发光免疫方法也有了相应发展。本文简单介绍了雅培i2000化学发光仪的性能评价,并以罗氏Cobase411电化学发光仪与原装试剂进行检测来探究化学发光免疫方法的应用研究。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 罗氏Cobas e411 雅培i2000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胎蛋白(AFP)试验进行方法学探讨。方法①对比实验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同时测定88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甲胎蛋白(AFP)的含量。②线性实验将标准液按不同的浓度稀释后做线性实验。③精密度实验用两法对低、中、高值质控品分别进行精密度实验。结果①结果表明,两法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系数r=0.995,提示两法呈良好相关性。②线性实验显示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在5~400ng/ml和2~900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③精密度实验表明化学发光重复性好于酶联免疫法,特别是病理高值化学发光明显优于酶联免疫法。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均优于酶联免疫法。

  • 标签: 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甲胎蛋白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和探讨免疫检验中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 基于等量电脑随机法下,将76例乙肝患者(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均分为基础组和研究组,各38例;分别给予2组乙肝患者以ELISA(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和ECLI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验,对比两组免疫检验结果。结果 研究组在甲胎蛋白阳性检测率、甲胎蛋白水平及血清CA15-3含量数据方面均优于基础组(P

  • 标签: 乙肝 免疫检验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使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化学发光检验法有何作用。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院检查的4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以同期入院体检的40位健康体检者样本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胰岛素、C肽水平及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和C肽水平要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糖尿病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使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化学发光检验法有何作用。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院检查的4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以同期入院体检的40位健康体检者样本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胰岛素、C肽水平及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和C肽水平要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免疫检验法的诊断效能显示其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75.00%,准确度为87.50%,结论: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作用显著,其检查结果较为准确,检验方法的准确率和灵敏度较高。

  • 标签: 糖尿病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8年 1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 20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数字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血液样本行生化免疫检验时行放射免疫法检验,研究组血液样本生化免疫检验中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对比两组检验情况。结果:以病理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照组检验结果真阳性 58例,真阴性 42例,生化免疫放射免疫法检验出真阳性 49例,真阴性 32例,检验准确率 84.0%( 84/100),研究组检验结果真阳性 60例,真阴性 40例,生化免疫化学发光免疫检验出真阳性 59例,真阴性 39例,检验准确率 98.0%( 98/100),研究组检验准确率、灵敏度与特异性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甲状腺疾病患者在生化免疫检验中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准确率较高,可有效确诊疾病,利于后续治疗工作的展开,该检验方法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于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所有甲状腺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免疫检验方法的差异性作为参考依据,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放射免疫组和化学发光组,放射免疫组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检验方法,化学发光组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结果与放射免疫组相比,化学发光组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生化免疫检验结果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符合率均较高。结论应加强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在生化免疫检验过程中的运用,提升对甲状腺肿瘤诊断的灵敏度,为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于2020-07至2021-12期间,随机选择疑似甲状腺肿瘤的患者,有78例纳入研究范围中进行生化免疫检验,以数字抽签法对患者分组,39例患者采取常规免疫检查为对照组,另外39例患者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为观察组,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2组患者检验效果展开分析。结果: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2组患者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与准确度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显著更高,(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生化免疫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准确度高,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甲状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