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文章来源于《五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文学观念,认为秦汉后的各种文化成见,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诗经》 Le和《春秋》这五部儒学经典。今《宗》从汉朝开始固念,《赋,古诗之流》始于傅玄、仁奇、刘熙载、燕国等官话之人,乃至一位老人的常识。《诗经》由《风》和《雅》三部分组成,所以按照《宗》的标准,后世的身体往往被认为是出自《诗经》,这也是古代最流行的态度。鉴于此,本文对文史会通的典范——论颂与史书的关系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史克作颂 记述功能 文史会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南地区绝经后妇女测量指标与血脂之间的关系,间接评估大腿脂肪含量是否是更好的心血管疾病预测指标。方法纳入175例绝经后妇女(年龄51~76岁),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成分,并检测血脂,分析测量指标与血脂的关系。结果大腿脂肪含量与TG呈反比,与HDL-C呈正比,内脏脂肪含量与TG呈正比,与HDL-C呈反比,经体重校正后结果相似。血脂成分与其他测量指标之间无相关性。当TG和HDL-C分别为因变量时,大腿脂肪含量的β绝对值高于内脏脂肪含量、臂部脂肪含量、WC和BMI(P<0.05)。结论对绝经后妇女而言,大腿脂肪量是血TG及HDL-C最有效的决定因素,提示大腿脂肪可能是心血管疾病保护因子。

  • 标签: 绝经后期 身体测量 血脂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胎儿染色异常对医师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三年间在我院进行系统超声及超声心动图筛查的中晚孕期孕妇的资料,在发现胎儿异常时告知孕妇,在得到产前咨询以及得到孕妇的知情同意后,对孕妇进行侵入性产前检查(亦称为羊水或脐静脉穿刺),对得到的样本进行染色核型分析,将分析结果中各个类型的超声异常表现进行记录,并将其与染色异常发病风险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孕期发现胎儿异常且接受医师进行侵入性产前检查(羊水或脐静脉穿刺)的孕妇共98例,其中,产前系统超声筛查中严重异常的71例中,26例发现染色异常;产前系统超声筛查出的严重异常和微小异常之间,胎儿的染色异常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产前诊断中胎儿被诊断出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外畸形时,染色异常的发病率达到62%。结论:产前系统超声筛查可以发现大部分的胎儿异常发育,针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尤为有效,这在临床中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产前系统 超声筛查 染色体异常 先天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学生像障碍与自我接纳、完美主义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完美主义多维问卷(MPS)、美容心理自评量表(CMSS)、自我接纳问卷(SAQ)对40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测量,其探讨三者相关性。结果:医学生自我接纳在三类完美主义均呈显著负相关(ps0.05),他人完美主义呈显著负相关(p

  • 标签: 医学生 自我接纳 体像障碍 完美主义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染色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选择 2013年 8月 -2017年 8月我院收治的 500对夫妇( 1000例)复发性流产者为研究对象,另取健康的 500例夫妇为对照组,开展染色体检查,分析其和复发性流产发生关系。结果:在 RSA组内,男性染色多态性检出率明显比女性高,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P< 0.05.对照组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P> 0.05.和正常对照组相比, RSA组的 Yqh-、 Yqh+、 16qh+、 9qh+、 D/G、 1qh+以及 inv(9)核型分布数量明显较多, P< 0.05.结论:复发性流产者存在染色多态性特征,其和疾病发生存在相关性,在病因分析时,应重视染色多态性作用。

  • 标签: 染色体 多态性 核型分析 复发性流产
  • 简介:摘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发展。但就目前的教育改革情况来看,还存在着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的现象,导致教学与科研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兼容,影响了两者的协调发展,因此,本文针对科研与教学关系的一两面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科研 教学关系 一体两面性
  • 简介: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建筑和室内装修设计一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建筑工程的发展有 着 重要作用,能够使建筑工程资源和成本得到节约,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本文对建筑和室内装修设计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且对建筑和室内装修设计的一化提出了相应的构想,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建筑工程以及装修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建筑设计 室内装修设计 关系 一体化
  • 简介: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建筑和室内装修设计一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建筑工程的发展有 着 重要作用,能够使建筑工程资源和成本得到节约,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本文对建筑和室内装修设计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且对建筑和室内装修设计的一化提出了相应的构想,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建筑工程以及装修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建筑设计 室内装修设计 关系 一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12岁儿童屈光参数发育特点,分析其与屈光不正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3~12岁儿童600例(1 200眼),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获得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并计算晶状屈光力。按年龄分成3组,分别为3~6岁组,7~9岁组和10~12岁组。按SE分成5组,分别为远视组、正视组、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年龄、屈光力与各屈光参数的关系。结果:3~6岁组,7~9岁组和10~12岁组SE(F=131.5,P<0.001)及晶状屈光力(F=276.4,P<0.001)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眼轴长度(F=235.02,P<0.001)、前房深度(F=228.7,P<0.001)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角膜曲率(F=0.01,P=0.66)变化稳定。3组SE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80、-0.85、-0.81,均P<0.001),与晶状屈光力呈正相关(r=0.98、0.92、0.91,均P<0.001)。轻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及晶状屈光力与SE存在相关性(r=-0.545、0.601,P<0.001);高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及晶状屈光力与SE存在相关性(r=-0.675、0.784,P<0.001)。矫正年龄和性别后,眼轴长度解释了SE 73.6%的变异,晶状屈光力可解释SE 86.5%的变异。结论:眼轴长度与晶状屈光力是影响屈光发育和近视发展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儿童 屈光不正 近视 眼轴长度 晶状体屈光力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玻璃切除术后患者的体位护理指导与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眼科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之间收治 100例玻璃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临床护理以及体位护理指导,对比两组视力恢复情况和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视力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36%,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玻璃切除患者术后接受体位护理指导,有助于巩固其手术治疗效果,改善视力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玻璃切除术;体位护理指导;视力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ition nursing guidance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patients after vitrectom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 patients with vitrectomy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hey were given routine clinical nursing and position nursing guidance respectively, and their vision recovery and recovery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visual acuity level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6%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36%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组织中八聚结合转录因子4(OCT4)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168例和颅脑损伤术后手术留取的正常脑组织标本72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标本组织中OCT4A、OCT4B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68例脑胶质瘤组织中OCT4A、OCT4B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8±0.85)、(2.84±1.29),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的(1.05±0.41)、(1.18±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49、14.798,均P<0.01);脑胶质瘤组织中OCT4A与OCT4B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82,P=0.001)。不同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的脑胶质瘤患者OCT4A、OCT4B 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695、11.309,16.038、13.721,17.216、15.083,14.871、15.417,均P<0.01)。以OCT4A、OCT4B mRNA表达的中位值为界值,分为低表达、高表达,OCT4A、OCT4B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分别为(24.17±3.41)个月、(25.30±4.16)个月,均明显长于高表达患者的(15.80±2.93)个月、(15.94±3.0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39、16.143,均P=0.000)。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OCT4A、OCT4B表达水平是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95%CI)分别为1.731(0.804~3.181)、1.605(0.795~2.942)。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OCT4A、OCT4B表达水平异常升高,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OCT4A、OCT4B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较短,对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八聚体转录因子4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无病生存 病理学,临床 预后 预测
  • 简介:[摘要 ]同胞关系和浪漫关系都是个体一生中重要的情感资源。本研究使用同胞关系问卷和浪漫关系问卷,同胞关系问卷包括同胞亲密、同胞冲突、同胞竞争三个维度,浪漫关系问卷包括浪漫情感、浪漫行为、浪漫认知三个维度。本研究选取了来自湖北、广西、福建的 330名被试,独生子女仅填写浪漫关系问卷,非独生子女填写浪漫关系问卷和同胞关系问卷,将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了大学生同胞关系和浪漫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

  • 标签: [ ]同胞关系 浪漫关系
  • 简介:[摘要 ]同胞关系和浪漫关系都是个体一生中重要的情感资源。本研究使用同胞关系问卷和浪漫关系问卷,同胞关系问卷包括同胞亲密、同胞冲突、同胞竞争三个维度,浪漫关系问卷包括浪漫情感、浪漫行为、浪漫认知三个维度。本研究选取了来自湖北、广西、福建的 330名被试,独生子女仅填写浪漫关系问卷,非独生子女填写浪漫关系问卷和同胞关系问卷,将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了大学生同胞关系和浪漫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

  • 标签: [ ]同胞关系 浪漫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浆D-二聚水平变化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浙江省肿瘤医院首次诊治的268例卵巢肿物患者,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76例卵巢癌患者和9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浆D-二聚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D-二聚水平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浆D-二聚水平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P<0.001);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水平与卵巢癌患者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密切相关(P<0.001);治疗后卵巢癌患者血浆D-二聚水平明显降低(P<0.001)。结论卵巢癌患者治疗前存在凝血系统紊乱,血浆D-二聚水平反映了卵巢癌的恶性程度,与卵巢癌的分期、进展等密切相关,因此D-二聚水平在卵巢癌血清学诊断和临床应用研究中均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卵巢肿瘤 D-二聚体 肿瘤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FDP水平在骨折 患者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与术后卧床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骨折患者,采用静脉造影检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情况,根据并发有无分为观察组(18例,并发DVT)和对照组(60例,未并发DVT),进行术前、术后2d、术后7d的D二聚、FDP水平检测;观察两组的指标差异及术后卧床时间。结果:相较于术前,观察组的术后2天、7天D二聚、FDP水平均出现明显的增加(P<0.05),对照组未出现明显差异 (P > 0.05),且观察组的卧床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t=5.55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D二聚术前为(0.57±0.16)mg/L与对照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D二聚术后2d、术后7d分别为(1.08±0.27)mg/L、(0.77±0.42)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9±0.06)mg/L、(0.51±.07)mg/L,t=10.500、4.651,P =0.001、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FDP水平术前水平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血清中不同D-二聚水平与炎性因子及器官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2月10日至29日援鄂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房收治的72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及入院时的血常规、凝血功能、炎性指标、细胞因子和器官功能指标。根据患者D-二聚水平分为D-二聚正常(<0.5 mg/L)和升高(≥0.5 mg/L)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炎性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D-二聚与器官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以患者初次就诊与入住重症病房时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的变化值(ΔSOFA)≥2分定义为存在器官功能损伤,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D-二聚对新冠肺炎患者器官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72例患者中有65.3%合并凝血功能异常,D-二聚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普通型(14例)、重型(49例)、危重型(9例)分别为0.43(0.22,0.89)、0.66(0.26,1.36)、2.65(0.68,15.4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二聚正常者32例(占44.4%),升高者40例(占55.6%)。与D-二聚正常组比较,D-二聚升高组患者年龄更大(岁:67.7±11.6比54.0±13.1),入院时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IL-2受体(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更高〔WBC(×109/L):7.16(5.55,9.75)比5.25(4.59,6.98),NEU(×109/L):7.11±5.46比3.33±1.58,PCT(μg/L):0.08(0.06,0.21)比0.05(0.04,0.06),hs-CRP(mg/L):27.9(3.4,58.8)比1.3(0.8,6.6),IL-6(ng/L):11.80(2.97,30.61)比1.98(1.50,4.73),IL-8(ng/L):19.90(13.33,42.28)比9.40(12.35,15.30),IL-10(ng/L):5.00 (5.00,8.38)比5.00 (5.00,5.00),IL-2R(kU/L):907.90±458.42比572.13±274.55,TNF-α(ng/L):10.94±5.95比7.77±3.67〕,淋巴细胞计数(LYM)和单核细胞计数(MON)更低〔LYM(×109/L):1.14±0.49比1.46±0.42,MON(×109/L):0.63±0.25比0.87±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水平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和血小板计数(PLT)均呈显著负相关(β值分别为-0.493、-11.615、-0.018,均P<0.05),而与呼吸频率(RR)、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均呈显著正相关(β值分别为0.485、0.107、0.291、0.404,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预测新冠肺炎患者器官功能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95%可信区间(95%CI)为0.753~1.000;当最佳截断值为2.36 mg/L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78.1%。结论新冠肺炎患者D-二聚水平与炎性因子和器官功能相关,可以用来预测器官功能损伤。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D-二聚体 炎性因子 器官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NT-pro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及NT-proBNP和Hcy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303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YNTAX评分系统2.11版本对患者进行评估,SYNTAX评分≤ 22分为低风险组(103例),SYNTAX评分23~32分为中风险组(85例),SYNTAX评分≥ 33分为高风险组(115例)。收集入院时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YNTAX评分高风险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T-ProBNP和Hcy评估SYNTAX评分高风险的最佳截断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评价指标患者的全因病死率,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影响AM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随访0.1~4.5(4.30 ± 0.76)年,全因死亡28例,全因病死率为9.2%(28/303)。三组年龄、吸烟率、糖尿病率、冠状动脉疾病(CAD)家族史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比例、白细胞、空腹血糖(FBG)、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肌钙蛋白T(TnT)、NT-ProBNP和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SYNTAX评分与NT-ProBNP和Hcy呈正相关(r = 0.622和0.69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LVEF、TnT、NT-ProBNP和Hcy是影响AMI患者SYNTAX评分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评估SYNTAX评分高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95% CI 0.757~0.850,P<0.05),最佳截断值为1 816 μg/L,敏感度为81.03%,特异度为82.26%;Hcy评估SYNTAX评分高风险的AUC为0.743(95% CI 0.689~0.791,P<0.05),最佳截断值为17.55 μmol/L,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79.84%。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全因病死率明显高于低风险组和中风险组(17.4%比2.9%和5.9%),NT-proBNP>1 816 μg/L患者全因病死率明显高于NT-proBNP ≤ 1 816 μg/L患者(16.2%比5.6%),Hcy>17.55 μmol/L患者全因病死率明显高于Hcy ≤ 17.55 μmol/L患者(14.2%比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多因素Cox风险回归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SYNTAX评分、TnT、NT-ProBNP(>1 816 μg/L)和Hcy(>17.55 μmol/L)是AM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HR = 1.530、1.368、2.065、1.414、1.821和1.510,95% CI 1.108~2.113、1.012~3.485、1.810~2.356、1.248~2.714、1.606~2.064和1.278~1.783,P<0.05或<0.01)。结论NT-proBNP>1 816 μg/L和Hcy>17.55 μmol/L不仅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病情和复杂性,又能预测AMI患者预后。

  • 标签: 心肌梗塞 利钠肽,脑 高半胱氨酸 SYNTAX评分
  • 简介: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国教育带来了很多全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数学作为我国传统学科和现代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育是每个学生接触知识的基础阶段,起到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作用。因此创新和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模式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与正方”的教材内容,对其教学对策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些许参考,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 标签: 小学数学 长方体与正方体 教学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