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变异的子宫平滑肌瘤所致。容易复发,转移。国内外多为散在的个案报道,目前经检索共报道约200例。而侵犯下腔静脉和心脏者更为罕见。现报道1例侵犯右心房及下腔静脉的病例。1

  • 标签: 静脉内平滑肌瘤 心脏内肿瘤 术前及术后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是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异常妊娠过程,发病率约1%,是孕产妇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以及子宫残角妊娠,其中输卵管妊娠占95%--98%2.本病发病急,病情重,症状易混淆,因此在诊治过程中会给医务人员增加难度3而对于异位妊娠的治疗有保守治疗,开腹手术,腹腔镜开窗取胚术。由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而对于电视腹腔镜其优点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能大大提高床位周转率,因此治疗异位妊娠腹腔镜基本取代开腹治疗,日益受到广大患者和临床医师的欢迎,而良好的护理配合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迅速恢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该病例的个案进行探讨,让大家熟悉并掌握腹腔镜异位妊娠开窗取胚术的护理配合。总结良好的护理配合可预防并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病人的手术安全。

  • 标签: 腹腔镜异位妊娠开窗取胚术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5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6例患者选择开窗减压术的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采取传统颌骨囊肿的刮治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且术后的感染率和疼痛症状的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和术后疼痛的发生,复发率较低,效果显著,可广泛推荐。

  • 标签: 开窗减压术 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前方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上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3年6月,我科采用经前方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25例上胸椎结核,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1-60岁,平均46岁。病变累及C7~T1椎体1例,T(1-2)椎体5例,T(2-3)椎体8例,T(3-4)椎体9例,T(4-5)椎体2例。根据Frankel分级,A级0例,B级2例,C级5例,D级10例和E级8例。分析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s角、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Frankel分级情况;评估植骨融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8.6±21.6)min,出血量(573.6±149.2)ml。2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9.5±10.5)个月。术前上胸椎Cobb’s角平均(19.1±6.5)°,术后3个月矫正至(14.1±3.6)°,末次随访为(14.2±3.7)°,术后3个月上胸椎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ESR平均(56.4±16.0)mm/h,术后3个月下降至(18.4±8.2)mm/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全部恢复至(9.6±3.4)mm/h,与术前和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的17例,末次随访中都有明显恢复,B级2例恢复至D级1例、E级1例,C级5例恢复至D级1例、E级4例,D级10例全部恢复至E级。术后6~9个月复查示椎体间植骨融合良好,无结核复发。术后出现声音嘶哑2例,胸骨柄骨折未愈合伴有右上肢用力出现胸锁关节疼痛1例。结论经前路胸骨柄开窗入路可以显露上胸椎病灶,完成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结核 脊柱 胸椎 外科手术 胸骨柄
  • 简介:上颔后牙区牙槽骨严重骨量不足是种植修复的难题。常需通过上颌窦侧壁开窗植骨术获得足够的骨增量,达到种植修复治疗的目的。虽然上颌窦开窗植骨术方法已经获得成功,但仍存在一些种植术后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鼻窦炎、移植骨的流失、种植体进入窦腔等。本病例报道了1例在上颌窦侧壁开窗植骨二期种植修复术后1年,在植骨及种植区域出现上颌骨囊肿,经手术摘除囊肿后,种植义齿依然在口腔中行使功能。

  • 标签: 上颌窦开窗 上颌骨囊肿 骨种植 术后并发症 继发 植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囊肿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开窗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肝囊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选择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治疗,研究组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开窗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率、复发率、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在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与住院时间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存在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率、复发率方面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肝囊肿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开窗术治疗,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临床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应用价值显著,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肝囊肿 腹腔镜 传统开腹手术 开窗术 临床疗效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行去顶开窗术治疗多囊肾合并多囊肝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文献复习。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8例多囊肾合并多囊肝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肝、肾囊肿去顶开窗术治疗。结果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70~120min,平均(96.31±14.26)min;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4~6d,平均(4.89±0.76)d;术后随访时间为8~24m,平均随访(18.52±5.03)m;8例患者腰腹部胀痛程度和高血压均降低,5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明显降低。结论在腹腔镜下行多囊肾合并多囊肝去顶开窗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囊肾 多囊肝 腹腔镜下去顶开窗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鼻内镜下鼻道开窗治疗患者上颌窦囊肿问题,逐步减少患者上颌窦正粘膜的功能性,避免受到干扰和破坏问题。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30例患有上颌窦囊肿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防止,采用开窗外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粘膜瓣进行复位处理。结果在随访的上颌窦囊肿治疗患者中,经过一年未出现复发的现象。结论鼻内镜开窗径路窦囊肿切除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的减少上颌窦的正常粘膜运动功能性障碍问题,最大限度的控制鼻腔、鼻窦的正常生理结构,保证功能性。

  • 标签: 内镜 开窗 上颌窦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在常规鼻内窥镜手术基础上与鼻道开窗术相联合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于本院2011年~2014年收治100例确诊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50例接受常规鼻内窥镜手术与柯-陆氏径路手术方案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另50例接受鼻内窥镜手术结合鼻道开窗术方案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手术干预方案对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对其进行平均1年时间随访并对疗效进行评价,观察组1例患者判定无效,对照组11例患者判定无效,组间总有效率数据对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在常规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基础上与下鼻道开窗术相结合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价值,确保预后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真菌性鼻窦炎 鼻内窥镜 下鼻道开窗术
  • 简介:目的研究颌骨囊性病变采用开窗减压术和刮治截骨术的治疗效果及义齿式囊肿塞的应用。方法81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分别采用开窗减压术(36例)和刮治截骨术(45例),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资料以x±s表示,对两种治疗方法手术用时、出血量、受累牙拔除、下唇麻木情况及术后治疗效果与复发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开窗减压术患者手术时间为(31.2±4.1)min,术中出血量为(20.3±7.2)ml、受累牙拔除为(0.7±0.04)个,术后疼痛、下唇麻木、感染及术后3年咀嚼功能下降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刮治截骨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年刮治截骨术组有6例面形发生轻度不对称,2例复发(4.44%),开窗术组无面形改变和复发,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减压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保留了颌骨的完整性及病变区的患牙,相对应刮治截骨术是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囊肿 开窗减压术 囊肿塞 义齿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42例上颌窦牙源性囊肿患者在全身麻醉下,采取经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切除术的手术前后护理经验。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行为指导及完善术前准备,术后重视出血、溢泪与生命体征的观察,避免术后频繁打喷嚏,正确使用鼻腔冲洗器,重视鼻腔换药与冲洗以促进鼻粘膜生长恢复,术后重视病牙的治疗,对提高患者手术疗效及减少并发症有所帮助。本组所有术后患者无1例出现上颌窦囊肿复发,也未发生严重出血及鼻泪管损伤的情况。

  • 标签: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 鼻内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与保守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与对照组(40例)行保守方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优良率为82.50%,与对照组的62.50%比较显著提高(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00%,较对照组的15.00%显著下降(P<0.05)。结论相比于保守方法,应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显著提高短期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 保守方法
  • 简介:目的比较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与椎板开窗(FanestrationDiscectomy,FD)镜下髓核摘除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近期疗效上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单节段性LDH行髓核摘除手术的患者97例,MED65例,FD32例,收集年龄、性别、慢性疾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JOA评分。结果随访6个月-4年,17例失访,失访率为17.89%。MED组与FD组比较具有术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1周和2周的JOA优良率高,但手术时间较长,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相关并发症(硬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术后6个月JOA优良率及随访终末期术后复发率的比较中,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MED和FD均可缓解LDH症状,虽MED具有手术时间长,但MED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并发症及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间盘镜 椎板开窗 髓核摘除 单节段 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