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发现,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20%[1]。为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对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进行筛查和精确诊断至关重要。传统的白光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仍存在特异度和灵敏度不足的缺点,不能准确诊断胃癌及癌前状态[2]。分子影像的出现和发展则为解决这些临床难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 标签: 胃癌 分子影像 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分子影像技术已成为医学影像以及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一个新趋势。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从核酸—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疾病的发病机理、疾病早期的生物特征,为疾病发生的早期检测、预警、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它的研究成果将为肿瘤和其他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新方法和新手段。

  • 标签: 分子影像学 分子生物学 人类基因
  • 简介:基于肿瘤体积变化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对临床各种治疗手段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分子影像能反映细胞葡萄糖代谢,实现生物水平早期评价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从EORTC、PERCIST到PREDIST,根据临床需求不断完善;更有针对骨转移瘤的MDA标准。该文详细概述以上4种分子影像标准的评价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 标签: 实体瘤 骨转移瘤 疗效评价 EORTC标准 PERCIST标准 PREDIST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转化医学是医学领域的一个新概念,旨在推动基础研究成果与实际医疗应用的互相转化。分子影像是一门新兴而又充满前景的医学影像学分支学科,转化医学与分子影像的结合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几种在转化医学理念指引下的肿瘤分子影像教学模式。

  • 标签: 转化医学 肿瘤分子影像学 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核磁共振技术在分子影像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为生物医学研究、临床医学和材料科学提供深入的分子信息。本文将就核磁共振技术在分子影像中的挑战与机遇展开论述。

  • 标签: 核磁共振技术 分子影像学 挑战 机遇
  • 简介: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的骨髓浆细胞异常增殖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起病隐匿。目前诊断方式主要依赖M蛋白的检测和有创性骨髓穿刺活组织检查,常规影像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分子影像技术为MM的无创性诊断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方法。全身MRI具有很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可以显示骨髓浸润和血管情况;18F-FDG、乙酸盐、胆碱、蛋氨酸等代谢显像具有较高灵敏度;免疫PET显像则为患者筛选特异性靶标进行靶向或免疫治疗,并在治疗后进行有效的疗效评估。该文对MM的分子影像,尤其是免疫PET显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分子成像 发展趋势
  • 简介:近年来,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病和心脏疾病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干细胞移植后,活体示踪干细胞的存活和迁徙具有重要意义。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干细胞活体示踪成为可能,光学成像、磁共振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临床和实验中常用的分子影像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缺点。本文即对以上成像方法在干细胞活体示踪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予以综述。

  • 标签: 分子影像学 干细胞移植 荧光抗体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的X线表现、MRI征象与各分子亚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1例乳腺癌的X线表现、MRI征象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结果:LuminalA型单纯肿块及肿块合并钙化比例为76.5%(26/34),MRI肿块样强化比例为70.6%(24/34)。LuminalB型单纯肿块及肿块合并钙化比例为55.6%(10/18),不对称和结构扭曲比例为27.8%(5/18)。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过表达型X线显示钙化比例为91.3%(21/23),MRI非肿块样强化比例为78.3%(18/23)。三阴性乳腺癌X线显示单纯肿块及肿块合并钙化比例为93.8%(15/16),MRI上此15例均为肿块样强化,无一例表现为单纯钙化。动态增强曲线类型与免疫组织化学亚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各分子亚型影像表现不同,影像表现分析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数字化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分子分型
  • 简介:诱导细胞凋亡是各种抗肿瘤治疗的主要机制之一,凋亡分子影像能在活体内动态、无创检测抗肿瘤治疗所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助于肿瘤治疗疗效的早期评判和预后分析。本文对目前细胞凋亡分子影像技术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放射性核素显像、MRI、光学成像等。

  • 标签: 肿瘤 细胞凋亡 分子影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 磁共振成像 光学成像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部位广,通过常规影像检查和腹腔镜无法有效检出全身的、微小的、隐匿的内异症病灶。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胆碱类似物、雌激素类似物和生长抑素类似物等具有检出内异症病灶的潜能,并能够提供内异症病灶的功能和代谢信息,对内异症的诊断具有特殊价值。笔者就内异症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并探讨内异症分子影像诊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胆碱 受体,雌激素 受体,生长抑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序列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和临床特征的模型对儿童髓母细胞瘤(MB)分子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0例原发性MB患儿的MRI及临床资料,简单随机抽样选出50例患儿作为训练集,另外50例患儿作为测试集。训练集包括5例WNT激活型MB(WNT),5例SHH激活型MB(SHH),28例非WNT/SHH激活型Group3型MB(Group3),12例非WNT/SHH激活型Group4型MB(Group4),测试集包括11例WNT,3例SHH,24例Group3,12例Group4。从5 929个在人工勾画的肿瘤区域提取的三维影像特征中选择稳健、非冗余的特征,进一步采用Boruta算法选择最优特征,将筛选出的影像特征基于训练集(50例)建立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并在测试集(50例)进行评估。结合影像特征与临床特征,建立随机森林联合预测模、临床-影像模型。结果包含13个最优影像特征的影像模型对分子亚型进行预测,在测试集中,WN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23 1,SHH、Group3、Group4的AUC值分别为0.673 7、0.519 2、0.705 0,在加入临床特征后,测试集中WNT和SHH的AUC值提升至0.944 1和0.819 1。结论多序列临床-影像模型对儿童MB WNT和SHH分子亚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以为患儿个性化诊疗提供决策支持。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影像组学 分子亚型 儿童 预测
  • 简介:摘要我们的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除了经济的极度发达外,更主要是科技的发展已经超越了我们的前人,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益处,特别是在医学方面,以前的医学诊断只能通过认得面相和脉象来下定义的,有时候会出现很大的失误。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医学的发展,特别是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的出现,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是磁共振成像研究领域中最新的发展方向,它是利用磁共振成像手段来无创伤的研究活体条件下生物细胞内的正常或病理下的分子过程技术,它的出现会给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条件和前景。本文主要以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在应用的方面来探讨。

  • 标签: 磁共振 影像技术 应用 临床医学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26-011.
  • 简介:摘要比较影像能从不同角度进行疾病的分析比较,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点联系,提高肿瘤影像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临床技能,并为其今后临床及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 标签: 比较影像学 肿瘤影像学 教学
  • 简介:摘要影像是1个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涉及医学影像中的定量指标,即影像特征的提取。影像的特点是捕获组织和病变的特征,如异质性、形状等,并可单独或与人口统计、组织、基因组或蛋白质组等数据相结合用于解决临床问题。该文旨在提供该领域的介绍,内容涵盖基本的影像组学工作流程,包括特征的计算与选择、降维及数据处理;并讨论核医学的潜在临床应用,包括对基于PET影像的治疗反应和生存预测;还介绍当前影像的局限性,如对于所采集参数变化的灵敏度,以及其他常见问题。

  • 标签: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PET 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
  • 简介: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人眼看不见但能穿透物体的射线。因无法解释它的原理,不明它的性质,故借用了数学中代表未知数的“X”作为代号,称为X射线。后来人们以放射线为基础成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医学影像。医学影像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临床各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人体解剖、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作为基础。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病理生理学 基础学科 物理学家 人体解剖学 组成部分
  • 简介:摘要使用检查点抑制剂的生物免疫疗法已发展成为一种有前途的癌症治疗方法,但免疫抑制剂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而且还普遍存在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分子影像可以从分子和细胞水平识别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检查点(IC)的表达,不仅有助于筛选出适合免疫疗法的患者,还可以监测肿瘤的治疗反应。笔者综述了分子影像在靶向肿瘤IC治疗监测方面的现状和最新进展。

  • 标签: 肿瘤 分子影像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超声造影的影像特点及其意义。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80例,依据免疫组化分为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TN型三种分子分型。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造影检查,分析三种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超声造影特点。结果80例患者分子分型以Luminal较多,占42.50%(34/80)。Luminal型、TN型、Her-2过表达型患者的超声造影在增强是否均匀、增强方向、增强强度、边缘增强特点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3.861、6.348、61.980、61.233,P=0.008、0.042、0.001、0.001)。结论Luminal型、TN型、Her-2过表达型的乳腺癌超声造影呈向心方向由低至高增强,可为临床分子分型的诊断提供影像线索。

  • 标签: 乳腺癌 超声造影 免疫组化 分子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