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板下降技术在血流阻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例切除患者,术中行门板下降Glissonian鞘外血流阻断,总结术中情况及手术结果。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行门板下降Glissonian鞘外血流阻断血流持续血流阻断41~86分钟,平均61.5±21.4分钟,术中出血240~690ml,平均660±62ml,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切除术。结论门板下降能够实现Glissonian鞘外血流持续阻断,避免对蒂内的解剖,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肝门板下降 半肝血流阻断 Glissonian鞘 半肝切除
  • 简介:肝癌病人多合并有肝硬化,手术时常规第一阻断切除,肝功能损害重,我院1994~1998年采用血流阻断切除58例,避免了上述缺点,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39例,女19例,年龄28~69岁.原发性肝癌54例,转移癌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右叶肿瘤36例,左叶肿瘤22例.合并肝硬变49例,术前肝功能ChildA级35例,B级23例.

  • 标签: 肝肿瘤 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 外科治疗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切除术中血流阻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需要进行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血流阻断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缺血预处理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出血量、手术的平均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上存在的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阻断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肝肿瘤切除术 半肝血流阻断法 临床疗效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对比传统手术方法,探讨绕提拉在右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行绕提拉(liverhangingmaneuver,LHM)右半切除术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2006年至2008年传统手术方法右半切除的26例患者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构成比、合并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酶、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19例LHM的患者手术均无因盲穿损伤出现短、静脉主干、下腔静脉出血,LHM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传统手术组(P<0.01),平均手术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LHM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水平及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绕提拉前人右半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又可避免术中挤压肝脏引起肿瘤血行播散,符合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

  • 标签: 绕肝提拉法 前入路 右半肝切除术
  • 简介:目的评价选择性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4月行切除术32例,分别采用选择性血流阻断(se-lectivehemihepaticvascularexclusion,SHVE)20例和全血流阻断(Pringle)12例,比较出血量、输血率、手术时间、阻断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血流阻断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方面与Pringl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ingl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SHV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VE组术后1、3、5、7天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明显低于Pringle,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血流阻断能够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残肝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血流阻断方法。

  • 标签: 肝癌 肝切除术 血流阻断 PRINGLE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血流阻断和Pringle’s切除术中应用效果,评价其对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肿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行选择性血流阻断组,和行Pringle’s的Pringle’s组。观察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3d、7d血清ALT、AST和总胆红素,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手术时间。结果组在术后3d、7d血清ALT、AST和TBil恢复情况优于Pringle’s(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方面均少于Pringle’s(P<0.05)。结论选择性血流阻断与Pringle’s切除互有优势,建议将二者联合进一步减少术后出血,减轻术后功能表损伤程度。

  • 标签: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 Pringle&rsquo s法 肝切除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创性切除联合选择性血流阻断治疗严重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诊治的严重外伤患者53例为观察组,行清创性切除联合选择性血流阻断治疗。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1年1月诊治的严重外伤患者57例为对照组,行清创性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预后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创性切除联合选择性血流阻断是治疗严重外伤的有效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清创性肝切除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 严重肝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鞘内区域性血流阻断切除术中的手术方法和体会。方法对36例肝脏肿瘤患者施行精准蒂解剖后选择性阻断血流,行解剖性切除术。患者年龄平均(47.1±3.5)岁。采用锐性+钝性相结合精准解剖蒂,显露门静脉、动脉,结合术中B超声技术,精确判断组织缺血范围,选择性阻断血流后规范切除段和(或)叶。结果36例均成功完成鞘内区域性血流阻断血流,规范切除段和(或)叶。平均手术时间(60.6±15.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53.6±35.5)ml,平均术后住院(7.3±1.6)d。结论只要熟悉掌握门板解剖,做好手术计划,手术技能娴熟,鞘内区域性血流阻断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肝血流阻断 肝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交替性区域血流阻断与Pringle阻断在腹腔镜右前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胰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行腹腔镜右前叶切除5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27例,年龄40~60岁。54例患者中交替性区域血流阻断24例纳入交替阻断组,Pringle阻断30例纳入Pringle阻断组。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指标、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Pringle阻断组术中出血量(534±42)ml、术中输血量(2.88±0.54)U,均高于交替阻断组(374±21)ml、(1.86±0.29)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ingle阻断组手术时间少于交替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2例发生CO2气体栓塞,交替阻断组2例中转开放。交替阻断组术后肝功能指标(除白蛋白)优于Pringle阻断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Pringle阻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交替阻断组发生术后并发症6例(25.0%),Pringle阻断组8例(26.7%),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右前叶切除术中,交替性区域血流阻断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肝功能损伤,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但对手术操作技巧要求更高,可逐步推广。

  • 标签: 肝切除术 腹腔镜 血流阻断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一种可均匀调节阻断压力,适用于开放和微创肝脏手术的新型血流阻断器,完全阻断动脉和门静脉的血流,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方法:选取市售成年杂种猪8头,分为开放手术组、腹腔镜辅助手术组两组,每组各4头。采用Pringle完全阻断猪肝蒂血流,观察断面的止血效果。结果: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辅助手术组使用新型阻断阻断血流均获成功,止血效果确切,耗时少。结论:可调压血流阻断器止血彻底、操作便捷、适用范围广,弥补了现有血流阻断装置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切除术;蒂;门;解剖学;血流阻断

  • 标签: 肝门血流阻断器 研制 调压 腹腔镜辅助手术 PRINGLE法 止血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气囊导管阻断静脉流出道在腹腔镜切除术中的可行性.方法:用特制的带中央分流管的气囊导管阻断静脉血流,观察血流动力学和下腔静脉、静脉血流改变,行左切除.结果:受试动物均耐受了腹腔镜左切除.实验过程中平均动脉压轻度下降,心输出量下降至基础值的70%,中心静脉压下降明显,气囊内液体排除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立即恢复正常.气囊充盈后,静脉血流几乎消失,下腔静脉中有部分血流通过.结论:用带中央分流的气囊导管阻断静脉血流行腹腔镜切除术安全、可行.

  • 标签: 腹腔镜术 肝切除术 气囊导管 肝静脉
  • 简介:摘要目前对于包虫病的治疗,公认为根治性手术仍然最佳和首选的治疗方式,而包虫病根治性手术实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切除术。

  • 标签: 肝包虫 肝切除术 肝血流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采用两种不同血流阻断方式实施腹腔镜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以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36例)。对照组操作过程中实施Pringle血流阻断;研究组操作过程中实施改良区域性阻断。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仅有1例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的5例;手术总有效率达到94.4%,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手术操作过程中实施改良区域性阻断,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控制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使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腹腔镜 肝切除 改良区域性半肝阻断 Pringle 入肝血流阻断
  • 简介:目的探讨外Glisson鞘内选择性血流阻断在腹腔镜左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本院14例采用外Glisson鞘内区域血流阻断的全腹腔镜左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行门Glisson鞘内游离结扎左动脉和门静脉左支,表面出现明确的缺血分界线后,再沿缺血分界线切。观察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持续时间168~325分钟,术中出血量100~350ml,无术中输血,术后住院时间7~21天,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均为胆漏,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全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外Glisson鞘内选择性区域血流阻断的方法具有解剖清晰、明确的缺血分界线、切出血少,以及手术安全、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左半肝切除 血流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半切除术对肝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7例肝癌患者,时间2019年1月-2021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右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使用右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的一系列临床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阻断时间短,术后1d肝功能异常程度低,根治率高,无瘤生存时间长,术后1、2年生存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除术较常规切除能使肝癌患者获益更多,根据医生熟练程度可作为右半切除的首选方案。

  • 标签: 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 常规入路右半肝切除术 肝癌
  • 简介:选择2010年2月-2014年12月行联合绕提拉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33例(绕提拉组),同期行常规右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27例(常规切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围手术期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术后生存情况.绕提拉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常规切组(P<0.05),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明显短于常规切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ALT、AST、血清点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绕提拉组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切组(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绕提拉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常规切组患者(P<0.05).联合绕提拉应用于右巨大肿瘤切除术中安全性较好,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率.

  • 标签: 肝肿瘤 前入路 绕肝提拉法 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