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动量"遍"表示动作的频次,与其他常用动量的用法既有重合又有不对称的情况,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用意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说明"遍"在语义、原形意象方面的特点,指出其用法的认知理据,并通过对"遍"所涉及对象及所称量动词特征的深入分析,为其用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另外,通过参考动词的时间性分类,考察"遍"与不同类动词的组合关系,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 标签: 动量词 意象 语义特征 时间性
  • 简介:传统语法所划分的借用动量和专用动量,实质上是“动作动量”和“事件动量”的区别。“事件动量”又可分为“强事件动量”和“弱事件动量”,前者以[+计事]为主,后者以[+计时]为主,更接近时量词的语义特征,甚至出现表“体”的倾向。动量动作性和事件性是计量角度的不同,也是规约性与非规约性的差别,这种差别在语义特征、句法功能方面也有一定体现。

  • 标签: 动作动量词 事件动量词 规约性 去范畴化 分类
  • 简介:论文采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考察了动量"顿"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动量"顿"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 标签: 动量词 认知
  • 简介:本文从动量的表义功能出发,根据动量各自的表量特点,对其进行了分类。又从"时间"角度对动词进行分类来考察动词和动量的组配关系。可以看出动词和动量的组合规律总是以语义匹配为核心的。

  • 标签: 动量词 动词 语义特征
  • 简介:本文采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探讨了动量“过”的产生、发展及其消亡,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魏晋南北朝动量系统形成的原因。

  • 标签: 动量词
  • 简介:"年""月""日""天"作为计时动量从先秦时期开始使用("天"始于唐朝),其后在用法和使用范围上不断扩大,所搭配的动词也有所变化,最终发展为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个计时动量。研究计时动量对汉语学习、应用以及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计时动量词 用法 范围 搭配动词 使用频率 流变
  • 简介:从几个例词看唐代动量的发展王绍新0.动量是汉语量词系统的两大部类之一,其产生晚于名量词,关于它出现的时代,论者各有不同主张,不过多数人赞同魏晋南北朝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动量体系之说。笔者拟考察从那一时期到唐代(含五代)动量的新发展,所用语料暂限于...

  • 标签: 动量词 《全唐诗》 魏晋南北朝 “度” 《现代汉语词典》 名量词
  • 简介:通过对前置动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的分析,初步考察前置动量及其句式的语义特点和表达功能,并针对语法学界有关的讨论提出了我们的看法——考察语法意义应分清基本语法意义和派生语法意义,同时还要把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区分开来,这样才能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出基本规律来。

  • 标签: 三个平面 动量词 语法意义
  • 简介:现代汉语语料库研究结果表明,“动词+借用动量”构式分为三类,根据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动(+了/补)+动量短语”、“动(+了/补)+名/代+动量短语”、“动(+了/补)+动量短语+名”.本文对人体器官动量“脚”进行了认知分析,认为三者都是由原型及物构式派生来的.第一类构式受事论元省略,动作义突显,事件义弱化;第二类和第三类构式是同一上位构式的变体,二者构式角色分布不同,是受事论元与动量短语竞争突显位置的结果.使用频率差异表明,借用动量短语更倾向于被名物化,做宾语,而补语功能相对次要,借用动量的范畴化作用更多地体现在突显某一具体语义角色上,而非量上.

  • 标签: 借用动量词 动量构式 认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小朋友们,将上面的成语和量词填好后,可以把它剪下来或复印下来寄给我们。填写完全正确的前10名的小朋友(以邮戳为准),将获得我们寄去的精美礼品,先到先有机会获奖哦!

  • 标签: 量词 填空 小朋友
  • 简介:量词,首先是表示事物或动作的"量"的一个单位。除此而外,量词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功能:用来准确鲜明地描摹事物或动作的形象,从而显示其独特的神韵。

  • 标签: 量词 心情 美好形象 动作 莫泊桑 事物
  • 简介:量词缺省造成的量词冗余现象进行分析,从量词修饰的名词,以及这类名词在量词缺省后发生的改变,词性变为工具量词,得出只有名词具有工具量词的属性,在省去前面的量词后,才会发生量词的冗余。然后对引导语义的动词进行分析,得出动词的特征。最后在转喻机制下整体看量词冗余现象,对量词的冗余有整体性的把握。

  • 标签: 量词 缺省 冗余 名词 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