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消毒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进一步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在预防医学上,化学消毒剂一直深受重视,近年来化学消毒剂新技术、新配方的研究也有很大进展,在协同杀菌、提高消毒剂性能、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有很大提升。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就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以及化学结构的分类、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在预防医学中的使用方法做了明确研究和介绍,为在预防医学中规范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杀菌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今后环保、高效化学消毒剂的研发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化学消毒剂 作用机理 使用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化学眼外伤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化学眼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的总体满意度41例(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30例(71.43%)。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实验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3例(7.14%)显著低于对照组14例(33.33%)。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化学眼外伤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还能够降低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几率,利于化学眼外伤患者的后期恢复。

  • 标签: 化学性 眼外伤 早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化学眼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化学眼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化学眼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病率,缓解患者的焦虑情况,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 化学性眼伤
  • 简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学习并引入了更高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现阶段的很多高校中都采用翻转课堂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观,老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翻转课堂在引用和实行的过程中,发挥了预期的效果,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教学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推动我国教学水平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区别和优势,本文将以《金属的化学质》课堂为例,探讨翻转课堂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 标签: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堂效率 翻转课堂 设计
  • 简介:研究了银包覆和银-碳复合包覆对硅的结构和电化学能的影响。采用XRD和TEM等手段分析了样品的结构和形貌,并采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改性处理前后硅负极的电化学能。结果表明,硅/Ag/碳复合负极材料中,Ag纳米微粒以晶体的形式分布在硅颗粒的表面,一层无定形沥青炭包覆在硅/Ag复合颗粒的表面,这有利于提高硅颗粒的结构稳定性。电化学测试表明,与硅相比,硅/Ag/炭复合负极材料的电化学阻抗减小,电化学极化减弱,电化学反应的可逆和循环寿命显著提高,第40次循环的比容量保持在390mAhg-1。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包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化学膀胱炎膀胱刺激症状的效果。方法收集三种方法治疗化学膀胱炎膀胱刺激症状的病例91例,随机分成A、B、C三组。通过对患者进行用药前后症状缓解进行评分比较,并记录不良反应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联合间苯三酚对减轻化学膀胱炎膀胱刺激症状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化学性膀胱炎 锯叶棕果实提取物 间苯三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尿液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来建立尿液分析的标准。方法随机选取100份尿液样本进行观察。结果球蛋白、尿素、碱性物质会使尿蛋白分析的过程中产生假阳性,而青霉素、球蛋白会产生假阴性;维生素C会使尿隐血分析过程中产生假阴性,过氧化物、结晶则会出现假阳性;蛋白、糖对尿白细胞分析会出现假阴性现象,标本放置过久则会导致出现假阳性;维生素C会使尿糖分析产生假阴性,过氧化物则产生假阳性。结论尿液常规干化学分析检验的结果非常重要,严格操作手法、避免各环节的失误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验报告的准确

  • 标签: 尿液常规 干化学 分析
  • 简介:通过"最大变异"的选样策略邀请五位南京市的高中化学教师作为研究参与者,以课堂观察和访谈作为主要的方法收集资料,并采用"扎根理论"的分析策略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实施教科书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因素有三类,分别是:学科教学知识、时间限制以及教学资源。结合这三类因素,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科书的编写以及课程实施的管理提出了建议:教科书编写者与一线教师更多地进行互动,给予充足的教学课时,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 标签: 科学探究 教师 教科书 化学教学 影响因素
  • 简介:一、基础概念题例1在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H〈0,各物质的浓度如表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标签: 化学反应速率 解题策略 概念题 容器
  • 简介:以柠檬酸铁、乙酸锰、乙酸钴和磷酸二氢锂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LiFe1/3Mn1/3Co1/3PO4/C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面电镜(SEM)以及电化学测试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700℃下焙烧16h合成的LiFe1/3Mn1/3Co1/3PO4/C为结晶良好的橄榄石型结构,颗粒呈球形,球径在0.5-5μm之间。该样品在0.1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8.3mAh/g,同时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

  • 标签: 正极材料 LiFe1/3Mn1/3Co1/3PO4/C 锂离子电池 喷雾干燥法
  • 简介:一、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因素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主要因素。如相同条件下Mg、Al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大小关系为v(Mg)>v(Al)。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2)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3)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程度相同。(5)其他因素。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光辐射等。

  • 标签: 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物浓度 大小关系 接触面积 催化剂 稀盐酸
  • 简介:摘要尿分析仪为尿液检验向自动化迈进一步,也提高了定性和半定量结果,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我们所用的迪瑞公司生产的HT-150尿分析仪和试纸条,在实践工作中我们认为所用仪器应掌握影响尿液干化学测定结果的多种因素及解决的方法。只有样才能达到测定结果准确,以便发挥仪器应有的效能。现就干化学10项检测结果浅谈一下影响因素

  • 标签: 干化学法影响因素处理方法
  • 简介: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化的产物,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培养素质型的综合人才,高中化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学科之一,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中存在学习困难的普遍现象,这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难点问题。以学习困难的含义为主要出发点,分析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的认知因素,并探讨解决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的策略,旨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新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

  • 标签: 高中化学 学习困难 认知因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