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高校作为国家潜在人才高密集的聚集区,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主体。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北京高校学生对地震预案的认知程度决定着地震预案建设成效。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决定了高校大学生对地震应急预案的认知存在着差异性的可能。根据调研数据最优选项最值描述和灰色相关分析可知,大学男生和女生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本文研究认为,男生重视地震应急预案的理论知识,女生重视地震应急演练的实践。因此,男生应加强演练重要性的学习;对女生加强理论学习,达到地震应急预案全面建设的目的。

  • 标签: 地震应急预案 性别差异 高校 地震应急演练
  • 简介:全氟化合物(PFASs)作为一类新型的有机污染物,因具有持久性、可长距离传输、生物蓄积性和生物毒性等POPs特性,近年来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北京市水源地(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为研究区域,采用固相萃取(SPE)前处理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测定了鱼样品中包括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全氟丁酸(PFBA)、全氟丁烷磺酸(PFBS)等在内的12种PFASs的含量。利用同位素法确定了不同种类鱼的营养级关系,研究不同营养级中的PFASs浓度及生物放大效应,重点对全氟辛烷磺酸(PFOS)与全氟辛酸(PFOA)的生态风险以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水源地的鱼体中的PFASs存在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全氟癸酸(PFDA)、全氟十一酸(PFUdA)和全氟十二酸(PFDoA)的检出率均达到100%,PFASs总量浓度达1.70~14.32ng·g(-1)wetweight(w.w.),PFOS和长链全氟羧酸PFCAs是鱼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同位素鉴定水库鱼的营养级层次范围在2.11~4.10,且肉食性鱼类营养级大多高于杂食性鱼类,PFOS沿着食物链生物放大的过程与稳定碳氮同位素富集过程基本同步。此外,采用人均日摄入量法(averagedailyintake,ADI)评估得到PFOS与PFOA的风险值分别为1.16ng·kg^-1·d^-1和0.31ng·kg^-1·d^-1,整体低于人均每天可承受摄入量(tolerabledailyintake,TDI),结果表明,北京水源地鱼体中PFOS和PFOA含量未达到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具有风险的水平。

  • 标签: 全氟化合物(PFASs) 营养级 暴露水平 健康风险 水源地
  • 简介: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14年10月12目,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多年来,学校一贯坚持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坚持以“培养向真、向善、向美的社会人”为育人目标,在夯实德育与学科教学的基础上,以生动、活泼的课内外活动为载体,开展科学、艺术、体育教育,丰富学生课内外生活,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 标签: 北京市东城区 小学 百年历史 育人目标 学科教学 体育教育
  • 简介:2016年江西丰城电厂“11·24”特别重大事故,使建筑施工安全再次成为焦点话题。随“互联网+”时代来临,摒弃“经验”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实时监测现场,让隐患无所遁形的“智慧工地”正当其时。为探讨建筑业在施工安全管理上这一新变革.

  • 标签: 建筑施工安全 科技发展 工地 智慧 董事长 施工安全管理
  • 简介:江苏省十余所高校的32名环保社团负责人在连云港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连云港田湾核电站参观学习核与辐射相关知识,体验核与辐射环境监测技术,助力社会正确认识核电发展。"难忘今宵,难忘今宵……"婉转动听的歌曲悠扬地回荡在一碧万顷的大海上空,绚烂的火烧云渐渐褪去它的华彩,将天空的轮廓染成淡淡的灰,初露光芒的星光挥洒在海滩星罗棋布的沙砾上。在这里留下的,是"环保正青春"江苏高校环保社团大学生们的欢声笑语与美好记忆。三天里。

  • 标签: 田湾核电站 环保社团 江苏省 大学生 高校 环境监测
  • 简介: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地处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学校占地119亩,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拥有初、高中共七个年级。校园绿树成荫,整洁大方。2015年被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正式授予2013—2014年度(第十七届)上海市文明单位。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学校,学校始终坚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 标签: 外国语学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生态文明教育 绿色事业 张江高科技园区 绿色学校
  • 简介:美国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社会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传统。本论文通过文献调研、人物访谈和非参与观察等方法,对人文地理学传统的典型机构科罗拉多大学自然灾害中心做了个案研究。透过"人类生态学"理念分析出了灾害研究的实用主义哲学底色。基于价值观念、制度安排、组织设计、物质基础等"体制化"维度,细致梳理了自然灾害中心的奠基、使命、演化及影响。最后,从后常规科学观的视角批判性地审视了美国灾害社会科学研究这一领域。

  • 标签: 灾害研究 人文地理学传统 自然灾害中心 体制化 后常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