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科仅吻合动脉进行断指再植术后的处理方法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科2005--2011年26例28病例护理对策和处理方法的准确应用。结果成活22例,成活率78.6%。结论及时处理和精心护理是仅吻合动脉断指成活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术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51)末节手指离断患者采取断指再植术并进行指端侧小切口放血,加强术后心理护理、指端血运的观察、疼痛护理、夜间观察,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结果成活49(96.07%),失败2(4.93%)。结论严密观察再植血液循环,做好指端侧方小切口放血的管理,预防术后疼痛,是患者成功康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手指末节离断 再植术 小切口放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胆肠吻合术的临床征以及价值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病例7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T管引流术和胆肠吻合术进行治疗,而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优良率97.37%,对照组优良率为81.58%。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掌握胆肠吻合术的临床征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关注。

  • 标签: 胆肠吻合术 肝胆管结石 指征 作用 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动脉-肘正中静脉侧侧吻合内瘘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本院从2008年9月到2012年9月共对13例CFR患者实行了肱动脉-肘正中静脉侧侧吻合内瘘术,并对这些内瘘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行了观察和总结。结果13例病人内瘘均在术后3-4周开始应用,血流量均能达到250ML以上,一年后内瘘通畅率100%,穿刺成功率高,鲜有血肿发生,除一例发生假性动脉瘤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肱动脉-肘正中静脉侧侧吻合内瘘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护理得当不易发生并发症,对其他血管通路失败者,行肱动脉-肘正中静脉侧侧吻合内瘘是较好的方法。

  • 标签: 肱动脉&mdash &mdash 肘正中静脉 侧侧吻合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泪囊鼻腔吻合手术,吻合方式对慢性泪囊炎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996年7月~2011年6月接受传统或改良组患者126例(126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改良与传统术式早期及远期效果。结果经随访,传统手术方式效果明确。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泪囊鼻腔吻合术 吻合方式比较
  • 简介:目的比较单纯机械取栓术与动脉溶栓复合(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机械碎栓)其他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2012年1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其中17例采用动脉溶栓复合其他方式(简称复合治疗组),对19例采用单纯机械取栓术(简称机械取栓组)。采用心肌梗死溶栓分级标准(TIMI)判断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栓组血管再通患者比率分别为76.5%(13/17)、100%,P=0.025;残余狭窄率≤30%者,分别为11.8%(2/17)和47.4%(9/19),P=0.021;治疗后24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两组改善者分别为17.6%(3/17)和52.6%(10/19),P=0.029。②治疗时,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栓组栓子脱落发生率分别为5.9%(1/17)和5.3%(1/19),P=0.935;穿支血管闭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9%(1/17)和0,P=0.284。治疗后24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8%(2/17)和10.5%(2/19),P=0.906;两组均无患者发生治疗后急性血管再闭塞的情况;病死率分别为11.8%和10.5%,P=0.906。③治疗后3个月随访mRS≤1分者,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栓组分别为52.9%(9/17)和89.5%(17/19),P=0.015。结论单纯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动脉溶栓复合其他方法比较,安全性接近;但由于单纯机械取栓术的血管再通率高,短期效果可能要略好于动脉溶栓联合机械方法,但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机械碎栓 机械取栓
  • 简介:探讨数量名短语在不同语言层次中形成的歧义现象及其引发机制,合非合不失为一个可行的视角。根据短语中包含的数量型标量手段的数目多少,选取有代表性的单项标量数量名短语和双项标量数量名短语为对象来研究,结果表明单项数量成分的结构产生歧义的原因有二:一是和量词的兼类有关;二是和定语的性质有关。双项标量名词短语在句法结构中形成歧义结构时,量词的兼类不再是主要因素,组成成分的层次和结构关系的多项解读成为歧义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 标签: 单项标量名词短语 双项标量名词短语 引发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根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腹指端缺损的方法和价值。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对24例28腹指端缺损采用由固有动静脉及神经背侧支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术后除1皮瓣边缘有少量坏死外,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皮瓣外形、质地及弹性均满意,无一出现瘢痕过度生长及挛缩。结论根部逆行岛状皮瓣适用于修复腹指端各种深度的软组织损伤。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空腔脏器单层吻合的可行性方法介绍三种单层吻合法行腹部空腔脏器吻合302例资料结果无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结论腹部空腔脏器单层吻合完全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腹部空腔脏器 三种单层吻合法
  • 简介:“通过近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现在福鼎的大街小巷上很难再见到非法运营的无牌无证车辆。”谈及近段时间以来市里集中开展对无牌无证车辆的整治工作,市民王大爷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 标签: 运营 集中整治 整治工作 时间 车辆
  • 简介:写作,对于一个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打碎还是重建,寻找还是回归?是反抗黑暗与绝望,抑或沿着光与希望一路向前?文学与生活,无外乎归纳、演绎、创造三种状态,归纳生活的写作者站在生活之中,冷静审视,试图揭示本质;演绎生活的写作者站在生活之外,想象虚构,试图重建本

  • 标签: 写作者 世俗生活 人生 反抗 黑暗 小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PH术后吻合口狭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6月我院采用一次性肛痔吻合器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195例环状脱垂的Ⅲ、Ⅳ期内痔,反复出血的Ⅱ度内痔。直肠脱垂及直肠内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5例PPH术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1年,3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结论PPH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预防及处理。

  • 标签: PPH术,吻合口狭窄
  • 简介:笔记是中国古代记录史学的一种文体。意谓随笔记录之言,属野史类史学体裁。笔记形式随便,无确定格式,诸如见闻杂录、考订辨证之类,皆可归入。其起源颇早,早期的笔记常被归纳为小说一类。笔记作为一种专门体裁的书籍,起始于魏晋,经过唐宋时期的充实发展,到了明清两代,更加风靡兴盛。笔记依其所载内容,

  • 标签: 小说阅读 笔记 解题 史学体裁 唐宋时期 文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部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手部受伤不同状况选择不同方法进行外科治疗。结论拇指及手指掌、背侧的皮肤缺损,其基底部仍保留有血液循环的软组织基床,无肌腱或骨质外露,均可考虑行游离植皮术。多适用于手指背侧小量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或骨质外露,不宜行游离植皮修复的创面。邻皮瓣移植术除适用于手指指端掌侧斜形或整个腹皮肤缺损,伴有骨或肌腱外露的创面外,还适用于手指中末节掌侧,或近中节掌侧的皮肤缺损,伴有骨或肌腱外露的创面修复。邻皮下组织瓣移植术适用于手指背侧中等面积的伴有肌腱、关节囊或骨质外露的皮肤缺损。

  • 标签: 指部皮肤缺损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加双吻合器(DST)进行吻合吻合口漏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我科TME+DST保肛手术4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切缘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浸润,无吻合口漏及手术死亡。结论TME+DST能够为中低位直肠癌提供更多的保肛机会,使用和预防得当可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

  • 标签: 中低位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 双吻合器 吻合口漏
  • 简介:摘要采用非测量性观察,发现该标本左右两手手掌和手背的肌腱都发生了异常。右前臂后群肌无示伸肌,亦未发现该处被破坏之痕迹;左右两臂前臂前群肌浅屈肌的肌束往下只移行为三条肌腱,分别进入第2-4的屈肌腱鞘,没有进入第5的屈肌腱鞘的肌腱,亦未发现该处被破坏之痕迹。观察结果分析为先天性示伸肌伴浅屈肌腱缺如。

  • 标签: 示指伸肌 指浅屈肌腱 先天性缺如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单纯疱疹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簇集性水疱;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易复发。本病有自限性,约2周即可自愈。一般给予对症治疗,无需特殊处理。治疗原则为缩短病程、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和全身播散、减少复发和传播机会。

  • 标签: 单纯疱疹 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