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梭形探讨梭形细胞血管(spindlecellhemangioendothelioma,SC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1例足底原发性梭形细胞血管并文献复习。结果组织病理示皮下可见肿瘤由海绵状血管区和梭形细胞实性区组成的团块,在实性区内可见小簇状分布的组织细胞圆形空泡状细胞,似印戒细胞形成血管腔。免疫表型血管细胞表达FⅧ、CD31、CD34等内皮性标记物均阳性;梭形细胞除Vim阳性以外,FⅧ,CD34,CD31梭形细胞均阴性,诊断为梭形细胞血管。结论SCHE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病变,其生物学行为取决于其肿瘤的体积,生长方式及细胞异型性;其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有一定特征性。

  • 标签: 血管内皮 梭形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ST1((mammaliansterile20-likekinase1)在同型半胱氨酸致血管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细胞(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0μmol/LHcy)、同型半胱氨酸组(100μmol/LHcy)和干预组(100μmol/LHcy+叶酸+维生素B12),48h后收集细胞,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blot分别检测MST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血管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cy组MS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P<0.05),内皮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Hcy组相比,Hcy+叶酸+维生素B12组MS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1),内皮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MST1参与了Hcy导致的血管细胞损伤,叶酸+维生素B12能够减轻Hcy导致的血管细胞损伤。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损伤 MST1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早期的动物实验发现VEGF系统在肾脏疾病中表达上升,阻断VEGF通路可以改善肾功能,推测VEGF系统促进了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但这一结果却与近年来的临床研究结果相驳。对VEGF系统在肾脏中生理功能研究地不断深入发现VEGF系统的生理功能与其种类、局部微环境和剂量相关,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足细胞 内皮细胞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重组人血管抑制素(恩度)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表明,本品能抑制血管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与化疗联合使用可以控制和稳定晚期恶性肿瘤的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毒性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在临床治疗得到较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恩度联合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大肠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等的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恩度 靶向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骨髓病理检测中,患者血管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方法从我院接收的多发性骨髓患者中随机抽取35例作为观察组对象,并从同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中抽35例作为参照组对象,采用石蜡包埋法检测其血管生长因子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VEGF阳性几率(54.29%)高于参照组(5.71%),且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Ⅲ期患者阳性几率高于Ⅱ期、Ⅰ期阳性率,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VEGF表达几率随着多发性骨髓恶性病变加重而上升。结论实施骨髓病理检测,了解VEGF表达情况可为临床诊断多发性骨髓、评估疾病分期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病理检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管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12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88例。采用TIMI血流分级法对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进行评价,凡校正TIMI帧数(CTFC)〉27帧为慢血流,有慢血流者被分为冠脉慢血流组(43例),血流正常者被分为正常对照组(45例)。检测比较两组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血管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慢血流与血管功能的关系。结果:两组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脉慢血流组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8.33±2.04)%比(7.06±1.78)%]和硝酸甘油依赖的血管扩张功能[NMD,(20.39±4.13)%比(16.10±5.22)%]均显著降低,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降低的FMD(OR=1.069,P=0.011)和NMD(OR=1.183,P=0.014)是冠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管功能损害是冠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流速度 内皮 血管 冠状血管
  • 简介:目的探讨脑膜切除术前血管栓塞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12例脑膜,切除术前行血管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包括PVA颗粒、ONYX胶、明胶海绵颗粒等。结果所有病例均在颈外动脉系统进行栓塞,未出现与栓塞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切除术中发现肿瘤血运减少,均在显微镜下全切肿瘤。结论按Manalfe分型Ⅰ、Ⅱ型脑膜病人适合栓塞,尤其是肿瘤直径〉4.5cm,或者是有颈外动脉参与供血的颅中窝底及鞍旁脑膜;对于Ⅲ、Ⅳ型,要特别慎重。另外,术中也要注意避免栓塞并发症。

  • 标签: 脑膜瘤 血管内栓塞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当成实验组,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A和实验组B,另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功能和Hcy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一氧化氮(NO)、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径变化率(FMD)、血清内皮型NO合成酶(eNO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12周后,实验组A的血清NO、eNOS、BI评分均显著高于实验组B(P<0.05),血清Hcy水平、H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实验组B(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功能障碍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功能进行有效缓解,让血清Hcy水平降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抑制素与培美曲塞对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血管生长因子(VEGF)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肺腺癌患者9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培美曲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抑制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血清VEGF及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为6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CD4+/CD8+测得值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抑制素与培美曲塞联用治疗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显著改善了血清中VEGF和T-细胞亚群水平。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培美曲塞 肺腺癌 T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显微手术和血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间我院接收的颅内动脉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血管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践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显微手术效果要优于血管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血管内治疗 效果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和小檗碱组,经处理后检测血糖、INS、ET-1、NO、PGI2、TXA2及AngⅡ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小檗碱处理后,小檗碱组大鼠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大鼠INS、ET-1、NO、PGI2、TXA2及AngⅡ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小檗碱作用于2型糖尿病大鼠具有较好的降糖作用及血管功能保护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小檗碱 降糖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脑放疗联合血管抑素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的肺癌脑转移患者65例,随机分组实验A组和对照B组。A组患者接受全脑调强放疗联合血管抑素治疗,其中A组内根据不同给药时间分为a、b、c三组(每组10人),B组患者仅接受全脑调强治疗。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VEGF-2的浓度变化,按照RESIC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按照NCICTC3.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76.2%,临床获益率89.4%;B组临床总有效率65.3%,临床获益率75.8%。A组、B组的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为(79.8±6.7)%、(67.2±7.6)%(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1.5%、47.2%(P<0.05);而中位肿瘤无进展时间分别为11.3个月、10.9个月(P>0.05)。血清中VEGF-2浓度变化分别为(0.23±0.04)、(0.09±0.12),(P<0.05).但VEGF-2浓度变化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406,P>0.05,A组中不同给药时间的三组中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脑放疗联合血管抑素治疗肺癌脑转移能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同时无明显副反应。

  • 标签: 肺癌 脑转移 血管内皮抑素 全脑放疗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抑制素 (恩度)联合 S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 165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 80例,采用重组人血管抑制素 联合 SOX方案化疗治疗。对照组 85例,采用 SOX方案治疗。至少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 CR 1例, PR 42例, SD 25例, PD 12例。对照组: CR 0例, PR 36例, SD 26例, PD 23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 RR)分别为 53.8%和 42.4%( P=0.188),疾病控制率( DCR)分别为 85%和 72.9%( P=0.188),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PFS)分别为 15.0 个月和 12.0个月( P=0.000),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周围神经炎。结论 : 重组人血管抑制素 (恩度)联合 S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单纯 SOX方案化疗相对安全,疗效肯定。

  • 标签: 血管内皮抑制素,替吉奥,奥沙利铂,晚期胃癌
  • 简介:目的:通过测量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扩张功能(Flow-mediatedDilation,FMD),探索血管功能损伤与上述疾病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本院内科门诊或病房,分为4组:对照组,观察组1(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2(单纯冠心病患者),观察组3(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测定四组FDM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三个观察组FMD值均有差异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2型糖尿病、冠心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均能引起血管损伤,但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时,血管损伤更严重。

  • 标签: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血管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2月采用血管方法治疗的25例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的临床资料,1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A1段宽颈动脉合并烟雾综合征予以球囊辅助栓塞,1例微小动脉使用2枚enterprise支架重叠释放置入,3例行弹簧圈闭塞载动脉。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9例,Ⅱ级5例,Ⅲ级1例;无弹簧圈突入载血管、术中动脉破裂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17例,1分5例,2分1例,4分2例。16例术后临床和影像学随访3~24个月,未出现再出血和脑缺血并发症,mRS评分0分11例,1分3例,2分1例;2例复发,均为单纯弹簧圈填塞的动脉,继续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血管方法治疗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安全有效,为保证成功栓塞,需要结合各种辅助技术和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A1段 血管内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 2015 年 3 月至 2016 年 11 月收治的 68 例 血管性痴呆的患者, 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 瑞舒伐他汀进行辅助治疗,每组各为 34 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 瑞舒伐他汀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血管功能,提高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血管性痴呆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采取瑞舒伐他汀对其治疗效果和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由评分结果可判定,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75,而对照组仅有58.6%。组间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内皮素水平和血清氧化氮水平进行检测,发现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有效治疗后,再对两组患者采取同样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发现观察组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采取瑞舒伐他汀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从药理性质方面分析,瑞舒伐他汀对于患者血管功能的恢复更加明显,适合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血管性痴呆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恩度在恶性胸腹腔积液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评价其局部灌注给药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60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3组,恩度单药间断给药组(A组60mg/次,第1,4,7天),恩度单药连续给药组(B组30mg/次第1-6天),对照组(C组单纯胸腹腔置管引流),评价近期疗效、患者生活质量(QOL)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CR4例(1/5,20%),PR5例(1/425%),SD6例(3/10,30%),PD5例,(1/4,25%);B组CR6例(3/10,30%),PR10例(1/2,50%),SD3例(3/20,15%),PD1例(1/20,5%)。客观缓解率A组45%,B组80%,B组较A组客观缓解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腹水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A组47天,B组63天,B组较A组胸腹水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A组50%(1/2),B组为85%(17/20),B组较A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结论恩度胸腹腔灌注给药能较好地控制恶性胸腹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 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腹腔积液 腔内化疗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暴露实验设计,观察北京市雾霾天气对在外活动的健康年轻人血管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外活动2小时的健康年轻人,其血管功能发生了显著改变,而这种改变在暴露结束24小时后回复原状。该实验从流行病学角度验证了大气污染物可能是通过对血管功能的损伤产生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并发现在雾霾天气中,即便是对于健康年轻人,其血管功能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显著的增加。今后在临床上、以及公共卫生角度上,都应注意发掘能降低个体暴露的方法、更好的保护人群健康。

  • 标签: 雾霾 健康年轻人 血管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