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西方殖民统治的处境下并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印度在十九世纪基本上实现了一场民族主义的自我认同。其前期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天然自发的民族意识、情感和立场的表达,而后在提拉克以“印度自治”为宗旨的宗教一政治学说里臻于成熟和确立,并通过圣雄甘地和国大党领导的政治实践使之化为现实。

  • 标签: 印度民族主义 民族认同 提拉克 印度自治
  • 简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在宗教文化的差异和影响、印穆两大教派利益冲突以及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穆斯林社会伊斯兰民族主义兴起并占据主导地位。宗教信仰与民族主义思潮相结合极为广泛地动员了广大穆斯林民众参与巴基斯坦运动。

  • 标签: 印度 伊斯兰教 民族主义 伊斯兰民族主义
  • 简介:20世纪中后期,全球经历了一次民族主义的复兴浪潮.从加拿大魁北克省分离运动到巴勒斯坦建国运动,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引发的民族独立运动到北爱和平运动,民族主义在全球化的知识背景中展示了一幅多样化图景.虽然全球化时代的这些运动都可以被简约为全球背景下的某种"地方性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正是这无数个丰富多彩的地方性知识结构才构成整个全球化过程,全球化过程所遵循的逻辑也恰恰就是"地方性知识"的竞争合作.印度民族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印度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印度民族主义逐步在现代性的全球环境中展现了新型的印度民族国家思路.特别是通过印度人民党在1996年、1998年和1999年的三次组阁,印度民族主义已经逐步摆脱了政治边缘化状态,实现了主流化.由此推动的印度教改革、印穆关系的变化以及民众运动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阿约迪亚事件带来的持续至今的宗教冲突和流血事件都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和政治生活产生影响,给印度既有的复杂宗教和种族关系带来了不小的震动.这不仅决定着印度当下的平衡和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印度未来的发展格局.

  • 标签: 印度教 民族主义 外国 教派主义 宗教极端主义
  • 简介:自由的民族社会将和平共处,只有民族的生活、目标和历史能赋予个人的存在及行动以生命和意义,把他们当作具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的民族

  • 标签:
  • 简介:自由的民族社会将和平共处,一个各民族和谐的社会,把他们当作具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的民族

  • 标签:
  • 简介:资源民族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强烈互动性,以及发展中国家依靠资源发展民族经济的历史现实导致其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特点。然而资源与经济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研究内容,其差异性也十分明显。笔者在阅读了相关文献之后认为,对资源民族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进行一次辨析是必要的,这将深化我们对二者的认识。

  • 标签: 资源民族主义 经济民族主义 辨析
  • 简介:<正>以工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是近代各国发展所追求的首要目标,印度的这个过程却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而不能得到正常合理的进行。十九世纪后期接受西方教育的印度知识分子通过分析与认识印度愈益加深的贫困与不发达状况,对英国的殖民政策加以抨击,发展成熟了包括民族自治在内的民族主义思想,促进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一十九世纪上叶的印度知识阶层对英国宗主国和殖民政府抱有极大幻想,以为通过殖民制

  • 标签: 印度工业 十九世纪 民族主义思想 近代民族主义 英国 知识分子
  • 简介:摘要:自从印人党2014年上台后,有着强烈印度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莫迪政府不断在全印大力推行印度教,无论是《公民身份法》或是重建“阿约提亚寺庙”,莫迪的一举一动无不表明他试图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宗教”来重构印度民族认同,实现伟大的印度梦 ,全力追求印度从平衡之国(balancing power)向领导之国(leading power)转变。印度民族主义的强势崛起也对印度的外交政策产生巨大的影响,从2017年的洞朗对峙,到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流血事件,中印关系已经处于历史的冰点,并且很有可能是未来中印对双方定位的转折点。印度民族主义不仅政治上对华强硬,目前还有从经济上持续对华强硬的趋势,这无疑会进一步恶化中印本就脆弱的经济关系,推动中印向着南亚地缘政治斗争的方向发展。

  • 标签: ,印度教 中印关系
  • 简介:冷战背景下印度民族主义者将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下的中国妖魔化,污蔑其对印度构成安全威胁。中印边界战争加剧了印度民族主义势力的安全担忧。在狭隘民族主义思维作用下,印度英文媒体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对中国及中印关系进行大量负面报道,在印度社会掀起持续的反华逆流。囿于对华安全上的认知偏见和国内政治中的民粹主义风气,印度人民党以"中国威胁"为由对华持强硬立场,对印度的对华安全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致使中印关系遭受挫折。

  • 标签: 印度教民族主义 印度 中国 安全 政策
  • 简介:2018年5月5日,由马克思纪念图书馆举办的“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召开。在“民粹民族主义”分论坛上,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总书记西塔拉姆·亚秋里(SitaramYechury)作了题为《印度语境下的民粹民族主义》(PopulistNationalism:theIndianContext)的主题报告[1]。西塔拉姆·亚秋里总书记的主旨发言,立足于印度人民党在印度中央单独执政的社会政治环境,从民族主义的诞生、“印度理念”的演变和服务于国际金融资本的民族主义三方面,就印度民粹民族主义的兴起、民粹民族主义引发的社会乱象以及印度左翼政党的应对措施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剖析。报告不仅为我们研究印度共产主义政党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同时也为我们深入开展印度国别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必要的帮助。

  • 标签: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民族主义 印度教民粹主义 印度人民党
  • 简介:殖民话语以印度传统社会中边缘群体包括女性的受害者地位来建构殖民统治的合法性,这对民族主义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他们要同时面对本土传统、殖民现代性、民族文化身份等一系列相互纠葛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印度民族主义者以物质I精神、家庭/世界、男性/女性等对文化进行了二元划分,以此对抗殖民强势文化并保有自我民族身份。但民族主义者的文化二元论最终断绝了外部社会介入印度妇女问题的可能性,强化了本土男性作为女性行为规范立法者的角色,实际上巩固了印度社会的父权制霸权。

  • 标签: 妇女 受害者 家庭 世界 文化身份
  • 简介:文化民族主义是文化领域里的民族主义。原生态的文化民族主义产生于18世纪的德国,其核心思想是保留、壮大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它有其产生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文化民族主义在拉美、东亚、西亚、北非以及西方发达国家都有影响。我们对它作评价时要看到它的功能的两重性。

  • 标签: 文化民族主义 后殖民主义 民族文化
  • 简介:民族主义,有坚实的历史逻辑支撑;帝国主义的掠夺与侵略是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生长之源;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直接缘起于对80年代后的中国思想界启蒙与现代性反思。它的再兴起,更基于全球化的新体验,是寻求民族复兴的新意识形态,是中国寻找进一步发展壮大动力的结果。

  • 标签: 民族主义 历史逻辑 现代性反思 新意识形态 发展动力
  • 简介: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从一开始,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毕竟出现了,要正视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问题

  • 标签: 民族主义可能
  • 简介:纳赛尔主义由埃及民族主义、阿拉伯民族主义和阿拉伯社会主义组成,其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独立、统一的阿拉伯民族国家,建立民族国家的思想是纳赛尔民族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中东民族主义
  • 简介:纳赛尔主义由埃及民族主义、阿拉伯民族主义和阿拉伯社会主义组成,其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独立、统一的阿拉伯民族国家,即新兴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

  • 标签: 中东民族主义
  • 简介:民族主义到天下主义盛洪一.民族主义和天下主义民族主义是指人类中的一部分人因生理或文化方面的特征而达成的一种身份的共识,而天下主义则是对整个人类的认同。从借奔论角度看,民族主义和天下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策略;从经济学角度看,民族主义和天下主义各会达成...

  • 标签: 民族主义 天下主义 现代民族国家 自由贸易 文化策略 其它民族
  • 简介: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成了最近中国人讨论乃至争论的焦点之一.一派人支持美国,他们支持美国的一切,不问具体细节,因为他们认为美国是自由和民主的象征;另一派人反对美国,这里固然有同情弱者的成分,但主要原因还是他们认为美国与中国有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因此,中国人关于北约轰炸南斯拉夫的争论实际上还是中国人关于自己事务的长久以来的争论的延续。做一个粗陋的划分,前一派人主要是民主主义者,或曰人权主义者;后一派人主要是民族主义者,或曰族权主义者。我认为在这个长久以来的争论中,一些其实非常基本、非常简单的东西一直被搞混淆了,实在有必要借这个契机把这些简单而又基本的东西搞搞清楚。一.强权即公理仍是这个世界的墓本法则北约

  • 标签: 经济民族主义 南斯拉夫人 个人权利 梁启超 国际关系 族权
  • 简介: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是与德国知识分子对启蒙精神的反思和批判分不开的,在本质上它只不过是代表了人们对18世纪末知识分子的地位不相称状态的一种反映,而德国知识分子的地位不相称也反映了当时德国等级社会的僵硬的社会结构与启蒙精神之间的内在冲突,因而归根到底是启蒙与现实的冲突.

  • 标签: 民族主义 普法战争 启蒙运动
  • 简介:2008年4月11日晚上六点半,由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周宪教授和驻院学者刘俊教授共同主持的沙龙“民族认同:东方历史与民族主义”,在南京大学逸夫馆九楼高研院报告厅举行。此次沙龙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赵稀方研究员作为特邀嘉宾和引言人,参与讨论的学者包括南京大学哲学系胡大平教授、戴晖教授,历史系陈仲丹教授,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赵文书教授,社会学系成伯清教授,

  • 标签: 民族主义 民族认同 历史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东方 人文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