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花青B2对老龄小鼠骨折损伤后愈合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老龄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未行骨折处理)、模型组(Model组,构建骨折模型)、低浓度花青B2组(PCB2-L组,小鼠构建骨折模型术后灌胃1 mg/ml的花青B2)和高浓度花青B2组(PCB2-H组,小鼠构建骨折模型术后开始灌胃10 mg/ml的花青B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骨钙(BGP)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浓度;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测各组小鼠骨痂中骨小梁数量、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变化;生物力学检测各组小鼠骨痂的生物力学强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小鼠可聚蛋白多糖(Aggrecan)、X型胶原α1链(Col10a)、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钙蛋白(OCN)和骨桥蛋白(OPN)基因表达。应用SPSS 18.1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Model组老龄小鼠术后7、14、21 d血清中BGP和BALP浓度均显著低于Sham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35、7.482、12.276、20.388、15.221、8.912,均P<0.05)。PCB2-H组老龄小鼠骨折损伤后7、14、21 d BGP和BALP浓度均显著高于PCB2-L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35、7.482、12.276、20.388、15.221、8.912,均P<0.05)。PCB2-H组老龄小鼠骨折损伤后骨小梁数量和力学强度高于PCB2-L组小鼠[(6.59±1.51)个比(5.23±1.18)个、3.56±0.29比2.83±0.27],骨痂最大长度[(2.11±0.19) mm比(2.74±0.26) mm]和最小长度[(1.86±0.12) mm比(1.99±0.15) mm]均显著低于PCB2-L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38、14.009、10.562、13.682,均P<0.05)。PCB2-H组老龄小鼠骨折损伤后Aggrecan和Col10a基因mRNA表达低于PCB2-L组小鼠(0.58±0.07比0.83±0.18、0.43±0.05比0.74±0.16),BMP-2、OCN和OPN基因mRNA表达高于PCB2-L组小鼠(2.78±0.18比1.93±0.11、3.24±0.21比1.88±0.12、2.86±0.17比1.99±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1、10.932、9.209、13.477、15.761,P<0.05)。结论花青B2可促进老龄小鼠骨折损伤后愈合,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ggrecan、Col10a、BMP-2、OCN和OPN等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 标签: 原花青素B2 骨折 成骨相关基因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紫山药中花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加热提取法,以花青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考察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盐酸浓度因素对花青含量的影响。结果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依次为:料液比>温度>盐酸浓度>提取时间。紫山药中花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在料液比1∶10条件下,于2% HCl-40%乙醇溶剂中60 ℃提取40 min。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简单、合理、可行,可用于紫山药中花青的提取。

  • 标签: 提取法 正交试验 紫山药 花青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究花青在体外对胃癌细胞株SNU-1增殖、凋亡、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SNU-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12.5、50.0、200.0 μg/ml花青组,使用CCK-8实验检测花青对SNU-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和ROS阳性率,并向加入200.0 μg/ml花青的SNU-1细胞中加入2 mmol/L谷胱甘肽,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和ROS阳性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和12.5、50.0、200.0 μg/ml花青组的SNU-1细胞增殖活力分别为3.69±0.30、3.29±0.41、0.91±0.39、0.45±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9.84,P<0.001);与对照组比较,3个青花组SNU-1细胞的增殖被显著抑制(P=0.006,P<0.001,P<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对照组和12.5、50.0、200.0 μg/ml花青组的SNU-1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0.00±0.00)%、(0.00±0.00)%、(0.09±0.07)%、(0.45±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4,P=0.003);50.0和200.0 μg/ml青花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3,P=0.007)。4组SNU-1细胞晚期凋亡率分别为(0.00±0.00)%、(0.01±0.00)%、(6.98±0.77)%、(33.32±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4.28,P=0.003);50.0和200.0 μg/ml青花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P<0.001)。4组SNU-1细胞ROS阳性率分别为(0.02±0.01)%、(0.10±0.05)%、(1.15±0.26)%、(1.58±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24,P<0.001);50.0和200.0 μg/ml青花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P<0.001)。200.0 μg/ml花青组和谷胱甘肽干预组SNU-1细胞的ROS阳性率分别为(1.25±0.63)%、(0.13±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9,P=0.001);2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0.56±3.24)%、(2.09±0.24)%,晚期凋亡率分别为(29.65±6.01)%、(23.63±1.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61,P=0.048;t=3.97,P=0.012)。对照组和12.5、50.0、200.0 μg/ml花青组SNU-1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0.83±0.05、0.60±0.14、0.4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3,P=0.004);50.0和200.0 μg/ml青花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01,P<0.001)。结论花青在体外对胃癌SNU-1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升高细胞内的ROS水平和减少Bcl-2蛋白表达实现的。

  • 标签: 原花青素 胃肿瘤 SNU-1细胞 活性氧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砷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长期砷暴露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花青属于类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的特性,同时还有保护肝脏、提高记忆力、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能,并且对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对近年砷致健康危害及花青对各类健康危害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为慢性砷中毒损伤的预防及治疗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氧化应激 花青素 拮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花青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6家医院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两组的基础用药为美金刚,试验组为花青复合物制剂,对照组为安慰剂。入组前进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CS-ADL)及哈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治疗16周后进行MMSE、MoCA、ADAS-cog、ADCS-ADL及基于临床医生面试和照料补充的总体印象变化量表(CIBIC-plus)等评估,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共入组66例患者,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入组前两组之间各认知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值、MoCA评分差值和ADAS-cog评分差值分别为(1.9±2.4)分和(3.4±2.0)分(t=2.62,P=0.011)、(1.8±1.9)分和(2.9±1.4)分(t=2.45,P=0.018)、(3.0±2.3)分和(5.3±4.6)分(t=2.45,P=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评分分别为(21.6±5.7)分和(22.6±6.2)分(t=2.09,P=0.046),试验组分别为(22.7±5.4)分和(23.4±5.4)分(t=2.45,P=0.021),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花青治疗能够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是未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具有前景的药物。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美金刚 原花青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药物代谢动力学(PK)/药物效应动力学(PD)研究,比较国产和研替加环对细菌的抗菌与杀菌效果。方法利用体外PK自动模拟系统PASS400模拟不同剂量替加环给药方案(100 mg,1次/d;50 mg,12 h/d;100 mg,12 h/d),观察国产与研替加环对大肠埃希菌标准株(ATCC25922)、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标准株(ATCC BAA-1706)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AB-16703)时间杀菌曲线以及相关PD参数。应用GraphPad Prism 7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模拟不同给药剂量PK条件下,国产与研替加环具有相似的抗菌效果,但均表现较弱的抗菌效果。两者的时间杀菌曲线几乎重叠,最大杀菌量均<2 log,在24 h内,细菌都恢复生长到细菌的生长平台期。在PD参数比较中,研与国产替加环(100 mg,1次/12 h)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最大杀菌量分别为(-1.101±0.147)lg CFU/mL和(-1.105±0.208)lg CFU/mL;对肺炎克雷伯菌ATCC BAA-1706最大杀菌量分别为(-1.999±0.187)lg CFU/mL和(-1.865±0.066)lg CFU/mL;对鲍曼不动杆菌AB-16703最大杀菌量分别为(-0.240±0.209)lg CFU/mL和(-0.230±0.187)lg CFU/mL。不同给药方案下,两种药物对三种菌的最大杀菌量、细菌再生至初始菌量时间、24 h杀菌量和杀菌与恢复生长曲线与空白对照曲线面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在体外模拟人体药物代谢过程条件下不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研与国产替加环体外PK/PD效果相似。

  • 标签: 抗菌药 替加环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原研药 国产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苏木A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机制。方法结直肠癌SW480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0、80、160、320、640和1 280 μmol/L)苏木A处理筛选有效抑制浓度。SW480细胞根据转染载体分成苏木A+Anti-miR-NC组(转染inhibitor control后1 280 μmol/L的苏木A处理)、苏木A+Anti-miR-431组(转染miR-431 inhibitor后1 280 μmol/L的苏木A处理),细胞计数试剂-8法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差异,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E-钙粘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微小核糖核酸-431(miR-431)表达。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320、640和1 280 μmol/L苏木A处理后SW480细胞吸光度(A)值显著低于0、80、160 μmol/L(0.50±0.04、0.37±0.03、0.28±0.02、0.65±0.06、0.63±0.04和0.62±0.05,F=120.991,P<0.01)。320、640和1 280 μmol/L苏木A处理后SW480细胞A值显著降低。320、640、1 280 μmol/L苏木A处理后的SW480细胞克隆形成数目(65.01±5.17、49.18±4.69、33.05±4.56比78.62±4.11,F=161.813,P<0.01)及bcl-2蛋白表达(0.41±0.04、0.29±0.02、0.20±0.03比0.59±0.05,F=189.500,P<0.01)显著低于0 μmol/L苏木A处理组,细胞凋亡率[(8.62±0.52)%、(14.78±1.25)%、(21.08±1.73)%比(4.15±0.16)%,F=403.486,P<0.01]和bax蛋白表达(0.28±0.03、0.37±0.02、0.48±0.05比0.18±0.03,F=125.298,P<0.01)显著高于0 μmol/L苏木A处理组。320、640、1 280 μmol/L苏木A处理后的SW480细胞迁移数目(172.42±14.97、130.89±12.08、105.50±10.82比224.56±31.58,F=65.715,P<0.01)、侵袭数目(150.43±12.94、114.98±11.33、82.02±9.98比182.34±15.76,F=105.513,P<0.01)和Vimentin蛋白表达(0.42±0.04、0.30±0.03、0.21±0.03比0.65±0.05,F=221.479,P<0.01)显著低于0 μmol/L苏木A处理组。320、640、1280 μmol/L苏木A处理后的SW480细胞miR-431水平高于0 μmol/L苏木A处理组(1.56±0.10、1.92±0.12、2.45±0.18、1.00±0.12,F=188.136,P<0.01)。苏木A+Anti-miR-431组SW480细胞A值(0.45±0.04比0.29±0.03)、克隆形成数目(47.04±4.11比34.25±2.78)、bcl-2蛋白表达(0.45±0.05比0.19±0.02)、细胞迁移(165.24±13.06比104.23±9.84)、侵袭数目(147.20±13.94比81.96±8.54)和Vimentin表达(0.38±0.03比0.20±0.02)高于苏木A+Anti-miR-NC组,细胞凋亡率[(12.05±1.23)%比(21.84±1.66)%]、细胞中E-cadherin(0.32±0.04比0.56±0.05)和bax蛋白表达(0.24±0.05比0.46±0.04)低于苏木A+Anti-miR-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00、7.733、14.216、14.484、10.307、11.193、11.972、11.245、14.977,P<0.01)。结论苏木A可能通过上调miR-431调控SW480细胞生物学行为。

  • 标签: 原苏木素A 结直肠癌 生物学行为 机制
  • 简介:摘要作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胃肠道在血糖稳态调控和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肠道产生的胰高糖衍生肽(PGDPs),即胰高糖样肽-1(GLP-1)、GLP-2、胃泌酸调节、肠高血糖等,通过调控食物摄入、胃排空速率、胰岛和胰高糖释放等多条途径参与机体血糖稳态调节。基于肠道PGDPs的药物能够纠正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多种病理生理缺陷,有效改善血糖,已成为糖尿病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糖尿病 胰高糖素样肽 胃泌酸调节素
  • 简介:摘要目的在核系统中表达流感病毒血凝(hemagglutinin,HA)头部蛋白并进行血清学分析。方法将H1N1和H3N2型流感病毒的HA头部蛋白编码基因克隆到pET-22b(+)核表达质粒中,通过IPTG诱导,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获得含有HA头部与His-Tag的融合蛋白rH1N1-HA和rH3N2-HA。SDS-PAGE分析IPTG诱导前后的融合蛋白,验证表达的准确性,Western blot验证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多剂次免疫家兔,获得针对H1N1-HA和H3N2-HA头部的多克隆抗体。同时,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评价其免疫原性。结果rH1N1-HA和rH3N2-HA蛋白在小鼠体内诱导了滴度高于40的血凝抑制抗体,可作为一种保护性抗原。rH1N1-HA和rH3N2-HA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作为Western blot、ELISA等免疫学应用的重要材料。结论本研究制备的HA头部蛋白可作为一种保护性抗原,在小鼠体内诱导保护性抗体。HA头部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用于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学和血清学研究。

  • 标签: 甲型流感病毒 血凝素头部结构域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免疫原性
  • 简介:摘要发灶不明的肿瘤(CUP)是指经组织学确诊,但根据标准评估手段和影像学检查无法确定肿瘤发部位的转移性恶性肿瘤。CUP占全球所有确诊肿瘤的2%~5%,以早期侵袭性转移为特征。目前CUP的标准评估需要组织病理学评估和低危亚群鉴别,该亚群患者可以进行更加精准的治疗或预后更好。当前对高危亚群的标准治疗需要评估预后并考虑经验性化疗。组织起源分子检测法用于鉴定可能的肿瘤发灶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在此我们对应用该检测方法评估CUP的合理性,以及支持和反对依据进行了综述。二代测序在晚期肿瘤的广泛应用为鉴别具有治疗可行性的基因突变患者提供了可能,而且有助于后续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疗与手术、系统治疗联合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部分长期存活患者被诊断为第二发恶性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直肠癌、膀胱癌、肉瘤等。本文主要对放疗诱发第二发肿瘤的剂量效应关系、潜伏期、影响因素、诊断、治疗、预后等内容进行阐述。

  • 标签: 辐射诱导 放射治疗 第二原发肿瘤
  • 简介:摘要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脊索生长缓慢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人体中轴骨,中轴骨以外的部位非常少见。本文报道1例45岁男性发于股骨头的轴外脊索瘤,其组织学特征与经典型脊索瘤相似,局灶呈软骨分化。患者因“右股骨粗隆间占位”于外院活检术后病理诊断为软骨肉瘤。目前,有关轴外脊索瘤仅有少数报道,本文通过分析该病例的诊断思路,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病理医师对该肿瘤的认识,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高分辨率胸部影像系统和肺癌筛查程序的应用,多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患者正成为临床实践中日益增长的人群。但是,MPLC诊断标准及其与肺癌肺内转移(intrapulmonary metastasis,IM)之间的鉴别仍然存在许多争议,特别是在组织学相似的病例中。本文在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讨论了MPLC诊断标准的变化以及MPLC与IM的影像学、组织学和分子遗传学的鉴别诊断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多学科诊断、算法、预测模型及人工智能在MPL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此外,我们还讨论了关于MPLC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根治性手术是治疗MPLC的主要手段,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对不能手术的MPLC患者是安全可行的,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经过合适的患者选择也可以应用于MPLC。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PCT)、白细胞介(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分别按照Ranson评分及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分组,检测入院时血清PCT、IL-6、hsCRP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按照Ranson评分,急性重症胰腺炎组患者PCT、IL-6、hsCRP表达水平[非正态分布,用下四分位数(QL)-上四分位数(Qu)表示]高于急性轻症胰腺炎组(分别为0.27~1.23、0.05~0.28,U=-4.120,P<0.05;62.81~137.55、34.30~68.17,U=-4.058,P<0.05;32.83~103.35、6.47~44.95,U=-4.214,P<0.05)。按照APACHE Ⅱ评分,急性重症胰腺炎组患者PCT、IL-6、hsCRP表达水平(非正态分布,用QL-Qu表示)高于急性轻症胰腺炎组(分别为0.33~3.64、0.05~0.33,U=-4.148,P<0.05;86.03~163.43、34.30~68.17,U=-4.196,P<0.05;47.28~103.65、24.35~58.78,U=-3.979,P<0.05)。Spearman相关分析,PCT、IL-6、hsCRP与病情严重程度Ranson与APACHE Ⅱ评分间呈正相关(Ranson:r=0.536、0.528、0.549,P<0.05;APACHE Ⅱ:r=0.540、0.546、0.518,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PCT、IL-6、hsCRP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且与客观指标Ranson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正相关,提示以上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超敏C反应蛋白 Ranson 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纤维肉瘤。患者女,69岁,因乳房发现无痛性肿块3个月余就诊。乳腺X线摄影示右侧乳腺外上象限高密度肿物,边缘浅分叶,病灶大部分边界清晰,前缘略模糊,未见钙化。超声示右侧乳腺9点位低回声肿物,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点状强回声及索条状增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肿物内部及周边探及点条状血流信号。MRI示右侧乳腺外上象限肿块,浅分叶,T1WI呈低信号,T2WI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呈高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呈早期花环样至弥漫强化方式,肿块外侧缘及胸大肌前缘网格状强化,信号强度曲线呈平台/流出型,表观扩散系数为1.5×10-3~1.8 ×10-3 mm2/s。术后病理:乳腺黏液纤维肉瘤(中度分化)。

  • 标签: 乳腺肿瘤 黏液纤维肉瘤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发不明的颈部转移性癌(CCUP)占所有头颈部恶性肿瘤的3%~5%。随着PET-CT、分子病理学、内镜等辅助检查的发展和放疗技术的进步,这类疾病的诊治水平逐渐提高。手术和放射治疗是CCUP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因CCUP发病率较低、异质性大,目前仍缺少前瞻性临床试验数据,在治疗方面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就近年CCUP的诊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原发不明颈部转移癌 肿瘤诊断 手术疗法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 简介:摘要膜性肾病(MN)是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疾病,各年龄均可发病。发膜性肾病(PMN)在儿童并不常见,但为导致儿童终末期肾病的原因之一。针对M型磷脂酶A2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的抗体不仅见于成人PMN,亦可见于儿童和青少年PMN,为诊断和监测儿童PMN的有用指标。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已成功用于治疗成人PMN,还可能对儿童PMN有效。

  • 标签: 儿童 原发膜性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临床确诊的发肝脏肉瘤的病例资料,从临床及影像学角度分析其误诊原因。3例主要表现为肝区胀痛并发热,术前1例误诊为肝脓肿或肝细胞癌,1例误诊为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误诊为混合型肝癌。3例均完成根治性切除手术,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肝肉瘤3例。我们认为发肝脏肉瘤很难与其他常见肝占位病变鉴别,易造成误诊、误治,术前诊断非常困难,确诊尚需依赖术后病理甚至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