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与连续波雷达相比,PD雷达在正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盲速的现象,并且针对不同目标,盲速出现的频率值亦有所不同。本文中,为了使雷达对大范围属性目标均不会出现盲速现象,采用了一种自适应周期变比策略,来提高雷达检测动目标的概率,对不同距离、不同速度的目标均具有良好检测性能。

  • 标签: 盲速    PD雷达     参差重复周期比   自适应
  • 简介:摘要:探究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效果。方法:以在2020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眼科收治的62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患者,作为本次医学研究的重点观察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遮盖疗法,研究组实施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比较组间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情况,1°空间频率时P100振幅以及潜伏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视力情况,1°空间频率时P100振幅以及潜伏期评分情况治疗前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指标情况更理想,组间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使用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更有利于患儿视力恢复,值得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遮盖疗法 综合训练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专供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使用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并进行评价及测试。方法横断面研究。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170例、其他眼病成年患者100例及视力正常健康成人80名,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招募视力正常健康成人20名。通过与30例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面对面访谈生成具有80个条目的初始量表。应用初始量表对40例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进行调查,根据答案情况对条目进行删减。采用因子分析确定主要因子(量表维度),采用克朗巴赫α系数评估量表的信度。总量表及各维度得分为所包含条目得分的平均值,范围为0(最低生活质量)至100分(最佳生活质量)。对100例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100例其他眼病成年患者及100名视力正常健康成人使用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得分的差异。结果最终形成的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生活质量量表(AAAQ)包含视觉功能和社会心理2个维度,每个维度含10个条目。总量表、视觉功能维度和社会心理维度的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8、0.78和0.78。100例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18~43岁(中位数26岁),与100例其他眼病成年患者及100名视力正常健康成人的年龄及性别分布匹配(均P>0.05)。AAAQ量表区分效度测试结果显示,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总量表、视觉功能维度、社会心理维度得分分别为(28.63±9.18)、(27.69±9.88)、(29.53±9.90)分,均明显低于其他眼病成年患者得分(71.28±8.14)、(65.56±7.81)、(76.85±10.76)分和视力正常健康成人得分(84.54±9.13)、(81.70±9.27)、(87.38±10.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研制AAAQ,其符合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的信度及效度要求,可用于评估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生活质量。(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41-347)

  • 标签: 弱视 屈光参差 生活质量 成年人 视敏度 结果可重复性
  • 简介:摘要:双眼屈光参差以及高度散光的人群,通过普通的框架眼镜或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时,其矫正视力和成像效果并不理想。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由于材料具有硬度较大,弹性模量大,使得镜片于角膜之间通过泪液填补,形成泪液透镜,对角膜散光、双眼屈光参差、高度近视等的矫正具有明显的优势。RGP的特殊矫正效果和更好的安全性,使得它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及角膜基质透镜自体移植术矫正远视及屈光参差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989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成人混合性屈光参差12例的临床资料,患者一眼近视,对侧眼为远视,双眼屈光度恰相匹配,近视的一眼采用SMILE手术,取出的角膜基质透镜备用,远视的一眼参照SMILE的术式,但将备用的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角膜瓣下。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植入的透镜居中、透明,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远及视近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角膜曲率明显增加,角膜厚度明显增厚,视疲劳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满意率为83.3%(10/12)。结论飞秒激光SMILE及对侧眼自体移植术矫正远视及屈光参差早期效果良好,但仍需大样本深入研究,而且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矫正,远视 矫正,屈光参差 取出术,角膜基质透镜 移植术,角膜基质透镜,自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遮盖时间对治疗单眼轻中度屈光不正儿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3-6岁此类90例患儿随机分成A、B两组经验光配镜;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遮盖时间+目力训练治疗,其中A组每天的遮盖时间是B组的两倍。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比较两组患儿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A、B两个小组在经过1个月的治疗时视力矫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屈光参差性弱视 遮盖疗法 最佳矫正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临床防治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并夜戴1年以上,且能够按时随访的226名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数据,年龄(10.83±1.56)岁,男95名,女131名。根据戴镜情况及基线屈光参差分为:双眼戴镜低度屈光参差组(A1组,111名,双眼戴镜,1.0 D≤双眼SE差值<2.5 D),年龄(10.68±1.66)岁,男50名,女61名;双眼戴镜中高度屈光参差组(A2组,33名,双眼戴镜,双眼SE差值≥ 2.5 D),年龄(11.24±1.38)岁,男10名,女23名;单眼戴镜低度屈光参差组(B1组,38名,单眼戴镜,1.0 D≤双眼SE差值<2.5 D),年龄(10.79±1.51)岁,男17名,女21名;单眼戴镜中高度屈光参差组(B2组,44名,单眼戴镜,双眼SE差值≥ 2.5 D),年龄(10.97±1.60)岁,男18名,女26名。采用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线性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观察戴镜1年后双眼眼轴长度、双眼眼轴差值等参数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眼轴变化:戴镜1年后,各组双眼眼轴长度均增加。A1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眼轴分别增长(0.20±0.21)mm及(0.24±0.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8,P=0.002);A2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眼轴分别增长(0.04±0.11)mm及(0.17±0.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5,P<0.001)。B1组高度数眼和低度数眼眼轴增长量分别为(0.14±0.21)mm和(0.39±0.23)mm,B2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眼轴分别增长(0.11±0.14)mm和(0.54±0.2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33,-11.643;P均<0.001)。A1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1年眼轴增长量均与年龄呈线性相关(校正R2=0.208,0.237),A2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1年眼轴增长量均与年龄呈线性相关(校正R2=0.169,0.360)。B1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1年眼轴变化量与年龄及基线屈光度不存在线性相关(F=0.514,1.205;P=0.602,0.312),B2组眼轴变化量与年龄及基线屈光度不存在线性相关(F=0.841,0.056;P=0.439,0.946)。(2)双眼眼轴差值变化:戴镜1年后,A1、A2、B1、B2各组双眼眼轴差值变化量分别为(-0.04±0.14)mm、(-0.13±0.13)mm、(-0.26±0.24)mm及(-0.43±0.25)mm。双眼戴镜组及单眼戴镜组中高度屈光参差者较低度屈光参差者眼轴差值变化量更大(t=-3.211,-3.180;P=0.002,0.002)。A1、A2及B2组双眼眼轴差值减少量与基线屈光参差量均呈线性相关(校正R2=0.099,0.149,0.230)。B1组双眼眼轴差值减少量与基线屈光参差量不存在线性关系(F=0.014,P=0.908)。结论配戴塑形镜能有效延缓近视性屈光参差少年儿童眼轴增长并缩小屈光参差。双眼戴镜者年龄较高者近视控制效果较好。基线屈光参差较大者,屈光参差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近视 屈光参差 眼轴 角膜塑形镜
  • 简介:摘要:本试验釆用PCR-SSCP方法检测攸县麻鸭的骨桥蛋白(OPN)基因第七外显子的多态性,结果显示:在攸县麻鸭OPN基因第七外显子267位点发现碱基突变(T→C),并检测出TT、TC和CC3种基因型,TT型、TC型和CC型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220、0.430和0.350, T、C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35和0.565。

  • 标签: 攸县麻鸭 OPN基因 PCR-SSCP 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探究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患者采用角膜塑形镜治疗方案对立体视功能的影响价值。方法 病例样本为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录的38例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角膜塑形镜治疗方案,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屈光参差度以及双眼立体视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屈光参差度以及双眼立体视功能异常率的数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采用角膜塑形镜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屈光参差度,改善患者的立体视功能,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性 屈光参差 立体视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低、高年龄组儿童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检出情况,为近视的健康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0—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近视门诊诊治的217例患儿。按照年龄分为低年龄组(5~9岁,127例)和高年龄组(10~14岁,90例)。记录受试者左右眼等效球镜(SE)的差值,将SE差值≥1.00 D定义为屈光参差。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SE差值的区别,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性别和屈光参差检出率的差别,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年龄、性别、眼轴差值对SE差值的影响。结果双眼SE差值在低年龄组中为0.25(0.00~0.50)D,高年龄组中为0.50(0.22~0.7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5,P=0.006)。屈光参差在低年龄组中的检出率为9.45%,在高年龄组中的检出率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P=0.027)。年龄对SE差值具有显著作用,随着年龄增加,双眼的SE差值增加为0.04 D/年(95%CI:0.007~0.080,P=0.020);双眼眼轴差值对SE差值具有显著作用,眼轴差值每增加1 mm,SE差值增加为0.03 D(95%CI:0.004~0.060,P=0.024);性别对双眼SE差值无影响(P=0.382)。结论随着年龄增长,患儿双眼的屈光差值明显增加,尤其10岁以上屈光参差发生率高于10岁以下,提示在眼科临床中要重视屈光参差的发生,以促进儿童青少年屈光参差的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控制。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屈光参差 近视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利伐沙班是目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主要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之一,明确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稳定的血浆浓度、较少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较高的患者依从性是它的优势。但临床上观察到用药个体之间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差异,以及药物导致的大出血事件,使利伐沙班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现简述利伐沙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着重讨论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进展,为利伐沙班的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药物代谢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川崎病是一种好发于亚裔儿童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川崎病致病机制复杂,其相关易感基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热点。近年来,在儿科学者致力于川崎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时,发现越来越多的钙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对涉及钙的川崎病基因多态性进行综述。

  • 标签: 川崎病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利伐沙班是目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主要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之一,明确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稳定的血浆浓度、较少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较高的患者依从性是它的优势。但临床上观察到用药个体之间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差异,以及药物导致的大出血事件,使利伐沙班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现简述利伐沙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着重讨论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进展,为利伐沙班的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药物代谢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骨肉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在青少年人群中好发,并且恶性程度非常高。早期即可发生转移,并且预后较差。虽然对于骨肉瘤患者实施综合治疗之后,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从30%上升到50%-70%,但骨肉瘤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骨肉瘤的发生不仅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与遗传因素密存在直接关系。其中,基因多态性是遗传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当前关于关于易感性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大多是关于骨肉瘤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而本文针对骨肉瘤易感性和基因多态性的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骨肉瘤 易感性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严重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是感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人类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与脓毒症的遗传易感性、早期诊断、病情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CD14、Toll样受体(TLR)、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IL-6)、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等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在脓毒症早期预测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有启示作用。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 脓毒症 遗传易感性
  • 简介:摘要DNA损伤修复机制在维持基因组完整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是修复活性氧引起的内源性DNA损伤的主要机制。碱基切除核心基因的基因多态性,会影响编码蛋白功能,降低DNA损伤修复的能力,并增加特定人群的患肿瘤风险。此文主要就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多态性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碱基切除修复 肿瘤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探究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表型。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单基因遗传病,该病是青少年运动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该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其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及预防猝死,故预防性基因检测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已证实与HCM发病有关的基因为TNNI3、TNNT2、MYH7、MYBPC3等,其MYH7为最主要的致病突变基因。

  • 标签: [] 肥厚性心肌病 基因突变 MYH7
  • 简介:【摘要】:人类红细胞抗原的基因频率分布受地区、人群、种族、民族等因素影响,呈现较大的差异。目前被国际输血协会(ISBT)命名的血型系统有36种,300多个血型抗原。近年随着分子遗传学和血型血清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红细胞稀有血型抗原多态性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稀有血型频率分布对于临床输血医学的发展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比较我国不同民族红细胞稀有血型Duffy、Deigo、Kidd、Dombrock 、MNS和Kell的基因频率,为临床进一步拟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制定红细胞输注策略等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红细胞 稀有血型抗原 基因频率 多态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CD40分子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超家族成员,是一种跨膜蛋白。激发CD40分子不仅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其介导的信号通路还可在多环节中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人类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信息可探究遗传性状,尤其是研究复杂疾病的遗传机制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已有大量的相关易感基因得到研究。CD40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肺癌、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得以证实,本文旨在基因水平上加深对以上疾病的研究。

  • 标签: CD40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