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抗辩权(Einrede)是德国民法典中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德国学者在六、七十年代对抗辩权的概念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其争论点主要集中在:抗辩权是否必须由当事人主张才能被法院考虑,法院是否可以依职权主动考虑抗辩权的存在和效力;抗辩可以在诉讼前主张还是必须在诉讼中主张;抗辩权和形成权的区别和联系等等.[1]本文从抗辩概念的发展历史出发,对罗马法、古日耳曼法、中世纪宗教法、德国各邦国法以及潘托克顿法学中的抗辩概念进行综述,着重研究抗辩概念是如何从程序概念演变到实体概念,抗辩发展上的抗辩是由当事人提出,还是由法官主动考虑.从而对德国民法典中的抗辩概念及其行使方式有一个全面、历史的把握.

  • 标签: 德国 民法典 抗辩权 当事人权益 程式诉讼 诉讼代理人
  • 简介:<正>一、简要回顾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犯罪被害人在德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曾多次发生重大变化。在日耳曼和加洛林王朝时代,被害人是诉讼程序的发动者和程序进展的推动者。随着国家专断刑罚权利的强化以及纠问制程序的引入,被害人逐渐丧失了其主体地位。尽管在理论上尚保留被害人对犯罪行为的告发权(Anzeigebefugnis),但实际上被害人对诉讼程

  • 标签: 被害人保护 刑事诉讼法 德国刑法 诉讼程序 附带民事诉讼 犯罪被害人
  • 简介:过去三十年中,企业组织形态的发展结合了传统合伙上的契约自由和传统公司上的债权人权利模式。法学者对这类新的组织形态更像合伙还是更像公司各持己见。持更类似合伙观点的人认为契约自由的程度是传统公司和合伙形式的本质区别,而持相反见解的学者则认为债权人权利模式才是区别之关键。本文作者赞同后者。我们通过检视企业实体演变的过程来揭示:公司中传统刚性规则对债权人权利保护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保护投资者的替代制度的发展,公司对刚性规则的需求日衰,而对契约自由的需求则日盛。本文中,作者首先讨论了企业实体演变的历史,侧重于讨论债权人保护在演变中的主要作用。随后,作者认为,尽管在讨论债权人保护以及公司与合伙的区别时,法学者总是将注意力放在有限责任上,但区别公司与合伙的主要特征在于"人格屏蔽"——指将公司财产分配给享有不同权利的不同类型债权人。在讨论强的人格屏蔽的重要性——公司而非合伙的特征——以及该制度如何完善有限责任之后,作者得出结论:新的企业组织形态是强的人格屏蔽扩展到受较少限制的企业实体的过程的产物,因此新的组织形态应视为公司的衍生而非合伙。

  • 标签: 公司 合伙 组织 历史 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实体
  • 简介:作为生命法学研究对象的生命法拥有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国外生命法与中国生命法尽管显现出了不尽相同的发展进路,但却有着相同的推动力量。具体来说:生命法的发展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生命法的本质使命在于保障人类生命伦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就其发展进路来看,生命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人类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使得生命法的调整范围必然呈现出日渐扩大的趋向,其体系构成必然会逐步完善,而生命法的内容也会越来越趋向于理性。

  • 标签: 生命社会关系 生命健康 生命伦理 生命法 生命法学
  • 简介:本书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当时的记载,对宪章运动的许多领导人的身世和活动做了详尽的描述,并生动地描绘了英国工人阶级英勇斗争的场面和群情激昂的图景,是研究

  • 标签: 宪章运动 工人阶级 领导人 斗争 作者 英国
  • 简介:本书融专著与教科书于一身,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注重法律体系论述的整体性,系统地分析了自罗马城建立至优士丁尼皇帝统治时期的罗马法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全过程。

  • 标签: 罗马法 时代背景 法律体系 全过程 整体性 教科书
  • 简介:本书通过详细的史实,对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律制度的沿革、特点进行了全面描述,尤其对古代日耳曼法、罗马法、教会法以及古代法对欧陆法律特点形成的影响,进行了颇具有见地的阐发。

  • 标签: 法律制度 日耳曼法 欧洲大陆 罗马法 教会法 法律特点
  • 简介:本书是关于欧洲法律及法律文化的名著,是当前"新欧洲法史学派"的代表作。本书的观点是:强调法律发展进程的非连续性和偶然性;以及法律既反映社会现实又创造社会现实的建构性特征。

  • 标签: 法律文化 发展进程 法律史 社会现实 法史学 新欧洲
  • 简介:"审判中心"一词是日本借鉴欧美刑事司法理念的概念发明,之后传播到东亚其他地区。日本从1927年正式使用该词,共历经了词语形成、概念定型、原则确立和实践深化四个阶段。韩国与台湾地区主要历经了理念引入、艰难推进、全面深化三个重要战略期。中国大陆则历经了话语引入、本土转化、回炉再造及全面推进等四个关键期。从各地的改革路径来看,基本确立了以一审为中心,以庭审实质化为目标,通过各项配套措施全力推动"审判中心"的实现。就未来发展的方向来说,需从外部破除"侦查中心"、从内部打造"庭审中心"上寻找新的突破口。

  • 标签: 审判中心 观念史 东亚地区 诉讼方式 司法改革
  • 简介:罗斯科·庞德的《法律解释》通过对19世纪之前诸学派的总结和批判,集中体现了庞德社会工程或社会控制学说建构的思想历程,体现了其别具一格的法律解释思想。庞德的这种法律解释思想,解答了法律史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困惑,包括法律与历史的关系、法律为何需要解释、法律应该如何解释等。以法律解释问题为主线,对庞德的法律史研究思想的基本观点、研究方法与理论进行解读,表明法律的研究应该就是通过综合对法律各个面向的解释,来获取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综合性的法理学。为当下的法学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

  • 标签: 法律史解释 历史哲学 社会工程
  • 简介:200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2009年开始对外开放签字的《联合国全程或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是近年来国际海上运输法律统一化的最新成果。虽然公约还未生效,但其法典化式的立法模式必将对国际航运业务产生重要影响,也将为各国海上运输法律的修改和完善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适逢我校成立国际航运法律学院暨国际航运法律研究中心,本刊特辟专题对该公约及相关问题进行评述,以期引发各界对国际航运法律发展的关注,从而对我国航运法律的发展和完善有所裨益。

  • 标签: 国际海上运输 法律统一化 鹿特丹 国际航运业务 发展史 海商法
  • 简介:<正>咸鸿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6.9万字。作者考察了英国历史上各种土地法律制度的内容及其历史沿革,提出并详细阐释了英国土地权利制度的"保有权模式"。作者认为,英国土地法始终在土地保有制这一基本法律关系框架下建构土地权利、规范土地关系,法律关系模式的差异也是导致普通法法系财产权制度迥异于大陆法系财产法律制度的根本原因。土地保有制对土地权益的分

  • 标签: 法律制度 土地权利 权利制度 土地关系 法律史 土地法
  • 简介:财产法是私有制的产物。罗马法为奴隶社会简单商品关系的最高水平的法律。欧洲封建时代的代表性的财产法是日耳曼法,主要表现为物权法而非所有权法。财产法在资本主义时期才会发展起来,在大陆形成《拿破仑民法典》模式,在英国则形成独特的财产法模式。这些法律的核心是产权制度,替市场经济开拓广阔的道路。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本位"趋向,符合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的效益要求。中国封建的财产法历史悠久、影响巨大。它属于封闭的农业自然经济的法律,同政治特权密不可分,尽管这种法律维系了社会的相对稳定,但却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建国以来,社会经济以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为基础,提供比资本主义更高劳动生产率的可能性。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必须同市场经济和效益优先原则相结合,形成合理的财产制度,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 标签: 财产法 所有权 资本主义 罗马法 物权法 私有制
  • 简介:对于中国立法发展规律的研究,本文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选取"内在视角",打破过去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条块分割",不仅从现在看过去、也从过去看现在,由此得出了立法演变规律的新的景观.

  • 标签: 立法 世俗主义 暴力主义 儒家化 现代性
  • 简介:<正>我今天这个报告,一方面想谈谈我的新作(《民夺审判与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同时想趁这个机会提倡结合法律、文化和社会经济,利用诉讼档案,来研究清代以来的法律制度。

  • 标签: 中国法律制度 社会史 文化史 社会经济史 清代法律 诉讼档案
  • 简介:政体理论是西方政治和法律思想的华彩乐章,给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制度和理想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其中,柏拉图的政体理论在西方政体理论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可谓西方政体理论的奠基人,并对后世西方的政体理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以降至卢梭的重要政体理论家们与柏拉图“显白”和“隐微”的对话,本文力图对这一影响进行简要的勾勒,从而澄清柏拉图政体理论的思想意义。

  • 标签: 柏拉图 政体 《理想国》 《法篇》
  • 简介:自从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天才叩开了美国政府严密垄断的加密技术之门,密码学的研究和应用逐步在科研、市场与互联网技术的多重作用和推动下,从幕后登上前台,从军事机密转为商业秘密。

  • 标签: 密码术 学术研究 互联网 商业化
  • 简介:自然状态学说的出现是自古希腊以来哲人们所构造的神义论理论体系隐含的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发端是质疑上帝存在之正当性的“伊壁鸠鲁悖论”。为了驳斥“伊壁鸠鲁悖论”并论证神圣秩序的合法性,自奥古斯丁起的神义论就致力消解“上帝之善”与“现世之恶”之间的紧张。其关键在于如何处理上帝的绝对支配『生与人的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由于难以回答现世之恶的正当来源问题,阿奎那开始承认人的自由意志对于恶行的责任,司各特则将恶行归咎于自由意志在行动上的自由选择,近代意义上的自由个人的观念初露端倪。中世纪后期的神学理论最重大的变革则出现在奥卡姆的理论创新中。奥卡姆的理论构成了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直接思想渊源。自然状态学说的理论伟力在于它是具有必然性逻辑的历史结论,自认具有合法性的现代法治绝不可能建筑于一个偶然的“假设”之上,一切革命性变革都只能是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结果。

  • 标签: 自然状态“伊壁鸠鲁悖论”神义论 自由意志 启蒙理论
  • 简介:在帝国时代的两千年里,并不存在任何被国家认可的正式法律职业,“全能型衙门”承担了包括司法在内的多数社会治理职能,唯一见诸史料的法律专业人员是被称为“刀笔吏”的幕僚和为百姓写讼词的讼师,但这些群体从未形成高度组织化并具备复杂专业技能的职业,反而因挑词架讼而常被人们讥为“讼棍”。

  • 标签: 法律职业 改革 中国 法律专业人员 国家认可 社会治理
  • 简介:比较法的路径通常可以分为两类,法律的历史比较以及比较的法制史研究。相较于法律的历史比较这一路径而言,后者并不过多侧重于法教义学的研究。并且这种相对较为年轻的研究路径通常比较复杂。尽管这一路径可以抽象地以'描述,比较,概括'加以形容,但首先关于对象客体的选择就颇为复杂。这是由于产生相互作用的并非法律规范或是它们的沿革,而是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此外,把握住研究课题的真实复杂全貌也是这一路径下的一大挑战。从这一意义上而言,比较的法制史研究必须建立在已经进行的数个独立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因此,这一路径下的研究只有在详细周全的计划下,才能取得相应成果。

  • 标签: 法律的历史比较 比较法制史 教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