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概括为实践发生,即人的认识“从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①的认识。它与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的同异关系问题,是当前我们哲学界和心理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着重从三方面对这个问题加以浅析如下。

  • 标签: 《实践论》 发生认识论 发生论 同异 哲学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正>结构与建构的原理,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的一个重要原理.他认为:“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连接起来的理论来说明.”从这点出发,他对认识发生发展、阶段性层次性作了历史的系统的阐述.他以人的心理机制:图式→同化→顺应→平衡,说明人的认识的结构与建构,揭示了认识乃是在主体与客体的不断作用中,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的动态系统.

  • 标签: 图式 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 原始人 主体与客体 审美感受
  • 简介:信息科学的兴起使得从信息的视角解释人的认识过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信息认识”随之得到普遍承认;信息认识的“扩大化”也可能走向“认识信息主义”,即一种对认识过程、认识机制及认识本质的过度信息化解释。这种解释一方面加深了对认识现象的科学理解,另一方面也可能忽视情感、意志等非形式信息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从而淹没认识的人文方面。

  • 标签: 认识论 信息 认识论信息主义
  • 简介:关于人类认识的本源问题和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不难找到答案.从群体或宏观的角度看,人类认识活动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经历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从认识的具体过程看,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能动的反映).这些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就个体认识来讲,其认识过程又是极其复杂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对此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被称为图式建构说.为探索人类认识发生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就此学说作一评述.一、图式建构的思想渊源

  • 标签: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 图式建构 认知结构 认知图式 认识过程
  • 简介:<正>皮亚杰发生认识的独创性,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否认。但是,这种独创性研究表现在哪些方面?它在认识发展史上到底占有何种地位?这并不是已经完全解决了。有些研究者虽然肯定了发生认识的学术价值,但却把这种价值主要归结在研究方法上,其理

  • 标签: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贡献与局限 客体 研究方法 研究者 思维逻辑
  • 简介:现代著名哲学家皮亚杰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分析和总结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并创立了发生认识。这一发生认识所包含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平衡理论、外化内化结构理论、逻辑——数学的建构理论、以及"相对客体"和"绝对客体"理论中,无不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 标签: 皮亚杰 辩证法 发生认识论
  • 简介:目前的教师教育课程框架背后的假设是:行动是认识的结果,认识先于行动。这种旁观者认识将理论与实践、知与行割裂开来,并认为教师教育的任务是尽可能地从知识上武装学生。这往往会造成学生对知识食而不化,无法生成实践智慧。教师教育课程要重获生机和活力,就需要从旁观者认识转向到杜威所谓的经验认识,将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教师教育课程将通过以下两方面被重新定义为一种在经验中、并为着经验的有价值生长的课程,即第一,沟通学科知识与直接经验,帮助学生形成"与实践有关的命题性知识";第二,缩短学科学习时间,开发以课堂为导向和情境的课程,帮助学生形成"通过命题解释的实践性知识"。

  • 标签: 旁观者认识论 经验认识论 教师教育课程
  • 简介:<正>哲学究竟是什么呢?毛泽东同志说过:“哲学就是认识,别的没有”。(转引自1978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列宁也说过:“哲学是对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参见列宁《哲学笔记》第90页)这的确抓住了哲学的本质特征。遗憾的是,这样的论断并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不成熟的意见,就教于理论界的同志们。

  • 标签: 认识论 《哲学笔记》 本质特征 列宁 理论界 毛泽东同志
  • 简介:将古代中国的阴阳互补理论进行现代诠释,将阴解释为良性的接受能力,将阳解释为良性的果决能力,古老的二元互渗理论就能够在认识方面展现新的智慧。这反映了以往为中国传统思想所忽视的认识问题,实际可以在中国思想的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

  • 标签: 阴阳 认识论 德性
  • 简介:认识的递进发展是近代哲学的主流方向之一。康德认识和塞拉斯认识,尽管各属不同流派,时间跨度较长,但是二者认识的基础主义特征相当明显,将二者纳入基础主义的范畴进行比较也是合理的。因为,塞拉斯的认识受到康德哲学的影响,他又是英美分析哲学的代表,比较二者的认识能够发现一些异同,也能够对认识的理解有更好的把握。

  • 标签: 康德 塞拉斯 认识论 感觉 时空 观察报告
  • 简介: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特别是其理论核心“发生认识”,系统地阐述了认识的建构过程,它对研究人类的认识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指导当今英语课堂教学也有其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英语 中学 心理发展观 教学方法 发生认识论
  • 简介:决策的认识分析王文臣,邱兴平人们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在既定条件下,活动的结果如何,是成功还是失败首先取决于决策。正确的决策可以使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错误的决策则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由于决策主要是实践认识活动,将决策放在认识中...

  • 标签: 决策方案 满盘皆输 文臣 决策过程 认识过程 使人
  • 简介:认识角度看比较教育,它是对"他者教育"的认识以及对这种认识认识。它在好奇心理、社会运动以及国际竞争的驱使下得以形成与发展,并将时空路径、科学路径与文化路径作为认识教育的主要路径。这种认识活动的产生,不仅需要主体具备特殊条件,而且还具有相应的技术要求。比较教育作为认识教育的一种方式或活动,其认识的发展轨迹是围绕教育及比较教育的实然与应然而展开,并向全球复杂性方向迈进。

  • 标签: 比较教育 认识论 他者教育
  • 简介:<正>在当代世界上,选择遍布社会一切领域,大到国家决策,小到个人办事,都无不与选择密切相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广泛地进入社会生活的今天,商品、技术、人才、资金、管理、信誉、决策等等,都在选择之列,同时,每个人的劳动或经营及其成果都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获得社会的承认,接受社会的选择。这种择优汰劣的相互选择机制,使我国经济真正充满活力。这与过去传统计划体制,由于缺乏选择机制,曾使我国经济失去活力大不一

  • 标签: 区分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正确选择 主体需要 价值认识 事实认识
  • 简介:认识角度看,“模型”是对客观存在的“原型”事物的反映,而反映的本质就是在意识中用“模型”来理解和表示“原型”事物的过程。“模型”在感性认识阶段表现为形象或图像,在理性认识阶段表现为数学关系或概念体系。只有将感性材料构成“模型”后,理性思维才能处理,从中获得规律性认识。“模型”需要向“原型”不断趋近。将某一认识阶段的“模型”绝对化容易导致独断,而将所有“模型”等同看待会导致认识上的相对主义。在以直觉为主的形象和图像模型建构中,逻辑审视更为关键。而在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建构中,直觉的启发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 标签: 模型建构 认识论意义 “原型” 认识阶段 感性材料 理性思维
  • 简介:苟况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思想家,朴家唯物主义无神论者。他根据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来建立自己的认识体系,在“天人相分”的思想上,提出“形具而神生”的命题,第一次对精神和形体的关系问题作了唯物主义的回答;并初步探讨了感觉经验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建立了以“道”为标准的认识和“虚’壹而静”的思维方法;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提出重行的知行观。把古人的朴素唯物论

  • 标签: 荀况 认识论问题 知行观 新兴地主阶级 感觉经验 征知
  • 简介:认识,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认识?什么是认识?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事物在思维上的反映,称之为认识;认识是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及其认识发展过程的哲学学说。列宁说唯物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见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徐特立在论述认识的文章中,没有从抽象的原则方面论述认识,而是从自然和社会的实际现状中,论述认识的。从他在论述中,我们看到的是关于认识的目的和任务;实践在认识上的重要性;感性

  • 标签: 认识论 徐特立 理性认识 马克思主义 感性认识 人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