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患有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针刺治疗当中,患者治疗时机的不同对治疗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期间收治的68例患有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都需要接受针刺治疗,我院根据患者病程的不同将其均分成为早期组与晚期组,早期组患者需要在发病7日内接受针刺治疗,而晚期组患者则是在发病后7d后接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早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晚期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在接受对比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针刺治疗时机选择当中,患者在早期接受针刺治疗的效果相对更好。

  • 标签: 面神经 周围性 麻痹 时机 针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针刺并结合推足太阳经筋为主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以来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共120名,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人,分别为针灸组、针灸及推足太阳经筋组,两组分别都是每10次为一个疗程,可应用2个疗程,疗程后做出相应的疗效评定并分别归纳各组的优劣势。结果针灸组的治愈率为75%,综合组的治愈率则为90%,因此,综合组在临床效果上明显更优于针灸组。结论周围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中,综合应用针灸并加之以推足太阳经筋的治疗方法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灸疗法 针灸加推足太阳经筋疗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 简介:目的:比较House-brackmann分级(HBGS)和面神经分级2.0(FNGS2.0)对周围面神经麻痹的评价效果。方法3名高年资医师和3名低年资医师分别使用HBGS和FNGS2.0分级方法,对50项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的表情视频进行评价。对两种分级方法的重复性、一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使用HBGS,低年资医生之间的评价一致为39.5%,kappa值为0.30,高年资医生之间的评价一致为56.5%,kappa值为0.43,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使用FNGS2.0,低年资医生间的评价一致为62.0%,平均ICC值为0.763,高年资医师之间的评价一致为62.8%,平均ICC值为0.785,两组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HBGS和FNGS2.0的总体相关ICC值为0.760,SCC值为0.746,kappa值为0.42;FNGS2.0与口的相关为71%。结论HBGS与FNGS2.0中度相关;使用HBGS,评判者间的一致受医生的经验水平影响很大,而使用FNGS2.0,评判者重复性和一致较好,与评判者的经验无关,与口的运动有较强的相关

  • 标签: 面神经麻痹 评价方法 House-brackmann分级 面神经分级2.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期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59例患者急性期浅刺面部阳白、丝竹空、攒竹、四白、地仓、颊车、迎香,进针1分,不求针感,直刺合谷、风池、外关、得气后患侧面部用TDP神灯照射,留针15分钟,取针时不压闭针孔。恢复期用透穴法,酌情选用以下几组穴位阳白透鱼腰、攒竹透睛明、四白透巨髎、颊车透地仓、地仓透迎香。合谷、翳风、牵正直刺,患侧面部接电针仪,TDP神灯照射,留针25分钟,针后于额部及面部闪罐。结果1个疗程治愈42例,2个疗程治愈28例,总有效率98%。结论分期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期 恢复期 浅刺 透刺 闪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周围面神经麻痹主要是因为面神经受到非特异性.的炎而引起的,在临床上认为这种疾病的发生原因与某种病毒感染有关系。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往往会表现为表情瘫痪、眼歪嘴斜。患者一旦发病之后就需要及时接受治疗,这样才能够避免病情进一步扩大发展。周围面神经麻痹主要是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产生障碍,在临床上主要以眼歪口斜为主要特征,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在医学上又称为面瘫。

  • 标签: 中医针灸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临床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肌电图瞬目反射检查1,探讨雷火灸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测定面神经麻痹患者雷火灸治疗前、后瞬目反射的R1、R2波潜伏期。结果面神经麻痹患者雷火灸治疗后瞬目反射R1、R2波的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面神经麻痹患者通过检测瞬目反射的潜伏期,证实了雷火灸治疗的疗效。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雷火灸 瞬目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针刺对周围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间住院的90例周围面神经麻痹病人进行回顾分析,按照不同的处理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45名为一组。在对照组中,采用西药疗法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在观察组中,采用针灸疗法对周围面神经麻痹病人进行H-B面神经功能以及面部残疾躯体功能(FDIP)评分、FDIS的社会生活能力得分和临床效果。结果:经调查研究发现外周面瘫病人的好转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56%,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针灸 H-B面神经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纯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2例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采用纯针灸治疗)和对照组(2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共25例患者治疗有效,对照组共24例患者治疗有效,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2%)和对照组(92.3%)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纯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相当,患者发病早期采用针灸治疗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纯针灸 中西医结合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电针治疗。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口服药物加肌注治疗,一组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电针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和住院时间以及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66%)高于对照组(76.66%),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住院时间(9.3±1.1)比对照组(12.2±1.2),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TFCS评分(87.3±8.5)高于照组(73.4±7.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电针对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加快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出院,从而提高患者面神经功能,电针在临床对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期 电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本病又称为面瘫。由面神经麻痹引起的损害所发生的部位不同,它可分为中枢面神经麻痹周围面神经麻痹两种。病损在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为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称为中枢或核上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称为周围(即核或核下面神经麻痹。由局部损伤或炎症所引起的面神经麻痹以及单纯面神经损害所造成的麻痹称为贝尔氏(Bells)麻痹。贝尔氏麻痹是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明显的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周围面神经麻痹

  • 标签: 面神经麻痹 针刺 中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分期针灸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的的临床疗效展开观察。 方法 择选我院 2013 年 6 月至 2016 年 6 月所收治的 60 例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探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 3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针灸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探究组患者则选用分期针灸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展开观察与对比。 结果 在临床疗效上,探究组患者中有 20 例患者完全痊愈, 6 例患者显效, 3 例患者病情好转, 1 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 96.67% ;对照组中有 12 例患者完全痊愈, 5 例患者显效, 2 例患者病情好转, 11 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 63.34% ;对此,探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针对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应用分期针灸法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病症情况,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分期针灸 神经麻痹 疗效观察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蒙医辩证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67 例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 34 例患者,对照组 33 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病毒抗激素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口服蒙药联合微波针刺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经过观察后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周围面神经麻痹的患者,给予蒙医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面部肌肉功能与眼睑功能,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麻醉 蒙医疗法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