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栏是为初学《易》者而开设的通俗讲座,除“《周易今注今译”外,还将分期陆续刊登《周易》的卦气、纳甲、互体、筮法、占法等易学基础知识,目的在于引导易学爱好者入门,进一步发掘和弘扬这一古老的中华文化遗产。

  • 标签: 今注今译 周易 君子 古经 注释 潜龙勿用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3-23
  • 简介:《颐》卦六五爻只要之正为阳,由于《颐》卦之上爻与初爻为两阳爻,六爻爻辞内卦三爻皆不自养而求养于人

  • 标签: 古经墨家 周易古经 墨家思想
  • 简介:<正>经文:■鼎:元吉,亨。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 标签: 今注今译 经文 注释 雷电 战雷 闲言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5-26
  • 简介:震卦所阐释的是人们面临震恐之事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心态及其后果,强调了智与勇的统一。卦辞讲遇震恐时处变不惊、有大智大勇,方堪当大任,是本卦所代表的最佳状态;初九爻讲遇震恐之际虽稍有短暂慌乱,但随即能沉着应对,是本卦的次佳状态;六二爻讲危险来临时,要沉着冷静,不能失去理智、逞匹夫之勇,要根据具体情势,适时进退;六三爻讲心中要有所敬畏、有所恐惧,要时时警醒、谨慎行事;九四爻讲因遇恐惧而缩手缩脚,使平常的行为能力不能正常发挥,是勇不足而影响智(能力)的发挥的结果;六五爻讲常历风险者易放松警惕、麻痹大意而遭致灾祸,是有勇而谋不足的结果;上六爻讲胆小委琐事无成,这样的人一定既无勇又无谋。

  • 标签: 震卦 智与勇的统一 处变不惊 适时进退 警惧行事 临危畏惧
  • 简介:《涣》卦当言发洪水。卦名"涣"意为洪水泛滥四散而冲击,即所谓发洪水。初六"马壮",谓洪水泛滥冲击,某人乘矫健壮实之马奔逃。九二"涣,奔其阶",谓洪水泛滥冲击,人奔跑上较高的阶地台地。六三"涣其躳",谓洪水泛滥,冲击某人。六四"涣其群",谓洪水泛滥,冲击众人。"涣其丘",谓洪水泛滥,冲击、包围、漫上高大的聚居之丘。"匪夷所思",谓洪水水量之大、烈度之高,远远超出人们平常想象和认知的程度。九五"涣其榦,大号",谓洪水泛滥,冲击修复城墙所用的榦木,民众惊慌呼号。"涣王居",谓洪水泛滥,冲击宫城内王的居处。上九"涣其洫",谓洪水冲击沟洫。"去逖出",谓洪水沿沟洫排出,远离而去。《衷》曰"是故占曰:……《涣》称而救",谓占《涣》卦发洪水之象,可明禹称扬上帝之命治水,救助民众之义。《衷》曰"《涣》以行权",意为占《涣》卦发洪水之象,可明禹治理洪水行使权力之义。

  • 标签: 《涣》卦 发洪水 涣其丘 涣其榦 涣其洫
  • 简介:本文考察了《周易的成书及流变过程,提出了解释《周易应该遵循的五个基本原则。据此,笔者对《周易中的《离》卦、《兑》卦作出了新的解释。作者认为,《离》卦以狼群袭击人类喻异族入侵。其中的“离”就是狼。狼很可能是异族入侵者的图腾,也是对该族人的称呼。笔者认为,《兑》卦反映了先秦比较常见的巫术之一——“说”。“说”是向神灵祈祷的一种巫术。从出土的占卜材料来看,占卜时若遇到有“忧”或有“祟”,贞人往往建议人们进行“说”以除之。

  • 标签: 《周易》古经 解释原则 《离》卦 《兑》卦 “说”
  • 简介:通行本分为上下两篇.对于其何以如此分篇,生当北宋的易学家程颐,在承继、整合和等的观点的基础上,作,明确提出以阴阳为基准分篇的原则,指明"阳盛者居上篇,阴盛者居下篇",并逐卦作了分析,丰富了人们在此领域的识见.

  • 标签: 《周易》古经 分篇 程颐 上下篇义 阴阳
  • 简介: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中的《缪和》篇中,有六则以历史故事解说《易经》卦爻辞的例子。本文分析这六则历史故事用以解的符合程度,以证明用历史故事解并不始于南宋的杨万里等人,而四库馆臣所谓“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并非历史事实。

  • 标签: 缪和 以史解经 四库全书总目
  • 简介:周易》本爻辞中的“小”义问题,存在着与卦辞中类似的情况。通过对萃六三、噬嗑六三、蛊九三、屯九五等四条爻辞的全面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小”义在本卦爻辞中的独立用例,并充分认识到本中“小”及诸断辞也各自相对独立为义。这一系列问题的发现,对于进一步展开本思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周易》本经 爻辞 解释方法
  • 简介:党怀兴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全书900页,142万字。该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辞典编纂与研究'的成果之一。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辞典正文。该部分穷尽式地收录了《周易》的全部词语,在划分词类、标注词性的基础上,依据词语出现的频数,对词语的音项、义项加以排列。该书还对所收重要词语和短句做了简明的解释。第二部分,词语索引。该书编制的索引分为《部首检字表》、《音序检字表》、《四角号码检

  • 标签: 十三经辞典 易卷简介 辞典易卷
  • 简介:寻微探幽树重华──喜读《周易述论》崔波刘太恒先生的《周易述论》最近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周易》研究领域里所取得的又一可喜成果。它既是一部对中国哲学史研究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又是一部通俗易懂、见解新颖且可读性强的著作。值得我们学习和研讨。...

  • 标签: 《易经》 《周易》研究 《易传》 述论 六十四卦 《易》
  • 简介:周易》经文中包藏着中国最的哲理诗。以《周易》卦、爻辞中可以辑出大量哲理诗来,足以编成一部诗集。《周易》一书三任:既是卜筮之书,又是哲学论著,也是哲理诗集。就诗体而言,《周易》哲理诗较近国风与小雅,但更为古朴,自有体式,与《古诗源》所辑某些逸诗极为相类。就诗法而言,赋比兴齐备,尤其突出了超乎比兴的总体象征。以《周易》中辑出的哲理诗集,就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集,早于《诗经》,且为《楚辞》重要源头,对中国诗美学具有独特贡献。

  • 标签: 哲理诗 《周易》 《诗经》 象征主义 郭沫若 中国文学史
  • 简介:论文对古代典籍所载“易象”一名作了新的解读。认为所谓“易象”,仅是当时《周易》的另一种称谓而已,它并不神秘;“易象”与今本《象传》没有直接联系,尚无渊源,《象传》“演德”,“易象”“尊礼尚施”,至汉代仍保存有以礼诠释《周易》的传统;古代《周易》原有《象》,或以《卦下易经》当之,惜已不传;但在清人的《易》著中,至今仍可见其传承的轨迹。

  • 标签: 《周易》 易象 《象传》 《象经》 《说卦》
  • 简介: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易经》是一部上古哲学著作,原用于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学思想。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之首;《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 标签: 《周易》 中国古典文化 《易经》 哲学著作 哲学思想 “五经”
  • 简介:本文着眼于文献,从佛经音义中整理出六条《周易》经文异文。通过对照发现,它们与今本、帛本、竹本《周易》经文,皆不相同。初步考察表明,《周易》在佛教界流传,他们所继承的版本系统,与外界所行当有所不同。

  • 标签: 《一切经音义》 《周易》 版本
  • 简介:《山海》是一部有图有文的经典,本文以明、清十种《山海》图本中的山神图像为例,展示《山》中各类山神的形貌、职能、神格与祭祀,以探讨原始山神的神格、特征与初民的山岳信仰。《山》记载了441座山,5个山区,25个山系。由于山神与祭祀的不同,25个山系的山岳信仰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形态:山体信仰、群山山神信仰、一山山神信仰,反映了原始山神崇拜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明、清《山海图》把《山》25个山系所记载的49例山神,以图画的形式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山海》图文兼备的原始叙事风格。

  • 标签: 山神 《山海经》 呈现 叙事风格 神格 经典
  • 简介:周易》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极重要地位。《一切音义》是中古时期一部重要字书,它引用了约450多种古文献,在文献学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通过对《一切音义》所引《周易》与今本《周易》的异同比较,可以揭示《一切音义》引用《周易》的概貌及价值。

  • 标签: 周易 一切经音义 引书 异文
  • 简介:周易》本名《易》,乃儒家“六(易、书、诗、礼、春秋、乐)”之首,故又称《易经》。原本是供巫史算卦所用的专门著作,以卦爻辞推断人事的吉凶祸福,记载了上古巫史们世世代代卜筮所积累的经验。相传夏代有《连山》,商代有《归藏》,都是卜筮之书,与《周易》相类似,但其书早亡。汉代时尚存《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后来都散失了。今传者为后人依托,并非原本,不可凭信。至于被儒家奉为经典的《易》,实为周代卜筮之书,故称《周易》。秦皇焚书,不焚卜筮之书,故《周易》得免于秦火之劫,作为可靠的先秦典籍而流传至今。

  • 标签: 《周易》 先秦典籍 《连山》 《归藏》 《易经》 《易》
  • 简介:刘向称苟子“善为《易》”,但文献所载《易》的传系中没有苟子。本文对苟子易学的渊源、苟子引《易》说《易》的持点、苟子与《易传》的关系以及“六并称”的时代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荀子 《周易》 子弓 《易传》 六经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