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格博”是藏语,读起来很响亮,其实翻译成汉语,就是“牦牛老头”的意思。四年前的秋天,格博还是北京出版集团的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在这之前,是北京市委副秘书长。这时的他还不知道,后来藏族兄弟赠予他的藏族名字“格博”会成为他的名片,“格博”会成为一个拉萨街头巷尾热议的人。那时,他的名字叫吴雨初。那段时间,格博总觉得有点不爽,脑子里总是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念头,开始是模糊的、个体的,后来清晰了,是牦牛,成群结队汹涌而来撞击于胸。

  • 标签: 传奇 党委书记 出版集团 副秘书长 董事长 牦牛
  • 简介:与一只鸟在湖边相遇我来到这里,只想看一看青海湖那些神话般迷人的风景看一看湛蓝的天空下,酥油草盛开

  • 标签: 亚楠 青海湖 神话
  • 简介:陈眠拉开窗帘,将脸贴在窗户上。冷冰冰的触感立刻浸透了半张脸。雾霾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现在,窗外依旧是一片混沌。没有阳光,是惨白的颜色。他尽量往外看去,却什么也看不清楚。只有近处的高楼显现出模糊的轮廓。还有车流声,以及人群的交谈声,相继涌人他的耳朵,这使他稍稍安下心来。这不是梦境,他在心里说。最近一段时间,他的梦境越来越真实,他经常会置身于一间小屋中(或许就是这间,但他并不确定),梦里的小屋也有窗户,他透过玻璃往外看,看到的景象与现在一模一样,也是这样混沌、阴沉。不过,梦里的世界是没有声音的,绝对的安静,连自己的呼吸声都听不到。他像是误入了一部古老的默片电影里。无论他在梦中大声喊叫,或是拍打窗户,都不会发出一丝声响。

  • 标签: 西伯利亚 窗户 混沌 梦境 高楼
  • 简介:英国十九世纪末的鬼才画家比兹莱(AubreyBeardsley),在当时欧洲文学艺术界引起过轰动,比如为王尔德绘《莎乐美》插图,为文学杂志《黄面志》(TheYellowBook)做美术编辑的一系列作品,都曾引发争议,其颓废唯美的画作成为世纪末艺术的一大代表。在二十世纪初的二十年代,比兹莱在中国的新文艺界也引起阵阵战栗。

  • 标签: 比亚兹莱 莎乐美 王尔德 文学艺术界 文学杂志 美术编辑
  • 简介:史诗《伊利特》开篇冠有一段开宗明义的序诗(卷1.1—7),其核心主题“忿怒”、“苦痛”、“分离”、“宙斯的意愿”等其他相关主题共同构建了史诗的内在结构与精神意蕴,对理解整部《伊利特》的旨趣至关重要。本文将该序诗置于史诗正文和早期希腊思想史的语境中予以考察和绎读,旨在呈现“荷马祈求女神歌吟阿喀琉斯之怒”的独特意蕴——颂扬一种英雄伦理与耻感文化下的“荣誉”观,籍此揭示《伊利特》的世界是一个企图恢复“秩序”的世界。

  • 标签: 忿怒 荣誉 阿喀琉斯 宙斯 秩序
  • 简介:诺贝尔文学奖新得主莫迪诺出生于"二战"尾声,家庭背景复杂,他17岁便与父亲断绝了来往,一直靠政府资助读完中学。他的父亲是意大利犹太后裔,母亲是比利时表演艺术家,莫迪诺的父亲于二战期间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则在金融界工作,与纳粹时期的德国秘密警察以及有组织犯罪集团关系密切。有资料显示,莫迪洛之所以投身小说创作,与他的父母二战经历以及由此导致的内心焦虑密不可分,他的创作有两个关键词:寻根与记忆。我对莫迪洛没有研究,但这两个词,如一束阳光——聚集并耀眼——直射我的心灵,我顿时觉得遥远法国的这位小说家莫名其妙地亲近了许多。

  • 标签: 迪亚 德国秘密警察 有组织犯罪 诺贝尔文学奖 青年文学 城市改造
  • 简介:鸣是商场中人,他曾经当过银行信贷部主任、基金管理公司经理、期货有限公司总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等,对当今中国商场诸多隐秘洞若观火,因此他的长篇小说如《终极破产》《生死期货》《牛市》等几乎都是围绕着期货、基金等商战题材展开,展示商战中别一种刀光剑影、腥风血雨,由之透视该行业中的人性波澜。

  • 标签: 双奎 基金管理 房地产开发 内幕消息 苏童 基拉尔
  • 简介:1920年代创刊于中国大连的《》被公认是体现了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特点的重要杂志,而同期创刊于广州的《铜锣》则被视为具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重要杂志,代表了日本1920年代广义上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另一个谱系。本文以《》和《铜锣》为中心,从两者创刊时的历史语境、不同的都市背景,以及杂志中心人物安西冬卫与草野心平各自不同的越境体验等方面,论述日本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的至深关联。

  • 标签: 现代主义诗歌 大连 广州 安西冬卫 草野心平
  • 简介: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迅速的经济实体,它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投行的建立不仅是对亚洲经济发展的推动,更是对世界经济有着深远影响。但是对于中国提议投资建立的投行而言,美国有着不同的看法,两国的媒体也都有着不同的报道立场。本文就是选取两国具有代表性的报纸《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研究对象,运用新闻框架理论进行标题、内容、意义等分析研究,依据不同的信息进行不同的框架分类,探索两者报道在新闻框架下的中的差异,进一步了解其新闻报道镜框背后的媒介真实。

  • 标签: 框架理论 中美媒体 亚投行报道
  • 简介:本文拟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论证莎拉·沃特斯的"新维多利三部曲"——《半身》、《荆棘之城》《轻舔丝绒》——不仅是当代男女平等主义小说的试金石,也对新维多利小说体裁的巩固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根据杰西卡·本杰明的主体互涉理论,本文分析了沃特斯对女性同性关系的特别阐述,聚焦于小说中描述的女性恋人的权力与屈服。此外,本文对小说中所体现出的主体间性的探索,体现了小说如何超越维多利语境以及当代文化语境中存

  • 标签: 沃特斯 莎拉 当代文化语境 杰西卡 本杰明 间性
  • 简介:作为后现代文学的重要分支,"垮掉的一代"对美国后现代文化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亚文化代表。对"垮掉的一代"作家而言,同为亚文化的波普爵士乐不仅为他们的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更是他们创作的基础。本文以"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在路上》为个案,详细探讨了"垮掉的一代"文学作品在语言和主题上与波普爵士乐的交互,借以说明,"垮掉的一代"和波普爵士乐这两个产生于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亚文化现象都是以叛逆和追问自我为主题的,两者在本质和精神追求上具有同一性,在创作上互有影响。

  • 标签: “垮掉的一代“ 爵士乐 亚文化 《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