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是作者于2006年11月9日在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做的报告。作者在报告中首先从哲学视角阐述了西方市场经济,指出市场经济是指单个的个体可以追求他的幸福和好运。他接着指出,市场经济的哲学视角这个问题起源于英国哲学家洛克。而对于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著名的哲学给我们提出的四个问题的回答,尤其是对于"我应该做些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则展示了法哲学观点及市场经济中经济秩序之间的一种逻辑性的联系。其后,作者选择性地对法哲学众多分支中的三个问题即法律规范产生的理由、经济法和其他法律领域之间的关系及关于公平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指出了市场经济存在的若干缺陷及对这些缺陷在不违反制度方面如何进行克服。

  • 标签: 法哲学 西方市场经济 哲学视角 哲学家康德 法律规范 基础规范
  • 简介: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选择与发展表现在七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自主活动论、需要动力论、多样选择统一论、实践创造论、二重尺度统一论、辩证价值观和辩证科学技术观。通过剖析邓小平对资本主义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生产力首位论、第一生产力论、共同富裕论、两手抓论、社会类型演进论的理论思考,论证了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标签: 毛泽东 邓小平 社会发展理论 哲学前提 理性 非理性
  • 简介:2015年7月7日—8日,第十一届《哲学分析》论坛——“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哲学分析》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

  • 标签: 孙正聿 思想解放 上海社会科学院 哲学基本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 南京大学
  • 简介: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既不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也不是关于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而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而予以批判地"反思"。哲学的"反思",并非一般意义的"对思想的思想",而是揭示隐匿于思想之中并强制性地规范人的思想活动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这就是"思想的前提批判"。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思想的前提批判是相互规定的: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构成"思想的前提批判";"思想的前提批判"就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标签: 哲学 反思 前提批判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哲学理解为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的观点显然是成问题的,把哲学理解为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以及思维(认识)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标签: 中国哲学史 传统哲学观 前提性反思
  • 简介: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吗,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以及思维(认识)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把哲学理解为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 标签: 中国哲学史 传统哲学观 前提性反思
  • 简介:一是把哲学理解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吗,把哲学理解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斗争

  • 标签: 中国哲学史 传统哲学观 前提性反思
  • 简介:10月16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联合举办。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科研部主任梁言顺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李晓兵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来自在京部分高校、报刊杂志、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共7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对哲学学科的前沿问题进行研讨。梁言顺在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国的哲学研究既要找准前沿,也要立足实际;既要注重学习借鉴,也要善于甄别取舍。

  • 标签: 哲学学科 高层论坛 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研究 教研部 主办单位
  • 简介:当代哲学主题日益呈现出民主化、生活化、实践化和碎片化的特征,这标志着当代西方哲学范式的转换。具体而言,当代哲学不再执着于终极性、整合性的形而上学思想,而是强调科学的重要性;从近代意识哲学向当代语言哲学范式转换,这意味着方法论的革命;理性精神不再停留或满足于逻辑推理的抽象层面,而是强调程序理性的重要性;以生命伦理学、政治哲学为代表的实践哲学兴起,成为当代哲学担当时代使命的集中体现。抛开学院化的逻辑一历史线索,仅着眼于与重大现实密切相关的领域来讨论当代西方哲学,它们应当包括科技革命与人性的冲突、合理社会制度的设计与难题、现代性的困境与出路等前沿问题。

  • 标签: 当代西方哲学 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平等正义 现代性
  • 简介:哲学与现实密切相关,关注前沿是哲学的内在要求。对“前沿”内涵的理解应定位于“新”,“新”不仅体现了哲学在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及体例方面的创新,也体现了当前现实生活的变化,前沿的不断发展为哲学大众化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关注前沿不是哲学的终结,哲学只有被大众接受和运用才能彰显其生命力。哲学沿与哲学大众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前沿需要大众化推进,大众化需要前沿支撑与引领。目前,我国还未真正实现哲学沿的大众化,不过,推行大众化的条件已具备,人们应当抛弃旧有理念,让哲学回归生活,学哲学哲学,逐渐构建起哲学文化,实现哲学沿大众化。

  • 标签: 哲学 哲学前沿 大众化 途径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对是否应该让学生先自学(特别是课前预习)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主张不让学生自学的人,主要担心"自学破坏了知识的新鲜感,削弱学生求知的好奇心,甚至影响教师设置教学情境".但是,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

  • 标签: 课堂教学 学生自学 学案 定直线 好奇心 解决问题
  • 简介:文章讨论三个问题:一、针对艺术学以及相关专业学科面临的结构性问题,讨论如何通过艺术方式去面对艺术作品并进行艺术表述?二、针对音乐学介入艺术门类相关学科之中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优势,讨论如何处理文化与艺术、艺术与音乐、音乐与音乐学的关系,进而,再通过艺术学前切中音乐,以提升音乐自身的艺术资质?三、针对艺术音乐以及音乐之后音乐学之所以是的可能性,讨论音乐的艺术起源、音乐的审美发生、先验声音的感性显现、声音经验的先验表述、音乐与音乐学共生。

  • 标签: 音乐艺术特性 艺术学前提 音乐学策略
  • 简介:与集中研究“人类解放”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相区分,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研究应当更加注重“人类解放”的前提问题。“神圣形象”就是人的自我异化,其根源在于“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然而,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批判“非神圣形象”自我异化的根本任务。这就是“人类解放”的前提。从宗教批判出发,明确解放是人从国家和政治统治中解放出来。从政治批判出发,表明解放必须从“德国人”的政治解放上升到“人”的普遍解放。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哲学力量在于现实的变革,即无产阶级通过彻底的革命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 标签: 宗教批判 政治批判 前提批判 人类解放
  • 简介: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在我国一经提出就成为学前教育界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①这种教育方式采用“小学化”和“成人化”的教育形式向幼儿教授小学的教学内容,并采用“小学化”的考核方式评价幼儿。②虽然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屡遭我国幼教专家的一致声讨。

  • 标签: 学前教育 小学化 哲学批判 教学内容 教育形式 教育方式
  • 简介:11月15~16日在山东济南举行,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暨《周易研究》编辑部主办。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韩国首尔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山东大学等高校的20余名专家学者,就《周易》古经的解读、《周易》研究的典范转移、易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的重建、《易传》与儒道关系、哲学视域中的易学三才之道、清华简《筮法》的学术史意义、乾嘉学派的解释学、人文易与民族魂、先秦的心性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就当前易学与中国哲学研究状况给予了反思与批评,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方法作了积极探讨。

  • 标签: 当代中国哲学 哲学视域 易学 中国哲学研究 山东大学 论坛
  • 简介: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些前提性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完全的说明,或者直接就被排除在学术视野之外,这阻碍了这一领域之学术研究的推进。根本地审视,有两个问题尤为值得澄明: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出场语境,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中国问题范式"。这两个问题并不是互不关联、彼此分开的,在许多理论节点上它们内在连通,这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整体性研究的要求也推上了前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政治哲学 马克思 出场语境 中国问题范式
  • 简介:摘要:周敦颐通常被学界视为宋朝理学的创始人,他在《通书》中有关道德(“德”)的论述,将艺术(“艺”)和现实(“实”)加以明确区分,但他又认为表达(“文”)的作用在于成全古圣王的道。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周敦颐的艺术在何种程度上与道德一起对儒道重建产生作用,并探讨周氏的道德论述中是否包含着一种艺术哲学。本文认为,在周氏思想中。“诚”是一个很关键的概念。当道德修养需要通过艺术实践来完成时,那么“诚”或可理解为一个美学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讨论周氏的理论对后世理学家的影响,以及他是否为这一走向美学的思想运动设定了前提

  • 标签: 周敦頤 理学 艺术 道德 美学 诚信
  • 简介:2014年11月15日至17日,“视域与方法:易学与中国哲学沿论坛”在山东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和中国周易学会主办。

  • 标签: 中国哲学 易学 论坛 视域 综述 山东大学
  • 简介:从学理上讲,哲学不是无前提的操作,哲学的合法性首先源于前提的合法性。胡塞尔现象学明确指出一切合法性的根源在于前提的明证性,并致力于这种明证性前提的诉求,但知识论立场的局限性使其陷入唯我论困境。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的人出发,其前提内在地具有现象学意义上的明证性,不仅破解了胡塞尔现象学唯我论难题,而且有力地表明:合理的哲学需要前提的明证性,而明证性的前提只能确立于人的现实生活。因此,当代哲学操作的第一本文不是抽象的存在与空洞的概念,而是我们每个人实实在在的生活本身。

  • 标签: 前提 明证性 哲学 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