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对声带增生疾病患者实施显微微瓣缝合技术治疗的价值及对嗓音的改善效果。方法 88例声带增生疾病患者, 均采用显微微瓣缝合技术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周及术后2周, 本组患者嗓音基频微扰值(jitter)、嗓音振幅微扰值(shimmer)、基频(F0)均优于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显微微瓣缝合技术 声带增生性疾病 治疗 嗓音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对科学的治疗乳腺增生疾病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收集我院门诊及普查病例的治疗资料并参考有关治疗乳腺增生疾病的文献记录。结果乳腺增生病有一定的恶变率,我院统计的为全部病例的1.5%,高度怀疑行手术治疗,其他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恐癌症”,不必要服长时间的药物,治疗2-3个疗程,消除症状后嘱患者定期复查即可。结论要用科学的治疗方法区分乳腺增生症和乳腺增生病,重视不典型增生,避免过度治疗。

  • 标签: 乳腺增生病 过度治疗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乳腺增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判断声像图像显示的差异,将其与临床结合实施有效分析。结果:乳腺增伤疾病患者依据超声诊断声象图像分为乳腺腺体增大、增厚以及囊性增生。本研究显示50例患者乳腺腺病是32例、乳腺增生是12例、乳腺囊性增生疾病是6例。乳腺腺病超声图像显示:回声增强,内部质地较紧密,且有分布不均、结构紊乱等特征,呈现出粗大点状以及斑点状,为看见囊液暗区声像,占总64%。乳腺增生:患者超声图像与乳腺导管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并存在透声较差管状暗区,不存在无回声暗区分布区。结论: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疾病临床可判断患者疾病类型,并加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并尽可能将误诊以及漏诊率降低。 【关键词】乳腺增生疾病;超声诊断;腺体增生 乳腺增生属于临床上多见疾病之一,一般患者会出现肿块以及溢液,属于女性常见疾病。其发病与卵巢功能以及精神因素等有密切关联。本质上属于生理增生导致乳腺正常组织结构紊乱,患者卵巢功能以及体内黄体素分泌均改变,且雌激素分泌不断增多,促使乳腺上皮增生或是脱落[1]。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改善,饮食结构也出现巨大改变,乳腺囊性增生症逐渐增多,这与超声诊断以及宣传等有较大关系[2]。超声诊断属于常见乳腺增生疾病确诊的关键手段,本研究对参与患者实施乳腺增生超声诊断,探索其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是我院在2019年10月-2020年11月收治,最大年龄以及最小年龄分别是66岁、19岁,平均年龄是(40.23±3.09)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病程是(40.23±3.77)个月。纳入标准:参与研究的患者有双侧乳房或是先后有结节;有触痛以及乳房胀痛;多数患者在月经前以及月经期会存在乳房胀痛,月经前3天疼痛会更加剧烈,月经后疼痛减轻以及消失。排除标准:依从性差患者。 1.2 方法 选择利用彩色超声诊断设备,高频探头频率是7.5MHz-10MHz。首先需常规检查,让患者仰卧,病灶若是在乳腺外上象限者,根据需要采左或是右侧卧位。超声诊断细节:乳腺属于对称气管,一般需双侧对照声像图、乳腺扫查切面需连续且不间断观察,避免将病灶遗漏。 1.3 观察指标 (1)超声诊断结果(2)临床症状以及图像显示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 ±s)、计数资料行t检验、 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超声诊断结果 50例患者,将其诊断图像进行对照显示,超声体现主要为双侧乳腺结实厚大,尤其是部分患者在临床扪及结节状肿块处明显,边界光滑且完整;而内部质地结构紊乱且致密,回声强,分布存在不均,呈现出斑片状以及粗大点状。囊性期会看见患者的囊性扩张,且在多个大小不等液性无回声暗区分布,后壁回有明显增强的趋势。 2.2临床症状以及图像 表1临床症状以及图像

  • 标签:
  • 简介:摘要EB病毒是人类于1964年发现的第一个致癌病毒。EB病毒感染在儿科较为常见,多无临床症状。当患儿免疫功能降低或缺乏时,EB病毒可能会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移植后淋巴增生疾病、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等一系列良性或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这些疾病大部分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预后不良、病死率高,唯一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标签: EB病毒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疾病(PTLD)是移植受者中发生的、继发于免疫抑制状态的一大类淋巴组织或浆细胞增生疾病,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居高不下。我们总结近5年万方/知网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PTLD相关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在疾病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和发病机制中的价值,旨在为PTLD的进一步临床病理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3例肝移植后咽喉部淋巴组织增生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3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气道梗阻引起的喉鸣、吸气性凹陷,伴发进食减少,重者出现呼吸窘迫;1例患儿体检发现扁桃体和腺样体肿大,3例患儿电子喉镜检查均示咽喉部黏膜颗粒状突起;3例患儿血Epstein-Barr病毒DNA (EBV-DNA)均阳性;病理表现3例均为慢性炎性细胞浸润,1例有浆细胞增生,2例免疫组化CD20阳性;3例患儿接受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减量,并监测血EBV-DNA含量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2周后开始症状缓解。小儿移植术后气道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疾病发生多与EBV感染相关,累及喉部常表现为喉鸣等喉梗阻症状,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对于有喉梗阻表现、接受移植手术年龄小于1岁和术后口服他克莫司抗排异治疗的患儿,建议早期行喉气管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尽早诊断和治疗,防止疾病发展成为恶性淋巴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疾病(PTLD)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7例经病理证实或临床诊断的肝移植后PTLD患儿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观察病变累及的部位、范围、密度/信号/回声等特点。结果肝移植时年龄为8(7,11)个月,14例年龄<1岁。肝移植手术与诊断PTLD的时间间隔为22(10,34)个月,范围3~54个月,间隔<1年者(早发型)6例,≥1年者(晚发型)11例。15例伴有EB病毒感染。12例病理确诊的PTLD中,8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例为Burkitt淋巴瘤,1例为反应性浆细胞增生。17例PTLD患儿中,8例见淋巴结内组织受累,16例结外组织受累,后者包括腹部受累15例。腹部受累部位包括小肠14例、结肠7例、肠系膜4例、肾脏3例、肝脏2例、腹部淋巴结2例、腹膜1例、胃1例,腹部以外受累部位包括淋巴结7例、肺3例、颅骨1例、脑1例、胸膜1例、胸壁1例、鼻咽部1例。最常见的腹部影像异常是肠壁增厚、偏心性肿块、肠腔扩张,可累及小肠、结肠,前者较多。累及肝脏、肾脏者表现为多发肿块。腹部外PTLD最常见表现为淋巴结增大,见于7例患儿,颈部最多见,表现为淋巴结短径大于10 mm,密度/信号均匀,轻度强化。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数月到数年均可发生PTLD,可累及全身多部位,结外病变多于结内病变,腹部受累最多见,EB病毒感染率高。结合病史、EB病毒感染状态、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肝移植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儿童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2例儿童肾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疾病(post-transplantation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对PTLD的认识。方法收集并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2例PTLD患儿的临床资料。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1月的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收集PTLD相关文献并行文献复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LD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两例PTLD患儿移植前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均接受过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诱导治疗。病例1和病例2分别于肾移植术后3个月、12个月诊断为PTLD,伴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血清学反应阳性。病例1病理诊断为单形性PTLD,病例2临床考虑非霍奇金淋巴瘤,二者均予免疫抑制剂减量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和化疗,PTLD缓解,移植肾功能正常。但例1患儿于肾移植后30个月死于颅内真菌感染。结合本中心2例及文献复习的54例儿童肾移植PTLD进行分析,移植至PTLD发生的中位时间为41.8个月,初发部位以消化道[17例(30.4%)]、呼吸系统[8例(14.3%)]、神经系统[7例(12.5%)]和咽淋巴环[7例(12.5%)]为主,病理类型以单形性PTLD为主[34例(60.8%)]。56例患儿诊断PTLD时EB病毒血清学反应均为阳性。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减量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和化疗。PTLD缓解48例,其中8例移植物失功;11例死亡患者中3例死于感染,8例死于PTL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形性PTLD为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OR=21.616,95%CI 1.007~464.107,P=0.049)。结论肾移植儿童PTLD大多与EB病毒感染有关,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单形性PTLD预后不良,病死率较高。

  • 标签: 儿童 肾移植 疱疹病毒4型,人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胆囊增生疾病患者经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胆囊增生疾病患者作为诊断对象,所纳入76例患者均先行低频超声检查,后实施高频超声检查,结合病理检验结果,综合对比低频超声及高低频超声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结合病理检验结果分析可知,低频超声检查确诊患者61例(80.26%),高低频联合检查确诊患者72例(94.73%);组间差异对比,联合诊断确诊率明显高于低频超声单一诊断准确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胆囊增生疾病患者,采用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诊断模式,可切实强化胆囊增生疾病诊断率,为患者预后治疗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值得综合选择应用。

  • 标签: 胆囊增生性疾病 超声诊断 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患者女,54岁。2019年因“右前臂结节”就诊,组织病理提示:肿瘤细胞在真皮内呈结节状分布,累及皮下脂肪组织,肿瘤细胞以淋巴细胞样大细胞为主。免疫组织化学:CD30阳性、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T细胞受体(TCR)重排结果阳性,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先后进行3次病理活检,2014年诊断为淋巴瘤样丘疹病。2015年诊断为淋巴瘤样丘疹病(C型)。历时5年,患者由淋巴瘤样丘疹病逐渐进展为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疾病是发生于消化道的罕见疾病,临床表现多变且不典型,极易与消化道淋巴细胞来源的侵袭性疾病相混淆,造成误诊,导致不必要的治疗。现报道1例患者镜下与超声表现均与异位胰腺相似的误诊病例,并结合现有文献,探讨此疾病的临床诊疗要点。

  • 标签: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胃肠道 误诊 惰性T细胞 异位胰腺
  • 简介:摘要移植后淋巴细胞增生疾病(PTLD)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肿瘤性并发症之一,并可能导致肝移植术后的受者死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成功对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PTLD累及受者重建肝中静脉病灶开展切除术1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或新发病灶。作为一种危及受者生命的并发症,对于单发的、可切除的肿块,积极的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肝移植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肝中静脉
  • 简介:Epstein-Barr病毒相关的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疾病(EBV-PTL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实体器官移植后病死率极高的并发症。在过去的十年中,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免疫治疗干预措施包括减少免疫抑制剂,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或与化疗相结合,输注EBV-特异性T细胞的过继免疫治疗,使得EBV-PTLD患者的存活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本文旨在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实体器官移植后EBV-PTLD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EPSTEIN-BARR病毒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免疫治疗 移植
  • 简介:<正>猪增生肠炎(PPE)是由细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常发生于6~20周龄的生长育肥猪。被感染的猪群死亡率虽然不高,仅有5%~10%,但由于患猪对饲料的利用率下降,生长迟缓,被迫淘汰率升高,猪舍占用时间延长,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 标签: 猪增生性肠炎 生长育肥猪 接触性传染病 占用时间 养猪业 临床症状
  • 简介:湘南某猪场1群仔猪爆发了一起以腹泻、拉酱油色稀粪,皮肤苍白为主的疫病,在200头仔猪中发病猪迭152头,发病率迭76%,死亡19头,死亡率占发病猪的12.5%。采取肌肉注射四环素和料中拌入支原净和金霉素治疗,效果良好.1周后疫病完全得到控制。

  • 标签: 猪增生性肠炎 药物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