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休克患者使用毯后动脉血乳酸含量变化的情况。方法将300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均使用毯,平均年龄71岁;对照组均未使用毯,平均年龄68岁,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和3小时内乳酸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体温恢复时间和乳酸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休克患者应用毯能缩短乳酸恢复时间,同时并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的优点。

  • 标签: 复温毯 休克 乳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暖风机腹股沟法对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暖风机足底法,观察组采用暖风机腹股沟法。分别于后10 min(T10)、30 min(T30)、60 min(T60)、90 min(T90)记录2组患者的膀胱、腋、血乳酸含量,比较2组时间和后90 min引流量。结果T10、T30、T60、T90时观察组膀胱分别为(34.44 ± 0.98)、(35.44 ± 1.12)、(36.71 ± 1.16)、(37.60 ± 1.45)℃,腋分别为(34.30 ± 1.85)、(35.31 ± 1.36)、(36.38 ± 1.57)、(37.28 ± 1.72)℃;对照组膀胱分别为(34.18 ± 1.56)、(36.91 ± 1.61)、(37.70 ± 1.29)、(37.40 ± 1.10)℃,腋分别为(34.45 ± 1.03)、(36.30 ± 1.25)、(37.70 ± 1.23)、(37.19 ± 1.31)℃;2组T10和T90时膀胱温和腋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0和T60时观察组膀胱温和腋低于对照组(t值为5.309、4.073,P<0.01),2组膀胱温和腋温存在时间点和组间的交互效应(F值为11.768、6.030,均P<0.01)。T10、T30、T60、T90时观察组乳酸值分别为(0.68 ± 0.13)、(0.88 ± 0.20)、(0.93 ± 0.21)、(1.03 ± 0.39)mmol/L,对照组分别为(0.67 ± 0.11)、(0.92 ± 0.14)、(1.19 ± 0.14)、(1.56 ± 0.19)mmol/L,2组T10、T30时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60和T90时观察组乳酸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为7.276、8.640,P<0.01),2组乳酸值存在时间点和组间的交互效应(F值为36.034,P<0.01)。观察组后90 min引流量为(95.44 ± 15.24)ml,明显低于对照组(106.08 ± 25.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528,P<0.05)。结论暖风机腹股沟法可使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体温有效、匀速上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体外循环 暖风机复温 膀胱温 腋温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早吸吮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累计在 2017年 8月到 2019年 8月间抽取新生儿 80例,采用随机 分组的方法将选取新生儿平均分组,其中 40例新生儿在结扎脐带后及早与母亲皮肤早接触、早吸吮,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余下 40例新生儿在接受常规方法处理后再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并划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的体温。结果 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新生儿在出生后各时间段的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早吸吮能够有效稳定新生儿的体温,对于新生儿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荐。

  • 标签: 新生儿 早吸吮 复温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成年重度烧伤患者术后低体温的最佳证据。方法以"severe burn/major burn/severe degree burn"、"hypothermia/warming intervention/hypothermia/temperature/body temperature change"、"postoperative/perioperative/peri-operative/post-operative"为检索词检索《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 Evidence-Based Health Care Center Database》《PubMed》《Ovid-Medline》《BMJ Best Practice》《Web of Science》等外文数据库;以"手术/术后/术中"、"低温/低体温"、"烧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检索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8年4月公开发表的关于成年重度烧伤患者术后低体温的所有证据,包括系统评价、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及与证据密切相关的原始研究。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从中提取证据并进行评价分级,总结最佳证据。结果最终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1篇系统评价、3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3篇证据总结。最终总结出包括体温监测部位、体温监测频率、体表加温、体内加温、启动、多种方法、设备、人员培训共8个方面的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遵循循证护理学方法,检索文献并评价,汇总证据分析和评价,获得成年重度烧伤患者术后低体温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施工作提供有力参考。

  • 标签: 烧伤 成年人 外科手术 循证护理 低体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动物体温后降模型,探索浸泡性冻僵及机体过程中的体温后降对机体的影响。方法配制低温模拟海水(温度为1℃),将小型猪胸部以下部位淹没于低温模拟海水中。在小型猪的体温降到28.0℃时,立即将小型猪移出水面,35.0℃水浴。实时监测体温、心电图和心率等指标,分别于入水前、出水时及体温后降导致心电图出现室颤时采血,测定血糖、血小板、尿素氮、肌酐、血清钾、总胆红素、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冷休克蛋白、肾上腺素等指标。结果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小型猪的体温逐渐降低,心率逐渐加快,但体温降到35.5℃后,心率逐渐降低。过程中,体温先继续下降,下降至最低平均温度25.3℃后开始回升,平均体温后降幅度为2.7℃。小型猪心率下降至平均50次/min后开始回升,在体温达到平均37.1℃时,心率恢复到平均112次/min。与入水前相比,出水时小型猪的血糖、尿素氮、肌酐、总胆红素、血清钾、谷草转氨酶、冷休克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出水时相比,体温后降导致室颤时小型猪的血糖值显著降低,尿素氮、肌酐、总胆红素和谷草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乳酸脱氢酶、肾上腺素等指标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低温海水浸泡及"体温后降效应"显著影响机体的心功能、血糖及肝肾功能,可为下一步提出冻僵机体时体温后降的预防及救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低温海水浸泡 体温后降效应 心率 血糖 肝功能 肾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管理措施对在低体温严重创伤患者的生理参数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急诊就医时发生低体温的72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的体温护理,选取2015年1~12月的7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实施综合体温管理。比较2组患者入院24h的生理参数和血气指标。结果2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2、4、6、8、10、12h的生理指标变化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以及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01);在入院时、入院6h和入院12h的pH值变化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以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仅时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综合体温管理措施能有效促进严重创伤低体温患者,提高生理和血气指标的稳定性,对改善低体温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低体温 复温 血气分析 生理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过程中适宜的速率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1例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速率分别控制为〈0.05%/h、0.05-0.09%/h和0.10~0.25℃/h。收集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颅内压变化、格拉斯哥评分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评定。结果患者达36.5℃时,速率〉O.10%/h组患者的颅内压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生命体征及检验结果、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速率应控制于0.10℃/h以下。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复温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级护理改善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情况的作用。方法:择取在本院就诊的30例急诊创伤患者,收治时间为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分组,对照组15例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15例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0、60、120min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创伤患者实施分级护理有助于改善其体温,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 标签: 急诊创伤 分级复温护理 低体温
  • 简介:蓝朵朵推荐:唠叨的小少女风是鲨鲨的一向风格,甜蜜任性或者有小脾气,都是每一个女孩该有的情绪。直到她们碰到某一个人,然后,悄悄地、迅速地长大。像我,一直都是一边讨厌你,一边却又很喜欢你。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新生儿采取母婴皮肤接触式早对其体温恢复及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孕妇及娩出的新生儿100例,试验组经母婴皮肤接触式90 min以后再放回辐射保温台,对照组全程采用辐射保温台。分析两组新生儿效果及产妇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出血、胎盘娩出时间、母乳首次喂养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各时段(30 min、1 h、2 h)体温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母婴皮肤接触式可减少产后出血,缩短胎盘娩出时间,增加母乳首次喂养成功率,有着辐射台不可逾越的优点。

  • 标签: 皮肤接触护理 新生儿体温 产妇结局
  • 简介:临床上,因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末梢循环差出现手脚凉的情况,需尽早有效,使末梢循环趋于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使血流动力学尽早稳定,帮助患者术后恢复期的观察护理。但直接应用热水袋,一方面容易烫伤、另一方面也不容易固定;如果应用电热宝,一方面应用的患者比较多、另一方面患者应用的部位也较多,存在安全风险,并且不环保。因此,我们设计了一款新的手套脚套结合热水袋的末梢套,以便更好的满足临床需要。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心脏外科 体外循环 末梢循环 复温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急诊多发创伤患者护理期间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选取50例急诊多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患者体温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低体温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急诊多发创伤 预见性复温护理 不良事件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低体温可以对创伤患者机体各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明显增加病死率,目前的装备均为接触性,且存在功能单一、效果不佳等缺点。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设计了一种多功能红外线风暖医用装备,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8 2 1705172.9),该设备通过将红外线发热灯管与风暖装置集一体并可分别独立控制,不仅可以对创面单独进行红外线治疗,并且在低室温时还能使用风暖功能对创面进行保温,亦可以对低体温患者进行单独风暖。该装置促进创面愈合的红外线治疗及风暖的双重功能确切,操作简便,可控性好,个体化精准治疗,值得转化推广。

  • 标签: 低体温 红外线 创伤 主动复温 被动复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温度护理对深低温停循环手术患儿术中脑保护的作用。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深低温停循环手术患儿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8 ℃组和43 ℃组各12例,将充气加温毯分别设置为相应的温度于术中主动脉开放后对患儿进行护理。记录2组患儿月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术后住院天数等一般情况,分别于患儿入手术室时(T0)、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阻断前(T2)、深低温停循环前(T3)、开始(T4)、肛至30 ℃(T5)、肛至33℃(T6)、肛至35℃(T7)、体外循环停机前(T8)、手术结束时(T9)10个时间点抽取0.5 ml动脉血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血乳酸的含量,并于T0、T1、T3、T8及T9时间点记录患儿体温。结果在T0、T1、T3、T8及T9时间点,2组间患儿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8 ℃组和43 ℃组组内各时间体温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F值为5 172.087和3 535.935,P<0.01)。在T0~T9时间点,38 ℃组和43 ℃组患儿体内PAF、NSE和乳酸含量均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P<0.01)。43 ℃组患儿在T8、T9时PAF含量分别为(20.34 ± 4.70)、(25.46 ± 7.75)μg/L,低于38 ℃组患儿的(25.20 ± 3.80)、(34.97 ± 8.5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7.769,P=0.011;F值为8.193,P=0.009)。43 ℃组患儿在T8、T9时NSE含量分别为(22.13 ± 5.13)、(28.15 ± 7.90)μg/L,低于38 ℃组患儿的(26.92 ± 3.89)、(36.57 ± 8.9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6.656,P=0.017;F值为6.012,P=0.023)。43 ℃组患儿在T4~T9时血乳酸含量分别为(2.77 ± 0.70)、(2.93 ± 0.69)、(3.13 ± 0.77)、(3.39 ± 0.64)、(3.77 ± 0.86)、(3.83 ± 0.62)mmol/L,低于38 ℃组患儿的(3.57 ± 0.87)、(3.82 ± 0.80)、(4.35 ± 0.89)、(4.60 ± 0.95)、(4.79 ± 0.94)、(4.92 ± 0.9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6.125~11.551,P值为0.022~0.003)。结论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尽管实施38 ℃和43 ℃的体温护理均能保证患儿术中阶段体温平稳上升,但采用43 ℃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内PAF和NSE含量产生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乳酸有关。

  • 标签: 体温护理 婴幼儿 深低温停循环 脑保护 复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低体温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VLBWI)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结局的影响。方法:正式开展本次研究任务前将70例VLBWI参与至研究中,其符合临床上对VLBWI的诊断标准。同时按照随机性原则将其分为两个小组,以对照实验的形式展开实验,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需加强对集束化护理措施的应用,对照组则继续使用常规护理措施。结果:经研究分析,对照组患儿在(2.7±0.8)h达到正常体温,观察组则仅用时(1.8±0.6)h,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在3h内达到正常体温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VLBWI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提升结局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低体温极地出生体质量早产儿 集束化护理 复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总结律超微粉水丸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中医证型为阴阳两虚、虚阳上浮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胺碘酮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律超微粉水丸,两组均治疗5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律超微粉水丸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阴阳两虚、虚阳上浮型患者可取得明显疗效,且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 标签: 温潜复律超微粉水丸 阵发性房颤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