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硬化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30例,均为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脊髓型多发硬化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选择的30例患者中,明显病情好转24例,占80%,4例预后较差,2例因呼吸肌麻痹和肺部感染死亡。病情好转率显著高于其它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型多发硬化依据临床特点行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脊髓型 多发性硬化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诉一月内反复发热,出汗,乏力,伴腹部饱胀及腰背部疼痛。在半月内体重减低6公斤。查体:胸部多处“蜘蛛痣”。腹部触诊肝脏肿大。超声心动图:心脏腔室大小正常,室壁运动正常;右心房内有一4.1×3.5cm实偏低回声占位,位于下腔静脉入口房间隔上,边界清楚,活动度小(图1);三尖瓣瓣叶增厚,回声稍增强,舒张期血流速度130cm/s,收缩期极少量反流。在右室前壁前方有少量心包积液。

  • 标签: 超声心动图诊断 转移性肿瘤 右心房 腹部触诊 腰背部疼痛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期甲泼尼龙结合缓解期TVNR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硬化症(RRMq)的疗效。方法女IFN-β例RRM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在急性期采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MPPT)治疗,缓解期采用TFNβ-1b治疗;对照组在急性期采用MPPT治疗,缓解期注射0.9%氯化钠溶液。观察两组急性期疗效、不同时期的复发率、Kurtzke扩展残疾状况量表(EDSS)评分、磁共振(MRI)脑部病灶数量和体积及IFNβ-lb的不良反应。结果急性期MPPT治疗的84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7.62%。观察组两年总复发率(31.71%)低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第。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且观察组第。年复发率低于第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第。年末一初始EDS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2个月和0~24个月,观察组MRI头部病灶数量和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RRNS患者,采用急性期MPPOT阿结合缓解期TFN-β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甲泼尼龙 干扰素Β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
  • 简介:例1患者男,48岁.阵发性心悸反复发作10年,多次治疗,予以异搏定、心律平等静脉注射均可恢复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异常.2000年7月1日因心动过速发作来院记录心电图,P波频率36次/min,与QRS波无关,心室率111次/min,节律规则匀齐,宽QBS波,时限0.14s,呈RBBB型,电轴左偏-80°,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 标签: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心律失常 病例 右束支阻滞 电轴左偏
  • 简介:目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2例患者,其中102例为男性,160例为女性。年龄为219~83岁,平均年龄为(46.9±8.2)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206例为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56例为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具有其特殊的、差异化的临床特征,应当对其临床特征加以认识及把握,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合适的治法,以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位
  • 简介: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原发性高血压在21世纪心血管病中占第一位,病因复杂,既往研究认为生物因素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开始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高血压病是一种被公认的心身疾病。Buell提出A型行为类型与高血压病的发病有关,本文采用A型行为问卷,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高血压病人和正常人对照进行测试,以分析高血压病与A型性格的相关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性格 心理学
  • 简介:患者男性,72岁。咳、痰、喘20余年,加重1d入院。查体:血压120/85mmHg,心率83次/分,心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Ⅲ/Ⅵ级收缩期杂音,元明显传导,心界不大。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哕音。临床诊断:肺源心脏病。心电图示基本节律为窦性,P—R间期0.16s,频率73次/分。QRS电轴左偏-68°,Ⅰ、avL导联呈qR型,RavL〉RⅠ-Ⅱ、Ⅲ、avF呈rS型,SⅢ〉SⅡ,V1导联QRS呈rSR′型,各联QRS波终末部粗钝。QRS波时限0.13s。并可见频发房期前收缩及室期前收缩。

  • 标签: 房性期前收缩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QRS电轴左偏 QRS波时限 诱发 肺源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治疗特发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ventriculartachycardia,IVT)和室期前收缩(prematureventricualrcontraction,PVC)可行、必要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例IVT、PVC患者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法确定室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VT)、PVC的起源部位并行RFCA治疗的资料。结果3例IVT中2例起源于左室间隔部左后分支的蒲肯野系统,1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rightventricularoutflowtract,RVOT)游离壁,同时合并另一种游离壁起源的PVC,3例消融均成功,1例复发。13例PVC中7例起源RVOT间隔部.3例起源于RVOT游离壁,1例同时存在两种形态PVC(分别起源于ROVT间隔部和游离壁),2例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13例消融成功,1例复发。结论RFCA治疗IVT及特定部位的PVC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

  • 标签: 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术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化锶89Sr注射液治疗鼻咽癌广泛转移疼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例鼻咽癌广泛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氯化锶89Sr注射液治疗后疼痛缓解率90%。结论氯化锶89Sr注射液治疗鼻咽癌广泛转移疗效良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氯化锶 广泛性骨转移 疗效
  • 简介:目的采用动脉内局部药物灌注对血管发性感音神经耳聋患者进行探索性治疗。方法将41例突发性感音神经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动脉组19例,均行全脑血管造影,将导管置于椎动脉开口,选用尿激酶30万U于30min注射完毕;常规治疗组22例,采用静脉途径给予活血、解痉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疗效标准采用1997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颁布的疗效分级。结果动脉组患者痊愈9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静脉组患者痊愈4例,显效2例、有效9例,无效7例。结论动脉内局部药物灌注可能是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耳聋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突发性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目的对原发性胆汁肝硬化与病毒肝炎肝硬化进行超声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在我院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胆汁肝硬化和病毒肝炎肝硬化患者各60例,分为原发组与病毒组,观察与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诊断特点。结果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的腹腔琳巴结肿大、肝内细颗粒状回声以及胆管壁增强的发生率都大于病毒肝炎肝硬化患者;而肝实质回声呈弥漫结节状增生以及肝脏呈现缩小的征状的发生率小于病毒肝炎肝硬化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肝硬化与病毒肝炎肝硬化的超声诊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可作为临床上的鉴别依据。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病毒肝炎性肝硬化 超声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24hPP)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按24hPP≤40mmHg、41~55mmHg、56~70mmHg、〉71mmHg分为Ⅰ、Ⅱ、Ⅲ、Ⅳ组,测量动态血压参数、尿微量白蛋白(mA1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各组的尿mA1b、NAG检测值及其阳性率,行24hPP与尿mA1b、NAG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①Ⅰ组与Ⅱ组之间,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组随24hPP的增高,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均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4hPP与尿mA1b、NAG呈正相关(r=0.79、0.78,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PP与尿mA1b、NAG呈正相关,当24hPP〉57mmHg时,易出现高血压早期肾损害。

  • 标签: 高血压 脉压 肾功能衰竭
  • 简介:患者男性.62岁。发作心悸、气促已多年。查体: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拙。临床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心电图示: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距不规则;QRS波宽窄不一。宽QRS波可见明显预激波;V1及V3导联可见手风琴样改变;心室率平均约160次/分。心电图诊断: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终止后。心电图多次记录均未出现预激波。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预激综合征 潜在性 宽QRS波 手风琴样改变 心电图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柴陈泽六汤联合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诊疗系统,治疗难治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难治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共120例,以随机抽签发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诊疗系统加尼麦角林、倍他司汀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在此甚而上再给予柴陈泽六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消失程度及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全部消失,显著高于对照组,差义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陈泽六汤联合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诊疗系统治疗难治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治愈率显著(疗效达100%),复发率降到3%。

  • 标签: 柴陈泽六汤 SMR-IV眩晕诊疗系统 尼麦角林 倍他司汀 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目的评价阿利沙坦酯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将60例轻-中度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阿利沙坦酯组和缬沙坦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监测诊室血压(CBP)、心率、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治疗前与治疗12周结束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治疗12周末,两组的诊室血压,24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及夜间下降率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无显著变化;阿利沙坦酯降低白昼及诊室收缩压(SBP)和降低24h、白昼、诊室收缩压幅度优于缬沙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舒张压(DBP)平均降压幅度、血压达标率、谷峰比值(T/P)及平滑指数(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均能自行缓解,但在引起转氨酶升高方面比较,阿利沙坦酯更安全。结论阿利沙坦酯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疗效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高血压 阿利沙坦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血管皮瓣转移术后的护理方法,通过对60例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皮瓣转移术,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皮肤护理、胃肠道准备。术后护理包括皮瓣的护理、供皮区的护理、抗凝药物的正确应用及功能锻炼。结果皮瓣愈合良好。结论全面精心的临床护理是带蒂血管皮瓣转移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外伤 带蒂血管皮瓣转移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抗心磷脂抗体(ACA—IgG、ACA—IgM)、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EH患者120例(检验组),体检健康者45名(对照组)。定量检测血清内皮素、胰岛素、血糖、ACA—IgG、ACA—IgM、hs—CRP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并测量血压。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性并对ACA—IgG、ACA—IgM、hs—CRP和ET分别与IAI进行相关检验。结果检验组血清IAI为-4.45±0.41(0.55)、内皮素(62.43+18.09)pg/ml、hs-CRP(3.68+1.35)mg/dl、ACA—IgG1.47±0.63、ACA—IgM1.64±1.49,较对照组-3.86±0.33(1.0)、(37.45±16.58)mg/dl、(1.19±0.76)mg/dl、0.87±0.29、1.01±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相关分析显示,检验组血清ACA—IgG、hs—CRP和ET水平分别与IAI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53和-0.44(P〈0.05和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与炎症状态、内皮功能紊乱相伴随,且与ACA—IgG呈显著负相关,提示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存在血栓倾向。

  • 标签: 抗体 抗心磷脂 C-反应蛋白质 高血压 胰岛素抗性 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过程中观察房期前收缩(PAS)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f)的关系。方法对56例经DCG检测,观察PAS与Pf的关系。结果56例Pf者均伴有频发PAS(24hPAS〉100个),短阵房心动过速4-4例,阵发性心房扑动2例。其中45例Pf由PAS诱发,占80%。9例由短阵心动过速诱发,占15%。2例由短阵心房扑动诱发。占0.4%。结论频发PAS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很高,早期发现频发PAS需及时治疗,以减少心房颤动发生。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房性期前收缩 阵发性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