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倍他乐克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158例高血压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等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稳心颗粒,1袋/次,每日3次口服,6周后进行评价。结果稳心颗粒治疗组治愈40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治愈19例,显效19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73.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结论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稳心颗粒 高血压 室上性心律失常 治疗 卡托普利 倍他乐克
  • 简介:摘 要;目的: 本篇文章主要分析的是心电散点图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分析心电散点图的准确率。方法: 在本次研究的过程当中采用了本院2019年6月~2020年9月收治的300例患者为实验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将患者的诊断数据制成散点图,结合诊断结果判断散点图的准确性。结果: 经实践分析得出通过心电散点图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准确率高达99%以上,除了个别数据存在误差以外,其他数据都较为准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散点图对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具备较高的实际效益且操作起来相对较为简单,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率,是一种较好的实践方法,值得推广和普及。

  • 标签: 室上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心电散点图
  • 简介: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和交界性心动过速(统称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等,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多数是器质性心脏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由于持续的心室率过快,则可引起血液动力学的不稳定和心脏耗氧量增加,在一些病人中常导致心绞痛的发生和心功能恶化,故常需静脉给药以快速降低心室率或达到转复目的.

  • 标签: 临床观察 室上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磁导航技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选自2009年1月18日至2010年12月21日内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收治的20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消融组和磁导航消融组,每组各10例患者。10例常规导管消融组患者采用4mm温控大头导管+常规技术消融。而10例磁导航导管消融组患者采用温控磁头导管+磁导航系统消融。结果10例常规导管消融组患者年龄为(537±103)岁,心动过速病史为(102±46)年,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并发症0%,随访时间为(24±5)月,随访复发率为0%;10例磁导航导管消融组患者年龄为(508±95)岁,心动过速病史为(95±32)年,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并发症0%,随访时间为(24±5)月,随访复发率为0%。结论采用磁导航技术可以完全与有效地实施遥控标测和消融治疗,无并发症,不会增加患者的复发率。

  • 标签: 导管射频消融 心律失常 磁导航系统To observe the long-term effect of cardiac arrhythmia therapeutic room magnetic navigation technology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炙甘草汤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应用。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炙甘草汤能够提高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使患者心功能的稳定性更强,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促使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提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炙甘草汤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心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胺碘酮和心律平对反复发作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治疗效果与副作用。方法选择40例新近发生的(发作至就诊时间<48h)病程小于6个月,有明显不适症状的急诊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20例,给予胺碘酮首剂负荷量150mg静注后,如30min未转复窦性心律,可再给75~150mg,继以0.5mg~10mg/min维持静滴;心律平组20例,给予心律平70mg静脉注射,30min后无效重复,如12h仍无效,改用胺碘酮。观察急诊24h内两组患者转复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转复率85%(17/20),心律平组70%(14/20)。两组转复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对血压、心律、神经系统等副作用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均未见严重副作用。结论胺碘酮对反复发作性室上速、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优于心律平。

  • 标签: 胺碘酮 心律失常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服用治疗量抑或亚治疗量抗心律失常药物(AAD)的治疗过程中,引起原有心律失常加重或者诱发新的心律失常称为AAD致心律失常(proarrhythmia)作用。自1989年心律失常抑制实验(CAST)结果公布后.AAD致心律失常的作用被认为是AAD引起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因而受到广泛重视,现证实不论是传统还是新型的AAD,均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其发生率与检测方法和药物特性有关,采用动态心电图或心电生理检查方法检出AAD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20%,

  • 标签: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折返 触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给予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800例,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比较用药前后患者的心律失常。结果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800例患者中有78例患者的心律失常加重,且患者出现的加重现象各不相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加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9.7%。结论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患者时,确实存在心律失常加重现象,因此,患者用药后,要进行严密观察,必要时立即停药或采取其他有效方法给予治疗。

  • 标签: 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物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定期测量心率和心律,判断有无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房颤等心律失常发生。对于房颤病人,两名护士应同时测量病人心率和脉率1分钟,并记录,以观察脉短绌的变化情况。

  • 标签: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律失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治疗中给予胺碘酮,对照组患者治疗中给予心律平,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该药物起效快,疗效好,且使用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少,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静脉注射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使用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我院对 100例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着观察组,均有 50例,对照着使用地尔硫,观察组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 94.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 68.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结论: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静脉使用艾司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好,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艾司洛尔;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ravenous esmolol in the treatment of rapid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9,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apid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in our hospita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iltiazem,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smolol intravenousl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0%,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8.0%,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ravenous esmolol in patients with rapid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 is better, which can be popularized.

  • 标签: